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869节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869节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情况会发生?”

    邓艾皱了皱眉,目光飘向了地图上的江东地区:“辽东和辽西的事没什么可担心的,我担心的却是曹公在知道进了师傅的套之后,心有不甘之下会鼓动着江东孙权来点什么动作。毕竟夷州本土的主力陆海军我们带出来了一半,留在夷州的陆军只有一万三、海军只有两万。要是孙权觉得这是个机会的话,事情可能就会变得有些麻烦。现在我只希望孙权别那么笨,因为真要是那样做的话,我们固然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可是对孙权来说,他其实也捞不着什么好处。”

    几天之后,同样的分析也正在孙权的议事厅中进行着。在游戏之中,会用数值给每个登场人物划分出等级与水平,可是在现实之中,那些数值的划分其实没什么意义可言。都是一群成了精的老鸟、化了精的人精,真玩起阴谋诡计,没谁会比谁差。

    “这个曹孟德,自己进了套,还想把孤也拖下水?”

    宝座之上,孙权把细作从许昌那边加急传回来的情报揉成纸团扔去了一边,一旁的张昭只好板着脸上前,俯下身把纸团捡起来之后展开细看过后,再把这份传回来的情况交给其他的同僚们过目。

    因为周瑜没死,现在还在柴桑、巴丘一带和诸葛亮扯着皮,所以鲁肃也就没能像原有的史那样接替周瑜的位置,这会儿也就留在了孙权的身边当参谋。在细看过信报之后,鲁肃只是笑了笑再传给下手的同僚,随即向孙权拱手道:“主公说得没错,曹孟德拿陆仁没办法,却想让我们江东去趟浑水,这算盘也打得太响了点,莫不是欺我江东无人?”

    孙权也笑了笑,然后问道:“陆仁出兵辽东,在夷州留了多少兵马?”

    “单只夷州而论,陆军一万三千左右,海军将近两万。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少了点,但陆仁据土而守、划海设防,我们江东想攻袭夷州,没有五万以上的人马舟船,基本上是想都别想。而且根据学习团成员传回来的消息,夷州的军队正在进行换装,用一种被陆仁称之为‘火枪’的武器替换掉原本的弓弩,威力很是惊人。再详细一点的说,这火枪就好像是缩小之后的火炮,两百步之内打出来的……叫什么?哦,陆仁称之为‘子弹’,两百步之内足可贯穿甲胄,而且换弹射速什么的也远在弩弓之上。”

    有些东西在到了某个份上是瞒不住人的,而且到了现在的这个份上,陆仁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也无需再去隐瞒。以前实力不够的时候,这些东西亮出来是属于锦衣夜行,可是现在嘛,却基本上可以与军事威慑划上等号,所以孙权这边在这个时候也能够得到一些相应的情报。

    “火枪?”

    孙权的眉头马上就皱了起来。虽然还没见过,但孙权能够感觉到能让陆仁用来替换掉弓弩的玩意儿,就绝对是威力很大的东东。特别是那句“缩小之后的火炮”,着实有点让孙权胆战心惊。要知道在曹刘孙三家的雄主之中,唯独只有孙权见识过陆仁手上火炮的威力,深深的知道这玩意儿可绝不是什么好惹的主。

    邓艾竖起了三根手指:“三个月,这三个月我们还不会有什么动作。师傅还要在老曹的面前演戏,说这三个月师傅因为之前两仗损失颇大的缘故正在重新调整布署,所以这段时间甘将军的目标是对辽东的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却并不去攻城掠地,但也只是吓唬吓唬人而已。”

    吕玲绮道:“这样啊……现在是二月份,辽西刚刚进入雪融的季节,各类农耕之事正是开春播种的时候,有这三个月的时间是能作好不少的事情了。哎小邓子,你说陆叔父那边会不会有什么别的情况会发生?”

    邓艾皱了皱眉,目光飘向了地图上的江东地区:“辽东和辽西的事没什么可担心的,我担心的却是曹公在知道进了师傅的套之后,心有不甘之下会鼓动着江东孙权来点什么动作。毕竟夷州本土的主力陆海军我们带出来了一半,留在夷州的陆军只有一万三、海军只有两万。要是孙权觉得这是个机会的话,事情可能就会变得有些麻烦。现在我只希望孙权别那么笨,因为真要是那样做的话,我们固然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可是对孙权来说,他其实也捞不着什么好处。”

    几天之后,同样的分析也正在孙权的议事厅中进行着。在游戏之中,会用数值给每个登场人物划分出等级与水平,可是在现实之中,那些数值的划分其实没什么意义可言。都是一群成了精的老鸟、化了精的人精,真玩起阴谋诡计,没谁会比谁差。

    “这个曹孟德,自己进了套,还想把孤也拖下水?”

    宝座之上,孙权把细作从许昌那边加急传回来的情报揉成纸团扔去了一边,一旁的张昭只好板着脸上前,俯下身把纸团捡起来之后展开细看过后,再把这份传回来的情况交给其他的同僚们过目。

    因为周瑜没死,现在还在柴桑、巴丘一带和诸葛亮扯着皮,所以鲁肃也就没能像原有的史那样接替周瑜的位置,这会儿也就留在了孙权的身边当参谋。在细看过信报之后,鲁肃只是笑了笑再传给下手的同僚,随即向孙权拱手道:“主公说得没错,曹孟德拿陆仁没办法,却想让我们江东去趟浑水,这算盘也打得太响了点,莫不是欺我江东无人?”

    孙权也笑了笑,然后问道:“陆仁出兵辽东,在夷州留了多少兵马?”

    “单只夷州而论,陆军一万三千左右,海军将近两万。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少了点,但陆仁据土而守、划海设防,我们江东想攻袭夷州,没有五万以上的人马舟船,基本上是想都别想。而且根据学习团成员传回来的消息,夷州的军队正在进行换装,用一种被陆仁称之为‘火枪’的武器替换掉原本的弓弩,威力很是惊人。再详细一点的说,这火枪就好像是缩小之后的火炮,两百步之内打出来的……叫什么?哦,陆仁称之为‘子弹’,两百步之内足可贯穿甲胄,而且换弹射速什么的也远在弩弓之上。”

    有些东西在到了某个份上是瞒不住人的,而且到了现在的这个份上,陆仁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也无需再去隐瞒。以前实力不够的时候,这些东西亮出来是属于锦衣夜行,可是现在嘛,却基本上可以与军事威慑划上等号,所以孙权这边在这个时候也能够得到一些相应的情报。

    “火枪?”

    孙权的眉头马上就皱了起来。虽然还没见过,但孙权能够感觉到能让陆仁用来替换掉弓弩的玩意儿,就绝对是威力很大的东东。特别是那句“缩小之后的火炮”,着实有点让孙权胆战心惊。要知道在曹刘孙三家的雄主之中,唯独只有孙权见识过陆仁手上火炮的威力,深深的知道这玩意儿可绝不是什么好惹的主。(未完待续。。)

卷三 第一百一十六回 各有算盘(四)

    冬去春来,夷州北部的各个区域到处都充满了生机。无论是在田间忙碌于开田种稻的农民,还是码头、工房里的工匠们,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

    陆仁这会儿正坐在一座小山顶上,这里可以俯视到新建的城区、码头还有各个田间的大致情况。而他的身边跟着的是甄宓,地上则摆放着这块区域的模拟沙盘。

    “小宓,你看我们如果要扩建码头,选哪里比较合适?”

    甄宓看了沙盘许久又站起身眺望相对应的海岸,心中有了些打算再在沙盘上伸指一点:“要我说修在这里比较合适。这块地方水的深度合适,而且如果是打算修建石制码头的话,这一带的交通条件比较方便,各类材料可以很快就运到。”

    陆仁点点头,又指点了一下方才选定修建码头的区域旁边的一块地方问道:“那在这里把新的船坞在这里建起来,你觉得如何?”

    甄宓看了一会儿之后点头道:“我也觉得不错,只是比起码头,在这里修建船坞的话要多加修条道路,不然原材料的供应会多有不便。”

    陆仁道:“这个到不是什么大事,路是肯定要先修好的。就是码头、船坞一开始修建,周边一带所需的各类设施也要到位……”

    商量了一会儿算是大致到位,甄宓就改变了话题道:“按你的意思,前些时候我已经去清点过我们在夷州这里的人口与各类产业情况。现在已经清点完毕,你要不要听一下?”

    陆仁有些疲惫的站起身走动几步,远眺海景权当放松一下:“嗯,说来听听。”

    甄宓见陆仁没有盘鬃顶冠,长及腰后的头发只是在背心处用一根丝带随意的束紧。就当时的风俗来说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在夷州这块地方到也算不上什么稀奇事。微微的笑了笑从丫环手中取过记事本,翻开后开始汇报:“今年开春之后,夷州、泉州、广州等地的户籍,总计为二十七万六千三百余户,人口计为一百四十余万。当中有五分之一的住户在从事耕作,而我们每年产出的各类粮谷大有富余。我算了一下,我们每年所需的吃用最多只需年产量的四成……”

    陆仁道:“也就是说,我们吃饭的问题不用担心,还有大批的粮米节余是吧?”

    “正是。”

    陆仁点点头,又问道:“那么这座新建小城后山的粮仓进展如何?”

    甄宓轻叹了口气:“进展很缓慢。我们虽然有一百四十多万的人口,但仍然到处都缺人丁劳力,目前能抽调出来去修建后山粮仓的人丁只有不足四百人。如果按你预计着能在后山粮仓屯积十万人三年之需的要求,正常情况下只怕没有个两年……不,没有三年以上的时间修建不出来。好在我们眼下的仓房还够用,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义浩,你对仓库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陆仁伸手敲敲脑门,有些头痛的道:“很多事情我跟你有点难以解释,你也就别问得太多了。总之你记住,我在这里修建的粮仓可不是单纯的存放粮食那么简单。再说了,光是这里就有六千多辽东降俘在充当劳动力,三个月的时间咱不用白不用。”

    甄宓学着陆仁的习惯耸了耸香肩,并不多作争辩。

    说起来,甄宓的确有点不明白陆仁这么做的用意。而陆仁这么做,除了利用手头上现有的辽东降俘给这座计划中的新城镇打下基础之外,还有另外的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刺激经济。在现代的经济经论中很注重流通,很多时候就是要想办法去刺激市场上的钱在各处转,因为钱这玩意儿只有流通了起来才会更有价值。

    要知道夷州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几二十年了,当初贫穷困苦的流民,现在绝大多数都成了夷州的中产阶级,手里面也或多或少的存着些钱。而基于小农经济的思想,再加上又都吃过战乱之苦,大家都会选择把这些钱牢牢的抓在手里,一般不会轻易花用出去而以备不时之需。

    换言之就是夷州的经济流通还不是很理想,所以陆仁在查觉到这个问题之后就得想办法让大家手里的钱多流通起来,再说白一点就是刺激消费,不然陆仁手头上的税收也会有些不好看。

    而在现代经济学中有这样的一个烂招,就是所谓的挖坑之法……由政府出面说要挖一个坑并召集工程队,那么工程队来了之后,队里的人也会需要相应的生活所需,连带着就会在工程地点的附近出现相关的产业链,比如说小饭馆、小酒吧什么的。而这时交付给工程队的钱,会在工作的过程之中由工程队的成员消费到这些地点里。同样是一百块钱,就会这样在工程队、消费点、原材料这里转上一圈,然后成为税款又回到政府的手里。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反正钱这玩意儿就是要流通起来,而不是放在仓库里发霉。

    还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旅行者到了一个地方,用一百块钱交了房租,房东用收到的这一百块还了朋友的债,收到债的朋友用这一百块买了食物,食物商再用赚到的这一百块去买了原材料,原材料商用这一百块去买了衣服,衣服商用这一百块去买了酒……而在最后转了一圈之后,这一百块却又因为房东的某个意外赔偿给了旅行者。同样是一百块钱,在转了的这一圈里面其实办了多少的事、带动了多少的流通?

    总之,陆仁现在利用这六千辽东降俘搞新城镇的基础,就好比是上面所说的政府出钱让工程队去挖个坑、旅行者付房租的那一百块钱。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但道理却是相通的。

    至于第二个目的,却是陆仁想让这些辽东兵知道一下夷州良好的生活条件与方式,等放他们回辽东之后,自然就会把一些陆仁想带去辽东的话题给带过去,这样也是在为之后的辽东攻略作下一个准备。

    这些就不多说了,只说陆仁接着看图想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