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

第163节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第163节

小说: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重新回到大明宫居住而逐渐烟消云散了。
  正如朝野预料的那样,皇帝在回到大明宫以后的十几天里,接连颁下了多道恩旨,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同时宣布,将李承宏开革出皇家宗室,列为朝廷悬赏缉拿的头号逆犯。
  在长长一串的封赏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当属景氏父女了。为弥补心中对景暄的愧疚,皇帝所下的头一道恩旨,就是追赠景暄为皇后,并命群臣议定谥号为“贞懿”二字。
  景云丛因率军收复长安有功,晋爵为东阳郡王,统领兵马驻守奉天,以防备吐蕃人随时卷土重来,威胁到长安的安危。
  景昭正式被皇帝任命为京兆府少尹、权知府事,从吴弼手中接下了维持京畿治安的重任。
  韦敞虽在迁都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差强人意,却因伴驾东奔,不无辛劳,也由户部侍郎暂代中书侍郎改任门下侍郎,正式成为了宰辅重臣。
  凡此种种,只要是随驾东奔的文武官吏,都无一落下地得到了加官晋级的奖赏。
  在论功行赏的整个过程中,有三件事不但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引发了朝野间的种种猜测和质疑。
  这第一件,就是后宫格局的改变。
  景暄一死,后宫之中仅剩下了婉容一位贵妃,早在皇帝从陕州移驾返回长安之前,就有人私下里议论,认为从此以后婉容将成为不容置疑的后宫之主,甚至有极个别的大臣已经开始酝酿着上章劝皇帝立婉容为后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几乎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皇帝在追赠景暄为皇后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怀着身孕,伴随自己一路奔波的婉容进行适当的补偿。婉容的一双仅仅两岁多的儿女分别被皇帝下旨封为了亲王和公主,并且封地都在富饶的江南之地。然而,紧接着,皇帝又颁下两道恩旨,分别晋阿史那氏和郑氏两位婕妤为妃,不单单如此,婉容的体已宫人樱儿因告举尚敬瞒报西疆军情有功,被皇帝破例晋封为二品昭仪高位,并且亲自为樱儿拟下封号为“宝”,取家中之宝之义。这么一来,刚刚因景暄殉国而失去制衡的后宫,因两位新妃的上位以及宝昭仪樱儿的突然间崛起而重新回到了新的权力制衡的格局之中。
  婉容心中纵使对此颇为不满,可架不住刚刚受封为宝昭仪的樱儿在她面前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无论身登何等高位,都永远是娘娘的奴才,一切唯您之命是从,遂转念一想,有樱儿这样的体已宫人晋封为昭仪,至少还能帮着自己压制阿史那氏和郑氏两位新晋的妃子,对自己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无形之中,心中的怨气便消了几分。加上吉祥、如意两个娃儿又得到了厚封,便也就对皇帝畜意在后宫培植与她相互制约势力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令众人大跌眼镜的第二件事则是出在于承恩身上。
  在此次皇帝弃城东奔的过程中,于承恩毫不疑问的应当是居功至首,无人能及。即按韦敞这样智计之臣的猜测和臆度,这位立有救驾、护驾大功的神鹤军监军使至少也会跻身相位,说不准还会步李进忠的后尘,成为第二位封王的宦者。
  可待到皇帝的旨意颁下,于承恩这个名字前挂着的一长串新职衔使得满朝的文武群臣顿时感到摸不着头脑了。于承恩获得的新职衔竟是知国子监事、宫苑使、闲厩使、五坊使、宫市使兼神鹤军监军使。唯一尚在众臣意料之中的是于承恩被皇帝赏赐下了郑国公的高爵。
  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官职啊!
  知国子监事,换言之,就是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代理长官,除了督促一干官宦子弟的学业外,可以说手中连半点像样的权力都没有。
  宫苑使是摆弄花草的差使,闲厩使是牧马的差使,五坊使是陪着皇帝娱乐,架鹰养犬的差使,而宫市使则是掌管宫中集市的差使,所有这些差使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唤做杂差。也就是正经差使之外的差使。
  于承恩在陕州好容易捞到了一个可以在官场翻身的机会,到头来却只得到了这些个零零碎碎、出力不见好的差使,莫非皇帝仍记恨着他曾攀附张皇后的旧怨,有意拿这些个边边角角的差使来糊弄他?
  当封赏于承恩的这道诏旨颁下后,满朝上下几乎不一例外地认定,于承恩就是替皇帝拉磨的那头驴,如今虽还未到卸磨杀驴的时候,也离那一天的到来也已经不远了。
  于是,于承恩在获得了一连串的职衔后,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登门道贺。只有得到皇帝二次启用的新任中书令裴百药和新晋宰相韦敞差人向他送来了贺礼。如此看来,即使于承恩有意在府中摆上一桌烧尾宴来答谢同僚,都难说会有几个人前来赴宴了。真所谓是世态炎凉,一眼洞穿哪。
  没有几天,新任知国子监事于承恩便来到位于皇城外务本坊内的国子监走马上任了。当他从年过七旬的老祭酒手中接过官印,准备登台为浩劫后仅存的,零零落落的不足百位监中学子们上第一堂课时,却突然传来了皇帝亲率十岁以上皇子驾临国子监的消息。
  更令人莫名惊诧的是,皇帝此来不仅仅是为了要替新到任的于承恩撑门面,长脸面,还煞有介事地率领着裴百药、韦敞两位朝中宰相,以及包括睦王李启在内的七八个已封王,尚未赴各地就藩的年长皇子,认认真真地当了回学生,要于承恩讲堂课来听。
  于承恩早年虽在东宫陪伴喜好文才的太子(当今皇帝的父亲)多年,粗通文墨,却不敢当着老祭酒、裴百花、韦敞等诸多饱学之士的面儿胡言乱语,稍作推辞后,上得台来,遂为众人讲了一段《易经》。


第二百一十章 西疆军报
  不巧的是,由于头天晚上没有备好课,于承恩在皇帝的要求下,纯属临场发挥,居然选了一条用以暗讽宰相不中用的条目:鼎卦的“覆觫”来讲,才讲至一半时,皇帝身边的裴百药听得已是心惊肉跳,额头上沁出了一层冷汗来。皇帝深知“覆觫”一条蕴含的对宰相尸位素餐的讽誎之意,见裴百药反应如此激烈,遂把目光投向了坐在身边另一侧的韦敞,却见韦敞凝神注目,偶尔面含微笑,像是听得十分惬意、陶醉,不禁大感好奇,轻声向韦敞问道:“韦卿,郑国公宣讲的这一条目,你不明白是何含义吗?”
  韦敞承皇帝向自己问话,忙端坐拱手道:“非是不知,只是今日重听郑国公讲起此条目,心下惕然,唯当勤谨奉公,免受‘覆觫’之刺耳。除此之外,无它矣。”
  皇帝听了他的话,以回过头瞧瞧吓得满头大汗的裴百花,哈哈大笑道:“韦卿颇具宰相之风范,虽十数年老相,不及也。”
  原来,并不是皇帝有意只封些杂官给于承恩来当,而是于承恩久在官场沉浮,兼之又有李进忠前车之鉴摆在他眼前,主动避重就轻,向皇帝讨了这些杂差来做,以免招致皇帝对他提防、戒备。同时,皇帝也对于承恩如此识时务,知轻重颇感满意,因此,才选在于承恩来国子监上任这一天,亲率宰相、皇子驾临国子监,做一回于承恩的学生,借以向朝野上下表明他对于承恩的尊敬和宠信。
  没等长安城中的满朝文武大臣从后宫的剧变和于承恩居然做起天子之师的惊谔中完全清醒过来,皇帝对来兴儿的一道封赏诏书再次使他们如坠五里雾中,搞不明白这个曾经的冒牌小宦者、私纵过叛首李舒的嫌犯,这次究竟是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还是被皇帝借故远远打发了去送死。
  皇帝在銮驾进入长安城之前,特意把来兴儿唤至夏嬷嬷墓前,殷殷叮嘱了他许多话,原是想于入城后,任用来兴儿为神鹤军兵马指挥使,让他执掌这支新晋的精锐禁军,留在自己身边充做护卫近臣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来兴儿重回自己身边,代替年迈的舅舅吴弼担负起大明宫的宿卫重任,另一方面也可借机向于承恩麾下掺沙子,将神鹤军掌握在自己手中。
  结果,于承恩并没有像之前的李进忠那样,急着向皇帝讨要权力,而是主动选择了些无关痛痒的差使去做,反倒使得皇帝不好明着将来兴儿派至神鹤军中与他争抢军权了。
  正当皇帝寻思着替来兴儿找到一个新的职位时,恰在此时,从千里之外的凉州突然传递回来的一则军报,彻底改变了来兴儿的命运。
  这份署名为神鹤军左军郎将骆元奇的军报,向皇帝详细报告了他率军驻守鄯州,抵御吐蕃入侵的前后经过。从星宿隘口的被突破,到摧沙堡前的一场恶战,再到鄯州城的沦陷,俱都描述得十分详尽而生动。特别是骆元奇在军报中提到,由于鄯州城的沦陷,迫使他率残部二百多人转往凉州,目前乔装作陇右监辖下的牧马人,潜伏于吐蕃统治区域内,随时可充做朝廷大军的内援,为收复陇右、河西两道出力。
  鉴于内侍省监尚敬就是因瞒报了西疆军情,事发后被皇帝处死的,因此,骆元奇的这份军报一经传入长安,便以最快的速度摆上了皇帝的案头。
  由于事涉神鹤军,骆元奇这个名字皇帝又瞅着十分眼生,所以皇帝特意将睦王李启和于承恩一并叫到了延英殿讨论应对之策。
  如果不是今天在延英殿内亲眼看到了这份军报,于承恩几乎已经把骆三儿这个人彻底给忘了。在他的意料中,化身为骆元奇的骆三儿早就应做了吐蕃人的刀下之鬼,却不曾想到这骆三儿居然还真有两下子,不但侥幸活了下来,还带领着多达二百名军士悄悄潜伏到陇右辽阔的草原之中。
  “皇上,骆元奇的确可当得上是能独当一面的将才,臣以为,应传诏嘉奖于他。”于承恩将手中骆元奇的那份军报还给皇帝身边侍立的王保儿,毫不犹豫地向皇帝建言道。
  “启儿,依你之见呢?”皇帝把头转向了睦王李启。
  “父皇,儿臣以为,朝廷不仅要传命对骆元奇进行奖赏,更应该派人与他取得联络,以他麾下残存的这二百多名军士为基础,以陇右监辖下广袤的草原为掩护,在吐蕃人侵占的心腹地带尽快发展起一支略具规模的军队来。这样,既可以时时对占领陇右的吐蕃军队展开侵扰,又可以牵制吐蕃人相当一部分兵力,使他们难以毫无顾忌地觊觎我长安。”
  皇帝目光灼灼地望着面前的李启和于承恩,脱口补充道:“单单这些,也还罢了。朕方才在你二人来之前览读这份军报时,还未多加留意,经启儿再次提及陇右监,倒提醒了朕。吐蕃腹地距长安多在四五千里之外,物资补给线拉得过长,要想对长安造成真正的威胁,就须得着手在刚刚攻占的陇右、河西一带就近筹措各种所需物资,你们说是不是啊?”
  见李启、于承恩俱都点头称是,全神贯注地等着他接着说下去,皇帝不由得为自己头脑中刚冒出来的这个想法感到一丝得意,继续说道:“吐蕃军队中战力最强的当属纳悉摩麾下的十万天蝎军,而天蝎军中号称精锐的又是它的骑兵部队。骑兵之所以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其一在人,其一在马。陇右监向为我朝牧养战马之所在,所辖范围直至汾宁,乃是整个西疆战马的主要供应地。吐蕃人攻下凉州后,必然把陇右监当做他们在西疆立足的一个主要支撑点,要陇右监为他们的骑兵源源不断地提供战马以及充足的草料。骆元奇这部分人马恰恰就潜伏在了陇右监辖下的草原之中,你们说说,如不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令吐蕃人利用陇右监做为他们十分重要的补给基地的企图落空,岂不将贻误重大战机,坐视长安沦为吐蕃人嘴边想吃就能吃下的一块肥肉吗?”


第二百一十一章 堂而皇之
  皇帝既然提出了派人联络潜伏于陇右监草原之中的神鹤军残部,伺机破坏吐蕃人的战马和草料补给基地,从而大大降低长安所受到的威胁这么一种大胆且颇具吸引力的想法,于承恩当即向皇帝提出建议,由拟任神鹤军兵马指挥使的来兴儿带领一小队精干的人马担当起这项重任。
  对此,于承恩给出的理由很充分:来兴儿在收复长安一役中立下了大功,不仅亲手杀死了有万人敌之勇的逆首张谅,更凭借寻常人难以想到的擂鼓退敌之法,扰乱了吐蕃的军心,为长安的顺利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他的种种表现来说,他具备完成这项艰巨使命的能力。加之,皇帝既然有心任他为神鹤军兵马指挥使,以来兴儿小小年纪,恐怕难以服众,须得令他做出一番足以服众的功业来,才堪当此任。
  鉴于以上两点,于承恩认为,无论于公于私,来兴儿都是朝廷派往凉州的最佳人选。
  经于承恩如此一说,皇帝的心思也开始变得活络起来:他虽然于内心深处颇愿来兴儿留在身边,能够成为自己足可对他信赖的亲信重臣,而不愿放他到西疆冒险,但一来遍查满朝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