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倾国艳伶 >

第175节

倾国艳伶-第175节

小说: 倾国艳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雪袖瞠目结舌,她除了萧迁的名字一无所知,只得哀求道:“官差大哥,我只知道他流放到了西北,我、我还知道名字,这里既然是府衙,我是想着必定有名册之类的……”

    这回轮到那差役目瞪口呆了,良久才道:“就这么点儿银子,哪个会给你查名册?那可是机密……”

    他上上下下打量着眼前的有些像母子的两个人,道:“就算是我可怜你们,我也够不着那名册。”

    商雪袖这下真没了法子,道:“官差大哥,那谁能查到名册?”

    “这你就不用想了。”差役道:“一般都是我们师爷……”

    他有些轻蔑的道:“你全身上下有没有十两银子啊?就算是有,这些银子我们师爷也不放在眼里。”

    商雪袖还真没有十两银子,她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被银子难倒,以前就算是一个红封儿也不止十两的数啊!

    差役叹了口气道:“那我再指给你一条路,”他低头道:“小孩儿,你先去那边待会儿。”

    木鱼儿走了十来步远,紧张的看着商雪袖,看到那差役说了什么,可姑姑却摇了摇头,似乎又恳求了几句,那差役只得往再北边儿指了指,姑姑才拜谢了那差役,走到了自己身前。

    “姑姑?”

    “无事。”商雪袖咬了嘴唇,可手却情不自禁的抖了起来。

    木鱼儿便晓事的拉起她的手。

    虽然差役说的法子她不能用,可到底还是看她可怜,告诉她驼山镇既然是府衙所在地,天山府的中心,在西北可算得是个颇为繁华的地方。

    那些受刑流放的人是吃苦来的,又不是享福来的,若确定是流放到天山府,可以再往北边儿走走,多半儿是在和边、北阿那几处边陲小镇。那边有要修建戍边的工事,流放的人一般会在那做劳役。

    商雪袖皱着眉头,合计来合计去,买了干粮和水囊,又买了一个薄的毡被,就这样,银钱也花用了不少。

    幸而木鱼儿并不是个娇惯的孩子,替她将原来的小包裹背在了自己身上,仰头道:“姑姑,我们是不是又要走了?”

    商雪袖有些心疼起来,蹲下道:“木鱼儿,姑姑还要往北边儿走。你怕不怕累呢?”

    木鱼儿摇摇头,道:“不怕。”

    他们两个人是不敢上路的,仍是小心翼翼的跟着其他往北边儿走的人,入了夜,也其他行人一样,坐在地上,啃点干粮喝点水,也有好心的人请他们围着火堆一起休息,大部分时候是她搂了木鱼儿围了毡被就是一宿。

    幸而此时还只是夏末秋初,商雪袖想,若是冬天时节,她绝不忍心带着木鱼儿这样跋涉。

    饶是这样,入夜以后,地面也阴冷起来,有时候睡不着,她便轻轻哼着些小曲儿哄着木鱼儿。

    木鱼儿以前从未听到过这样的歌谣!

    他长到这么大,老庙儿并不哄他睡觉,多半只是横眉立目的道一声“快些睡”便罢了。

    他觉得姑姑的怀抱如此温暖,唱的也不知道什么曲调,有时候唱“天高云淡雁成行”,有时候唱“银河流泻双星依旧在”。

    那嗓音低沉暗哑,唱起来好像有一阵轻轻柔柔的风刮过,那风里仿佛又带了某种古老的沉淀的香气,只想让他沉了下去。

    至于沉到哪里去,木鱼儿也说不出来,可每次他都一边儿觉得动听之至,一边儿昏昏沉沉的睡过去了。

    他和姑姑说过,可她却点着自己的鼻子笑了,道:“姑姑这样的嗓子,怎么会好听?木鱼儿是安慰姑姑,谢谢你。”

    木鱼儿有些懊恼起来,他说的都是实话,可明显的,姑姑却不相信。

    路上的景致不再能吸引木鱼儿的目光,因为十数天如一日都是这样的风光,零零散散的矮小而枯干的灌木,望不到头的沙土混杂着石砾,好不容易到了和边,也有人指了流放的人聚集之地,可商雪袖一个一个的问过去,竟是没有人知道有“萧迁”这样一个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百五十六章 商伶的法事

    商雪袖又去找了这里监管流放犯人的头儿,可能因为越发偏远,也不像驼山镇那样难以打交道,倒愿意帮她查找名册,是真的没有一个叫“萧迁”的。

    商雪袖的心慌了起来,反而还是木鱼儿安慰她道:“姑姑,那我们再往北走好啦。”

    如同命运在开玩笑一般,商雪袖一直走到了最北边儿的寒河,仍是无果。

    再三打听,知道再往北的地方朝廷除了少数的岗哨,并无旁人派驻,更不要说流放的人。

    天气越发寒冷,商雪袖又置办了棉袍,将木鱼儿围得严严实实,饶是这样,因为每日吃的都是冷硬的干粮,温水都极为难得,他鼻子下面整日里挂了两条鼻涕。

    而越到北边儿的城镇,居民越发穷苦,就算是商雪袖想找些活儿来做,也根本没有人来雇她。

    她带的银钱就算是一省再省,也支撑不了多久,如果不想带着木鱼儿冻饿而死在这里,就必须得回去了。

    北方刮在脸上,已经带了冷冽,趁着天色尚早,商雪袖带着木鱼儿出了寒河小镇,这座依河而建的小小镇子看起来别样的萧索和寂静,仿佛要配合小镇的冷清,今年的寒河甚至早早的就上了冻。

    那位帝王的天下,河山广阔。

    像寒河这样的地方,除却天山府,还不知道有多少。

    昔日她曾往北走过,瞿大娘子是为了照应她,才勉强带了班子陪她同往。而平日,就连前去驼山镇的戏班都少之又少。

    六爷可能在某个地方,也是同样的冰冷冷、冷凄凄,人烟罕至,更别说有戏班子前去了。

    若她还能唱戏,或许能传到六爷的耳中,可是她现在已经没法唱了。

    不知不觉中,天空飘了鹅毛大雪,又是一阵大风,她终于见到了北地荒漠的奇景。

    黄沙搅雪,一团团昏黄的风沙将天空中的大雪揽进了自己的怀抱,仿佛黄龙和雪龙斗在了一起。

    木鱼儿看的发呆,可商雪袖却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六爷,那是个爱戏成痴的人可这辈子,还有机会回到霍都么?还能听到几场戏呢?

    熹贵妃薨了,这样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她无父无母,生前除了有一段独占帝宠的时光,其余都不值一提,死后更是不会对朝廷的局势有什么影响,仿佛如同水面上的一个泡泡,破了就破了,连涟漪都泛不起来。

    只是毕竟是贵妃,所以也公之于邸报之上,传遍了天下。

    天下百姓间关于这位熹贵妃知之甚少,而上京城的连城宫中,渐渐也再无人提起,仿佛这位娘娘的痕迹就这样抹去了。

    程思远放下了邸报,叹了口气。

    他是文人出身,难免起了红颜薄命的感慨。

    嬉妃娘娘入宫之前,皇上曾经提过,可否让商雪袖认了他做个义父,以程家女的身份入宫。

    可还未等他答应,商雪袖那边便回拒了,她那时道:“我原为女伶,各地出演,观戏之人不乏权贵,入宫以后若万一被人认出,必定要连累程大人。到时候,是程大人欺君了呢?还是程大人和皇上一起欺瞒百官世人呢?”

    她说的在理,程思远也难免要感激她几分,也对她更加敬重了几分,不然他还真不知要怎样回绝皇上,只是竟然人就这样没了!

    商雪袖独宠在他意料之中,只是还未等到他牵上关系,便又进了冷宫,他不是没有打听过,却是压根儿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程思远细细的回忆着。

    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玉送入宫的那个嫡女封了妃,李玉则被调往西北。

    因为权老将军年迈,而李玉因治理霍都有功,以前又是在西北边塞呆过的,深知军事,自然了,若非如此,当年庆佑帝也不会将三江重镇的兵权交给李玉。

    现如今,皇上御笔亲自写了钧旨,升李玉为敕州州守,上面有“非卿不可”四字,看似对李玉极为看重!

    从都守变成州守可这是“升迁”!

    可但凡在官场混的人,就不会天真的以为这是真的“升迁”!

    程思远和李玉有过几面之缘,尚算了解,李玉志在江南,根本无意回到那个让当年的“李姿皎”变成糙脸大汉“李玉”的西塞!

    而且大横江沿岸的口岸,李玉花费了极大的心血,正是将有所成就的时候,他怎么舍得离开?

    李玉必是狠狠的得罪了当今的圣上。

    程思远心思又转到了旁人身上,因为商雪袖,他也曾关注过霍都那位怀远侯的世子,听说前不久回京了,也是的,之前丽贵妃那场大变动,怀远侯府也受了波及,萧老侯爷身子骨也不如往日强劲。

    萧迁保不准就是回府准备袭爵了,总得有个收心的时候,再怎么精通戏曲,总归是旁门左道。

    最让程思远不解的是展奇峰,南郡之事,已经将皇上得罪的死死的,可竟然起复了!现在领了海州州守!

    他手里握着邸报,这千头万绪,看似件件都有关联,可实在又难以从中抓到什么。

    此时他在松江府监管口岸事宜,难不成还递封折子上去,问皇上熹贵妃是怎么没的?

    也只能这样了吧!

    程思远摇摇头,喊了小厮过来,嘱咐道:“去白龙寺,做五百两银子的法事。”

    那小厮摸不着头脑,道:“给大人做?”

    程思远被气乐了:“你大人我还活着呢,做哪门子法事?”他道:“就写商……商伶吧。”

    小厮便应了一声,支了钱,兴冲冲的往白龙寺赶去。

    白龙寺是松江府的第一大寺,这寺庙可有些年头了,说古时候松阳江泛滥,后来出了一条白龙,和这里的江龙王打了一架,这才在洪水下救了两岸的百姓。

    百姓感念白龙的恩度,就在江边建了这么一座白龙寺,这么多年,不断有贵人捐资扩建,早已成了金碧辉煌的一大片庙宇,就连对面的霍都,也常有有钱人过来烧香。

    而因为这白龙寺靠江而建,沿着江边高崖上一熘儿白柱子黑檐的长条观廊,远远望去如同一条黑鳍白龙,“白龙听涛”,是和南岸冻雪桃花齐名的一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百五十七章 徐碧箫

    程思远平日事务繁多,也拘着下人们、差役们不可到处乱走。

    今天是难得领了大人的差事,小厮嘴角都快咧到了耳边,一路蹦蹦哒哒的来到了正殿。

    此时非年非节,即便是有人来捐赠、做功德,也少见这样大方的。知客小僧见到“五百两”这样的字样,急忙请了长老出来,就算是长老,一张平静的脸上也不由得隐隐约约透出了笑纹,施了礼道:“这位施主,是为哪位做法事?”

    小厮着急交待完了好去寺庙里边儿逛逛,便道:“我家大人说,是一个叫‘商伶’的。”

    他说了“我家大人”,长老眼睛又亮了亮,一边儿拿了笔,一边儿道:“不知道这位施主家的大人……”

    “程思远程大人。”小厮道:“记住了,可别写在旁人名头下了。”

    旁边正在拈香礼拜的一个年轻男子便回头看了他一眼。

    长老应了一声“这自然不会错”,又殷勤道:“寺庙里面建筑极多,也有些有趣的典故,可要本寺派遣一个僧人陪同小哥到处走走,说上一说?”

    那小厮摆摆手道:“不用了。”说罢竟忙不迭的出门玩耍去了。

    长老仍含笑意,只是写到程大人要为之做法事的人名时,却费了踌躇,还是旁边那男子走了过来,道:“商伶,商人的商,伶人的伶。”

    他一身白衣胜雪,头上也系着白色的发带,越发衬得他发色如墨。

    他的声音清朗好听,手指异于普通男子,纤瘦修长,还怕长老不懂,在桌案上写了这两个字。

    他面容线条也不像平常男子那样有棱有角,反而柔美和缓,皓齿红唇,实在是个漂亮俊美的人,只是写字的时候脸上带了一种确认了什么以后极其悲伤的表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声音在柔和中带了冷意。

    他又叹了口气,转了身对外面道:“花平,回去支五百两银子来。”

    长老瞪大了眼睛,又听眼前这俊美如画的男子道:“我也为这位商伶做场法事吧。”

    “这……请问施主尊姓大名?”

    那男子接过了笔,在那簿子上面刷刷几笔,写了“徐治”两个字,一对漂亮的桃花眼中便已经蕴含了水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