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完结)-第1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卢象升那边没有做声,杨廷麟有些着急地上前说道:
“督师,那高起潜虽然是力主议和,而且背后牵扯,但毕竟是朝廷兵马,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说不定会顾全大局。”
杨廷麟在那里看着上首卢象升地神色,卢象升脸上的表情变幻,却始终没有出声。眼前是生死攸关的要紧处,心中固然有死战不退的信念。但有一线生机却也想牢牢抓住,参赞主事杨廷麟也是明白,当下又是作揖恳求道:
“给下官一匹马,两名随从,下官愿意今夜去高公公营中求援。“
清军在外面差不多形成了包围的态势,连夜出营也是冒了极大的凶险,杨廷麟看到卢象升没有出声。就在那里自顾自的说道:
“既然大人允许。学生就自去了,下官家中还有父母。若是有不测,就请大人照顾了。”
说完又是深深一揖下去,转身就要出门,听到卢象升在身后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若是有不测,我地家人也请杨廷麟你照顾了。”
杨廷麟听到这个之后,哈哈一笑,也没有回头,只是朗声说道:
“大人,你我忠心为国,拼死的和鞑虏作战,怎么却有今天局面呢,真不知道咱们做错了还是做对了,学生真是不明白啊!”
卢象升摇摇头,没有回答,等杨廷麟走出了营帐,在那里苦笑着自言自语道:
“我也不明白啊!”
杨廷麟在这个军营中的地位很高,安排马匹和从人倒也是容易,三骑出营,打马狂奔,对面的鞑子骑兵却也没有派人追赶,那王朴领着几千兵都跑了,何况是三个人。
第二天天刚亮地时候,卢象升的整个军营都是被鼓声惊醒起来,卢象升披甲带着兵器走出营帐,却发现大营中的官兵差不多都是走了出来,这鼓声不是卢象升大营之中响起,而是在对面的清军军营。
有亲卫一直是盯着对面的军势,紧张的过来禀报说道:
“大帅,鞑子那边昨晚又是增兵三千。“
卢象升点点头,看看军营之中的那些站在周围的官兵,疲劳和饥饿让这些人脸上都是很憔悴,疲惫……
在平原处扎下的营盘,优势兵力的清军只要是发力就能够攻打地下来,守是不可能的,而且师老兵疲,眼下就算是想要撤退也不能了。
虎大威和杨国柱都是派亲兵来询问,此时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卢象升虽然是有心死战,但还是对杨廷麟去请援兵抱有一线希望,不过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杨廷麟上半夜离开大营,到现在没有一点地消息。
在这个时代,在黑夜的夜战,几乎就是自杀的代名词,营养不良的士兵大多是有夜盲症,夜间的作战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能进行,这也是清军晚上没有主动攻打大营的原因,当然,看眼下这局面,对方已经是自己的盘中餐了。
没有等待援军太长时间,虎大威在左路,杨国柱在右路,卢象升在中路,齐齐地朝着清军发动了攻击。
对于和大明官军多年征战地清军来说,敢于这样死战的大明官军地确是太少见了,尽管先行求战的清军,可双方开战之后,清军却被打的步步后退。
但这样的战场形势,持续的非常短暂,也就是一会的功夫,鞑子军兵稳住了阵脚,又是围了上来。
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是大明文臣之中身体强健,懂得武艺的异数,尤其是卢象升,更是精通战场之技,平日间训练和锻炼身体的时候,都是用一百多斤的大刀,并且是虎虎生风。卢象升今年三十八岁,正是壮年,就是体力也极为的充沛。
高位文官都是统帅,指挥下面的总兵大将,又有亲兵家丁层层的护卫,一般都是几百步之外的观阵指挥,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可以获得勇武的评价了。
可此时的卢象升却是手持刀盾,陷入敌阵之中,浴血拼杀,卢象升技巧熟练,力量又大,再和那些鞑子兵卒厮杀,反倒是大占优势。不多时身边已经被砍倒了十几个人,说起来好像是慷慨激昂,但这位总督天下兵马的大臣,却要自己拿着刀盾去和敌军兵卒拼杀,这实在是太可悲了。
打到这个时候,卢象升的亲兵和家丁都已经是被杀散了,全靠卢象升自己在那里苦苦支撑,不过如此的勇猛,那些鞑子兵都是有意无意的躲开他,卢象升身上已经是有几处轻伤,不过还不影响行动。
两名卢象升对面的士兵拿着手中的长枪恶狠狠的刺过来,卢象升盾牌朝着一根长枪斜碰,手中的刀一摆,一下子冲进了两个人的近身处,刀用力的劈下,左侧的那名敌兵立刻是鲜血喷涌,捂着脖子倒在了地上。
“二哥!”
另一名士兵撕心裂肺的大喊,这却是字正腔圆的汉语,卢象升本来反手准备一刀劈下,却被对方这句话惊住了,迟疑之下,动作就慢了拍,这名敌军急忙的跳开,被卢象升的盾牌扫到,一个踉跄。
卢象升没有下一步的动作,却厉声的怒喝道:
“你是汉人,为何做这等数典忘祖的勾当!”
这年头的清军虽然也有汉人加入,但真正的主力和大部分的人员都是女真人,这些蛮族久在关外,和后世的八旗子弟不同,他们根本不会说一句汉语,而且投降到满清的那些汉人,因为不被信用,这等轻骑剽掠入关的军事行动,一般也轮不到他们参与,大明官军和满人交战的时候很少遇到汉人。
卢象升满腔热血的死战,就是为了捍卫大明江山、华夏道统不能被蛮夷侵占,可死命的厮杀中居然遇见一名汉人,心中委实是不能接受。
那名踉跄的清兵听到卢象升的这么说,反倒是狂怒起来,好像是丢脸一样大喊着又冲上来厮杀:
“爷爷不是汉狗,早就抬旗了,是旗人!”
战场之上容不得迟疑和慌张,卢象升格挡开对方的攻击,一刀刺进了对方的腹部,可背后却完全暴露了出来,三根长矛都是刺了过去,卢象升浑身一僵,想要转身,身上的力气却一点点的消失。
长矛一抽,鲜血喷涌,卢象升轰然倒地,他嘴里在念叨着几句话,不过没有人能听见。
“为什么有汉人……”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二,宣大总督、兵部侍郎、总督天下兵马卢象升战死于巨鹿贾庄。
卢象升虽号总督天下兵马,可手中能用之兵不过两万,临战之时,手中兵将不过五千,监军太监高起潜距离三十里而拥兵不救。
清军一万五千人入关,其中汉八旗两千兵,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三部汉人兵马,正式进入满清的军队序列。
基本是史实,老白加了些小细节演绎了一下,实际上,汉人出现在满清的战斗部队的时间远比我说的要早很多。
正文 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旨勤王
更新时间:2009…3…3 10:22:30 本章字数:3177
总督卢象升战死,虎大威、杨国柱领着亲兵仓惶逃窜,五千余兵收拢起来的不足千人,这样的大败在明朝和女真的战争之中并不引人注目,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大溃散,大失败比比皆是。
卢象升战死,也不过是有些看得通透的士人和官员大呼国家失却栋梁,杨嗣昌等主和派心中想必很高兴。
而且自从崇祯登基以来,大学士、总督、巡抚、布政使已经杀了不少,死在关外和陕西的也不少,死卢象升一个,并没有多么大的心理冲击。
只不过卢象升率领的这几千兵一溃散,北直隶境内再也没有主动去作战的官军,甚至没有主动去防御的部队了。总兵王朴领着自己的军队跑到高起潜的大营处,本以为这就能安全下来,今后靠着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大太监高起潜就能飞黄腾达。
监军太监高起潜在自己统领的大营之中,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卢象升手下参赞主事杨廷麟的求援,总兵祖宽的救援建议也是被拒绝。他差不多是第一天就得到了卢象升战死的消息,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高起潜惊恐不已,立刻是拔营后撤。
高太监的惊恐并不是因为卢象升的战死,而是对满清的大军距离自己这边如此之近感觉到惊慌失措,生恐遭受和卢象升部一样的命运。几万大军匆忙拔营回撤,这已经是混乱不堪,容易出大乱,撤军的路上不断有小股的部队溃散,不过这也顾不得了。
才走了十五里不到,半路上突然有鞑子的伏兵暴起,高起潜先是避战,然后又是仓惶的撤退,军心士气早就谈不上了。都是人心慌乱。突然有伏兵暴起,全军顿时是大溃,足足四万人立刻又如一盘散沙,轰然溃散。
高起潜一人骑马跑到了真定府,四万兵马都是关、宁和宣、大的边兵,也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从京师出发一直到顺德府。全军未尝一战,一箭未发,遇敌即溃散不成军,实际上。所谓的伏兵不过是清军的两千偏师。
卢象升、高起潜的部队,用或者光彩或者耻辱地方式都是消失掉了,除却京师周围地禁军之外,北直隶再无可以野战的兵马。
这个消息同样是被没有陷落的地方州县官员,派遣死士快马加急送到了京师,整个京师顿时是大震,上下惶恐,京营团营,能战的不过是御马监直属三千兵,剩下的出城野战不可。就算是守城也不让人放心。
以崇祯皇帝的脾气,此次也顾不得去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了。只是命令下面地司礼监和内阁以及各个衙门,拼命的向外派出信使钦差,同时调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入京师戍守勤王。但洪承畴、孙传庭刚刚在潼关打垮了闯营李自成部,正在清扫残敌,而且陕西到北直隶,就算是星夜兼程。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所以在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建议下。调集北直隶周围省份的军队勤王,算是就近便宜行事。另外,兵部尚书杨嗣昌一是隐瞒他拖延军饷地事情,二却把卢象升战死的原因说成是卢象升贪功轻敌冒进。
崇祯皇帝有个习惯,相信某大臣,那就无条件无原则的相信下去,这杨嗣昌正是属于被他无条件信任的大臣,卢象升战死的原因,还真就是被他这么相信了。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四那天,高起潜全军大溃,卢象升的参赞主事杨廷麟一个人回到了战场之上,周围的居民早就是跑光了,也没有人打扫战场。
在战场上,杨廷麟看见了一个穿着麻布衣服尸首,面目已然是模糊不清,战场上会这么穿戴的人也只有总督卢象升了,杨廷麟跪在尸首边上,只觉得泪流满面,张大了嘴想要哭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所谓岳武穆临死大呼“天日昭昭”,此情此景,类似仿佛。
在德州城中,巡抚颜继祖和监军太监刘元斌可是喜气洋洋,宣大总督卢象升战死的消息已经是传到了德州城中,看这架势,东虏女真应该是和上次皇太极领着入关一样,带兵在京畿一带劫掠扫荡一番,然后出塞北归。
山东这边看起来是无事了,而且前些日子,胶州营李孟的人马还在北直隶砍了十几个鞑子地脑袋回来,点验之后居然不是杀良冒功,实实在在的鞑子首级。
也真不知道这李参将如何练得兵,居然这般地勇悍,据说是十个人打十六个,有这些人头在手里,将来撤军之后,在朝廷那边多少是有功劳的,巡抚和监军肯定会有个指挥得当的军功分润。
看来这分守四府参将李孟今后真要去好好笼络交往一下,有这么个手下在,不管如何跋扈,上面都有功劳分,跟着升官发财,这样的,实在是仗义人士啊!
不过卢象升战死之后,崇祯十一年的腊月二十一,京师的求援缇骑就到达了德州,所谓缇骑就是锦衣卫的骑兵,这时候也顾不上作威作福了,急忙地跑到了巡抚和监军所驻地衙门,宣旨求救。
各地的兵马调动都是由巡抚和监军来指挥,地方上地军将跋扈与否,那是军将的事情,朝廷只问文官。
天子下诏,召集各地兵马入北直隶合击鞑虏,巡抚颜继祖自然要慎重办理,监军刘元斌也没有异议,当然,若不想派兵或者是应付也很简单,只要是把这军令发给带兵的武将,然后让其自行处理就是。
反正武将想出什么千奇百怪的理由都有可能,推卸责任也是简单,但对李孟这边,巡抚和监军却都不敢这么办理,当日知州衙门门前那几百颗脑袋,现在还挂在城头呢,李孟这人可是敢放手杀人的,自己要是得罪了他,保不齐就是麻烦。
所以事情虽然是紧急,可二位大员还是客客气气的把钦差安抚住,派人去请参将李孟前来,请来李孟之后,把情况原原本本的和李孟说了,颜继祖当年是吏部的大员,刘元斌也是在内廷当差,说话都是圆滑乖巧。
只把朝廷的旨意说了,没有表露自己的任何态度,让李孟自己去取舍决定,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看着极为功利,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