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史前崛起 >

第213节

史前崛起-第213节

小说: 史前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川草草看了一眼,又看到亮苏的学生们像后世人对待小白鼠一般进行各种实验,一向宽厚仁慈的亮苏毫不动容,而其余的试验者似乎已经麻木了毫无反应。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便黑着脸离开了。

    他可以杀死自己的敌人,却很难忍心看着自己的同类经受这种非人的折磨。

    回到城里,王川哪都没去,直接回了小院,想这是哪里出了问题。

    他知道原来亮苏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在奴隶身上试验,但他看到的画面大多是能接受的范围里的,比如奴隶伤了让学生去学着处理这一类。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可能会受些苦楚,但这些有学识的学生毕竟比原来用愚昧的手法处理好多了,一些轻缓的伤病大约是能够治好的。王川当时看过便也没怎么在意。

    到后面听说亮苏在战俘奴隶身上做实验,他也只是当做小剂量试药或者外伤处理等一些并不折磨人的方向,现在他才知道,原来**实验已经发展到眼前这种情况了。

    他在这个时代把外人战俘当奴隶,不过是想更有效的组织劳动而已,心里并没有把他们不当人的意思。事实上他这里的奴隶一天吃两顿,这比很多部落的人过得都要好了。

    事情怎么就发展到眼前这一步了呢?

    陪着阿母的珂见王川黑着脸回来,放下手里的针线活便跟回来了。轻声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道:“夫君,这很正常啊,那些人既然败给我们部落,我们就能处置他们。别说让他们试药抽血了,便是吃肉他们也应该受着。谁叫他们败了?”

    王川看了珂一眼,明白这大概就是时代观念局限,无怪那些试验者听到别人被折磨惨叫,也无动于衷,怕是认命了。

    珂被王川看了一眼,想起自己夫君的不同,拉着王川的手道:“夫君,我们没有经过神龙点化,很多行事可能会有不妥的地方。你要是觉得哪里不对,也不该这样黑着脸生闷气的。你这样做,亮苏百夫长还以为他哪里做错了呢。我娘说,做事的人最怕被人猜忌。人被猜忌几次后,就再没有心思做事了。你要是觉得这事不妥,便跟他们说,把规矩明确下来。比如这样输血人死太多啦,比如那些奴隶过得太惨了,该怎么改善啦,你告诉他们,他们都会听你的。你不要这样气坏了自己”

    说着话,珂挪了一下自己粗腰大肚,贴近王川一些。王川顺手把珂搂进怀里,暗自出了一口长气没有说话。

    自己这个王后懂条理,明事理,看来作为王后就没得挑了。

    亮苏做了这样的事,只怕整个王城就他觉得接受不了,连珂都觉得正常,可见这是时代的观念问题。他实在不能苛责过多。一如珂所说,既然现在发现亮苏的实验室不妥,那参与进去,限制他的做法或者让他改用自养的老鼠或者尸体来实验应该就好了。

    再往深一层去想,现在的华夏从部落到王朝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渔猎到农牧转化,用原来的思想来指导现在的行为,出现这种情况就难免了。后世历史上,人类从渔猎时代到农牧时代过渡,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类的思想观念上也能从泛神论到主神论过渡,之后开始诞生出宗教来约束人的各种思想。

    王朝的快速发展,如果观念或者思想建设不能跟进的话,带来的各种问题,可能不止亮苏的实验室里这些。要避免这些,看来物质建设的同时,也要开始思想建设工作。

    法律可以限制人的一些过激行动。现在教的神龙法则,也就是科学手段可以教人认知和做事的方法。完整的思想的体系则可以让人建立合理的三观,从而适应目前社会的快速发展。

    就现在华夏王朝的情况来看,王川也不必弄出一个什么神的什么宗教出来。思想建设不一定需要宗教,后世的各种主义其实也是信仰,只是时代不同的产物而已。要是王川脑子生锈真弄出一个什么神来,说不定还会让这些人迷茫或者错乱。后世华夏很长时间儒道释三家并存,那也是在几千里的历史之中,三家思想相互补充才出现的局面,并不是哪个统治者心血来潮建起起来的。

    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大概要包含人从哪里来,活着或者奋斗的意义,死后的归宿等内容。

    现在王朝的神龙足够强势,后续便可以把这个图腾变成主神,结合科学理论添加后世的一些道释神话,添加一些传统美德,这个思想建设应该就完善了。

    当然,一味的神话传说形成的体系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和现在的教育神龙法则比较矛盾,那些读过书的人很快可能就会怀疑这些。王川如果需要解放大家的思想和劳动力的话,还应该推行一点人文主义的内容。这么弄出来的一个信仰,应该会比较适合眼下的发展了,至于后期会变成什么鬼东西?天知道了。

    脑子里想着这些,王川的手从珂肚子上摸过,变得不老实起来:“谢谢王后指点,我想清楚怎么做了。本王听王后一席话,胜读好多年书,实在无以回报,不如就让本王以身酬谢吧”

    珂微微挣扎:“夫君,不可以的你说的,孩子出生后会怪你戳疼他的”

第372章 新城气象

    实在不想看到亮苏实验室的场面,王川把亮苏叫了过来,给他做了不少**实验的限制和提了不少医学发展的其他要求。

    限制包括,愿意信奉神龙和对王朝友善的人不能进行实验,每年限制实验人数,严格控制实验的内容和流程,提倡养小老鼠和尸体实验等等。

    医学发展的要求包括建立医得体系,制定严格的医药实验流程等等。

    王川知道,现在不让亮苏进行实验不太可能。有时候研究也是会上瘾的。亮苏这边不给他做了,回头他让他弟子换一个地方抓人来弄更没法控制。要是他们在别处做起传染病实验来,人类说不定会提早进入艾滋病时代甚至这就末世了呢。

    在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实验,或者能减少罪孽和威胁。

    医德体系的建立,也是思想建设的一部分。王川一个人弄出一个思想体系出现也比较困难,或者可以先让亮苏提前研究,他回头将这些拿来补充到体系里去。这样的思想体系更符合实际,王川应该也能更轻松些。

    思想体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为了避免别的地方出现**实验的情况,不久后一些关于神龙关爱世人的说法,在皮影或者一些纸面上出现,呼吁大家宽待奴隶,不要**等等。

    这也是王川为解放和增加人口做的宣传,后面慢慢会禁止私人蓄奴,战俘以劳动改造的形式服役。

    其他更多的观念和教条,也在慢慢酝酿之中。文官院里成立了一个宣传办公室,王川和高官以及战斗英雄身上发生的更多事迹被解读和变成各种故事,用于在篝火下,皮影和纸面上的宣传。

    几年之后,一本思想指导针对性的典籍出现,名为大王行事路录,书以王川的行事准则和他讲过的故事为依托,指导人类信奉神龙后从生到死,以及轮回的所有行为。书随着年限的增加不断完善。发展到后来,大臣和英雄们的故事都变了大王的故事,或者是大王教导的结果。这是后话,就先不说了。

    时间来到了春耕之后。王城进入了内部建设阶段。这一年需要建设城内的给排水和街道,如果工期顺利,也会建一些房屋和官府等等。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今年来建城的人比去年还多了不少。究其原因,也让人觉得哭笑不得。主观上,这些人都是来看皮影戏和品尝王城的“美食”的。

    客观上说,倒是有另外几点原因。

    一是,大家听说大王还会根据每个部落出人多少分配城里的房屋,各部落恐落人后,都多派了人手。

    二是,跟大王建城可以学手艺。去年建了城墙,大家回去秋收后,大王不让大家过来,很多人便在入冬前学着建城墙的样子,或者原来河部落寨子的样子,给自己建起寨子来了。今年王城要建房子,他们学了便能回去给自己建房子了,这当然要来。

    第三,现在附近都是大王的子民了。内部之间不能攻伐,外敌入盐氏又被灭了,留下的守卫可以更少,同时耕种带来的食物增加也不必那么多人参与外出狩猎,自然可以将更多人派出去了。

    和去年不同,今年王川没有因为多来了不少人而头疼居住的问题。因为这些人很多是自带帐篷的。

    另外一点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很多人还自带了铁器藤筐。

    现在铁器价格下跌,供应也足,去年大家在有熟练农人指点的情况下,秋收都还不错。经过各处毕业学生的计算,留下了足够的口粮,不少人拿富裕的换取了铁器,并且带到工地来了。

    这些人潜意识的意思就是,我们自己都是有铁器的人,可不是去年那些拿了铁器走的小偷。

    这么一来,有些没铁器或者心疼自己的铁器没有带来的人,便成了这些自拿铁器的人的嘲讽对象,在人群里抬不起头来。虽然别人拿来的那些匕首刀斧不适合用来挖土建房

    王城北高南低,修建给排水比较容易。排水沟大沟用明沟,小沟用暗沟,都铺上砖石防止崩塌,大沟外还设上围栏。给水沟则用水泥砖石建高于地面半米的水渠,从北面引来活水,北面水量有限,另一些位置打深井补充。

    大街九横十纵,夯土之后,也先用城墙砖铺设起来。街边如之前规划,种上新发的梧桐。

    如此折腾下来,城里不少不听劝告新种的农田就被糟蹋得差不多了。阿母等刚学了几年从地里刨食的人看了大为心疼,连连跟王川抱怨糟蹋土地:街道太宽了,广场太大了,就连房子,三四口人挤一个屋子都是宽裕的,怎么还建了院子后留了那么多房间?地都这样糟蹋了后面大家靠什么吃饭?

    对此,王川只是笑笑而已。主街道宽几十米,城墙下的走得宽几十米,城门内外留下广场,城中留下几个广场,这些都是为将来的城市发展提供空间的。房子建宽一点自然也是。野人时代,父母孩子甚至几家人一起挤在一个空间里都无所谓,但慢慢大家懂得廉耻了,开始注重**了,再这样生活不过几年这些人就会拆房子。多建几间房子,也是让大家多生孩子用的。没几年就用得上了。

    现在一切都规划好些,将来可能几十年都不用频繁拆建,这对整个城市的环境来说非常重要。王川可真在后世受够了建拆无尽的烟尘阻塞了。

    至于靠什么吃饭,王川觉得阿母想多了。原来河部落的,特别是王姓的人,现在又还留在王城的人,种地的已经不多了。这些人很多都已经成了小奴隶主或者各种手工业者。随着商业线路的开拓和周边人口的增加,手工业的发展迅速。将来王川会慢慢将小奴隶主变成地主,奴隶变成长工或者自耕农,其他没有地的王姓成员,则安排进工厂做工。原来河部落的人,基本要成为这个王朝的中产阶级才行。种地什么的,那就不用在意了。而且,这个时代缺地?

    由于人手充足,将街道给排水建好一部分后,王川便分出人手来开始建房。建房先建平房,再建官府和工厂,最为把王宫留到明年再建。这表明上看是先为大家考虑,最后才考虑自己。实际上王川的出发点还是先积累建筑经验,最后再建王宫。

    平房相对简单,官府工厂次之,王宫建筑比较复杂,这样步步递进,技术上自然也能一步步进步的。剔除自私的角度,逻辑上也没什么错。

    第一批住宅建起来后,旧寨子除了保留岩洞门口的议事厅,嘭卜啦的二层木愣子房外,其余都作了拆除处理。阿母等人终于从岩洞搬了出来,住进一处三进的院子里,王川和珂也跟着住了进去。

    拆除住了几年的小院,连竹丛都挖掉了,小象万般不舍,天黑时候,小象还循着原来的路径走到小院的位置上徘徊。彼时那里只有新填的泥土,什么都看不到了。王川过去找它,它才一步三回头跟着王川走过新铺的大街,往新宅子里去。

    宅子里给小象建了一个高大通风的象舍,小象进去后,总是拉着王川不让走,显然对这个地方不太习惯。

    这一天马王又跑去野了,晚上却是闻着味找到了新宅子里,踢踢踏踏把新院子看了一番后,打了响鼻找到了小象,在小象身边卧下,一点也没把自己当外人。

    现在城里大变样,小院和旧寨子拆了,王川不由有些担心,小鹰要是回来,还能认得出来这里吗?

    议事厅,岩洞会和神龙庙一起,被圈起来作为神龙祖庙,嘭卜啦的二层木愣子房因为就在中间的位置,而且造型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