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5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节过年,地主家庄子上的佃户们给主家送节礼年礼,也是个惯例。送的礼物多少,甚至都是有定数讲究的,这些其实就相当于变相的一种加租,是一种负担。但想要佃田,这个还不能少。
李家是不讲究这些的。
今年灾荒,秋起,庄稼就全死了。朝廷给今年灾区的秋赋全免了,而李超也把佃户们的秋租免了。不但如此,李超还早拿出粮食来,给各家佃户们借了粮食给他们。这些粮食不要利息,只要来年再慢慢还就好。
李家的这种仁善之举,也是赢得了庄户们的无比好评。
当今冬大量的百姓,早就青黄不接,家中断粮,靠朝廷的救济粮过日子时,李家的佃户们却还能拿着从李家借出来的粮食,去黑市上换救济粮。米麦这些粮食,能换到更多的救济粮,这样佃户们不用领救济粮,也能撑下去。
他们没领救济粮,就不用去官上做工,而是听李家管事们的安排,去给李家做工,还能拿份钱粮,或者去捕鱼打猎这些,总之,比起靠救济粮赈济的百姓,日子算是好的多。
这不眼下要过年了,各个庄子的佃户们也没忘记李家的恩情,大家合计合计,凑了一批年礼送过来。
管家看着这些热情的庄户们,看着他们拼凑起来的年礼,也不敢收,只得过来请示李超。
李超跟着管家出来,看到李家的偏院,或站或蹲着许多庄户,有的还带着小孩,他们穿着灰色的夹袄,拢着手,勾着腰缩着脖子,有些敬畏的呆在李家,不管乱动。
在院中央,是他们送来的年礼。
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有庄户们自已砍柴伐木挖窖烧的木炭、竹炭,也有他们自己家的晒干的木耳、香菇,还有冻梨、柿子等,还有山里挖的冬笋,葛粉,塘里挖的莲藕。此外还有河里捕的活鱼,晒的腌的鱼干,野兔等。
甚至还有两头活的鹿,和一只大野猪。
这些东西,若是在往年来说,不算什么。
但在今年,却显得无比难得。大家自己还吃不饱呢,结果却把这难得的食物送来李家,可以知道,大家对李家是如何感恩了。
李超看了几眼,摇了摇头。
他对几个有些拘束的庄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快过年了,你们这点东西也是好不容易存起来的,今年日子不好过,大家要相互抚持。这些东西,我不能收,你们拿回,分一分,各家留着过年,给老人小孩们吃顿饱饭。”
为首的老庄头,是个挺有威望的老人。
他六十多岁的年纪,头发花白,背也有点陀,但却坚持道,“我们做了相爷的庄户,那是前世修来的福份。相爷给我们减了租子,免了许多杂项。又给我们打井又给我们装水车,还借我们牛,这些都不另外收我们的钱,我们负担减轻了好多。何况,农闲之时,相爷还安排我们去做工挣钱,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今年遭天灾,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相爷又借粮给我们,还不要利息,我们不知道有多么的感激!”
旁边的几个汉子也连忙点头,这真是遇到好主家了,一般主家哪个有这么好。灾年之时,肯借粮,还不收息,这真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我们今年拿不出手什么东西,只有这点子东西,相爷不嫌弃就好了。”
李超叫过管事,问,“家里有没有人对下面庄子说要年礼之类的?”
“相爷,绝没有的事情,我们家的规矩最严,绝没有人敢背着家里乱来的。这些,真是庄子上的人自己的一片心意。”
李超看着这些赶了数十里地,有的甚至都是赶了近百里地跑来送年礼的庄户们,看他们送的这些礼物,什么蘑菇冬笋,木炭芦席等,都是些很不值钱的东西,但却充满了情义。
让他们再背回去,也挺伤他们的心。
“这样吧,东西都收下,所有东西都一一记下来,登记好。这都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我们得收下。但咱们有个传统,来而不往非礼。大家给我们庄上送年礼,我们也没有让大家空着手回家的道理,去通知家里管事,给咱们的庄户乡亲们,准备一批回礼。”
“回什么?”
“回点实在的东西吧,要过年了,给每户庄户一匹布几斤丝絮,再给一家二斗粮吧。如果有孤寡和特别贫困的,多给一点。”
“好的,我马上去安排。”
管事把李超的决定跟庄户们一说,大家连忙说要不得要不得。
李超对大家道,“你们送我年礼,我收了,现在我也回大家点年礼,若大家不肯收,那我也不能收大家的礼物,大家说是不是吧?”
听李超说的这么真切,大家点头,对着李超千恩万谢。一家二斗粮,一匹布,几斤丝絮,看着东西不多,但在这个灾年,却显得极为难能可贵了。
相比他们凑起来给李家的那点年礼,李家的回礼,可是贵的多。
“相爷好人。”
“保佑相爷公侯万代!”
(未完待续。。)
第718章 你就收了她吧
求月票啊!
不管武德六年如何过的不顺,也终究快过完了。
腊月二十三,小年。
李世民也不好再天天驱使着宰相们给他做牛当马了,这天一早,开过早朝,然后宰相们在政事堂里跟李世民商议了会事后,就各自回衙。衙门里交待交待,下午开始放半天假。
李超从衙门回来,家里正里里外外的忙着打扫呢。
二十三小年,这一天也是家里大扫除的一天。尤其是得好好打扫下厨房,敬一下灶神。因为按传说,灶王爷二十三这天就要回天庭向玉帝奏事去了。大家当然得好好表现一下,这样灶王爷才会在天庭玉帝面前言好事,保佑一家人明年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李家襄阳的宅子很大,里里外外的多重进深,大院套小院,重门叠户的。好在李家的奴仆侍婢也多,这么大一家子,倒也不用自己动手。
“我看今天给大家发下工钱吧,再发下过年的赏赐!”李超对崔莺莺道,“大家忙碌辛苦一年了,要过年了,也让大家开开心心过个年。”
“家里早准备好了账本了,就等你回来发钱发赏呢。你是一家之主,你不在怎么能行。”崔莺莺笑着说道。这位李家的当家女人,刚刚诊断出又怀上了。
这个消息让崔莺莺十分高兴,但李超却有点又喜又惊。
一般来说,女人生产之后一个半月左右就又恢复了生殖能力,可以受孕了。但正常来说,女人在生产过后,最好还是间隔一年半左右再怀孕,才是比较好的。如果间隔太短,对于胎儿不利,容易流产等。
只是这个时代毕竟没有避孕药,也没有安全的套套,缺少避孕手段。而女人生完孩子后,可不会一直都禁欲的。
三个月后,李超就跟崔莺莺恢复同房了,他倒是一直很小心的计算着安全期,可没料到,还是马有失蹄的时候。
上一胎是三胞胎,孩子才半岁多点呢,现在又怀上了,李超也不知是喜是忧,但小生命既然都已经来了,那也只有欢迎了。请了大夫时常检查身体,又请了经验丰富的仆妇照顾。
“那就通知下大家,发工钱。”
李家的仆佣也是以奴隶为主,也有一些是部曲,还有一些则是自由的良民,是李家的雇佣仆人。一般在内府后院里做事的,基本上都是契约奴仆,这些人完全就是李家的人,当然更放心一些。
在外做事的,倒是部曲和良民多些。
李家每年都会拿出几个放免的名额,来奖励那些做事勤恳,对李家忠心的奴仆们。当然,多数人放免之后,不论是放免为部曲还是放免为良人,都还是不会离开李家的,只不会他们会转为雇佣的方式留在李家。
李家的待遇好,谁愿意离开呢。
当李家的奴隶,其实倒等于有个金饭碗了,如果离开了李家,他们倒等于失业,甚至是没有立身之地安身之所。
不过就算是在李家做奴仆,李超也是会给他们工钱的。
每月都有,同时年节还会有些奖金,甚至他们吃用也基本都是李家包了的,说来,在李家做事,虽然要求挺严格,但待遇确实好。
“今年比大家的奖励,就都发粮吧。”
李家的粮食也都卖给朝廷了,但李家除了留足口粮,李家还有官职爵位诰命不少,也都是有俸禄可领的。朝廷也对这些官员贵族们很照顾,有不少特权,粮食定额给的高,不但可以全额领俸禄粮票,而且还可以拿钱多买些粮票去换粮。
李超倒不需要从官仓那里买粮,他直接从东南往襄阳运粮过来。
朝廷现在对粮食控制的很严格,但对于那些勋戚贵族们,如果自己有本事有渠道自己能从非受灾区运粮进来,朝廷是放行的。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好事。朝廷只是限制灾区的粮食流动,禁止灾区内的粮食私下交易。
从外地运粮来,你能运多少就运多少,官府都不拦截卡要。
李家就一直从那边运粮过来,虽然粮食运进来的成本非常高,但如今粮食已经不止是简单的多少钱的问题。
运来的这些粮食,除了李家自己的需求,还可以给自家的佃户、工人、伙计们,也可以给那些交好的勋戚家等。
朝廷对于这些,是不管的。
这其实,也就是特权了。不管什么时候,特权总是免不了的。天下再饥荒,襄阳的那些勋戚贵族们可不会饿肚子。
他们家的仆人佃户也一样不会饿肚子。
“大米、鱼干、布匹,再发点钱。”
如今就算是在皇帝的行在襄阳,粮食也都成了硬通货,手里有粮,比钱都管用的多。有钱不一定买的到粮,但有粮,却是能随时换到钱的。
襄阳也有黑市,这里就是粮食的交易市场,朝廷也知道这个地方,但只要不是公然倒卖,那么对于一般百姓私下的一些粮食交易,数量不大的,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李家最近的工钱,就一直是发粮食。
仆人们领了粮,往往会舍不得吃这些细粮。有些仆人更是全家都在李家做仆佣,他们吃住在李家,发了粮其实也吃不了,于是乎,便拿这些粮去换成铜钱绢帛啊,甚至换成金银币,去换金银首饰等等的。
这个时候,这样的交易,总是非常划算的。
有些仆人则是在外面还有家人,他们舍不得吃这些细粮,于是拿着米麦到黑市上,去换救济粮,一斗能换数斗。这样拿回家去,就能更经吃一些。
李超牵着崔莺莺的手进了大厅,厅里有地暖,非常的暖和。
两人坐下,李超对崔莺莺道,“我已经通知我们在朔方、陇右、江西、岭南、江东、安南等各地的管事们,让他们明年多种些粮食。”
“不种甘蔗不养牛马了?”
“先多种点粮食吧,今年算是挺过来了,但明年灾情会更严重,真正的考量还得明年。”
明年的灾情不可避免,但也主要还是会集中在北方中原一带,其它地方受影响较小。朝廷扛过了今年,如果明年只要应对得当,那么就算灾情严重,倒也并不一定会比今年还可怕。
毕竟中原人已经少了许多,还在慢慢往外迁呢。等冬天一过,粮食运输也能恢复。
“明年还得往各地迁人,先把人迁出去,过了这个灾年,到时再迁回来。”
其实李超觉得这次大灾,也并不完全就是坏事。首先,这次大灾,迫使的那些豪强地主们,把家里的奴隶、隐户等放出来许多。
朝廷可是新增了一千多万口人。
其次,大量灾民被迫迁出去,有些人还会回来。但有些人迁出去了,朝廷给他们分田授地,他们也就不回来了。
中原虽然土地肥沃,平原辽阔,但也人口密度极大,是人多地少的狭乡,跟关中平原一样。
朝廷今年先是把朝廷迁出来了,然后又不断的往四周迁人,这样一来,那些周边的未开发之地,拥有了大量的中原移民后,倒也能加快开发。
山南东、山南西、江南西、黔中、剑南、岭南、朔方、陇右等等,中原的移民过去,不但能开发当地,甚至能改变当地的汉夷人口结构,让中原王朝对于这边周边不开化的地区,把他同化、稳固。
而且借着这次机会,如李家这样的许多新兴的豪门新贵,也趁机能招到不少的佃户雇工,他们的那些工厂矿山,也得到了许多产业工人。他们的那些甘蔗种植园、那些造船厂、那些铁矿、煤矿等也都有了工人。
一场巨大的灾难过后,大唐官方户籍上的人口从一千五百万,上升到了三千多万。
这当然得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