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维修工-第1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半个时辰后,只剩下自己。
李扶摇笑着道:“三个饼子。”
矮小的汉子得嘞一声,麻利的取了三个饼子,用粗油纸包好递给李扶摇,“客官,六文钱。”
李扶摇摸了摸口袋,顿时有些尴尬,讪笑道:“不好意思,钱袋子掉了,这饼子我不要了。”
矮小汉子怔了片刻,“听客官口音,外地人?”
李扶摇点头,一脸愁苦,“是啊,外地来探亲,结果亲戚搬走了,这不准备回老家,才发现钱袋子掉了,人在异乡为异客啊……”
矮小汉子沉默了一阵,将饼子递给李扶摇,“先充饥吧。”
李扶摇怔了下,“我没钱了。”
矮小汉子呵呵乐了,很有些憨厚,“没事,几个饼子的事情,也不值几个钱,我看客官你也像是个负剑游学的读书人,将来肯定会中举出人头地的,今时的困境算不得什么,我给客官出个主意,你可以去把剑当了,先回老家,等有钱了再来赎回这把剑,况且你佩剑在身,很容易被官府拿捏的。”
李扶摇看了看腰间的纯净苍穹,苦笑着接过了烧饼。
章二百三十九 潘金莲推窗
咱们的武大郎很善良啊……
等等,万一他不是武大郎呢,谁告诉你大郎烧饼就一定是武大郎的。
李扶摇正思忖间,隔壁茶坊来了个老婆子,笑眯眯的道:“大郎,给我来五个饼子。”
矮小汉子得嘞一声,包了五个递给老婆子,笑道:“王婆今晚是打算只吃烧饼嘛,若是不愿意做饭,可来我家,我那浑家做一二小菜即可。”
老婆子笑道:“大郎有心了,倒是不必如此。”
矮小汉子呵呵乐了,“都是乡邻,理应互相帮助。”
一旁的李扶摇顿时一脸黑线。
这就蛋疼了。
这边有个烧饼铺子,老板叫大郎,隔壁有个老婆子叫王婆,还能再巧合点,估摸着这人吧,真是武大郎没跑了。
得了,动工罢。
倒要看看,这个小故事里谁是穿越者。
假装不经意的喊道:“听说这清河武大郎烧饼很是出名,怕是祖传下来的手艺罢。”
矮小汉子呵呵一笑,“那是,我武大郎做出的烧饼,不说天下第一,至少也是清河县第一,祖传手艺啊。”说到这里一脸得意。
李扶摇点点头,心中明了。
没跑了,这是武大郎,买了烧饼回隔壁的老婆子就是王婆。
潘金莲应该在楼上。
那么此刻西门庆在哪里,武松又在哪里?
李扶摇离开大郎烧饼铺子,想了一阵,觉得这件事还需要潜伏,于是趁着入夜之后,找到一户大户人家,利用时间停滞的金手指,爽利的顺了些钱财。
先在清河县的客栈里对付着过了一夜,然后第二日一大早,来到大郎烧饼铺子。
武大郎不在。
李扶摇有些好奇的问隔壁起得极早的王婆,“烧饼铺子怎么还没开门?”
王婆笑了起来,“小哥儿眼熟的紧……啊,是昨夜那个丢了钱袋子的人么,是外地人啊,难怪不知道,大郎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去转街喝卖。”
李扶摇点头,心中一转,笑道:“老人家,我丢了钱袋子,一时半刻也回不去老家,昨夜去典当了些家当,稍微有些钱银,打算先在清河县住下来,做点零工,赚够钱后赎回家当再回老家,不知道这附近可有租房的地方,可有招工的铺子?”
王婆眼睛一亮,“我家茶坊二楼倒是有个阁楼,不知道你愿意租不,看在你也落难的份上,一个月一百五十文吧。”
一百五十文,差不多就是五百人民币的购买力。
在清河县算高的了。
这王婆不厚道啊……李扶摇也不和她计较,反倒觉得不错,这样一来自己就成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邻居,能更好的参与到这件事中去。
于是假意看了看房间,略略满意,爽快的去签了合约。
或许是稍微有点内疚,王婆收了房租后,高兴的道:“我这茶坊很是清闲,所以不缺人手,倒是有个好消息,哥儿若是不嫌弃辛苦,可以问问大郎,他前些日子倒是说过,每日一担子烧饼转街不够,想找个担子和他一起去转街。”
李扶摇点点头,“行,那等大郎哥回来我问问他。”
王婆笑了起来,“小哥儿初来乍到,我看你今天中午大概是没法自己做饭了,要不就在我家吃,我做几个小菜,将那大郎媳妇也唤来,省得那小娘子也去忙碌。”
大郎媳妇,潘金莲!
李扶摇眼睛一亮,“那先行谢过王婆了。”
王婆呵呵笑着,到隔壁去了一趟,回来乐道:“小娘子还没起床呢,倒是嫁了个厚道男人,大郎每日风里来雨里去,这小娘子天天睡到日上三竿……”
顿了下,没遮没掩的道:“倒也不算委屈了大郎,小娘子那身板模样儿,可俊俏的很。”
李扶摇哭笑不得。
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情,就是你这个老婆子折腾出来的。
表面却不动声色,“倒是想问下王婆,咱们这清河县,都有些那些大户人家,小生读过些诗书,大抵是可以当大户人家当当账房先生的。”
王婆子眼睛一亮,“倒是忘了这茬,读书人走街串巷确实有辱斯文,这清河大户倒也不少,比如城西的赵家人,听说祖上是从汴京那边过来的呢,皇亲国戚,吓人的紧,城南的李家人也不错,家财万贯去岁又出了个举人老爷,怕是要越发兴旺了,你可以去试试,李家还是比较重视读书人的……”
絮絮叨叨,好不容易说到了李扶摇想听的:“再有啊,就是西门大官人,这个大官人么,钱倒是很多,就是人不太好,咱们清河的良家子都有些怕他。”
李扶摇心中一喜,果然有个西门庆。
沉吟了半响,对王婆施礼,“谢谢王婆,下午时分,我便到这些大户人家里去问问,是否需要账房先生之类的。”
王婆点点头,“那小哥儿你稍坐片刻,我去买些菜回来,等大郎那小娘子起床了,中午让她做点小菜,她的厨艺好生了得,到时候你也可以和大郎和一两杯。”
李扶摇但应了去。
王婆子提了个菜篮子,示意李扶摇盯着下茶坊,便出门拐左去了。
李扶摇沉吟半响。
看这样子,王婆应该不是穿越者。
武大郎是否是穿越者不好说,潘金莲自己还没见到,如果是穿越者也挺麻烦,最麻烦的就怕西门庆是穿越者。
话说回来,不知道武松现在在哪里。
李扶摇闲来无事,便信步走到茶坊外,来回踱步思忖接下来的事情。
正思忖间,听得了一吱呀声。
还没醒悟过来,便猛然觉得头上一疼,绑的一声,一根木棍掉在了地上。
忍不住抬头望。
便有些呆滞……
楼上小轩窗半支开,有女子捂嘴惊惶的看着自己。
潘金莲!
但见她黑赛鸦的鬓儿,新月眉如初春杨柳,樱桃口儿粉润媚红,琼瑶鼻小而欣直,红艳香腮一如霞光初上,典型的瓜子脸晶莹至极吹弹可破,撑在窗轩上的玉纤小手宛若嫩葱。
一头出云秀发上,别着一枚黑油油发鬏髻,一迳里踅出香云,周围小簪儿齐插,再斜戴一朵并头花,排草梳儿后押。
柳叶眉衬着两朵桃花,越发妖娆。
此刻捂嘴惊惶,眼神儿却明亮透彻,水汪汪的我见犹怜,天生媚眼……
李扶摇内心呻吟了一下,觉得有些燥热。
这就是潘金莲啊。
别说西门庆这个房中高手,就是自己都有些拿捏不住,武大郎这货真心艳福不浅。
倒也越发崇拜武松了。
被这么一美人儿勾搭,愣是坐怀不乱,不输圣人啊!
ps: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两个人物,被历史扭曲得厉害,据考证,历史上的潘金莲原型本人,却是贤良温淑的大家闺秀,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武大郎,原名武植,幼时唤作大郎,少时聪慧,家贫,中年中进士,做了山东阳谷县的知县,相貌不俗,身材高大,为官清廉,为民除恶,乡民送万民伞。
只不过因为潘金莲被一个书生求勾搭,拒绝后那书生便抹黑这位大家闺秀,后水浒、金瓶梅写了这些故事,便彻底被黑化了。
历史文人墨客和小人杜撰污蔑武潘,应正本溯源,还原历史教化后人。
本书因是架空历史,为了推动剧情,选择黑化的潘金莲。
章二百四十 套话
李扶摇本能的微笑,示意她不用放在心上。
潘金莲眼眸便一亮,也回了个微笑,待看得李扶摇走回王婆茶坊后,便有些讶然这时候应该是没有吃茶人,那个满身赶紧浑身透着犀利锐气的小哥儿是谁?
王婆的亲戚?
李扶摇在茶坊坐下,暗道小任务就是小任务,这么快就看见了王婆、武大郎和潘金莲,接下来只差西门大官人和武二哥了。
等这俩货闪亮登场,差不多就是自己任务完结之时。
半个时辰后,王婆归来,买了一篮子菜半斤肉,显然有点抠门,李扶摇笑着说道:“王婆,我每月再多给你一百文,算是伙食费可好?”
王婆眼咕噜一转,“那感情好啊。”
男人么,怎么会进厨房,尤其是这小哥儿还像是个读书人。
眉清目秀的,挺好看。
况且自己一个做饭本来就挺麻烦,多个人吃饭也不错,做饭做菜都灵活了许多,不至于每日都是陈菜。
李扶摇刚交了一百文给王婆,便听见门外传来声音,“王婆。”
回身看去,暗道一声,真是个妙人儿。
衣裙袅袅身姿纤细,杨柳腰仅一捻,抹胸承袭唐风的开放,脖子间掉着枚玲珑坠儿,点缀在半露酥玉胸间,煞是触目惊心的雪白,毛青布大袖衫,配一件短衬湘裙碾绢纱,袖口上搭着一方通花汗巾,腰畔挂着一枚香袋。
脸上挂着盈盈笑意。
真是个少妇风情万般,湿润多少男儿壮志。
潘金莲确实很美。
在金瓶梅中,报恩寺里请了六个僧人在家做水陆超度武大,众和尚看见潘金莲,一个个都迷了佛性禅心,关不住心猿意马,七颠八倒,酥成一块。
书中原文:班首轻狂,念佛号不知颠倒;维摩昏乱,诵经言岂顾高低。烧香行者,推倒花瓶;秉烛头陀,误拿香盒。宣盟表白,大宋国错称做大唐国;忏罪黎,武大郎几念武大娘。长老心忙,打鼓借拿徒弟手;沙弥情荡,罄槌敲破老僧头。从前苦行一时休,万个金刚降不住。
连六根清净的和尚都要入迷,可想而知起勾魂夺魄的媚态。
真应了那句话,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论风流,如水泥晶盘内走明珠;语态度,似红杏枝头笼晓日。
李扶摇虽然惊艳,但不失魂落魄。
褒姒比之潘金莲更美,潘金莲这姿色,约莫也就孟姜女那水平。
王婆略略有些意外,大郎家小娘子今儿个打扮得挺妖艳啊,平时虽然也妖艳,可比起今日来似乎要差了些许。
只把疑惑埋在心里,笑问道:“金莲,我买了些菜和肉,中午叫上大郎一起,咱们陪这位新邻居李家官人喝几杯。”
潘金莲便唇角微弯,眉眼如月,笑了笑,“那就叨扰王婆了,不若让我做菜罢。”
王婆自然高兴。
李扶摇见状心中也暗爽,不错,三个主要人物都到场了,有助于自己观察谁是穿越者,轻笑了一声,“那我去买些酒水回来。”
王婆着实抠门。
明明说着喝酒,却不买酒。
也是这个道理,饭菜都是她出资,酒水自然该李扶摇或者武大郎买了。
去买了几坛子酒回来,厨房里已是一片柴火劈啪声。
虽然水浒和金瓶梅都说潘金莲厨艺了得,但李扶摇并不奢望,南宋才出现炒菜的雏形,北宋哪有炒菜,都是煮菜……
刚坐了片刻,武大郎挑州空篮归来,见自家大门紧闭,还以为娘子尚未起床,脸上浮起一抹宠溺的憨笑,正欲敲门,却见昨日里那个掉了钱袋子的小哥儿从王婆茶坊出来,喊道:“大郎哥,今日在王婆这边吃饭,嫂子和王婆正在厨房里张罗,你我兄弟今日好好饮几杯。”
武大郎愕然,“小哥儿……这是怎么回事?”
李扶摇笑了笑,“钱袋子掉了,我便典当了些祖传家当,打算先在清河谋生,攒些钱银赎回了祖传家当再回老家。”
武大郎放下货架子,拍了拍,走进茶坊,自顾自倒了杯茶,“典当房那些人都是吃人不吐骨头,你这祖传家当要想赎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