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49节

唐朝好地主-第449节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就是王玄策灭的是戒日王朝的一个城邦藩属国,而且只是破了都城,但这依然足够让人惊叹了。毕竟,印度那可是距离大唐万里之遥,异国他乡,王玄策靠借来的兵灭掉了篡位大唐友好邦国的乱臣,然后保盟友复国,救出使团,多牛啊。

    但此时看,王玄策却还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而已。

    不过能在这个年纪,就已经担任了一县县令,也非常了不得了。

    李超认真的观察着他。

    一箭射出,场上一阵欢呼声。

    “正中靶心!”

    李超带头鼓掌。

    “文远挺看好这个考生的!”郑善果问。

    “此人气宇轩昂,很是不错。你看这场边如此多的人围观,可他却不急不缓,很难得啊。有大将之气质,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更何况,这人还是一个在职的县令。”

    这次的武举,朝廷既让各卫各道推荐七品以下武官参加,也允许百姓自己报名参加。

    只有触犯律令者、工商之子、州县衙门小吏,这几类人不得参加考试。其余的良民、官员,都是可以的。

    王玄策是个七品官,但不是武官,却是个文职县令,这也有点稀奇了。

    这次的考试,虽说是个武举考试,但朝廷依然还是比较偏重于技艺的,对于文略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因为李超的目标是讲武堂招生,而这次讲武堂招生,目标又是为军队培训一批低级武官。

    正因为只是为培养低级武官,因此没有说去考什么兵法策略经典等,考的还是以技艺为主。低级军官,毕竟还是要冲锋在前的。

    等将来开设中级班时,到时可以增加兵法策论谋略方面的试题,现在,则没需要。

    不过如果考生能文允武,当然是最好的了。

    一个二十来岁就当上县令的人,这文化水平肯定不低,而现在百步之外能中靶,这说明技艺也是优秀的,这样的人,当然能入李超法眼。

    他现在已经能确定,这个王玄策,肯定就是历史上那个一人灭一国的大唐使者王玄策了。

    射箭每项要求射九箭。

    能中五箭就为上等。

    王玄策射出第一箭之后,开始一箭接一箭的射出,中间没有什么停顿。

    九箭皆中,而且全是正中红心,这是上上的最好成绩。

    “文远的眼光果然不错,他还没射箭,你就已经看好他了。九箭全中,厉害。”

    百步之外能九箭全中,充分的说明王玄策的力量足够,而且箭术很高。

    步下平射长垛靶结束,然后是步下平射移动靶,再是步下筒射长垛,步下筒射移动靶,再换到马上骑射。。。。。。

    射箭考试八个项目,一项九箭,整整七十二箭。

    一般的学员,每项中间都要休息一会,恢复臂力。但王玄策却保持着一个很平稳的状态,基本上没有特意的停歇,一个项接着一个项。

    最后的成绩汇总上来。

    八项全是上上,七十二箭皆中红心。

    移动靶比固定靶难射,马上射移动靶更是难上加难,但王玄策却是教科书一般的表现。

    “他不但箭箭红心,而且这动作姿势都非常的标准啊。”郑善果以前也是个射箭高手,基本上大家族的子弟,都是文武兼修,骑与射,这是最基本的。

    “洛阳王家,虽非顶级名门,但也算是地方豪强了,怪不得能有这么优秀。”郑善果看了下王玄策的资料,赞叹着道。

    李超也是充满赞赏之色。

    “去把这个考生叫过来,本主考要亲自问他几句话。”李超招来一名亲卫,让他去把刚考完射箭的王玄策叫来。

    上午到医院弄医保报销,三点才回,刚码了一章,先送上!(未完待续。)

第592章 风靡万千少女

    “学生洛阳王玄策拜见主考。”

    王玄策来到李超面前,行礼。李超上下打量着王玄策,越看越喜欢。比自己还要年轻一点,身上有股着文士的儒雅,又有着一股习武之人的干练,更兼有一种世家子弟的气质。

    “百步穿杨不过如此,你的箭术真称的上是出神入化,不论是力量还是技艺又或者是姿势,都非常的好。”

    “相国过奖。”王玄策很谦虚。

    李超问他,“你既是黄水县令,为何却又来报考武举。黄水县令已是七品之官,而考武举,就算你考上了,也还得数年讲武堂学习以及军中实习,最后毕业任职,也是授以**品武职,弃笔从戎,你是怎么想的?”

    一个二十来岁的文职县令,七品,三四年后,不出意外,肯定已经升迁了。而现在考武举,考上了,那么原职肯定不能再保留,几年之后,反成了**品武职,在一般人来说,肯定不会这样的选择的。

    王玄策只是微微一笑,似乎对于这样的疑问早有答案。

    “学生很喜欢相国的诗,尤其是其中那些描写边塞的诗。比如那首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让人读了,就忍不住全血热血沸腾,拍案见绝,心神向往之。还有那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还有那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有那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及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王玄策一开始还很淡定,但越说越激动。

    李超做过的诗,尤其是那些关于边塞边疆的诗,他每首都记得,甚至如数家珍一样的背诵出来。

    李超看出来了,原来自己遇到了一个粉丝。

    边塞诗,很特别的一种风格。比如曹操的诗中,也有不少这种大气的,还有杨广也做过这类大气的诗,比如饮马长城窟行,连李世民也跟着做了一首。

    不过当今,要论这类诗做的最好,甚至把这种诗做出了一种真正的风格,做出了一种极致的,却是李超。

    半月谈上经常有李超的诗,其中不少就是这类边塞诗。

    由于半月谈越来越大的传播影响力,使得李超的这些诗能够迅速的传遍天下。如今每期半月谈一出,许多李超的粉丝都争着在找李超的诗。

    李超甚至被喜欢他边塞诗的那些文人们尊为边塞诗宗师。

    其实李超只是想刷一刷名声,好保住自己的名士之名,又因他常在边地,因此选择这类边塞诗,尤其选的都是唐朝时最有名的边塞诗人的名作,因此使得李超现在成了这方面的宗师。

    王玄策就是这样的忠实铁粉。

    李超的每首边塞诗,他都给抄录下来,经常诵读,早就烂熟于心,能倒背如流了。每次诗李超的这些诗,他都能读的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终于,当他知道了这次朝廷开武举的消息,并听说李超是主考官之后,王玄策立马就扔下自己的县令差事,留下官印,直接跑来长安了。

    弃笔从戎,收取关山五十州,万里觅封侯,不教胡马度阴山。。。。。

    “好,有志气。”李超称赞。

    “相国,可以为我写一首诗吗,就写你那首从军行?”王玄策一脸期待的望着李超。

    “好。”李超也没拒绝,提起桌案上的笔,为他写下这首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书赠洛阳王玄策!

    “谢相国。”接过那张纸,王玄策跟捧着个宝贝一样。

    旁边的郑善果有些无法理解王玄策的这种想法,一个士族出身的年轻士子,还是年轻有为,已经入仕当上县令了,结果却狂热的喜欢李超的几首诗,而弃官从戎来考武举。

    读书人的骄傲呢?

    这时,李超的亲卫过来禀报。

    “相爷,那边有几位考生,说非常仰慕相爷,想要过来拜见一下。”

    李超抬头,那边确实站在好几个人,一脸激动的样子。但被卫士拦在那里,李超位高权重,身份尊贵超然,哪是随便人想见就能见到的,尤其是上次发生了恶僧半夜潜入李府行刺事件后,皇帝已经特旨,调拔了三百北衙禁军专职保护李超,分成几班,日夜不离,李府也一样是日夜保护状态。

    更别说,李超自己也有家丁也有亲卫。

    “让他们过来吧。”

    最后亲卫筛选了一下,只放了三个人过来。这三人,也是刚才考试中,与王玄策一样成绩非常不错的。

    “学生陈仓县尉,河南汴州刘仁轨拜见相国。”

    “学生封丘尉,河北渤海高侃拜见相国。”

    “学生淮南扬州上官仪拜见相国。”

    新来三人,两个担任着县尉之职,县尉比县令级别低些,但也是许多官员的入仕之职,尤其是许多文科制举的中举进士,一开始往往都是授任县尉的。虽说县尉在地方上,相当是一个公…安局长的职位,有些偏武职。

    上官仪没有官身,但他也很特别,他留着短发,跟李超当年刚来时一样。

    三人都很年轻,都是二十岁左右的样子。

    刘仁轨长的很高大,高侃很粗壮,而上官仪有些偏瘦。

    但是再一细问,三人也不简单,高侃出身渤海高氏,渤海高氏也算是山东士族,还算是个不小的士族,名望挺大。当年北魏末的枭雄,建立了北齐的高欢,正是出自北海高氏。调侃,算是名门子弟,打小学文练武,因此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封丘尉,并且箭术不凡。

    刘仁轨,平民出身,但年纪虽轻,却已经当官好几年了。武德初,因名声好,被河南道安抚大使刘瑰征辟,任命他为息州参军,后又改任陈仓县尉。

    “你原是息州参军,怎么后来转任陈仓县尉呢?”州参军肯定比县尉职要高些的。

    “州中有一武将骄狂放纵屡次违反律法,一次当街行凶之时,我阻拦,打斗之时将他不慎打死,因此贬官。”(未完待续。)

第593章 四猛八大锤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

    一个参军,把一个武将给打死了,怪不得刚才考试时表现这么出色了,没有点真本事,参军这样的文职岂是武将的对手?不过另一方面,也说明刘仁轨很耿直啊,参军敢管级别比他高的武将,还当街对打。

    最后打死了武将,只是贬职,说明他刚才没有说谎,确实是那武将的错。要不然,参军打死车骑将军,这可不是贬官就能了的事情。

    “如果时光倒流,你现在重新回到当日,你还会出手吗?”李超笑问。

    “会!”刘仁轨回答。

    李超没说话,继续看着他。

    “我依然会上去的,但我会更注意点方式,避免最终那样的结果。”

    这个回答就很令李超满意了,实心不改,但能改下行事方法策略,这就很好。

    李超很好奇的打量着短发的上官仪。

    “你为何是短发?”

    上官仪拱手,“学生曾落发为僧,近因见到半月谈上披露许多佛寺之中藏污纳垢,觉得佛寺之中也非净地。因此学生还俗下山,学生也曾诗过相国许多边塞诗,非常喜欢,这次闻讲武堂招生,特赴京参考。”

    还俗的和尚,还真是特别。

    不过再细一问,上官仪可不是普通的和尚。他爹也是官员,曾是隋江都宫副监,在江都宫变中被杀,当时上官仪因藏匿得以幸免,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

    李超拿着三人的档案细细看了一遍。

    王玄策、刘仁轨、高侃、上官仪。

    最长的刘仁轨二十三岁,最年轻的上官仪二十岁,四人都生的仪表堂堂,个子都起码一米八,除了上官仪稍显文弱些,其余三人都很健壮。

    但就算上官仪看似文武,却也箭术极佳。

    这四个人的名字凑在一起后,李超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一个王玄策,他已经确定了,那就是一人灭一个的灭国神将王玄策。而另外这三个同样优秀的年轻人,身份也呼之欲出。

    刘仁轨,很有可能就是在高宗时期,因救援新罗,在朝鲜半岛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的那个刘仁轨。如果是他,可了不得,这人可是高宗和武则天两朝宰相。

    白江口一战可了不得。

    当时日军四万二,战船一千余艘,而刘仁轨指挥的唐军只有一万三,战船一百七十艘。两军在百济的白江口展开激烈海战。

    这也是中国与日本的第一次战争,刘仁轨沉着指挥,以少敌众,最终,日军一千余艘战船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在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这一次战争,也打破了日本想插手东北亚地区的野心,奠定了大唐乃至以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格局。

    第一次狠狠教训小日本的中国大将,李超佩服。

    高侃,也一样是高宗和武则天时的名将啊,高侃征伐漠北突厥,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