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第20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著处。那更寒虫四壁。横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朱三太子咏地原本是文天祥地《酹江月
年文天祥被押送到燕京。同被押送的还有他地同乡邓因病留在天庆观就医。临别时邓作词《江月驿中言别》送文天祥。文天祥借苏东坡赤壁怀古词韵,酬答邓。
这首词起势颇为雄壮。“乾坤能大”,“能”,同恁,如许、这样之意。虽身陷囚笼,但壮士未更,光复大业终会来临。“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出自《三国志书周瑜传》:“恐蛟龙得**,终非池中物也。”写出自己信心,还与友人共勉。期冀他早脱牢笼,再干一番宏图伟业。“风雨”二句借写眼前景象,烘托囚徒的凄苦生活,抒发沉痛情怀,民族浩劫,所到之处皆已江山易手,长夜难寐,令人愁肠百结。
朱三太子念出这首词来,自然也是心情愁苦,倒并不是被明军围剿,丢下了堂会兄弟地姓名,只因几日前他收到了消息,新始皇帝并没有死,而是大张旗鼓的扬帆去了广州北巡,好在朱三太子应变极快,让人连夜向各处香堂报讯,这才保住了实力,但是他原本打算刺杀新始,趁着大明朝廷群龙无首而太子年纪尚幼不足以担当抗清大局地时候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他身上存着崇祯皇帝的信物,长的与崇祯皇帝又极为相似,只要明廷方面确认了自己的身份,那么他这个朱三太子比起那个朱慈焱来说就更适合坐上这个天子之位了,自己潜伏在北京、中原、江南、甚至台湾、琼州已有近二十年,在一帮亲信的帮助也扶持了一部分势力,眼看着便要临机起事,不成想那个逃入缅甸的永历又窜了出来,不但粉墨登场,还所向披靡,占据了长江以东的土地。
朱三太子先是一阵狂喜,正打算去投奔这个族叔,却很快被他的首席军师李先生泼了一盆冷水:“太子殿下,您是崇祯皇帝的嫡子,乃是大明的正统皇子,而新始不过是个桂王旁支,侥幸窃夺了帝位,开创了如今的局面,若是殿下前去投奔,新始敢接纳殿下吗?”
朱三太子一下子清醒了,是啊,他名义上是崇祯先皇的嫡亲血脉,若是去投奔新始,新始敢接纳吗?就算接纳了,新始又会如何对待自己?须知自朱~靖难之后,朱家三百年的传统一直都是对同姓的亲戚极为防范的,姓朱的王爷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这还是关系近的,远亲更是不计其数,而皇帝只有一个,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他朱三太子若真的去投奔新始,无外乎只有两个结局,第一个是以窃称皇子为名被拉去砍掉脑袋,新始的良心大大的坏,压根就不认他这个亲戚。第二便是认了,可是认了之后呢?无外乎就是日夜提防,给他的封位派出无数暗探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只要有一件事不得体,又是削爵砍头。
李先生又说话了:“李某倒有一计,可助殿下登上天子宝座,以慰先皇之灵。”
这个计划正是刺杀新始,待南明朝廷群龙无首之际,再摆明身份,名正言顺的控制南明朝纲,借鸡下蛋,再图北伐大业。
可惜,失败了,不但失败,永历已昭告天下,宣布他这个三太子是假的,乃是满人扶植的傀儡,欲图捣乱的匪首。
朱三太子潜伏在各秘密活动已有二十年,这是他第一次纠集人众进行刺杀行动,而且刺杀的是声望正隆的新始皇帝,想不到就这样草草结束,非但没有成功,还让琼州香堂的兄弟死伤殆尽,使得自己再也没有了名正言顺投奔大明公开身份的可能。
朱三太子的沮丧可想而知。
站在朱三太子身后的便是李先生,李先生负手远眺,也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听到朱三太子念出的词,不由得垂下了头。
“李先生。”朱三太子对李先生的态度不再原先的那样热络:“今后我们该如何走?”
李先生苦笑:“李某惭愧,若是不贸然出击,准备妥帖一些,原本应当成功的。”
朱三太子对着碧波咬了咬牙,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只是李先生的计划实在无懈可击,而且他们也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新始的船队抵达琼州的消息也不过登岸几天之前传出来的,若是再海都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因此只能仓促设下埋伏。
“殿下,李某有一个去处,若是能够笼络他们,咱们还能拉出一支人马出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四百零四章:科学院
三太子回眸深望李先生:“李先生有主意了?”
“是,殿下,我们去湖北兴山,那里的不是还有夔东十三家的二十万大顺遗军吗?明军只占了湖北的长江以南区域,兴山在江北,如今仍是满人的统治区域,据李某所知,夔东十三家的首领李来亨曾派人与明军联络,明军虽然积极接触,可是十三家的许多将领却存有虑。”李先生顿了顿道:“+东十三家原本是李自成大顺军一脉,当年南明各帝抗清之时,宁愿与张献忠的遗部联合抗清,也不愿与大顺军的孤军一道奋战,所为的只是李自成当年攻取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就是死在李自成之手。况且当年李自成和舅舅高迎祥出兵凤阳,挖断太祖陵寝,李来亨虽然只是大顺旧部,但部属们害怕降明之后新始翻旧账,因此虽暗暗与明军接触,却不敢下定归附的决心。若是太子殿下去兴山一趟,与李来亨联络,说服他们聚众依附殿下,有了这二十万抗清的志士,再加上各地香堂的十万会众,不愁霸业不成。”
+东十三家乃是夔州以东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的总称,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核心是原李自成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从北京退出后,连续败于清军,最后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突然遭到地主武装杀害,他的余部刘体纯、郝永忠、李来亨、袁宗第等在各地尚有20~余万人,于顺治三年至四年前后,络绎转战、回归到川鄂边区兴山、归州、巴东、大宁等县,合兵二十万,声势浩大,是大顺军遗孤的最后一支抗清力量。
经过艰苦奋战之后,首领李来亨率众回到巴归,选定兴山、茅麓山为据点,建帅府于七连坪。最终建立起以湖北兴山县茅麓山为中心、占有20~余县、拥兵数万的抗清基地。
康熙初年,满人曾在湖北兴山对夔东十三家进行过大规模的围剿,若是按照原先的历史,现在地+东十三家恐怕早已灭亡了,也正因为南明崛起,满人无暇对付这伙躲在深山的流寇,也让夔东十三家能够得以在兴山维持。
朱三太子点了点头,灰白的眼眸中又闪露出一丝希望:“好,去兴山,本太子久闻李得亨以二十万疲弱之众抗拒清军二十年之久,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虽是闯贼余部,可毕竟这些早已是陈年旧事。”
水浪更急,碧波万里之上,朱三太子的座船犹如利箭一般劈风逐浪,驶入北部湾的海域。
…………………………………………………………………………………………………………………………………………
珠江口岸乃是朱骏计划中工业化的最重要位置之一,为此,朝廷总共在这里划下了四片开发区域,分别是番禺、香山、顺德、新安四府,总面积足有海都开发区地三倍,单基建的费用就超过了八百万两白银,劳师动众了整整一年,才将基建设施完全修建,此后的一年便是疯狂地吸引投资,广东的汉人与南洋联系紧密,清兵入关之后逃入南洋的广东人极多,如今这些人衣锦还乡,带回来的不止是亲情,更是无数的资金,一年地功夫,四个开发区便不断的建设厂房,大量招募工人,如今已形成了完整地生产体系。
朱骏在赵高的陪同下在番禺开发区做了短暂地驻留,番禺腹地便是大海,有专门的大型港**通海路,北部便是广东省的三司衙门驻地广州府,左右分别是顺德、新安开发区,地理条件极为优越,因此吸引地投资也是四大开发区之首,如今已有近三十万人入开发区做工,六百四十家大小作坊、工厂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各种货物经由番禺港和连接广东、顺德、新安地驰道将货物送往各地。
开发区地官员都是由工部择选地。主官更是周慕白亲自选定。因此番禺开发区地主官自然是与周慕白地脾气相近地。如数家珍地在朱骏面前摆弄各种数据。开发区每月炼钢多少。生产多少布匹等等。朱骏也很乐意听。倒是让赵高一脸地郁闷。堂堂布政使还只能站在身边陪驾。让个六品主官出尽了风头。
这时。一个北镇抚司地番子进来禀告:“皇上。弘智大师找到了。正在衙外。”
朱骏激动地搓了搓手。连忙从御案上站了起来:“快请…”话刚说完。朱骏又后悔了。摆手道:“还是朕亲自去迎接吧。”
说完起身向衙外走去。衙堂内地文武官员都是一脸地惑。弘智大师是谁?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但是皇上如此看重。谁也不敢再这里待了。纷纷跟着皇上出衙迎候。
朱骏缓步到了衙门。抬眸看到一个老僧穿着破旧地僧衣站在门外。身子倒还是硬朗。老僧地眼神似乎也落在朱骏身上。上下打量。唏嘘不已。
“微臣方以智叩见皇上。”老僧目中噙泪。已不自觉地跪了下来。
朱骏加快了步子一把将方以智扶起:“方爱卿快快不必客气,快起来说话。”
跟在朱骏后面的官员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人就是当年名闻天下的方以智,他们想不到的时,这个老人如今已经剃发成了和尚。
方以智深望了朱骏一眼,手掌合起行了各佛礼:“一别经年,皇上已不是从前的那个的皇上了。”
朱骏闻言脸色变了变,随即才想到方以智是另有所指,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人,是桐城地区这一时期主要的世族子弟。曾祖父方学渐,精通医学、理学,并且能学习诸子百家,融会贯通,自成体系,除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著有《易蠡》、《性善绎》、《桐夷》、《迩训》、《桐川语》等。祖父方大镇在万历年间,曾任大理寺左少卿,著有《易意》、《诗意》、《礼说》、《永思录》、《幽忠录》等数百卷。因方学
学于泰州学派的耿定理,《明儒学案》把他列入《。外祖父吴应宾,精通释儒,著有《学易全集》、《学庸释论》、《宗一圣论》、《三一斋稿》等。父亲方孔,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通医学、地理、军事,并且较早地接触西学,主张研习经世致用的知识,著有《周易时论》、《全边略记》、《尚书世论》等有《全边略记》等著作。
《周易时论》被《四库提要》列入存目。
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从小由母亲和姑姑一起抚养长大。
成年后,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四处交游,结识学友。在他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并阅西洋之书,从他们那里,方以智学习了解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他认为:“今天下脊脊多事,海内之人不可不识,四方之势不可不识,山川谣俗,纷乱变故,亦不可不详也。”他曾作诗曰:“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总虚名。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表达了自己非凡地政治抱负。为谏议皇帝选贤用能,革除弊端,实行某些改革,曾写了《拟求贤诏》、《拟上求治疏》、《拟上求读书见人疏》等,决心以襄扶明朝中兴为己任。他曾在《书鹿十一传后》中表示要“东海之泽、洗天下之垢”。曾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人称“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
方以智的父亲方孔任湖广巡抚时被杨嗣昌弹劾下狱,方以智怀血疏讼冤,方孔这才得。一时传为佳话。
崇祯十三年,三十岁的方以智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四年之后,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被农民军俘获,农民军对他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不肯投降。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侥幸乘乱南逃,大难不死。当方以智在北京誓死不降农民军之事传入江南时,友人皆把他比拟为文天祥。
方以智辗转奔向南京投奔南明弘光政权,仇敌阮大把持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