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276节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276节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一封信,就像是郭嘉说的那样,陆仁就是典型的两头都不想得罪。而且就当时的士子阶层们的行为准则来说,陆仁的这种作派也是应该予以肯定的。这貌似有点废话,陆仁没想好的话也不敢让蔡琰这么写。

    对袁绍一方来说,陆仁是客客气气的,而且很有仰慕之意,只不过做人得有个原则,没这原则的话袁绍也看不起陆仁;而万一这封信要是出了什么意外落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也实在是不好怪罪陆仁什么。

    首先陆仁并没有叛变。其次,陆仁采取不得罪袁绍的作法,也是典型的在给自己留条后路。而这样的人曹操很清楚在自己的麾下可多了去了,曹操要是真的敢追究陆仁点什么,信不信曹操自家内部马上就会乱起来。曹操在原有的历史上为什么会烧掉那些书信?其原因陆仁这个穿越者又哪会不清楚?

    应该说陆仁的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没有什么错,但陆仁可能还是想错了些什么。就比如说现在,郭嘉在看完了这封信之后,暗自摇头道:“你这小子,聪明的时候很聪明,可犯起糊涂的时候却也格外的糊涂。你以为你在主公的眼中只是一介寻常的幕僚之臣吗?

    “如果是在其他的时候,你要就此离去都不会有什么事,可是偏偏赶得这么巧。你要在主公与袁绍即将决战的时候……这样的一封信,若是被主公看见,你又岂有命在?臭子小啊臭小子,你又可曾知道这前前后后的,我帮着你在主公的面前说了多少帮你开脱的话?”

    皱着眉头想了很久,郭嘉最后摇了摇头,在叹息中把陆仁的这封回信扔到了火盆之中。望着雪纸在火焰中变成了一片片黑色的雪花,郭嘉沉吟道:“要不,还是先看看主公那里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吧。也许事情还会有所转机,我也就不用把那样的招数用到你的身上。臭小子,我可真的是把你视如亲弟的……”

    ————————————————————

    许昌曹府,议事厅。

    曹操此刻正在与二荀、程昱议事。而当郭嘉步入厅中的时候,曹操便向郭嘉招手笑道:“奉孝何故跚跚来迟?莫不是又在青果酒肆中贪饮了几杯?”

    郭嘉笑了笑,拱手一礼算是赔罪之后在席间坐了下来道:“主公见谅!嘉受召而来之时确实正与陆义浩在青果酒肆中对座小饮。有他在,嘉在青果酒肆里饮酒就不必掏钱付帐。”

    众皆哂笑。笑过之后曹操道:“陆义浩又准备去诸屯巡耕?他这一忙起来到是比孤还要忙碌上几分,就不知他近况如何?孤到是听说他这次去巡视诸县春耕农桑,把蔡文姬和婉儿都带在了身边随侍。害得孤还颇有些担心一向有辞官归隐之念的他会带着他的两位美女,忽然之间会就此一去不还、飘然而去了。”

    众人又是几声哂笑,不过郭嘉却没有一起笑,而是略有些无奈的紧皱起了眉头并且轻轻的叹了口气。又犹豫了好一阵,郭嘉才如同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向曹操轻轻摇头道:“诸公莫要笑了,这小子现在是去意已决、留之不住矣!”

    郭嘉为什么会犹豫那么久?其实那个时代的仕子们都讲究“忠孝节义”,而这个“忠”字作为道德伦理之首,真正的仕子都是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像郭嘉这种人自然不会例外。因此在郭嘉已经确定陆仁准备离去的情况下,心中衡量之后实在不愿对曹操有所隐瞒,所以郭嘉在犹豫了很久之后,最后还是决定向曹操明说这件事。

    其实这种情况和原有的历史上曹操、关羽、张辽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很相似,即那段“辽欲白太祖(曹操)(羽终将去),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忠);羽,兄弟耳(义)。’遂白之。”

    话不扯远,只见曹操闻言之后脸色微微一变便问道:“什么?陆义浩去意已决?”

    郭嘉点了点头,把陆仁在青果酒肆中所说的话大致的复述了一遍……其实曹操知道,不过现在有二荀和程昱在场,所以还是说一下的好。而在说完之后郭嘉就轻叹道:“主公且容嘉说几句胡话,这小子身上的能力与才干,嘉一向都看之不透,所以这禳命补寿一事嘉亦难知其真伪。

    “不过以他的心性为人,既然已经决意要走,那就是谁都强留不住的。嘉素知主公甚爱义浩之才,于时定然不舍义浩之去矣,嘉斗胆进言,还望主公能看在义浩旧日的诸多功绩与嘉之几分薄面,亦姑且信义浩的禳命补寿之事,介时放他安然离去吧。”

    曹操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晴不定,沉吟了许久才道:“那奉孝且度之,义浩何时会去?”

    郭嘉摇头道:“这个还不好说。他在许都尚有宗族家眷要安妥,其他杂事亦多。而以他的心性,在没有处理完这诸多杂事之前,他会因心中不安而暂不离去。”

    曹操的眉头又皱紧了几分:“彼若决意要走,况彼乃是为延命之事而去,孤实不便强留。只是他此时若走,那他所新立的诸多富国之术又有谁人可继之?”

    旁边的荀彧沉思了一阵忽然接上话道:“难怪他一从徐州回来就接连不断的把新写好的一些典籍卷策交于在下,且具言若有不明之处,观籍足矣。又言彼若不在而籍所未载者,可直接问询为他整理典籍的蔡文姬。现在看来。他自徐州归还时便已自知命难长久,故此在着手身后诸事了。”

    曹操的脸色又变换了好一阵才慨然长叹道:“惜哉,惜哉!如此世所罕见之才,那时却会为了速破下邳而寿折十五载。若他得此十五载的寿在,令其得已教授百姓,实为天下百姓之幸事也!罢了,事已至此也无计可施,到他将行之日,孤也只能放他离去。至于他的宗族家室。孤会代他好生照料的……说起来义浩数有大功,可时至今日却一未得爵、二未得食邑,孤心中有愧矣!文若,你看应封给义浩何等爵位、食邑何在?”

    荀彧抚须沉吟道:“陆义浩自出仕以来。文有安民兴农之功,武有舍身破城之绩,若并录其前后功绩,食邑五百(户)亦不足为过。再。陆义浩的那支吴地陆氏支流已定居在萌村,主公不妨就在萌村地界划作为陆义浩的食邑如何?”

    食邑五百,若依汉制其实并不算多。不过曹操这头因为战乱的缘故。很少有人能得到千户以上的食邑。早期的时候,甚至只有张绣因为情况特殊,才得到了千户以上的食邑而已。因此陆仁的这五百户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多、非常重的了。再者把陆仁一手弄出来的萌村划给陆仁,以当时的情况说是直接把一个乡的食邑划给了陆仁都不足为过,因为萌村的生产力完全能比得上当时一个普通的乡。

    汉制方园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所以乡候其实也就是一个县的十分之一,真正论起来可没多少地方,不过比亭候要强出不少。另外,曹操把持朝政时新设了不少爵位,像一般常提起的关内候之类的便是此类,但这一类的爵位都是有爵无邑的虚爵而已,真正的有食邑的实爵都会封给食邑,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关羽的汉寿亭候,真正的读法应该是汉寿。亭候,汉寿是一个地名,位置在蜀中巴西那里。曹操的武平候也是这样的。不过陆仁的食邑虽然有着乡的水准,但爵位不出意外的话还只能是亭候而已,比如说汉。萌亭候。(咳咳……有点恶搞。)

    再看曹操闭目沉吟道:“只可惜陆义浩虽年将三旬,却至今尚无子嗣。也罢!彼若去,其妻蔡文姬尚在,可令蔡文姬承继食邑足食养老。若是义浩临去之前文姬怀胎在腹,生男子则承袭父之爵邑,生女子则在文姬故去、其女出嫁之后,在陆义浩的宗族之中择人而袭吧。如此便不负孤厚待义浩家眷之诺。嗯?陆义浩是不是有两个从弟?”

    荀彧道:“义浩二弟陆诚,表字子良,年十七;三弟陆信,表字子真,年十五。此二子虽为陆仁收养之人且出身贫寒,兼之年少,然一文一武,皆为可造之才也。之前义浩亦有向在下举荐此二子出仕,相信在稍经历练之后便足堪用之。”

    曹操点了点头:“若事有不济,便可令此二子分领义浩食邑,似如此到也颇趁孤意,就权且这般吧。唉,孤忽闻将失一贤才,心中颇有些郁结,此刻已无心议事矣。诸公且散,明日再来府中议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回 其价几何

    “诸公且散,明日再来府中议事。”

    曹操发了话,厅中这几号人也就各自施礼而退。不过在各人礼罢之时,曹操有意无意的瞥了程昱一眼。程昱心中会意,故意走慢了几步,出厅之后又推说内急,就这样在与二荀、郭嘉分开之后又转回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见程昱去而复还便微微点头,人尚未及开言,程昱便先曹操一步开口道:“主公心中所虑之事,昱已略知一二,且容昱试言。主公可是在为陆义浩即将离去一事而忧心?”

    曹操的双眼此刻眯得只剩下了一条缝,但在这细细的眼缝之中,却时不时的会有精光闪过:“仲德深知吾心!”

    程昱道:“昱以为,这陆仁切不可容其离去!”

    曹操看似随意的笑了笑道:“仲德何出此言?彼自出仕以来,孤便深知他无为官之意。而他出仕数载至今,已为孤立下了不少功绩。如今彼意欲功成身退,孤又岂会横加阻拦?只是甚感可惜而已。”

    程昱的年纪其实比曹操还大些,脾气又是属于茅坑里的石头的那一类型,因此说话非常的直:“主公又何必自欺?其实在昱看来,主公早就已经深知陆仁此人切不可放任其离去,只是不愿伤及奉孝等人之心,适才才不得不如此造作的吧?”

    曹操闻言没有回话,只是紧皱起了双眉,曲指轻轻的敲起了桌案。

    程昱接着道:“恕昱直言,主公一向爱才如命,而这陆义浩又数有功绩,主公心中难免会有容忍之意;奉孝、文若、公达三人素与陆仁交厚,今见陆仁已生去意,以亲友之小义,自然会有助其离去之心而失之计较。但昱则不同,昱因久在鄄城。且并未与陆仁有何交往过从,故此能得旁观者清之态。”

    曹操依旧在轻轻的敲击着桌面,但双眼已经闭了起来:“仲德不妨细说一二,这陆仁为何切不可放任其离去?”

    程昱道:“就大势而论,主公与袁绍之战已是在所难免,只不过两家都时机未至,亦欠缺出师之名而已,似如此便可谓之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而以主公与袁绍今日之势,此战乃是关乎天下大势之战,谁能胜便为天下之霸主。只是主公之势远不及袁绍。主公今之所以能与袁绍抗衡者,乃能抱信守义,聚众一心而拒强敌之故也,故此能有与袁绍一战之力。

    “主公既然是倚仗群下一心以抗袁绍,而陆仁若是在这个时候却突然离去……主公明鉴,今时今日的陆仁已不是当初那个街头乞食的无名之辈,以他今时今日的名望,他若一去势必朝野震动,不明就里者只怕会令人误认为是看出主公有败亡之势。因而先行舍主公而去另谋生路。就算是暗知隐情者多半也会心生疑虑。若如此,主公聚众一心之势便有土崩瓦解之危,只怕大势去矣!”

    简单点说,就是陆仁这个已经有了很高的声望的人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要是“临阵脱逃”。很容易会引起大规模的连锁反应。

    曹操神情一凛。其实这方面的事,以曹操的聪明才智又哪里会想不到?所以曹操用力点头道:“仲德之言甚是!”

    程昱接着道:“其实,若陆仁真的是返回师门以求镶命补寿,将此事传扬开来或许也不会有什么大事。但是人心叵测。若是有人假借此事向主公发难,诈称陆仁是以此为名弃主公而去,再改投到袁本初的麾下……”

    曹操笑道:“孤素知本初。他绝非能用陆仁之人。且陆仁素轻袁绍,绝无相投之可能。”

    程昱道:“主公会这么想,但他人却不会如此设想。再者袁本初虽非能用陆仁之人,但袁绍用人专收名望,以陆仁今日之名望,袁绍岂能无意乎?主公莫要忘了,袁本初之前可上过一道表文,乞调陆仁转赴河北任职。”

    曹操马上就沉默了下来。袁绍的那道表文是公开性的,因此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袁绍确实是有招揽陆仁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陆仁要是一走,想不被人误认为是陆仁暗中会去投奔袁绍都很难。而许昌这里暗中和袁绍勾勾搭搭的人很多,曹操又会不清楚?陆仁要是来那么一下,那这连锁反应真的会没办法避免了。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说之前曹操对陆仁要走的事还有那么点心软的话,现在得到了程昱的补足分析,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