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506节

大明1937-第506节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清点,占领这座村庄的战斗中,明军共阵亡5人,负伤32人,损失闪电…3坦克辆,疾风…3装甲运兵车4辆。清军被击毙54人,被击伤5人,生俘54人。
    令人惊奇的是清军坦克数字:在这个腥逍∷低的村子里,明军竟然击毁了巴鲁图坦克0辆、完好缴获巴鲁图坦克5辆!
    清军居然足足有一个重坦克连!
    这真的让明军乍舌。
    还有一组数字:由于这两连清军固守居民区,并且不同意停火、让村民撤出,导致无辜村民死亡37人,受伤28人。
    因此,清军还活着的四名尉官都被挑了出来,带到明军师部,准备请示南京,如何疵。
    '  '
第100集 啃下东南角
    南京统帅部,李根生最先看到了第五装甲师的请示电报。他本想,这有什么好请示的,已经有命令在先,凡是裹挟平民的清军,尉官以上军官全部处决。他本想大笔一挥令前方按律行事呢,又想了一下,觉得有点不对。
    前方为什么请示?……对了,这是北清颁布了“株连令”之后,第一次出现清军裹挟平民,这是新出现的特殊情况。第五师长是田占元,他大概考虑到,这件事怎么处理,会为今后开个先例,所以便谨慎了些吧。
    李根生看着电文中描述的详细情况,一时拿不定主意。要说这帮清军也真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一边是明军的《拯救平民令》,一边是清军的《株连令》,换成自己的话,也真想不出什么第三条路来。李根生拿不定主意,想把这件事报告向小强。但是现在是后半夜,向小强正在睡觉,李根生便让前线先把那四个尉官看押起来,等早晨请示向小强后再做决定。
    ……
    这次村中坦克战,是第五装甲师整个夜间推进过程中,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抵抗。此后的两个多小时内,再没有遇到大的抵抗。
    清晨五点多一点,天还是漆黑一团的时候,第五装甲师侦察营的士兵嗅到了扑面而来的咸腥气息。两侧的农田渐渐稀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荒滩。车灯照射过,只见杂草、灌木丛生。
    一切都说明,快到憾线了。
    又行进了十几分钟,最前面侦察步兵脚下的土壤开始松软起来,靴子踩下去,沙粒感明显增强∶手电照下去,居然全是灰白色的沙子。
    一个兵捧起一把来,闻了闻,又弄了一丁点舔了一下,味道苦咸。
    难道已经到沙滩上了?
    可是车灯远远的打出去,并没看见大海。
    侦察营是分散成一个广阔的凸面的,远处好几公里外的侦察兵也用无线电报告,说脚下踩着大量的盐滩。
    根据常识,即使是哼,也不至于这个样子。这种大片的盐滩,是中亚干旱地区的咸水湖边才会有的。哼气候湿润,不会这样的。
    师部参谋们也很奇怪,都在指挥车里埋头查阅着各种地图、资料』然一个参谋恍然大悟地说道:
    “诸位诸位,这不是盐碱滩,这可能是晒盐场!海州以南、滨贺以北,沿杭是晒盐场!我们先头部队已经开进晒盐场里去了。前边侦察营脚下踩到的不是沙子,而是粗盐!”
    这么一说,整个指挥车的人也都恍然大悟了。前方的侦察营从无线电里接到这个消息,也都抓起一把“沙子”,放到车灯下仔细看着,果然是粗盐。
    开进了晒盐场,那说明距离憾线也就几公里了≈在只有五点多,天还没亮,到此可以说是提前完成了任务,基本顺利地推进到了哼。
    果不其然,又行进了半小时左右,最前方的侦察部队开过了盐场区,皮靴真正踩在了沙滩上。
    沐浴着凛冽的海风,呼吸着潮湿、咸腥的空气,耳边听着“哗哗”的海浪声,侦察部队所有人的心中都兴奋的难以自抑。
    虽然天还很黑,但是月亮在远处海面上的倒影,还是比较清楚的。漆黑的海面上,一片银色的碎波闪耀着,美极了。
    远处的黑暗中,隐约能看见一点红光,在一下一下地闪着。这是约定的信号,是大明海军的驱逐舰在目标憾的近海来回巡弋,点着红灯为陆地上的装甲师做“灯塔”。看见了这个标记,就说明第五装甲师已经抵达了正确的憾,此处距离北边的海州只有25…30公里。
    已到达预定位置。至此,清军第一道防线最东段宿迁以东的清军已经被合围。第五装甲师开始集结,重新部署兵力,重新布置调整方向,准备天亮向南边发起攻击,歼灭第一道防线上的清军部队。
    ……
    凌晨五点半,和大多数重要将领一样,向小强也早早的起床了。他一边和李根生一起吃早饭,一边快速扫着这份电报,抬着眼皮问道:
    “有几个尉官来着,四个?”
    李根生答道:
    “四个。清军本来有两个连,现在就事一个连长和三个排长了。其他的都死了。”
    “那你的意思是,放过他们?”
    “不是我的意思,”李根生说道,“大人,五师既然发电回来请示,就说明他们也认为就这么处决似乎不妥。清军现在的处境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不能投降,不然全家就要被株连。大人,这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做一些改变。”
    向小强又把电报仔细看了一遍,沉吟片刻,说道:
    “不行,那几十个老百姓不能白死,不能白残废。谁让他们躲在居民区里打仗的,还不让老百姓出来。不想投降,那也行,是男人的话,大家拉出来打。或者你想借助建筑物的有利环境,也可以,但至少让平民撤出战场。这样拉平民垫背,再走投无路也不行。这个先例不能开。不开这个先例,那起码走投无路的还是清军,开了这个先例,清军尝到甜头、都开始这么干,那走投无路的可就是我们了。……回电,让他们照常处决那四个尉官,并且照例通电整个清军,加以警告。”
    李根生拿着电报,犹豫了一下,想说什么没说出来,只说了声“是”,还是返回去了。
    二十分钟后,那四个清军尉官被第五装甲师宪兵队执行枪决。死刑判决书随即用通电的形式广泛的传出去了。所有清军的各级指挥部门都会收到。
    早上六点整,炮击和轰炸同时开始了。这条20公里长、5公里宽的狭长合围地带,又陷入了地动山摇、滚滚硝烟中。和上次进攻不同的是,这次第一线的清军已经断绝了后方的运输,也断掉了后撤的退路。明军处决四名裹挟平民的清军军官,这个消息又刚刚传遍了清军各个指挥部门≈在合围刃的清军已经丧失了所有的斗志。
    一个小时的火力准备过后,七点钟,从南北两侧,明军以两个装甲师为骨干、20个摩托化步兵师为协同量,同时从南北两侧推进。
    清军阵地虽然很长,但平均却只有5公里宽,等于已经没有什么纵深了。到中午2点,整条狭长地带被分割成为大小不等的块。到了这一步,这一场歼灭仗基本就算打赢了。
    明军一边增兵巩固阵地,一边用飞机在天上漫撒传单。
    这是根据新时期的新形势,而印出的新传单。中心思想就是:我们知道清廷发布了“一人投降、株连全家”的残忍命令。这命令不但违反********,而且违反基本的人伦,可以说是泯灭人性。但是正因为如此,你们更需要大规亩诚。只有这样,那个绑架你们家人的邪恶政权才能更快的灭亡。你们投降的越快、越多,你们家乡就会被越早解放,你们的家人也就越安全。你们有几十万、上百万人,就算一起投降,以清廷的效率,都不见得能赶在灭亡之前甄别清楚谁是投降的、谁是阵亡的,更不用说跑到全国各地去威胁你们的家人了。
    果然,这批新传单撒下之后,包围圈内清兵的突吴志明显减弱,有几个包围圈很顺利的就投降了。
    到了下午四点左右,宿迁以东的整个第一线清军,几乎全部投降了。这一战,共歼灭清军2个师,其中有四个是八旗师。大致击毙和俘虏清军万余人。
    接下来,右路明军一夜都没闲着,忙着转运俘虏、巩固左翼阵地,防止西侧徐州方向的清军主力反扑、修复受损路面和桥梁,建立补给站,修筑前进机场……总之,一系列工作都在为了接下来的攻势服务向北继续进攻,突破中原兵团第二道防线,夺取海州(连云港),在前进道路上获得一个海运港口。
    连日来紧张不已的统帅部,现在也半松了一口气。这一仗打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第一阶段的江淮战役相比,这种进攻速度和伤亡率,可算是“苦战”了。但是和中原大战第一天的真正“苦战”相比,这又几乎是顺风仗了。
    不管怎么说,看着铁饼一块的清军中原兵团,总算在东南角被狠狠地啃下了一块。
    '  '
第101集 首场两栖战役
    月29日,经过一天的战斗,清军中原兵团最东南角的第一道防线宿迁…燕尾港的防线已被全线攻破,2个师被歼灭。
    但是经过这一系列苦战,明军也遭受到了战争以来最大的损失。担任主攻的人民卫队第五装甲师,阵亡、负伤¨踪人数,共达439人;彻底损毁坦克55辆,损伤(可修复)坦克7辆,损毁和损伤其他车辆224辆。
    这还只是第五装甲师一个师的数字∫路集团军群编有90个师,其中有0个师参加了进攻。整个参加中原大战的另外59个师,损失数字至少是第五装甲师的十倍。
    中原大战,让明军第一次尝到了“正常交换比”的滋味。虽然明清两军的交换比仍是比较大,单就人员伤亡来说,明军仍是以一换几。但至少已经在正橙例之内,没有开战初期那种一比几十、一比几百的夸张比例。
    即便这样,南京统帅部仍然不愿意暂且停歇,仍然命令右路集团军群马不停蹄地继续挥师北上,攻打海州。只是让右路集团军群趁着28日夜间、进攻停歇的短暂空档,迅速把受损最严重的师换下来休整,从后备的30个市抽调精锐替补上去。
    人民卫队第五装甲师撤到后方去休整了,把生力军第三装甲师开始从徐州方向往东调。这样,对峙徐州、商丘方向的装甲师,就只有第一、第二两个了。
    29日到30日的一整夜,苏北的徐淮大地上,各条道路上都挤满了坦克、装甲车、汽车、火炮,长长的车灯如同巨龙,绵延无尽≡面清军也想学明军的那一手:在对方换防时候发动打击。但是他们不敢脱离阵地工事、主动投向明军的怀抱,便派出了很多侦察兵和炮火观测员,大半夜的骑着马、骑着自行车,渗透到明军的防区,观测那长长的车灯,然后把坐标报回去。
    清军的火炮阵地一整夜都吼叫个不停,炮弹没头没脑地往南边盖过来。无奈距离太过遥远,普遍超过了5000米,更多的都在20000米之外▲清军炮火虽多,但摩托化不行,没有明军那么多重型卡车。火炮主要靠军马拖拽。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岸防火炮、列车炮之外,普通炮兵列装的大口径火炮数量有限,超过50毫米以上的就很少了。
    因此,虽然清军排出的观测员都很大胆、很尽责,但是明军因为炮击而遭到的实际损失,却非常非承限,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各支换防军队中,机动速度最快的,就是第三装甲师和其他几个摩托化步兵师。他们最先从后方移动到指定位置。在30日凌晨5点,这几个师已经按照要求及时到位了。几个受损最严重的师,也已经撤下去了。虽然更多的后备步兵师还没有上来,但是现有的单位,已经够组成下一轮攻击波的了。
    ……
    海州,就时候是被称作“连云港”的那个地方。它的区域,大致是由两大一小三座山划定的。最大的一座山,就是大名鼎鼎的花果山,完全在陆地上∩此往东北4…5公里,就是另一座差不多大的山:云台山。云台山一半在陆地上,一半伸进海里∩此再往东,经过一条约两公里宽的嚎,就是最小的一座山连岛。
    后世所谓的“连云港”,就是连岛、云台山以及港口区的合称。传统的港口区,也就是在云台山伸进海里的那一片。差不多就是云台山和连岛之间的嚎一段,港区绵延大约十来公里。靠着陆地、也就是云台山的这一端,是主要的港区▲嚎的另一端、也就是连岛上,主要就只是些渔港了。
    在后世,因为在嚎西北端修建了一条7公里长的“西大堤”,把陆地和连岛连了起来,也就是把嚎的一端封死,让原先的嚎成了一块风平浪静的封闭哄,连云港也才因此成为了一处大港、良港。
    但是在这个时空里,还并没有这一条西大堤,海州还只是个小港口。明军选择拿下这里,实在是因为整个江苏沿杭是平缓的冲积平原,连个小码头也没有,而良港遍布的山东又没拿下来▲海州沿海好歹有两座山,水还算深,更重要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