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三国一路人-第8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玲绮这时也搭了话进来:“我知道你们还有点不相信。这样吧!”
击了几下掌,马上又有几个人进到了厅中。不过这几个人吧,却是几天前慕容紫英找了个借口从一众族长的身边调拔过来的人,换句话说就相当于一众族长身边的亲随亲信。而这几个人在进到厅中之后,吕玲绮就很淡然的笑了笑道:“你们几个告诉你们的族长,前两天在你们去到的那个地方看到了什么吧。”
几个人都愣了愣,然后走回到各自的族长那里,在他们的耳边低声了说了些什么。等到他们的话一说完,这些个部族族长的脸上就齐唰唰的变了色……那几个人看到的是“数万军兵,各类大小舰船不计其数”。
好吧,慕容紫英在把那几个人要过来之后,在吕玲绮的安排之下无非就是让他们去甘宁和邓艾现在驻军的济州岛那里转了一圈而已,说起来这也算是一种军事恐喝了。而想要传递给这些部族族长的信息,也无非就是告诉他们一句“老子这里真正的主力部队都还没有动用过!”
这一连串算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再加上“威之以武”的动作过后,这些个部族族长的心里可就发起了虚。刚才拓跋玉说得很清楚,你们现在只是因为大汉朝庭内乱的缘故才能够在边境地区闹出点动静,可是总有像陆仁这样的人会出现并且镇住你们。现在来了这么一手,证明陆仁是看在拓跋玉的面子上没有对他们动真格的,可真要是把陆仁给惹毛了,就你们这些个部族能有好果子吃?
还没等这些族长再有点什么反应,赵雨和吕玲绮又相视一笑,各自从她们性感迷人且露着一条雪白的大长腿的长裙下抽出了一把短铳火枪,然后赵雨嘻嘻的笑道:“给各位族长看点我们夷州的新鲜玩意儿。”
一众族长又是一愣,却见赵雨和吕玲绮同时抬手一枪,事先就放置在厅中角落的两枚铜镜发出了两声清脆的器物悲鸣,却险些把在座的一众族长的耳膜给震破了。下一刻就有侍女把那两枚铜镜取下交给这些族长一一过目,当场就骇得这些族长的脸色煞白。
这两枚铜镜并不算厚,大概有个七毫米左右的厚度,而此刻这两枚铜镜上都留下了一个花生米大小的窟窿。七毫米左右的厚度啊!在座的这些个族长也都是弓马老手,知道如果是换成他们在同样的距离开弓放箭,基本上是没有可能射穿这样的铜镜的。由此延伸,可以想像得出赵雨和吕玲绮刚才手中那貌似轻飘飘的武器的威力其实有多大。
(ps:这一节可能有点夸张了,但也请各位不要太过较真。虽然瓶子喜欢玩生化或cs这一类的枪类游戏,但对这些武器还真没啥研究。)
好死不死的,这时先前那几个亲随亲信在看过那铜镜之后脸色也是一变,又凑到各自族长的耳边低声道:“我们到的那个军营之中,至少有好几千使用这种武器的士卒,不过那些士卒使用的是比较长的类型,隔了老远也足以令人丧命……”
一众族长的脸色已经是白上加白。能当上一个部族的族长的家伙都是老油条,哪会不明白这其实就是赵雨和吕玲绮在对他们进行红果果的恐喝?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陆仁的部队早一个月开过来的话,诂计打他们就跟打落水狗似的。
连带着的,他们也不由得向拓跋玉投去了感激的目光,因为按刚才的说法,是陆仁看在拓跋玉的面子上才没对他们动真格的,所以得算是拓跋玉救了他们。
有了这么一大番的铺垫,终于某个部族族长出声向拓跋玉问道:“玉姑娘,还是请你明说吧,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拓跋玉幽幽的叹了口气:“什么怎么做啊?你们还不明白吗?陆夷州宅心仁厚,不想对我们赶尽杀绝,所以是真心的想和我们交朋友、做生意。而且陆夷州说得很清楚,我们出来劫掠百姓,是因为我们自高自大,遇事只知依赖蛮勇之气,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才会如此行事。所以陆夷州的意思,是愿意把那些养殖之法教给我们,让我们能够生活富足。而我们的生活富足了,自然就不会去劫掠百姓。即便是缺少什么东西,也可以与陆夷州平等的互市交易,这样对大家其实都有好处。”
这得算是大棒之后的甜枣了,到也闹得一众族长又一次的相互对望,心说这世上难道真的有这么好的事情?
拓跋玉看看众人的神情,又不免叹了口气道:“大家不要怀疑,不信的话可以看看我和紫英不就明白了吗?你们现在的生活,能与我和紫英相比吗?可是我与紫英又何曾去劫掠过任何的百姓?如果你们之中有见识广的,不妨想想南方的山越、南中地区的南蛮,他们自从与陆夷州交好并且互市求学之后,生活过得可不比我与紫英差。我现在只想说陆夷州是当世少有的贤者,与他交好是不会有错的。”
慕容紫英再次的适时出声:“如果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那不如像我一样归附在玉姑娘的旗下。玉姑娘是我们鲜卑的大姓望族,又是我们鲜卑现在最好的大祭司,归附在玉姑娘的旗下也不至于辱没了各位。而且玉姑娘与陆夷州的关系匪浅,有些什么事请玉姑娘去与陆夷州打交道也比较方便。”
一众族长又是一阵的相互对望,很快就有人向拓跋玉施以大礼道:“我们愿意相信玉姑娘和慕容小哥,那今后之事就麻烦玉姑娘多费心了。”
这其实应该算是向拓跋玉表达了臣服之意,当然有的人是真心,有的人是暂时的敷衍一下等脱了身再说,更有人是想先当墙头草观望一下,确实有好处就跟着,没好处那就到时候再说。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算是把这些部族都给拿了下来,后面的事当然是得一步一步的来。
拓跋玉也俏生生的向众人还了礼,重新坐下之后向众人笑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辽西现在大雪封道,各位想要回到草原至少还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希望各位能够约束好各自的族人。只要大家不惹事生非,不做出什么违背法纪之事,我拓跋玉可以保证不会亏待了各位。
“另外嘛,陆夷州愿意教我们知识,让我们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我们当然是要虚心的去向陆夷州求学,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大雪消融回到草原之后,从族中挑选聪明好学的人到我这里来,由我送到夷州的学院里去求学。记住一定是要那些聪明好学的人,最好是孩童,当然少年、青年,甚至是有心求学的老人也可以。不要在意血统、身份,只要聪明好学就行。”拓跋玉也俏生生的向众人还了礼,重新坐下之后向众人笑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辽西现在大雪封道,各位想要回到草原至少还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希望各位能够约束好各自的族人。只要大家不惹事生非,不做出什么违背法纪之事,我拓跋玉可以保证不会亏待了各位。
“另外嘛,陆夷州愿意教我们知识,让我们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我们当然是要虚心的去向陆夷州求学,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大雪消融回到草原之后,从族中挑选聪明好学的人到我这里来,由我送到夷州的学院里去求学。记住一定是要那些聪明好学的人,最好是孩童,当然少年、青年,甚至是有心求学的老人也可以。不要在意血统、身份,只要聪明好学就行。”(未完待续。。)
卷三 第九十七回 开个好头
什么是征服?什么又是真正的征服?
靠着自己的拳头又大又硬,硬生生的把对方给砸叭下,这就算是征服了吗?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就是这么个事,但在陆仁看来这尼玛就是在扯淡!因为大量的史料都已经告诉了陆仁,单纯依靠武力所达成的征服,根本就不是征服,或者说是不完全的征服。而想要达到真正的征服,除了要达到武力上的制霸之外,还需要文化体系的精神侵略……嗯,也可以理解为洗脑。
就比如说秦在凭借着强大的武力扫平六国之后,因为没有意识到文化思想统一的问题,一味的只是追求和迷信强权与暴力,结果很快就来了个昙花一现。当然了,一般人都认为这是秦始皇好大喜功,不知道善待百姓、休养国力的结果,可仔细的看一下就不难发现,秦代其实是没有文化上的核心思想的,而且后世的学者也批评说秦代的治国方略就是把百姓当成了猪来养。
还不明白的话,就可以看看接下来的汉代。汉代的初期除了休养生息、缓解社会矛盾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抓紧了文化思想上的统一与传播,使民众们的思想有了一个认同感、皈依感,这才使得民众们渐渐的凝聚了起来。
别以为这是什么很玄很忽悠人的事。真真正正的仔细去看汉代初期的大众观念,不难发现当时的民众们还是很偏向于东周分封的封建制,说白了就是大家还都认为天下应该分成多少多少的诸候国,像项羽在灭秦之后就封了多少个的王,实际上就是这种思想在作怪。
而在西汉的初期,这种思想也仍然占据着主流。都说汉承秦制,所继承的准确的说就是秦代开始施行的帝国郡县制,直到刘邦西汉立国,承继了这种制度,也不敢完全的就把封建制就这么废弃掉,最大的原因就是民众们的思想还没有达成统一,所以刘邦在这个问题上是很圆滑的打了一个擦边球,既有“白马之盟”的“非刘姓不王”,又有郡县制的逐步实施,在条件成熟之后再慢慢的把诸候王的地盘慢慢的给消减掉。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与汉初的文化思想统一又有什么关系?答案就是在分封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上统一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的民众认同自身是大汉的子民,而不是那些分封藩王们的子民。这可是件很关键的事,因为民众们的意识形态在统一了之后,那些分封的藩王如果想闹点什么乱子,会得不到民众们的认同。
这件事还可以举个例子。文景时期的七王之乱的根本原因就是削藩,而挑头的吴王在作乱之后,他境内的某个豪侠……这个所谓的豪侠其实就是门阀豪族的前身,而这个豪侠在思想上认同的是大汉朝庭,所以在吴王叛乱之后马上就去投奔了平叛的官军,为搞定七王之乱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
现在再来看看汉代的采用的思想核心。汉初时期采用的是老庄之“道”,这与汉初需要休养生息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要与民“无为”,然后民众们在不受苛政侵扰,生活在渐渐变好的情况下自然就愿意认同大汉。
接下来当然就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事实上这除了汉武帝作政治斗争的需要之外,西汉在“无为”了几十年之后,也的确需要一个核心的思想来加以巩固,不然再这么“无为”下去,民众们可能就变成了一盘散沙也说不定。尽管在后世人看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很有那么些近似于文字狱的味道,可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恰恰就需要这样的一个统一性。任何的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不能单单只看一面。
而汉代在达成了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的统一之后,也才真正的达成了全面性的统一,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像后世的华夏主体为什么称为“汉”族?这个“汉”指的难道是血统上的民族意义吗?不是!这是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上的“汉”!而后世的“汉族”,你知道其实已经融合掉了多少的血统型民族吗?
不止是华夏,在世界上也有着许多的例子。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文明古国,当中也有很多曾经凭借着强大的武力而盛极一时,可是真正流传到现在的又有几个?如果仔细的去看一看那些没能流传下来的文明古国,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能把自身的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给全面的铺开。而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他们的王公贵族都把文化知识给当成了他们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不肯让普通民众去染指。换言之,应该全面铺开的东西,却成为了王公贵族与祭司阶层们的特权。
就比如古埃及,他们的文化就没有能够完全的铺开,而且成为了贵族们的特权。到最后埃及的结果是什么?是他们只知道他们有个辉煌的祖宗,在现代社会里却不知道他们应该归属到哪一系的文明体系里去,最后是并入了阿拉伯的序列。可实际上埃及的宗教与阿拉伯的宗族体系有什么关系吗?
再如希腊和罗马,这俩文明体系基本上其实是一回事,而他们的文化体系算是曾经铺开过,所以他们的直到现代也算是为人所认同。但是他们的后期也犯了贵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