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第1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宜趁机控制了山寨前后两门,来了个瓮中捉鳖。
事情在这个时候进行得非常顺利,郭宜一面清点户口,一面清点人犯。杨仕达自刎,他的兄弟子侄被抓了起来,美娘一个一个的认,发现少了杨荣。郭宜道:“他成不了气候,小娘子也不要过于伤心了,明天一早,我派人送你下山,我也不能在此久留。”
他需要把这些人都迁出山,重新编入户籍才行。
都弄好了,又来个釜底抽薪,把姓杨的都挪出去,好使叛军群龙无首。为了安全起见,他亲自将这些人押送下山。
路上却出了意外——杨荣先被杨仕达送走,其实并不曾走远,山寨起火,他关心亲人又回来了。郭宜这个贼忒狠,杨荣赶到的时候,郭宜已经完成了杀人放火的动作,杨荣只能先在外面潜伏起来。
郭宜押送杨家子侄下山,杨荣意图劫囚。美娘认得杨荣,大喊一声:“他就是杨荣!”郭宜乐了:“送上门来的功劳嘿!你们先走,我来断后。”
杨荣是有备而来,郭宜需要在寨中放置人马,一番较量,郭宜竟死于流矢。这件事美娘他们并不知道,城里也只当郭宜马上要把杨荣也押下山来,给杨家凑个整整齐齐。
~~~~~~~~~~~~~~~~~
穆扬让李四不许哭,以免动摇人心,将他带去见胡直,又见崔、袁等人。
几人还未商议出个结果来,桓晃的大军到了。
穆扬一口唾沫吐在地上:“他还来干什么?看老郭怎么死吗?”李四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死的咋不是我呢?”
桓晃心急如焚。
郭宜等三人走后他就后悔了,将士们诡异的目光、背后的窃窃私语犹如当头一记棒喝将他打醒了——我在做什么?!我是主将,有守土之责的呀!国与家孰重?!
郭宜走后两个时辰,桓晃彻底回过味来,下令整军驰援楣州。事情却又不如他预期中的顺利。他从京里带来五个人,走了仨,剩下两个与他也不很是一条心。驻军原有的军官还有几个,本与京中有些隔阂。郭宜三人出走,军心就已经散了,人还是那些人,使唤起来怎么用怎么不灵光,又耽误了一天。
前天,桓晃只恨手下太利落,今天,桓晃恨不得在他们每人身后放一条鞭子抽着他们走。
等桓晃赶到楣州城,围也解了,杨仕达也死了,郭宜,也死了!
桓晃硬着头皮进城,迎接他的是各色意味难辨的目光,桓晃悔愧难当,自已说:“我来晚了,我这便去山里清剿残匪。”
穆扬不阴不阳地道:“您身份贵重,山里不安全,还请在这里安歇吧。”
桓晃必要到郭宜灵前致奠,穆、胡拦他不住,王威等也要去灵前上香,都一起过去。看到棺木,桓晃双膝点头,痛苦地将额头压在了冰冷的地面上。王威张大了嘴,喉中嗬嗬作响:“老郭!老郭!”
崔颖跟来看了两眼便没有兴趣了,梁玉很平淡地对他讲了桓晃的所为,崔颖心里也是早有猜测。两人都以为桓晃聪明反被聪明误,折了一员大将,自己也没捞到功劳。【我是不会让你凯旋进京的。】
灵堂设在州府里,就借了何刺史丧事的布置。崔颖从州府出来,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去把监军御史给叫了来。
大军开拔,朝廷照例要派御史跟随。一是纠察有无违法之事,二也是方便记功。裴喻是御史台的摆设,真正管事的是崔颖,监军御史正是他的手下。
桓晃因私心贪欲而害公事,是崔颖非常厌恶的一类人。监军御史也觉出军中有异,对崔颖实话实说,又拿出自己的记录来:“下官原就打算如实上奏的。”崔颖道:“奏与圣人的折子,我便不看了。还有别的事情吗?”
“那就没有了。”
崔颖沉默了,如果是京城,他能把桓晃家的黑料都翻出来。楣州则不同,这里不能再经受动乱了。【回京再说,你还能就在楣州不回去了吗?】
桓晃整个人仿佛扎根在了灵前一样,不知道的人几乎要以为他是郭宜家的孝子了。看的人都在心里暗骂:虚伪!
【你害死了他,还要在他死后恶心他吗?】李四索性睡在棺材边上,他总觉得桓晃不怀好意,要悄悄地监视桓晃,免得这个人又对死者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是夜,李四被一阵说话声惊醒,朦胧间听到一个声音在劝:“将军,您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想想。您要有事,叫老夫人怎么办呢?她还在等着您凯旋呢。”
接着是桓晃痛苦的声音:“我还有脸回去吗?”
【你还知道要脸吗?】李四裹紧了衣服,听桓晃接着问:“袁樵如何了?”
先前的声音答道:“他……还活得好好的,回去对老夫人要如何交代?”
桓晃低声道:“只为她老人家为杜氏报仇,才害了郭宜。早知如此,我宁愿自己去死。不等再这样下去了!我不能再听乱命!”【1】
【不得了!】李四挺得像个僵尸,紧贴着棺材,一动也不敢动,仿佛能从棺木上汲取勇气。直挺了一夜,天不亮有人来添灯油,他才爬出了灵堂,跌跌撞撞跑到了穆扬那里:“是他害的!”
~~~~~~~~~~~
李四十分茫然,他听不太懂桓晃说的是什么,但是听明白了“报仇”、“害了郭宜”。穆扬也不是很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又不能问桓晃,拉着李四说:“你同我来。”
他找上了崔颖。郭宜死了,作为他的袍泽,穆扬认为自己有义务让郭宜死得明明白白。崔颖正是查明真相最好的人选!
崔颖也不大明白,但是他知道“杜氏”的意思。再三盘问李四,确认说的是“杜氏”,崔颖皱皱眉头道:“你同我来。”
他对杜氏不熟悉,袁樵对世家肯定是熟悉的。袁樵此时正在迎接刘、杨二夫人,楣州平息了,杨刺史将人又送了回来,一路上尽是兵祸过后的荒凉。两位夫人骂了一路:“狠心的贼!竟将百姓房屋都烧尽了。”
回到衙里,听说是袁樵干的,便绝口不提杨仕达倒行逆施,转而说:“叔玉也安全了,我就放心了。现在想来,成安县公果然是有私心,叫叔玉就这么上路,是我们的疏忽,亏得她没有遇到成安县公。”
感慨到了一半,崔颖来了。崔颖见两位夫人都在,居然笑了一笑:“夫人在就更好了。”她们得比袁樵更熟悉这些姻亲关系。崔颖直来直去地道:“敢问夫人,成安县公与杜氏是否有旧?杜氏与令郎有何冤仇?”
刘夫人将事情前前后后想了想,忽然问杨夫人:“这个成安县公,他的母亲是姓杜吗?”京城世家也多,里面如蛛网般的姻亲关系很难让人瞬间反应过来,但是刘夫人毕竟出身世家,一经提醒很快就记起来了。
杨夫人如遭雷击:“对!我想起来了,是杜庶人的娘家养大的!”
第104章 君心难测
堂中一片死寂。
愤怒是太浅薄的情绪,它一闪而过; 留下的是无数的计较。
桓晃的所做所为; 认为他是养寇自重非常简单; 认为他无能也有明证。说他“报仇”却是除了李四; 再没有别的证据的。指望桓晃自己招供,也得能说动桓琚同意审讯桓晃才行。桓晃哪怕为了亲娘; 也绝不会痛快的认罪。这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照李四的说法,必有桓晃的心腹人知道此事,但是奴婢、下属告主人是犯罪; 也不能指望他们就良心发现当证人。“四凶”的周年还没过; 如果不想勾起人们对于酷吏的回忆; 顶好不要用非常手段。
屋子里的人没有一个怀疑李四所言; 否则无法解释桓晃为何在平杨仕达之乱的时候蠢得如此令人发指!开始以为是他贪; 如今才知道别有内情。
崔颖沉着地道:“此事便交给我吧。”
袁樵很担心地说:“中丞办事我们当然是放心的; 还请中丞留意分寸。”
崔颖点点头:“我明白的,对桓晃暂且按兵不动。唔,我看你们的护卫要加多一些,再有; 食水也要小心。须防备行刺、投毒。”
杨夫人终于想起来要哭,泪珠儿不断地往下落:“竟有这般不顾大局、因私害公的人!这许多百姓、将士的性命,在他们眼里算什么呢?嘤嘤嘤。”
崔颖道:“夫人放心,晚生这便急报朝廷!”
梁玉忽然问道:“那个……我是说; 他这场仗打成这个烂样儿; 朝廷到现在还不知道?会没个说法吗?”别说军中已经对桓晃有意见了; 单说他这一路的所做所为,朝廷能不知道?杨刺史肯定会告状,桓晃也不能将所有的消息都封锁了。
袁樵掐指一算:“朝廷的使者恐怕已经在路上了,只是不知圣意如何。”
~~~~~~~~~~~
圣人非常生气!
桓琚从两年前开始,一切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一个太平天下平稳地交到儿子手上。动用“四凶”虽然有副作用,既定的目标还是实现了的。用了桓晃的副作用,比用“四凶”还让桓琚不能接受。
“四凶”不过是桓琚养的恶犬,桓晃是宗室,竟然贪蠢若此!
打死桓琚也想不到桓晃是因为“孝”才干出这样的事情来的,桓琚废后、削弱杜赵,并非出于个人喜恶,没有非要将两家逼得死绝的小心眼。势力削了,不会对桓嶷接班构成威胁,目的达到,桓琚便不去再管。是以只以为是桓晃私心太重。
早在半个月前,桓琚就陆续接到了战报。桓晃关于练兵的说法,在最初的时候还算能搪塞得过去。次数多了,桓琚与政事堂的人精们就看出不对来了。桓琚脸上无光,意欲下旨催促桓晃进兵。黄赞劝道:“圣人,将在外。”
又过几日,杨仕达反了的急报到了,桓琚大怒:“我说什么?我说什么?他早些进兵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偏偏要打草惊蛇!这个混蛋!他回来之后就再也不想要领兵了!回家抱孩子去吧!”
萧司空反而宽容慈祥了许多,劝道:“圣人,还是收拾局面要紧。有什么事,等他们回来再慢慢办也不迟。”
桓琚想了想,别有深意地道:“不错,等他们回来再慢慢办也不迟。”
话虽如此,也不能干等着桓晃作妖,桓琚选定一员老将张轨去替换桓晃。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但是桓晃干成这样,换个人反而于局面有利。张轨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桓琚登基之后一步一步在边塞磨练出来的,顶在前线干了二十年还没有阵亡,不但有本事还有运气,在军中颇有威望。
派经过时间考验的老将前往,桓琚的心里很踏实,亲自在两仪殿召见了张轨,面授机宜:“卿此去,与崔颖会合,让崔颖拿下桓晃火速归来。”崔颖可是桓琚心里的能吏,想到他也陷在楣州,桓琚就非常的痛心。
张轨领了旨,带上了亲随,星夜奔赴楣州。一路上遇到几拨的信使,或者是周边的州县给朝廷的奏报,又或者是楣州得了机会送出的急件。张轨心里也将桓晃骂了个狗血淋头。
“将军难免阵上亡”,张轨今年六十了,能活蹦乱跳捞到一个回京养老,多么不容易!没有死于敌手、没有倒在边关的艰苦生活上、没有被皇帝猜忌清算!倒霉催的,又被扔去平叛了。
张轨熟知军中的门路,也猜桓晃是有养寇自重的心:【你也不想想,这个“寇”是你能养得起来的吗?毛都还没长齐,就想学别人作妖,也不看看这是个什么时候!】
以张轨的经验,如果前任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后任擦屁股费的功夫比一开始就自己干活还要多。他做好了熬个一年半载的准备,却在踏入楣州的时候遇到了楣州报捷的使者——匪首授首,叛乱平息了。
叛乱平息了,张轨还是需要赶到楣州。他须得将桓晃的事情处理了,兵得收了,还要确认崔颖完好地损,再将崔颖、桓晃送回京去。【桓晃真是好命,居然平叛了,圣人的怒气也会小一些。】
再行二十里,张轨又听到了另一则消息——郭宜战死!
当时张轨正在喝水,手一松,水囊落在了尘埃里:“郭宜?”郭宜是他比较看好的后辈,有胆气、有侠气且人不笨,看起来大大咧咧,对种种底线门儿清,待人也真诚。说他会死,张轨是不相信的。
张轨人老成精,先不去见桓晃,而是在外面停留了半日,询问驿丞大军行进的情况。驿丞这些日子以来尽见高官了,并不隐瞒,将自己所知都说了。张轨听完大怒:“桓晃是罪人!他当别人都傻了吗?走!”
一阵风一样地卷进了楣州城。
楣州城,郭宜的殡事办得差不多了,就差将棺材跟着大军一起启运回京。军中的事务还没有乱,只是大家不免有些怏怏。跟着郭宜的兵先是愤愤,继而想起来自己是跟着郭宜出来的,郭宜死了,不知道桓晃要怎么报复呢。跟着桓晃的人也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