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66节

大宋金手指-第266节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心中甚为懊恼,不应为着占得大义名分便放弃主动攻击的先手,若是他拼着损伤自己在大宋地人望,拼着金国部分百姓的抵触,抢在金国之前便动攻击地话,或许便不必冒这般险。虽然他深信,自己肯定能获胜,可是这次。只怕代价会不小。

    看来一昧的仁厚……未必就是长处啊。

    赵与莒的懊恼并不能改变什么。当那些军事参赞署的年轻参赞算出蒙胡的进展度时,秦大石千里镜地视线里。终于看到了金国人。地平线上出现的金国人至少有数万,他们一声不响,缓缓向边墙这边移动,边墙很快被他们推倒,然后他们再度集结,整队,带着一种绝望地气势,向青龙堡逼了过来。*****

    秦大石吸了口气,这些金国人没有骑兵,连一个骑马的都没有,也没有器械,手中只有简陋的武器,甚至还有锄头、柴刀。或许几天前,他们还是百姓,还挣扎着过着奄奄一息的生计,但现在,他们却象是一群行尸走肉般,来到宋国的疆土之上,等待着不可抗拒的死亡命运。

    千里镜向金人身后移动,然后秦大石终于看到了金国的正规部队。在与蒙胡的交战中,金国最精锐的花帽军早就覆灭,如今这支部队,看上去士气很高,推进时不急不徐,显得其中成员大多数都是有经验的老兵。他们与前面地那些驱赶而来地百姓保持着距离,两侧有马队护着两翼,这使得他们既不必担心驱赶来的百姓逃跑溃散,又不必害怕对方反噬冲击自己地阵列。

    “驱赶己国之民为前驱,金主与他的大将都疯了不成?”在秦大石身边,有人惊讶地喊道。

    秦大石却摇了摇头,他觉得有些不对。

    这些兵士太过有恃无恐,而在前方被驱赶来的百姓也太过配合,仿佛他们都是有必胜的把握。天上的阵云慢慢地逼近,风却仿佛停了下来,秦大石回头望了望青龙堡,在看到金兵的第一时间里,他便下令用旗语通知青龙堡戒备,如今城墙之上已经准备完毕:炮兵将火炮推上了炮台,弹药被放在能放止火箭侵扰的石室里;城头的重弩已经上弦,城门处吊桥被绞起,自煤矿中提取的沥青已经准备注入护城濠沟之中;弓箭手在手指上套好了扳指,箭也搭在了弦上;盾手将盾放在自己身前,随时可以组成一扇盾墙。^^^^

    这是大宋近卫军,深受秦大石敬爱的老师和主君赵与莒曾说过,这是这个时代里这个世界中最好的军队。

    无论是曾经经过上次台庄大战的老兵,还是这两年补充进来的新兵,他们一个个沉着冷静,目光坚定,透着一股自信。他们身上已经有一种强大的灵魂,这是他们祖先传承下来、在台庄的血战中被阵亡的勇士们唤醒的灵魂。

    坚毅无畏,象是生养他们的土地。

    在距离青龙堡还差三里处,金人压下阵脚,他们无声无息地站着,似乎是在等待命令。

    今日金人的行动,让秦大石觉得透着十二分的诡异,他想了想,面色不变地挥了一下手。

    一门火炮的炮手很快接到命令,要求试射一炮,在这么远的距离里,当然是射不中的,但并不要求他有什么准度,只是要吓金人一跳。

    炮声“轰”的响起,就象平地一声雷霆。金国人前军随着这声音抖了一下。显然慌乱了一阵,但后军却是纹丝不动,只是约束前军。不让它乱跑,却并没有如何整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秦大石闷闷地想。

    “参领,让我出去冲一冲。看这前军,只需我一冲其必乱。乱了之后便会带着后军也乱。”罗安琼撇了撇嘴,对于金人地表现他十分不屑,因此向秦大石请战道。

    这也是秦大石开始试炮的目的,他最初怀疑打头阵地金兵那混乱模样是伪装的,目的就是诱他出城。至少是把他手中地骑兵诱出城去。但那声炮响证明了,打头阵的金兵果然就是这些日子才抓来地民夫。勉强能不散开跑掉罢了,根本不须太大力气,甚至只要骑兵逼近,他们就会掉头鼠窜,然后冲乱金人自己的阵型。但是,虽然认定会有这种结果,秦大石还是很谨慎地思考着自己的取舍。

    他不是李邺,若是李邺,此时可能会赌一把,因为把骑兵派出去。就算是有什么埋伏也可以撤得回来。撤不回来对于青龙堡的宋军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损失。秦大石向来就是以沉稳著称,赵与莒在临安隐忍地时候。令他潜伏在临安准备接应,而不是令其余人,看中的便是他这种沉稳。他就算没有大功,也绝不会出现大错,这种中规中矩,配上大宋那强大地国力,对于金国来说简直就是梦魇因为即使想用战术上的胜利来挽回战略上的劣势,秦大石也不会给他们这种机会。这也是为何攻击徐州时赵与莒用李邺,而台庄之后便用秦大石的原因。

    “不战。”秦大石想了好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在的情形是知己不知彼,既然如此,那当然要挥己之所长,不要妄图去攻击敌之所短。

    罗安琼撇了一下嘴,却不敢把自己的牢骚出来,他只是一个骑兵协参领,军衔上离秦大石两级,依着近卫军的纪律,他必须无条件服从秦大石的命令。

    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宋军之中的反应,金国人先失去了耐性。后军中来了一小队人马,他们到了前军,然后点出几百号人,这几百号人一起向前,离得青龙堡一里左右定住。

    青龙堡城墙上的宋军都盯着这支金兵,大致猜出他们来地用意。

    “对面地宋军听着,你们的主将秦大石,不过是一介乳臭小儿,胆小怕事,仗着是你们狗皇帝地亲信便来徐州作威作福!”那队人中一人高喊起来,他每高喊一声,身后几百号人就齐声大喊,虽然声音还不整齐,却足以闻于两军。听他骂秦大石,宋军便愤怒起来,这几年中,秦大石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待这些近卫军如亲兄弟一般,他为人又沉稳有度,故此全军上下都不敢轻慢,甚至是敬佩有加。待听得他们骂大宋皇帝,近卫军中更是有人开始鼓噪,这些都是流求来的,自然知道没有赵与莒便没有他们和家人的今日,如何肯坐视赵与莒受辱而不理!

    “秦参领,我去堵住那金虏的嘴巴,保管让他只怕爹妈给他生出一张嘴来!”罗安琼再度请战道。

    秦大石面色仍是平静,他想起在郁樟山庄时赵与莒那种淡淡的神情与语气,不觉中便学了出来:“不战。”

    这两个字让罗安琼愕然,呆了好一会儿,他问道:“为何不战?”

    “敌人要你战,你便出战,那他要你吃屎,你去吃屎否?”秦大石的理由很简单:“他越想我怎样,我便偏不怎样。”

    罗安琼吞了口口水,摇了摇头,只得作罢。他再向城外看去,那城外敌军还是叫骂,但骂了会儿便口干舌躁没了力气,不少人就解开衣裤拉撒,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

    “秦参领,我去厮杀一阵,将这城前的数百人杀了,保管来去如风,不至中计,如何?”实在是看得眼馋,罗安琼又道。

    “我们在这青龙堡的目的不是击败对手,而是拖住他们,迫得他们无法立刻深入,为后边争取到时间。既然他不攻城,那我守城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何还要去杀他?”秦大石盯着他,摇了摇头,然后又吐出那两个字来:“不战!”( )

二六八、三士二桃稳如山

    “三不战”秦大石之名,随着战后此事的报道而传遍大宋。

    这也是兵法之道:敌情诡异不可草率与之战,敌一意接战不可遂其心意与之战,我军目的达到便不必要与之战。

    金兵在城外挑衅许久,见城中始终不为所动,甚至连声音都没有,他们没有千里镜,对城上的情形看不真切,若不是见着有宋军走动,简直要以为这城头之上立着的都是木胎泥塑了。

    他们目的未能达到,眼见着时间到了正午,虽然心有不甘,却只有暂时收兵扎营,埋锅造饭。

    秦大石眯着眼睛看了敌营一会儿,这个营寨扎得非常马虎,与其说是营寨,还不如说是一堆烂布卷成的帐篷外头插上一圈树枝,那些被裹挟来的百姓,连烂布帐篷也没有,便这样散乱地在两军阵前,或坐或躺毫无军纪可言。罗安琼看得又是眼馋,这样的营寨,根本经不起他的突击,但想到方才秦大石不肯开战的神情,他懒得去碰这个冷脸,只能强按捺住心中的渴望,将头又扭向另一边。

    心中盘算了会儿,秦大石回头问道:“青龙堡里有投石车么?”

    因为火炮的缘故,投石车这过去攻守双方的重要器械对于宋国来说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了,故此秦大石都几乎将之忽略,只是稳稳记得还有几架投石车在。当得到肯定回答之后,秦大石点了点头,用力嗅了嗅,因为刮的是西北风,故此可以嗅到金人营寨中传来的味道,那是糟米的香味,虽然闻起来与好米没有两样,实际上吃起来口感却是极差的。而且除了米香味外,没有丝毫肉香,证明这支金人部队的吃食。实在算不得好。

    “将那几架投石机都搬上城头,来五十个大嗓门的帮我喊。”秦大石面色平静地说道。

    金国人折腾了一上午,宋人却没有丝毫反应,这让他们非常沮丧,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的任务,引得宋人来攻。他们拼命逃散,然后便可以回家继续种田了。但是宋人不上当,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在这危险的两军阵前多呆半天,若是下午宋人还是不上当,那或许还要熬到明天。

    他们并不知道,金国主将伊喇布哈已经决定,若是宋军仍不上当出城,当夜便要驱这些百姓攻城,在伊喇布哈看来。这些百姓全部战死的话,也差不多可以消耗掉宋国可怕地大炮,他们的尸体还可以用来填平壕沟。铺平城墙。

    对于伊喇布哈来说,这些百姓是纯粹的消耗品,留着还浪费粮食,倒不如以之为送死之卒。为着他们晚上攻城时有气力,这午饭和晚饭倒不能省,反正也只是两顿罢了。然而就在这时,青龙堡城墙上有了异城,数十名宋军来到西城处,开始大声呼喝。因为是逆风的缘故。他们的喝声传得并不远,金人只是隐约听见。

    “宋人在喊什么?”一个金兵向同伴问道。

    “听得不清楚……这些宋狗。传闻说他们日日都有鸭蛋吃。每七日还有一顿红烧肉。为何喊起话来还是这番有气无力?”另一个金兵道。

    “这并非传闻。我倒是亲见过。当初曾有幸随一个富商去过宋国。就到了徐州。亲眼见宋人衣食……唉。若不是家中老娘。我如何肯回金国。早在宋国寻了个生路。”另一人叹息道:“休说什么金狗宋狗。一百年前。咱们全是宋人。”

    “都噤声。我听得了。好象是说什么赐肉?”另一金人道。

    众人都屏住呼吸。总算风小了些。听得城头那边传来地声音:“大宋天子赐天下百姓肉。凡我大宋子民皆有。且来拿吧!”

    这喊声没头没脑。金人都是觉得莫明其妙。正这时。便见得青龙堡上升起一面大旗。紧接着几个黑点从城上被抛出来。黑点抛得不远。也就抛出了两百余步。还不到一里。过了会儿。大约是城中又较正了一下。再次抛出几黑点。这次远得多了。足有近两里。在两军之间轰然落下。碎成无数块。

    “那是何物?”金人奇道。

    他们是临时抓来地,原本没有什么军纪,只要不溃散,身后的金国战兵也不管,便有两个胆大的向前摸了过去,离得百步的时候,两人都嗅到一股香气,惊得对望了一眼。

    “肉!”二人都是大叫着向前冲去。

    无怪乎他们如此,在金国当百姓,莫要说吃肉,便是吃饭,一天也只有一顿。青龙堡中抛出的竟然是陶罐,陶罐里装的是红烧肉罐头,落在地上都碎了开来,因为里面加了诸多南洋香料的缘故,虽然隔着老远,那香味还是扑鼻而来,对于可能有年余乃至数年不知肉味的金人来说,这却是无比的诱惑。

    他二人这一冲,后边地金人便也跟了去,城中接二连三地抛出陶罐来,在这距离里,宋军喊话的声音清楚可闻:“大宋天子赐天下百姓肉,食之便为大宋之人,为何要替金虏卖命,快快投奔过来,保管天天有肉!”

    金国百姓在阵站争肉抢成一团,哪里管得城上喊的是什么话,可他们后边地金国将领却不然,裹胁这许多百姓来,原本心中颇有些犹豫,如今见这些百姓为了争肉而失去控制,刚要令金兵前去制止,却听得这般的喊话。

    “回来,令他们回来,若不回来,军法处置!”便有金将下令道。

    有金国士兵上去用兵器抽打那些抢着将油汪汪的肉往嘴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