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

第344节

我是木匠皇帝-第344节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过了过久,孙承宗慢慢的抬起头。看着天启皇帝,满脸惊疑的道:“皇上,这!”

    “朕研究过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朕觉得那个考成法很好,便没有再写什么。不过朕对一条鞭法有着很多的想法,这就是朕的一些想法,先生给看看吧!”天启皇帝面容很是严肃,脸上的带着不容置疑。

    心神一阵恍惚,不过孙承宗很快便清醒过来了,看到天启皇帝的神色,孙承宗知道这是天启皇帝已经想好的了。自己要做的不是怎么阻止这件事情,而是怎么帮天启皇帝把这件事情变得更好。

    轻轻的舒了一口气,孙承宗慢慢的将小册子翻开了,仔细的看了起来。脸上不断的闪动着异样的神色,目光不断的转变,时而皱眉头,时而低头沉思。

    小册子上的内容不多,概括起来就是两点,其一便是官绅一体纳税,另外一点便是均田摊丁入亩,正是天启皇帝在最前面写到两点。

    这里面官绅一体纳税很好理解,直接取缔了最重要一条祖制,那就是士绅官员和王公贵族不用纳税的特例。光是这一项,便足以撼动天下了。这是在和大明朝的统治阶级硬撼,天启皇帝在里面写了实行的必要性,以及怎么实行,写的很是详细。

    看完第一项之后,孙承宗缓缓的抬起头,目光炯炯的看着天启皇帝,脸上带着几分激动,道:“皇上,这件事情难度颇大,是不是在考虑一下?”

    孙承宗的心理也有担忧,如果天启皇帝的信心不坚定,只是一时这么想,那么这件事情不做也罢。纵观历史上的改革,失败的原因很多,可是主要的是统治者在最后反悔了。如果天启皇帝的决心不够,改革的事情不提也罢。

    目光紧紧的盯着孙承宗,天启皇帝以前所未有的严肃深情,声音坚定不移的道:“朕心已定,虽千万人吾往矣,哪怕是要派兵平叛,哪怕是被人逼着退位,朕也绝不退缩。”

    猛地站起身子,孙承宗撩起衣服跪倒在地,颤抖声音说道:“皇上圣明,臣愿为陛下先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启皇帝走过去将孙承宗搀扶了起来,笑着说道:“爱卿这样的大臣多了,自然是朕的福分,那时有什么不能去的。”

    虽然这么说,可是天启皇帝知道,只要自己还需要依靠这个阶层统治,那么自己这个改革必然会失败,这是被历史充分证明过的。哪怕自己改革成功了,恐怕自己死后也会被人改回来,这一点是绝对不能要的。想要将改革彻底的推下去,除非是造反建立新的国家,当然天启皇帝不可能这么做。那么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了,那就是改变自己的统治根基。

    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大明朝的官绅已经是大明统治的基石了,想要挖开这些人,那就等于在自掘坟墓。这一点要不得,不过打破旧有的。这也是必然的趋势。

    沉吟了半晌,天启皇帝才将脑海中的想法甩掉,自己的这个庞大的计划如果要实施,恐怕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将目光看向孙承宗,见他有在看自己的小册子,天启皇帝笑着在一边静静地等待。

    关于第二条均田摊丁入亩,孙承宗的脸上越看越高兴,从新测量天下的田地。以村镇为单位,将这个村镇的所有天地平均的分给每个百姓。严禁土地买卖和兼并。然后按照土地进行纳税,取消人头税和其他的徭役。

    这样做百姓除了土地的赋税,其他的赋税便不用再交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百姓的负担。这个看似非常好的政策,可是孙承宗知道这个实行起来,或许比第一条更难。不过只有第一条成功的实行了,第二条才有了推行的条件。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投献之风是非常严重的。那些享受着不纳税政策的人,百姓非常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投献到他们的家里。毕竟不需要缴纳朝廷的赋税。每年只需要给投献的人一些租子,相比之下百姓获得利润更多了。

    在小册子的最后面,天启皇帝写了开征商税的问题,成立一个专管天下商人的衙门。只有在衙门里面备案的商号才能经商,并且每笔交易都需要交税,

    慢慢的合上手中的小册子。孙承宗能够体会天启皇帝的良苦用心,也能想象如果成功了,大明朝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不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可是孙承宗十分的清楚,大明朝会前所谓的强盛。超越历朝历代的强盛。

    “皇上,不知道皇上的改革要什么时候开始?”孙承宗有些担心的看着天启皇帝,这样的改革触动太大了,孙承宗的心里也没有底。

    “先生,这东西只是让先生看一看,暂时还是不会用的。从明年开始,朕就要为改革作准备,朕准备花费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来打基础,只要时机成熟,朕既然会掀起这两项改革。”天启皇帝面容异常的严肃,脸上带着跃跃欲试,不过眼中却带着克制。

    深深的松了一口气,如果天启皇帝明年就要这样改革,孙承宗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刚刚获得稳定,恐怕也会在瞬间被打破。天启皇帝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孙承宗的脸上满是欣慰。

    “先生有什么话想说吗?但讲无妨!”见孙承宗盯着自己看,天启皇帝有些莫名其妙,便开口问道。

    缓缓地摇了摇头,孙承宗的眼中带着敬佩,沉声说道:“皇上沉稳了,做事有自己的想法,老臣欣慰。大明中兴有望,臣感慨良多啊!上天将皇上赐给大明,是大明之福,万民之福!”

    拍马屁的话听得多了,天启皇帝早就习以为常,可是不同身份的人拍马屁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孙承宗这样说,天启皇帝就觉得很舒服,丝毫不觉的厌恶。不过天启皇帝还是摆了摆手,道:“先生过誉了,朕还年轻,还需要先生辅佐啊!”

    “老臣只是实话实说,皇上毕竟成为一代圣主,老臣坚信不疑!”孙承宗依旧摇了摇头,脸上没有丝毫的改变。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孙承宗,道:“先生,这样的话就不要说,朕还有一件事情想要问先生!”

    “皇上赐教,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孙承宗连忙躬身施礼,沉声说道。

    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脸上闪过一抹难明的表情,想了想才缓缓地道:“先生,关于太子的事情,朕不知道如何决断啊!请先生教我!”

    没想到天启皇帝说的是这件事情,孙承宗的心顿时提了起来,自古以来夺嫡都是惨烈无比。不过天启皇帝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并且年纪也不大,这件事情还真不好办。不过孙承宗也知道已经有人像天启皇帝上书了,希望天启皇帝早定国本。

    低着头想了想,孙承宗面容严肃的道:“国本乃是国之大事,不可不慎。自古以来,太子无非是立长立贤,再也没有别的办法。皇长子乃是嫡长子,名义上名正言顺,至于为人现在也看不出来。不过老臣觉得这件事情到不是很急,皇上现在春秋鼎盛,倒是没有必要太过急躁。”

    看着讳莫如深的孙承宗,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这几日无论是宫里还是朝堂上,似乎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情。天启皇帝现在也是没理出个头绪,毕竟现在皇子太小,自己也还没到二十岁,立太子总觉得怪怪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八章 逝去

    关于立太子的事情,孙承宗知道自己也不能牵扯的太深,只好在一边陪着天启皇帝笑了笑。想了想,孙承宗岔开话题道:“皇上,不知道明年开始都要从哪些方面开始?”

    看着一脸期盼的孙承宗,天启皇帝笑了笑,缓缓的摇了摇头,道:“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今天将先生找到宫里已经是不应该,现在天色也不早了,先生还是回去吧!在京城过年,还是不要让家里人就等了。”

    见天启皇帝说到这里,孙承宗便没有强求,笑着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臣就告辞了,皇上也好好歇息,这一年朝廷事情颇多,皇上也劳累的很。”

    目送着孙承宗离开,天启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不过很快便变成了坚定。看着从门外走进来的王承恩,天启皇帝沉声说道:“又下雪了吗?”

    “回皇上,外面确实下雪了,瑞雪兆丰年,明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啊!”王承恩看着自己身上的雪花,连忙说道。

    天启皇帝的脸色却不是很好看,身为穿越者,天启皇帝十分的清楚,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明朝末年天灾不断,地球进入了小冰川期,恐怕这几年就要开始了。从去年开始,冬天来得早,走得晚,大雪十分的常见。

    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将目光看向王承恩,道:“有什么事情吗?朕刚刚听到你在外面和人说话?”

    “回禀皇上,刚刚皇后娘娘来了,见皇上在和孙大人商讨国事,便回坤宁宫去了!”王承恩连忙将张皇后交代的事情说出来,好在天启皇帝问起了,不然他也好找个话题说出来。

    微微一愣。天启皇帝有些懊恼的拍了拍额头,这几日天启皇帝都在躲着张皇后。张皇后那幽怨的眼神,是在是让天启皇帝有些受不了。现在就这个一个儿子,天启皇帝却不想立太子,真是头疼的事情。

    摆了摆手,天启皇帝打断了要说话的王承恩。道:“今天晚上朕到承乾宫,你在前面带路吧!”

    王承恩顿时一愣,不过却不敢表情出来,敢忙道:“是,皇上!”虽然神色不变,可是王承恩却在心里不断的盘算着,自己是不是要和张皇后说一声,这样下去事情可是不好办。

    大年三十如期而至,整个京城张灯结彩。可是兴京城的皇宫里气氛却非常的凝重。无论是谁,走路的时候都不发出声音,强自让脸上的神情镇定下来,可是眼中却带着恐惧。

    屋子里面弥漫着浓浓的药味,有些呛人的鼻子,不过屋子里的人却恍如未觉。众人全都的目光全都落在床上的老者身上,那个原本英气十足,此时却仿佛日落西山的老人。

    大贝勒代善目光十分的凝重。脸上带着不敢置信,双手紧紧地握着。手中攥着一个小册子。身子都在不住的颤抖。

    代善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份小册子居然是自己的父汗的谕旨,让代善很难接受。小册子里写了一种制度,是在努尔哈赤死后要实行的制度,便是著名的八和硕贝勒共议制。

    汗王与八和硕贝勒处于平等的地位,国家大事的决策。军事义务的承担,掠获品的分配,司法权的行使,都要经过八家共议才能决定。经济上的一切利益,要坚持“八分”分配的原则。对汗王的拥立或废黜。也要通过八旗共议才能决定。

    规定以后推举的共主称国主,不称汗,八旗贝勒称王。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强调一切必须听从汗的命令,现在强调国主必须听从八王的话,如不听从,可以更换。原来由大汗任命大臣,现在规定由八大王共同议定任命大臣。努尔哈赤又把训示书写下来交诸贝勒收藏,八个儿子分别是八旗之旗主,为固山王;八固山王中,有才有德能接受不同意见者,才能继承汗位。臣子向汗王禀告请命时,八固山王要共理国政、共商国事

    这样一个制度,在代善看来这就是为了限制大汗的权利,自己就算当上大汗,恐怕也是朝不保夕。毕竟这八位八旗旗主,多尔衮兄弟便占了三旗。其中阿济格乃是镶黄旗的旗主,多铎是正黄旗的旗主,而多尔衮在前几天刚刚被任命为镶白旗旗主。

    原本镶白旗的旗主杜度乃是大贝勒储英德的长子,此时却已经被调到了镶红旗,代善觉得这是自己的父汗在为多尔衮铺路了。在八旗里面,自己乃是正红旗的旗主,自己的儿子岳托乃是镶红旗的旗主,自己独占两旗。

    原本正白旗的旗主是皇太极,可是上次一战,正白旗损失惨重,已经是空有其名了。虽然挑选人重新组建,可是此时不过一万人。不过有了这道谕旨,倒是没人敢小看了,此时的正白旗旗主乃是济尔哈朗。这是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因为济尔哈朗并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乃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余下便只有正蓝旗和镶蓝旗了,这两旗面,莽古尔泰乃是正蓝旗的旗主。代善的心里十分的清楚,莽古尔泰是绝对不会站在自己这边的。

    这样无论最后怎样,多尔衮兄弟和莽古尔泰已经占了四旗,自己父子不过两旗。至于正白旗的济尔哈朗,代善也不知道他态度。

    最后的镶蓝旗原本的旗主乃是阿敏,可是阿敏已经死了,现在的旗主乃是阿巴泰。这个人一项和多尔衮交好,这个人自然也是站在多尔衮这一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