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倾国艳伶 >

第47节

倾国艳伶-第47节

小说: 倾国艳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不论贵人们怎么看戏,是不是专心,总归新音社和其他两个班子都得了一模一样的厚赐。

    三个班子的人密密麻麻的跪了一地,听着太监赐赏,又齐齐向戏楼子的方向叩拜,直到那边儿人都走光了,太监喊了一声“起”,这才敢站起身来。

    商雪袖带着新音社的这一群人,总算平平安安的在午后时分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一进屋,她便垮了双肩,瘫在椅子上,道:“青环,快帮我按按,进宫真是太累了。”

    不是演戏累,是时时精神紧绷着的那种累,也连带着全身的筋肉都有一种紧箍箍的感觉。

    青环边笑着,边重重的捏着商雪袖的双肩,道:“旁人求还求不来呢,那可是皇宫内院!我这辈子都进不去那样儿的地方!听说地砖都是金子铺的!马桶也是金子造的!”

    青环是萧园跟过来的丫头,怎么会这样没见识,商雪袖岂不知她在说笑着逗自己,便叹道:“青环你不知道,那种生怕一个不小心说错字、走错路、看了不该看的、听了不该听的感觉,无时无刻都环绕着你。哎,幸好开春了我们就能返回霍都了。”

    她半眯着眼睛,看着窗外,外面又下起了大雪,这样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的大雪,三年里在萧园也不曾见过一次。

    她问道:“青环啊,你想霍都么?”

    青环沉默了一会儿,才轻声道:“姑娘,你想萧园了吧。”

    但商雪袖已经微微合上了双眼,呼吸均匀而绵长。

    直到开春过后,上京还下了一场不小的雪,商雪袖伸出手接了几片雪花,又抖掉了立刻融在手心儿里的水珠,道:“这会儿霍都应该是满城飞絮了吧?”

    不光她一个人,新音社中的多数伶人都是来自于南方,所以思乡这种情绪,也悄然的侵袭了整个院落。

    最终大家伙儿还是决定在三月初的时候南下,那时候天气转暖,也不会有倒春寒什么的,走陆路人和马都不会太遭罪。

    只是真到了三月初新音社离开上京的时候,商雪袖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来送她,送新音社。

    她原以为或许拂尘文会会有些人来,在上京这几个月,时有接触的鸣凤班、椿生班等五六家大戏班的管事和班主也会来,还有几家她打过交道的戏馆老板,也应该会来送行。万万没想到的是,不少从未谋面的小戏班子班主或头牌也相约前来。

    明剧的新戏迷就更多,驿路旁当真热闹非凡。

    商雪袖早就和管头儿说过,这些小戏班才是推行明剧的主要力量,大戏班子自持身份和传承,不一定会轻易改弦更张,但小戏班要存活,灵活的演一些目前百姓爱看爱听的新戏才是一条生路。

    因此平日演戏时新音社就不防备,今日管头儿更是隆重的将这些人引到商雪袖面前。(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折柳

    因为觉得戴着纬帽太过不敬,商雪袖便随手摘了纬帽递给旁边的青环。

    周围突然就安静了下来,然后慢慢的从距离商雪袖较近的地方起了议论声,像涟漪一样,波动到了更远处,又仿佛在远处碰了壁,波纹又渐渐的返了回来——却是外圈的人一层层的向里拥着,都想一睹商雪袖的容貌。

    管头儿正一一介绍这些班主和名角儿,丝毫也不显得哪里怠慢。

    可这些围着商雪袖的同行里,除了平时就比较熟悉、私下也见过面的几位,剩下的无一不是有些呆愣。

    来到上京,商雪袖并未在扮戏妆容的“美艳”上用心思,反而从第一出戏开始就刻意的压制着。

    这一手她在牡丹社的时候就会了,那时是为了不让心眼儿有点窄的绿牡丹多心,也为了保全自己。可到了上京,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外表去影响上京的看客们对明剧的印象。

    她的容貌如何,商雪袖自己实在太清楚了,她有时候对着镜子,也会无奈的笑起来,若是逊色三分,会不会当初舅舅就不会存了把她卖掉的心思?

    此刻她一身寻常的装扮,因天气还略冷,所以穿着鸦青色缎子面儿的薄棉服,外面披着厚绒斗篷。

    薄薄的春寒,和涌动的离情,让这张白皙的脸上泛着微微的粉红色,像极了初春里最早开在梢头偷着日光的早桃花;两道天然长而细的眉,眉梢每次微动,都如同柳枝轻拂在人的心上;一对儿眸子那么幽深漆黑,可是因为即将返乡的愉悦,因为对前来送别的众人的真心感谢,一直笑眯眯的弯着,这样一弯,就如同里面寒冰融化,荡出一阵阵的细碎的温暖的光来;那红唇一直嘴角上扬的带着笑意,开开合合的正在说着什么,偶尔便闪露出珍珠白的牙齿,只衬得白的更白,红的更红,如同舒展着银丝蕊的艳红花朵,开在它不属于的世界中。

    外圈的人自然很难挤进来,但也不排除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慢慢挪将过来的,只一看,便张了嘴,失了神,过了一会儿才怔怔的道:“这……这不是商雪袖吧?”

    商雪袖的原貌,怎么会比扮上了还漂亮?

    这实在太不合情理啊!

    这样质疑的人自然是有的,但也有转眼便明白过来的人。

    靠本事吃饭不是更加让人赞赏吗?即便她美不美,可明剧不是真好听吗?商雪袖不愿以容貌扬名,实在是聪慧!

    这边围着的叹息声、感慨声、讶异声、赞赏声还未散去,那边又起了一阵阵的惊讶和欢呼,几家大班子和戏馆各自送的匾额一架架的抬到即将出发的马车上。“明剧新音传天下”、“袖舞广寒动,雪貌天上音”等等,不一而足。

    响九霄送了一本鸣凤班压箱底的剧本来,是她亲手誊写的,被商雪袖再三拜谢方珍而重之的收起,又回赠了《长生殿》的全本。

    这全本,是她当时在宫里听了响九霄那一半截《双星》一折,才动了再次修改的心思的。

    此时赠送给响九霄的《长生殿》戏本,已经比萧六爷当初给她的那本又有改进,尤其是《哭像》一折,是她和李玉峰、乐队师傅费了很大的心血而制成的。当初为了这段,反复的从各个大小戏种里抽取着各种高昂悲怆的声腔,又换成哭腔,最后才因为顾菊生提到“君王哭像,不能像民间百姓那样嚎啕”,又将高腔生生的降低了音,重新制曲而成。

    这一折从来没有公开演出过,但班子里听过的人却都心中戚戚,当时岳麟便评论道:“有情不在声高。”

    响九霄拿着手里的戏本,眼睛也有些发红,道:“本来想让你欠我一回,没想到我反而欠了你的。”

    两人这一番互通有无,倒让旁边的人一阵艳羡,还有的在心里懊悔,早知道也把自己班子里压箱底儿的本子拿出来赠送,说不定也能得到明剧剧本的回礼呢!

    商雪袖哪会知道众人心中所想,微笑道:“曲部一体,说什么欠不欠的。”

    说罢又对旁边围着的各家班主、伶人们道:“各位同行,天涯海角,我也不敢说日后会不会再相见,有戏的地方,就会让我想念各位的盛情。商雪袖和新音社在上京,真的多蒙各位的照顾。”说罢认认真真的施了一礼,又道:“临行之时,我也有些愚见,也不知道该如何说出口,只怕各位怪我冒昧,盛世曲音,千言万语只汇成四字,求新求变。”

    众人俱都细细琢磨起来,商雪袖微笑着看着不远处站在马车队头上的管头儿,正在跟她打着手势,便笑了一下,再次对环绕着自己的一群人深深施礼,道:“天色不早,各位,终须一别,套一句戏词儿,柳丝长系不住骏马儿,各位请回吧。”

    说罢转了身,送行的众人只觉得她貌若天人,待想亲昵,却又不知不觉的分了开来,看商雪袖进了马车,就如同春色都减了三分一般。

    马车轱辘辘的行走起来,商雪袖悄悄向后面看去,见一群群送行的人犹在远处张望,上京数月,真的交了很多很多的朋友!这会儿怎么能不让她起了伤别离的感受?她心中泛起了浓浓的不舍,正惆怅的时候,听车旁似乎有马蹄声相伴而行,便掀了帘子,却看到两个岳师父都骑了马,旁边数骑同行,竟是卫淡如几个!

    司桦手里正拿了几枝折柳,有一下没一下的撩着马儿,笑嘻嘻的道:“小岳,这回我们几个跟着商班主到霍都,南方那一片儿是你的地盘儿,你别忘了,拂尘文会以后可是要遍地开花的!”

    她眼中瞬间盈满了泪水,急忙放下了帘子。

    岳麟笑笑道:“这个自然!”又看着松老道:“松老,都说不让您南北奔波,本就辛苦,还是应该乘车才对。”

    松老一只手牵着马缰,另一只手则抚着苍髯爽声笑道:“乘车有什么意思!老夫聊发少年狂!就陪商班主走一遭又如何?”说罢“驾”了一声,马头往前一窜,径直往前路驰奔而去。

    (第二卷完)(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收徒

    新音社一行从水路北上,返程按照原先设想的一样换陆路而行。

    这样走走停停,一路南下。

    商雪袖和管头儿都有许多事情要打理,又怕怠慢了拂尘文会的诸位,便请两位岳师父相陪,并不拘着是乘车还是骑马,只要他们一路上玩的尽兴就好。

    戏班子这边,因为马车也不便宜,天气不算冷,班上的龙套们和梁师父带的十几个孩子坐的都是装放戏箱子、牌匾什么的大板车,孩子们并不怕吃苦,反而有时候还会下车追着跑,仿佛放出了笼子的鸟儿一样。

    转眼已经从上京出来了许多时日,当时出发时还是初春天气,越往南走,天气越暖,商雪袖看着那些个在路上边笑边互相追逐的孩子,道:“梁师父,时间过得太快,我似乎总觉得不够用似的。”

    梁师父原本是眯着眼睛,听她说了这话,边微微睁开了一些,颇有些严厉,道:“在路上那是没办法,但每晚歇息或者在沿途的城镇坐馆时,你功夫不能歇下来。”

    商雪袖道:“就是路上我也没荒废过,坐车其实没那么舒服,练练功还觉得身上能松快一些。梁师父,这群孩子得分分行当了。”

    梁师父道:“是啊,到下个镇子就说吧。不过呢,要是有实在不愿意带的,也别强求,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您教了我和五盏灯师兄,哪有让师父您饿死的道理?”商雪袖笑着回道。但是她也知道梁师父说的有道理,便转了话题,看着外面那一群孩子,觉得都分下去了梁师父难免寂寞,便道:“您身边想带哪个?先可着您挑!”

    梁师父摆摆手道:“我不带啦。没那份精力了,让五盏灯带吧。”

    新音社里这些角儿们是有真本事的,虽然比不得商雪袖那样的盛名,但也比以前风光多了。早在上京的时候,就都有了不少的拥趸,毕竟戏迷们对各个行当的偏好不同。

    这些新音社的明剧元老们,别的戏班子过来挖角儿的也有不少,也有重金来请他们做教习的,但他们不愿意离开新音社,且不说刚签的新契多么厚道,就算是商雪袖,也不像别的班主。以前他们都在外面闯过,有的班主自己没三两重,却总是挑这挑那,有的则只顾往自己身上捞钱。他们觉着,像商班主这样一心只为了一个“戏”的人,太纯粹,也太稀有了。

    最后新音社里像李玉峰、麻子六、五盏灯他们都各自带了一两个孩子,这些社里能称角儿的,年纪大都已经不小了。就算五盏灯,也有四十来岁的年纪,等过几年,很多武戏再想演,也要掂量几分,再加上他一直很听梁师父的,也愿意带上两个不错的孩子传承衣钵——是梁师父的,也是明剧的,不然真的太可惜了。再比如年纪最大的是江里鸿,他有个儿子,不过早让他送回了老家,以后也不想让儿子干唱戏这行,但本事总要有人传下去呀。

    再者说,明剧要流传开来,已经有戏班子在新音社“默许”的情况下偷师、挂牌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教呢,有这种想法的也不占少数。

    所以商雪袖招的这十几个孩子划分了行当以后,让角儿们心中突然之间也起了不负明剧宗师之名的责任感……总归各有各的原由,大家教的都极是认真和严厉。

    商雪袖和梁师父安排了一场极像样儿的拜师仪式,给所有愿意带徒的角儿们额外加了钱,演戏是演戏,授徒是授徒,这点儿钱万万不能省。

    这里李玉峰最年轻,商雪袖在征询他的意见的时候,也是说在了前头,他后面的路只会越走越顺。这些徒弟也不过和他相差十几岁而已,若是有所顾忌,或者不愿意耗费精力,可以直说。但他非但痛快的同意了,还替小玉桃要了两个,说是怕商雪袖一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