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第6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王士元下意识的摸了摸脑袋,上面不再是光秃秃,而是长出了长发。
“认回祖宗?”
周士相笑了起来。笑声中,他来到了王士元面前,正色看着他,语气中带有逼问。
“你可以认回祖宗,那么你知不知道你的身份意味着什么?你要明白,一旦世人接受了你的身份,你很可能会成为大明朝的皇帝,因为你是孝皇之子,这世上还有谁的血统更适合继承大明江山呢?”
王士元听了这番话,立即将脑袋猛摇,连连说道:“不敢想,绝不敢想。。。”生怕周士相认定他有当皇帝的心思,王士元只差跪下对天发誓了。
“不敢想,那你认回祖宗干什么?你继续当你的教书先生岂不更好?继续当王士元岂不更好!”
周士相的脸色很冷,冷得让王士元一个哆嗦,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你告诉我,你凭什么有脸认回祖宗?你有什么资格认祖归宗!千千万万大明百姓倒在满州人屠刀之下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成千上万大明仁人志士抛家舍妻,勇敢的和满州人反抗的时候,你又在做什么!”
周士相语气无比严厉,“你在忙着躲,你在忙着打理你的小辫子,你在忙着生儿育女,忙着老老实实的做鞑子的奴才!。。。现在满州人被打跑了,你倒站了出来,你想要世人知道你是孝皇之子,你的血统有多么高贵,你想重新成为大明的亲王,甚至是皇帝!。。。我问你,你到底凭什么站出来,凭什么想要这一切!”
。。。。。。。。。。
推荐本书舵主书友莫小鱼(晚风悠悠)作品《封神之陶荣》
与阐教斗,其乐无穷;与西方教斗,其乐无穷;与鸿钧谈道,更是其乐无穷。
嗯,这个简介听着很耳熟。
另征集大量北伐刽子手角色,旅校以下,若干人等;带路党(望风而降)若干,死保大清地主(还乡团)角色数名。龙套楼报名。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焕愿助殿下登基
没有付出,就休想得到回报。
周士相有原则,他不可能让王士元就这么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那样的话,就是最大的讽刺。
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死了,胆小怕死的人活着。
敢于牺牲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懦弱的人,就也别想得到什么。无论他是什么人,又是什么样的血统。
没有付出,就别想有回报!
弘光死了,隆武死了,绍武死了,永历也死了。
四位皇帝,哪怕永历再不堪,总勇敢的站出来过。
王士元这个崇祯血裔后人又做过什么?
他什么也没做过,就如人间蒸发一样,在千百万军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消失了。
在世人最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冒了出来,这种行径如果非要形容的话,也只能说是厚颜无耻了。
周士相看不起王士元,也深深的鄙视他。如果孝烈皇帝泉下有知,只怕也会对这个儿子感到寒心。
不过,这不代表王士元一无用处。
“现在,你告诉本王,你究竟想要什么。”周士相的语气不再咄咄逼人,听起来,还有点亲切。
“不,不敢要,我什么都不敢奢望,只求殿下能够饶我一命。”
王士元的脸苍白,但不知为何却又滚烫。如果世上有后悔药吃,他肯定一口吞下,打死也不会脑子发热,跑到余姚县衙去自泄身份,以致有今日之事。
周士相说的每一句都让王士元羞愧不已,是啊,他凭什么想要重新得到永王的身份,又凭什么想要天下人接受他这个懦夫。
江山,已经不属于他的父皇,也不再属于他。
王士元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周士相能够看在他是崇祯之子的份上,放过他,让他回去继续做他的教书先生。
他真的是什么也不敢想了,也没有人指使过他,一切,都只是他利欲熏心而矣。
他以为自己的血统会让他不再过穷苦的日子,会让他成为世人仰望的所在。可是,他现在终于明白了,自己当初荒唐的念头是多么的可笑。别人用命换来的东西,他凭什么不劳而得。
“燕藩失国,这天下不再属于你们这一系了。”
周士相看了眼诚惶诚恐的王士元,做为定武朝廷的实际掌控者,这句话宣告了自成祖靖难以来一直坐在帝国龙椅上的燕藩,从此将成为历史。
纵然心中已经放弃,但听到这句话,王士元还是心痛了下,真的痛。200多年的江山社稷,就这么不再属于他燕藩了么。
唉!。。。
王士元内心长长的叹了一声,各种滋味都有,可偏偏脸上却不敢流露出半分不甘。
他是胆小,可他不傻,他知道,自己只要流露出半分不甘,恐怕这世上就真的再无“朱三太子”了。
“你放心,我不会杀你。做为一个普通人,你的所做所为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性命,没有有什么可耻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面对鞑子屠刀的。不过,你既然选择做一个普通人,那你自然就不应该再有幻想,因为你没有资格。”
周士相摇了摇头,收回自己的视线,他不会杀王士元,哪怕王士元对不起他的父亲,对不起朱家的列祖列宗,但他只是选择逃避现实,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这,罪不致死。
听到周士要说不会杀他,王士元惊喜交加,忙道:“慈焕无脸再认祖归宗,还请齐王能够放慈焕回去,慈焕发誓,这辈子再也不敢以永王自居,从此做王家人。”
不想,周士相却摇头道:“我不能放你回去。”
“为什么?”
王士元犹如胸口被人猛的重拳一击般,脸瞬间变成苦色,苦色之中还带着十分惊色。
“齐王,慈焕手无缚鸡之力,也不敢再有半点奢望,此生只想做个平民百姓,你就放我回去吧。”
王士元苦苦哀求,他不想再留在这里做囚徒,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周士相坐在那里,任由王士元苦苦哀求,不为所动。许久,王士元嗓子都快求哑时,他方缓缓说道:“放你回去也可以,将来也可以让你衣食无忧,做个富家翁。毕竟,你是烈皇唯一的子嗣,本王又如何会让他绝后。不过,你却须帮本王做一件事,事成之后本王才会放你回去。”
闻言,王士元犹如溺水之人抓住一根稻草,激动道:“齐王请说,只要慈焕能做到,便是粉身碎骨,慈焕也在所不惜!”
见他这样,周士相忍不住讥道:“要是永王从前也能像现在这般不怕死,又何至于今天?”
“慈焕惭愧。”
王士元脸色再次一红,将脑袋耷拉了下去,两耳却在凝神倾听,想知道周士相要他做什么。
“也没别的事,只是想让你将来行魏晋之事。”
周士相嘴中轻飘飘的吐出一句,淡淡的,似乎说的不过是一件极为寻常的小事。
魏晋之事!
王士元心猛的“咯噔”一下,他自幼受过东宫伴读太监和学士教诲,流落民间又得王乡绅收留,供他读书。结婚后又以教书为业,如何不知道魏晋之事是什么。这事说的好听是禅让,说的难听就是篡位!
这贼秀才是要窃我朱家江山!他是要我当那小皇帝曹奂,他自己当那司马炎!
那么一瞬间,王士元只觉一股说不出来的恨意要从他胸中喷出,险些促使他冲上前去和要篡他朱家江山的贼秀才拼命!
周士相不动声色的看着王士元,瞎子李则是一头糊涂的在想魏晋是干什么的,那家伙做了什么事值得大帅要仿效。思来想去,弄不明白,一边琢磨着等会找徐应元问问,一边则盯着王士元。直觉告诉他,这三太子有点不对。
周士相就那么一动不动的等着,他想看看王士元究竟有无血性。发现王士元的呼吸变得喘急起来时,周士相甚至迫不及待的希望对方能冲过来和自己拼命,哪怕握紧拳头在那咒骂自己一番也好。
可是,他失望了,王士元就好像一个刚被打满气,突然又被扎破的轮胎,他没有露出半点痛恨的模样,而是从脸上挤出一点笑容,艰难说道:“慈。。。慈焕愿襄助殿下登上大宝。”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我是去娶媳妇的
现在的江南,包括整个天下,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止周士相称帝,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黄袍加身。
两世为人的周士相对于“枪杆子出政权”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这是一条最浅白、也是最实在的真理,真到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它。
不必在乎什么人心公义,因为人心公义只不过是士绅集团玩弄千年的把戏。
只要太平军始终姓周,只要刀枪永远握在自己手中,那周士相便能圆了麾下将士们的“从龙之心”,而不必担心任何反嗜。
称帝之事,随着太平军的不断胜利,随着周士相个人威权的无限提高,随着江南士绅集团的影响力严重被削弱,已是必然之事。
燕藩失了天下,朱明也失了天下!
饱受苦难的百姓们,只想有吃有住,谁能带给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让他们生活安定,从而不再妻离子散,颠沛流离,他们就会高呼那个人叫“万岁”。
便如当年在新会,周士相身体的前世,每日想的也不是什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是想着战事平定之后,去省城考大清的科举。
大多数百姓如此,大多数读书人如此,这朱明,早已被人抛弃。之所以还存在,不过是因为还有无数仁人志士不愿做异族的奴才,不愿看着祖先传承下来的衣冠被毁灭而矣。
称帝,已然不是周士相自己意志可以决定的了。事实上,他也快压不住蠢蠢欲动要做从龙功臣们的部下了。
江南陆军大学发生的那幕早已如幽灵般飘向四面八方,引出那一一颗颗被强按下去的火热之心。现时现地,各大战区将领们集中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大帅何时做天子。
一直就是太平军拥立急先锋的香山侯、第二战区都督蒋和,甚至在安庆组织了一帮士绅百姓,每日操演,只待江南风动,便要乘船前往镇江劝进。
南海侯、第一战区都督葛义也不甘人后,唯恐蒋和抢了“彩头”,也开始组织人手准备劝进。第一战区专门组织了好几十个“笔杆子”为大帅谱写家世,写各式各样的大帅少时便有“真龙”气象的文章,并使人广为散播,以此制造周士相乃真龙天子的“铁证”。
第五战区都督、德庆侯铁毅倒没有大张旗鼓,因为他的战区没有具体辖区,人也在镇江,没有得到周士相的具体授意之前,他不敢造次。不过却也开始暗中在汉教徒中散播武穆为天子的说法,并且不时前往陆军大学,名为视察陆大训练教程,鼓励师生,实则却是暗中组织陆大军官班学习大帅历次“讲话精神”,为全军劝进做准备。
第三战区邵九公那还忙着晋王归国之事,消息没江南左近迅速,所以倒是安份的很。不过升任广西右布政的原降官、桂林知府苏瑾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派人到金田,将当日周士相在金田破庙所写的那首“反诗”给抄了下来,并且当众诵读,佩服得五体投地。
很快,“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定乾坤。”这四句七言诗便迅速在两广流传开,并且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遍了江南,传遍了整个中国。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个“洪秀全”和周士相有什么关系,是他曾经用过的化名,还是另有所指。
第四战区的赵四海向来就是动作慢了一步,等到他反应过来时,能做的好“彩头”都叫其他几个战区给抢了,一急之下,索性就叫人往洞庭湖里捕了条大鱼,然后里面塞上一块布绢,上书“太平天子”四字。
暗潮涌动,原永历朝廷的大学士扶纲、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等人也纷纷宣说朱明已失天下,天下人当重奉新君。
在这种情形之下,纵然周士相再不愿意重演家天下轮回的悲剧,他也是骑虎难下,不得不踏出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他不想流血,不想因为那张皇帝宝座死太多人,所以他选择仿效魏晋禅让,以减少帝位交接的血腥气。
仿效魏晋禅让,也是周士相为朱明能够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只不过,周士相不愿意从定武帝手中接过朱明的江山,这会让他很难受,毕竟,定武帝是自己一手拥立出来的,同时也是淑仪的伯父。
虽然郭之奇来镇江没有说,但定武帝身体每况愈下又岂是瞒得住的。军情司在宫里的眼线之多,是皇帝本人都想象不到的。
本着最坏的打算,周士相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