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战隋 >

第417节

战隋-第417节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因此的确“欠”了齐王一个人情,但我问心无愧,危急时刻我只能这样选择,我总不能和齐王大打出手,总不能进一步恶化东都局势吧?

然而,“人情”是要还的,利益交换也是有来有往的,齐王已经给了来护儿最大利益,那么来护儿又将给齐王何等利益?

一想到此,来护儿就“头痛欲裂”。齐王要北上戍边,而其真正目的所有人都能看到,因为汉王杨谅就是前车之鉴,谁敢保证齐王就不是第二个汉王杨谅?就不会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当前南北关系恶化,南北大战迫在眉睫,加强北疆镇戍力量乃头等大事,齐王此刻北上戍边,无疑就是冲着“实力”去的,就是要把北疆镇戍力量转化为自身实力。

然而,想法是好的,事实是残酷的,当前国内外形势对北疆镇戍十分不利,谁去坐镇北疆,谁就是坐在“火山口”上,注定了悲惨的命运。

中土连续发动西征东征,对外来说是中土野蛮扩展,威胁到了北虏诸种的生存,而严重的生存危机迫使北虏诸种不得不搁置矛盾,暂时齐心协力一致对抗中土,正好中土连续两年东征失利,元气大伤,给了北虏诸种千载难逢的反击机会。如此机会,大漠上的突厥人岂能放过?

大漠上突厥人曾经建立过一个西至咸海东至黑水的庞大汗国,但很快就以金山为界,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而两个汗国的牙帐都以统一为己任,但统一后的中土,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他们统一,三足鼎立总比两虎相争要好。这种背景下,北方大漠上的东。突厥汗国若想完成统一大业,首要对付的就是中土,而遏制、打击、削弱甚至是重创中土的机会就在眼前,可想而知结果是什么,南北大战必然爆发,而且很快就会爆发,这已是中枢和卫府高层的共识。

在国内,改革激化了矛盾,而东征的失利让圣主和改革派遭遇重挫,政治优势丧失殆尽,于是这个矛盾轰然爆发,保守派展开了凌厉反击,杨玄感的兵变就是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一场血腥厮杀。现在就算剿杀了杨玄感,平定了这场风暴,重创了国内保守派,也不会缓和矛盾,相反,矛盾会更加激烈,其中蕴藏的力量更具毁灭性。而中土在国内外两个战场上的惨重失败等于“自废武功”,军队损失惨重,政局基本失控,财力消耗殆尽,急需休养生息,偏偏南北大战一触即发,此刻明知北疆镇戍力量需要加强,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力物力财力都跟不上了,而尤其严重的是,保守力量对改革的仇恨越来越大,一旦国祚危难之刻,保守派在改革派的背后狠狠捅上一刀,自毁长城,则国祚有崩溃之危。

这种危局下,圣主和以改革力量为主的中枢,在北疆安全和国祚安全之间的选择不言而喻,即便坚守北疆,即便进行南北大战,也不会倾尽国力,而是倾尽全力保全国祚,在此基础上阻御北虏,坚壁清野,打持久战,打消耗战,而北虏一旦攻击受阻,又不能掳掠到足够物资坚持下去,最终必然因为财力上难以为继不得不撤兵。如此一来,中土虽然在南北战争中一败涂地,狼狈不堪,但在战略上赢得了空间和时间,对中土的未来还是有利的,只是圣主和中枢不能承担战败的罪责,不能继东征失败之后再一次遭受政治军事上的双重打击,必须找一个“替罪羊”,而齐王主动要求北上戍边,等于送给圣主和中枢一个最好最完美的“替罪羊”。

因此崔君肃为齐王悲哀,而来护儿亦是黯然无语。这到底是齐王野心太大,狂妄自负,愚不可及,还是齐王已经彻底绝望,一心求死?如果齐王以平叛大功来换取来护儿对其北上戍边的支持,以给来氏更多更好的荣华富贵,来换取一个体面而有尊严死去的机会,那对齐王来说固然是个巨大悲哀,对来护儿来说亦是不可承受之重。

崔君肃看到来护儿摇头叹息,知道他难做决断,于是提醒道,“明天一早,齐王就会离开黎阳。”

齐王从宇文述哪里没有得到任何承诺,这或许是迫使齐王不得不在水师抵达黎阳之前,果断离开黎阳的重要原因。

齐王肯定担心圣主要拘捕他,担心来护儿手上有圣主拘捕他的密诏,但他又抱着一丝侥幸,一丝希望,于是送个“顺水人情”,把黎阳“送”给来护儿,实际上就是“试探”来护儿。

如果圣主下诏拘捕齐王,来护儿听说齐王要离开黎阳,必然加速前进,齐王会连夜撤离;如果圣主是以齐王拒不交出大运河的控制权为拘捕条件,那么现在齐王已经主动交出黎阳,来护儿也不会再拘捕他了,不过来护儿也不会与其见面,因为他“完蛋”了,来护儿与其见面只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圣主根本就没有下诏拘捕齐王,那么齐王把黎阳“送”给来护儿,就等于给来护儿挖了个陷阱,设了个“套”,而来护儿欠了齐王好大一个人情,于情于理都要去黎阳“感谢”一下齐王,这个陷阱不跳也得跳,至于是否满足齐王的利益交换条件,那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来护儿不需要做出任何承诺,含糊其辞敷衍一下就行了。

来护儿委决不下,迟疑不语。

“荣公,这对齐王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死里求生的机会。”崔君肃语含双关地说道,“如果有第三次东征,北虏?试探我们虚实,必然南下入侵,以陷我中土于两线作战之窘境,一旦北疆坚持不住,第三次东征功亏一篑,无功而返,北虏也就摸清了我们的虚实,南北大战也就爆发在即。反之,若北疆坚持住了,我们灭亡了高句丽,稳定了远东局势,第三次东征凯旋而还,北虏对我们的虚实也就做出了误判,如此南北关系可能出现逆转,南北大战爆发的时间也可能延迟。”

言下之意,齐王也就建功了,也就能在北疆立足了,其政治生命短期内亦无无终结之忧了。

来护儿沉思良久,质疑道,“如果没有第三次东征呢?”

“水师为什么十万火急支援东都?就是想在最短时间内剿杀杨玄感,平定叛乱,为发动第三次东征创造条件。”崔君肃神情肃穆,语气坚定,“我们必须发动第三次东征,必须延缓南北战争的爆发,这关系到国祚未来,关系到统一大业,关系到中土千千万万的无辜生灵。我们没有选择,我们支持齐王北上戍边也是为发动第三次东征创造条件,为此,我们即便牺牲了齐王,也是义无反顾。”







第五百八十二章来护儿的建议

七月十二,夜,水师总管来护儿飞马赶至黎阳,主动拜会齐王。

齐王闻讯,非常高兴,出营相迎。

来护儿能在目前局势下亲赴黎阳,对齐王来说是个好消息,最起码可以表明圣主还顾惜父子之情,还没有痛下杀手,而来护儿也不想与齐王反目成仇,还无意公开撕破脸,这间接说明齐王目前的处境虽然艰难,但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有逆转之机会。

双方经过一番谨慎“试探”之后,谈话渐渐深入,话题已由东都平叛转向南北关系。齐王滔滔不绝,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详细分析和推演北疆危机的严重性和南北大战即将爆发的可能性,力图赢得来护儿对自己北上戍边的认可和支持。

实际上来护儿已经接受了崔君肃的劝说,支持齐王北上戍边,为中土发动第三次东征创造条件,但一则其对齐王设下陷阱故意算计他十分不满,二则对齐王北上戍边的目的持怀疑态度,其三对齐王的实力十分悲观,以齐王目前的实力,再加上圣主、中枢以及政敌们的遏制和掣肘,齐王基本上没有阻御北虏坚守长城的可能,而长城一旦失陷,齐王“倒台”是小事,第三次东征功亏一篑是大事,所以来护儿并没有马上做出支持齐王北上戍边的决定,而是亲赴黎阳打探齐王的“虚实”,看看齐王到底是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嘴上”叫嚷着戍边,实则虚张声势,另有图谋,还是已经有了妥善策略,确有戍边把握,确实以国祚利益至上。

同样的话,齐王对宇文述说过,对崔君肃说过,现在又对来护儿说,不但早已熟记于心,而且理解得更透彻,阐述起来亦是沉浸其中,声情并茂,甚至于把他自己都说服了,慷慨激昂的情绪都是真实的。他也有一腔热血,也想杀虏卫国,也想做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了中土也愿意粉身碎骨,这一刻,他甚至觉得什么皇统、功名、利禄统统都是粪土,唯有杀敌报国才是此生追求,唯有千秋忠魂才是人生最高价值。

齐王的“激情”感染了他自己,却未能打动来护儿。不是来护儿冷酷无情、铁石心肠,而是来护儿戎马一生,早已用累累功勋证明了他是中土的英雄,在这样一位英雄的眼里,齐王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子,不思进取不建功勋也就罢了,还一门心思争权夺利,自私自利到了极致,此刻的报国“激情”纯属表演,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空洞乏味,没有任何实质内容。

来护儿很失望,耐心听完之后,问了一句话,“大王,如果十万北虏南下入侵,如何卫戍长城?”

齐王愣然,“激情”四射的情绪就像梦幻一般,在残酷现实面前轰然碎裂。如果十万北虏南下入侵,如何卫戍长城?齐王没有想过,他也不敢想,因为十万北虏南下入侵,等于南北大战爆发,而这等规模的大战,不仅需要足够多的军队,还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但齐王既没有足够多的军队,也无法调集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因为要倾力进行第三次东征,北疆可能连战争准备都没有做,如此劣局下,齐王所谓的“北上戍边”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纯属政治“作秀”。

齐王的脸色渐渐难看,眼神也很复杂,尴尬、恼怒、愤懑,各种负面情绪齐齐涌上心头,让他忍不住有仰天怒吼的冲动。

来护儿的意思很直白,我可以支持你,但你总要给我一个支持的理由。北上戍边关系重大,空话大话不行,宣誓承诺也没用,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拿出来的东西必须确保你能卫戍长城,有实力确保北疆的安全,否则凭什么让你去镇戍北疆?如果你去了北疆,南北大战爆发,北疆失陷,责任是谁的?你这颗头颅能否抵消因此而带来的所有损失?

而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则更让人绝望。如果有第三次东征,国力都用来支持东征,那么北疆镇戍的支持力度就更小,而齐王北上戍边名义上是增加了镇戍力量,实际上齐王是否能起到十万卫戍军的威慑力?如果圣主和中枢以此为理由,再从北疆抽调兵力参加?征,把整个北疆镇戍重任全部交给齐王,齐王怎么办?退一步说,就算圣主和中枢考虑到北虏有入侵的可能,给予齐王一定力度的支持,但这个有限的支持能否帮助齐王守住长城?

总之一句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你没有这个实力,就不要去北上戍边,不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害人害己。

当然,齐王有自知之明,他也知道自己实力不够,也知道自己北上戍边会遭到各方势力的掣肘和打击,不过他有李风云和联盟的支持,再加上李风云背后的那股庞大势力,还有河北两大超级豪门,齐王还是有信心坚守北疆,并借此机会据北疆而发展。

只是,李风云和联盟的存在是个秘密,最起码短期内是个秘密,这个秘密一旦暴露,圣主和中枢必定倾力围剿。这不仅仅是打击齐王的需要,更是北疆镇戍的需要,在南北关系恶化、南北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如果让这样一支叛军活跃在北疆,其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为防患于未然,当然要在事态可控之时以雷霆之势铲除祸患。

本来李风云寄希望于杨玄感杀进关中,利用杨玄感拖住圣主,给联盟立足北疆赢得时间,但现在来护儿和水师来了,数万精锐援军抵达东都战场,齐王可以肯定杨玄感要败亡了,即便杨玄感杀进了关中,最多也不过多活几天而已,对整个大局的走向已经没有太大影响。这种局面下,齐王就更要“守口如瓶”,想方设法也要保护李风云和联盟,当然了,这也是保护他自己,一旦秘密暴露了,他北上戍边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面对来护儿的质疑,齐王不能不回答,“孤帐下有两万人马。”

来护儿微微摇头,示意这点力量无济于事。

齐王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孤将奏请圣主,请调重臣辅助。”

来护儿微笑颔首。这个主意还算靠谱,当前齐王的支持者中,郕国公李浑,顺政公董纯,文成公李善衡都是久经沙场的大将。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若齐王北上戍边得到他们的辅佐,的确有助于阻御北虏。

此次风暴中,李浑、董纯和李善衡都建下了平叛大功,于情于理都要论功行赏,这对圣主和中枢来说是个“棘手”之事,若三人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