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第5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这种看法倒也有些根据,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南洋联邦出动地面部队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两个师,似乎这就是极限。但他们显然忽视了现代战争的逐渐变化,以及南洋联邦起家的历史。
如果说最完整地保持了铁血军勇猛善战传统的部队,南洋联邦的陆军可谓当仁不让。既然是精兵策略,能够成为现役陆军士兵可都是经过层层淘汰,在训练水平和难度不断加大的标准下磨练出来的职业军人。在一场高强度的现代化正规战争中一展身手,正是他们所渴求的。什么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以战争为职业,以功勋为追求,以成功为**,这就是黄历所一直灌输和打造的军队,怕死者,进不了现役,当不了职业军人。
军人的天性就应该好战。在操场上成不了英雄,也得不到勋章,和平,是军人的悲哀,就象足球队没有球场。战争对军人来说,就是表现才能的竟技场。
南洋联邦第四机步师,绰号为“决胜”,该师诞生于一九四六年五月,驻扎在中婆罗州的班贾尔。该师拥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其他轻型师所不具备的防护力,是南洋联邦快速反应部队应急作战中使用的一支拳头力量。
全师编制总人数一万七千人,下辖一个装甲旅旅部和旅部连;两个机步旅旅部和旅部连,共编有五个重型坦克营;五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战斗航空旅(辖两个攻击直升机营、一个战斗支援航空营、一个骑兵中队);一个师支援司令部(辖三个前方支援营、一个保养支援营、一个运输飞机保养连);一个师炮兵司令部(辖两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两个多管火箭炮连、一个目标搜索连);一个通信营;一个防空炮兵营;一个军事情报营;一个宪兵连和一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豹ii改型主战坦克两百一十辆;步兵战斗车和骑兵战斗车两百二十辆,其它装甲车辆四百多辆;火炮一百五十八门,其中五五毫米自行榴弹炮五十二门、多管火箭炮十八门、一百零五毫米迫击炮四十门、九十毫米无座力炮二十四门;高炮二十四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九十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二十辆(或部);各种攻击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共八十架。
强悍吗?确实很强悍,合成化程度高,**作战能力强,是专门为适应南洋联邦岛屿多而分散的特点打造的。全国只有四个这样的机步师,两个驻扎在婆罗洲,一个驻扎在伊里安岛,一个驻扎在苏门答腊,其他的陆军部队则以混编旅分驻各地,同样也有一定的**作战能力。
根据南洋联邦领土特点以及地缘政治的关系,南洋联邦的陆军作战思想与美苏有很大的不同,客观的讲,应该比美苏都更适合在局部战争进行作战。以美军为例,他们突出了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思想,提出了对付苏军进攻的“积极防御”作战理论。这种理论过分强调防御,缺乏进攻精神;过分强调火力,不重视机动的作用;偏重于抵抗敌军的第一梯队,不重视主动打击其后续梯队……
而苏军则要求在战役的主要方向上,集中航空兵、炮兵和坦克机械化部队,实施连续突破,不断地投入各级第二梯队,在空降部队配合下,将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最后完成战略突破。方面军一次进攻战役纵深达一千公里,落实到欧洲战场,就是一次方面军进攻战役能打到英吉利海峡,将北约拦腰切断。
显然,南洋联邦没有这种打大战的心情和条件,根据自身情况,他们的作战思想是侧重于打中、低强度战争,对付地区性军事强国,应付突发事件引起的局部战争。他们的作战思想以主动、灵敏、纵深、协调作为基本原则,主动的原则便是体现在进攻精神、左右战局、**战斗三个方面。
这种作战思想体现在部队结构上,更注重增强重组能力;在军队建设上,则实行精兵政策;在武器装备发展上,则侧重保持技术优势;在实际作战中,则强调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取得决定性胜利。
当然,各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面对的假想敌人也不相同,作战思想便不能说谁优谁劣。但在即将介入的印巴战争中,南洋联邦的作战思想和部队编制显然更适合打赢这场局部战争。
出战部队已经选定,第四机步师为第一梯队,第七混编旅为预备队,加上四个航空大队,总兵力为两万四千一百二十六人。这是除了朝鲜战争外,南洋联邦最大的一次海外出兵,但与上次相比,部队的装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部队开始集结演练,参谋团秘密赶赴巴基斯坦,搜集情报研究战场情况,飞行员分批赴巴,进行适应环境训练,一批批武器弹药装箱上船,运往巴基斯坦,既是对巴基斯坦求援的积极答复,也为参战部队进行弹药囤积。时机,南洋联邦现在只等着出兵的最佳时机了。这两万多人的部队将给印度什么样的打击,是否能粉碎其南亚霸主的美梦呢?
……
第三百六十五章 战争的脚步
第三百六十五章战争的脚步
时机是什么,当然是印度阿三抱紧北极熊的大tuǐ,当然是战争的迹象已经明显,当然是美国佬屁颠屁颠跑来买单的时候。wWW。~~
一九七一年四月中旬,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
四月底,印度训练并提供装备的孟加拉难民共两千余人的游击队进入东巴,这意味着次大陆已经很紧张的局势更加紧张,并有触发更广泛、更严重的国际危机的风险。
五月十八日,甘地夫人以孟加拉难民大规模涌入印度突然发难,在公开演说中警告巴基斯坦,“印度完全准备战斗,如果有人把这种形势强加给我们的话……”
英迪拉甘地确实很狡猾,她越来越意识到眼前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随着巴基斯坦在东巴的军事镇压遭到了舆论的谴责,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便首先要使巴基斯坦受到屈辱,或许还试图把东巴的离心倾向扩大到西巴去。
为了缓和紧张局势,避免印巴战争的爆发,美国同意承担救济难民的主要费用。但印度转而又坚持没有政治解决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他们为解决问题所提出的条件不断升级。即便叶海亚汉总统在南洋联邦和美国的劝说下,颁布了大赦令,并允诺将作出东巴过渡自治的安排,但印度却坚持把政治解决作为难民回国的先决条件。
五月,美国得到可靠消息,英迪拉甘地已经下令制定一次闪电战的计划来接管东巴,印度开始分散飞机,向边境调派战斗部队和装甲部队。
对此,尼克松感到忧虑,并下令,如果印度发动进攻,美国就切断给印度的经济援助,并召集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开会研究应对措施。随后,他致信英迪拉甘地,先是赞扬了印度的民主活力和经济上取得的成绩后,对军事解决含蓄地提出了警告,“如果这种进步由于战争而中断,印度的朋友将感到沮丧……”
六月中旬,英迪拉甘地宣布印度不会同意任何意味“孟加拉国灭亡”的解决办法,换句话说,印度要求肢解巴基斯坦作为他们不动手的条件。在逐步实行自治的方案遭到拒绝,难民得到鼓励,难民回国的可能xìng已被排除的情况下,印巴危机似乎除了战争已经别无他路可走了。
六月二十八日,北极熊终于看清了它可以从战略上加以利用的机会,通知印度赞成其训练孟加拉游击队进入东巴作战,并答应在中国采取报复行动时保护印度。
七月九日,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七月十一日,基辛格同巴总统叶海亚?汗会谈。基辛格转述说,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印度采取任何针对巴基斯坦的武装行动,中国将不惜动用武力进行干预。
七月十四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向巴方递jiāo了一封周el总理的信,信中写道:“如果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中国将支援巴基斯坦,决不会袖手旁观。希望美国能发挥影响,阻止印度的侵略行为。如果印度悍然发动侵略,必将自食其果。”中国虽答应在印巴战争中支援巴基斯坦,但并未说明支援的形式。
七月十六日,尼克松警告印度,“如果爆发印巴战争,中国介入,印度将不能指望象一九六二年那样获得美国的帮助来对抗中国”。
八月九日,作为对美国警告的回应,苏联和印度签订了一项为期二十年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虽然条约的规定很温和,但掩盖不了它的战略意义。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第九条,这一条要求缔约国不得援助参加了同另一缔约国发生的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国,并保证任何一方遭到进攻或进攻威胁时立即进行蹉商,以便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措施”。
苏印友好条约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印度人的担心,客观上增加了战争的危险。苏联抓住了战略上的良机,一个能表明中国软弱,美国人无能,使中美共同的朋友遭到屈辱的机会。苏联向南亚的火yào桶里扔进了一根火柴。
加剧危机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拒绝对方的一切建议而又不提出代替方案,这就是印度的方针。英迪拉甘地不断制造着障碍,不断提高着条件,她不会让巴基斯坦逃脱困局。巴基斯坦的处境如此不利,中国正在经历国内动luàn(林b叛逃)的阵痛,美国内部意见分歧,总统和国务院无法取得统一认识,苏联几乎无条件地站在印度一边——这种局面她以后几乎不会再碰到。
九月一日,印度武装部队进入了全面戒备。巴基斯坦也做出了反应,于九月四日增调部队进入靠近西巴——印度边界的前进阵地。九月九日,印度第一装甲师所属的一些部队和一个**装甲旅向西巴边界移动。九月十六日,九千名由印度训练并装备的九千名孟加拉解放军游击队渗入东巴。
苏联在大肆煽风点火,提出了同印度一模一样的条件,对印度表示了强列支持。这就使摊牌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现在,印度的担心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对手——南洋联邦,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教训还没有忘记,他们密切地注意着南洋联邦的举动。从他们的初步分析来看,南洋联邦的陆军很少,虽然海空军的实力很强,但远距离作战的能力依然有限。而且从南洋联邦的一贯表现来看,他们很少单独行动,总要拉上几个帮手,或者在美国的支援下展开有限度的军事行动。朝鲜战争止于三八线,越南战争也没有穷追猛打,他们总是适可而止,异常珍惜士兵的生命,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甚至可以说是怕死,和美国人一样怕死。
如果对巴基斯坦的闪电战很快结束,南洋联邦从集结军队到赶到战场支援,还要运送足够的弹yào物资,在时间上恐怕是来不及的。
而南洋联邦确实在做着外jiāo上的努力,在声援巴基斯坦,指责印度。钟可萍总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嘲笑英迪拉甘地“在道德方面矫róu造作,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玩nòng强权政治的nv人,并滥用权力,蓄意栽培她的无能儿子成为接班人,实在是令人感到可笑。”
九月十七日,总统钟可萍宣布给予巴基斯坦一批军援,并警告印度不要玩火,亚共体成员国所共同遵守的宗旨将使侵略者得到可耻的失败。
同时,南洋联邦提出了缓解南亚次大陆紧张状态的外jiāo解决方案:一,为东巴任命一位文职省长,代替受到舆论指责的军事管制执行官,并减少驻东巴的西巴军队;二,南洋联邦愿意在巴基斯坦和东巴**组织之间进行斡旋,由双方直接谈判政治解决东巴问题;三,将重新安置孟加拉难民的工作置于联合国的监督之下,以保证他们不会受到报复和打击;四,印度制止游击队向东巴继续进行渗透,以缓和当地的局势……
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很快就表示接受南洋联邦的建议,并承诺将尽快把巴基斯坦的国家权力移jiāo给文官政fu。此时的巴基斯坦军事情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在东巴开始的野蛮镇压是授人以柄的蠢事,用叶海亚的话说就是比犯罪更糟。在现在的困局下,叶海亚既害怕由于自己的僵硬态度引发战争,又担心让步过多遭到民众指责,推翻他下台。将权力移jiāo给文官政fu,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想把最后失败的责任推出去。
而且,对于东巴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巴基斯坦军方领导人也痛苦地看到了这一点,但这必须要走一个程序,要有个能jiāo代过去的理由,以免西巴也出现动luàn。但印度人战争的时钟要比和解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