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到古代中国去旅行 >

第28节

到古代中国去旅行-第28节

小说: 到古代中国去旅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闺怨    
    我若是从你门前过,你便也活泼;我若是在你家中坐,你便也安乐。到头来那个勘得破?漫道是愁多闷多,一家儿恨他怨他!则问你好么歹么?真实的因何为何?算来时只少俺其中这!    
    这组曲也描述了挣脱金钱束缚的舒畅:    
    北双调新香过    
    仰天拍手笑呵呵,恁机关这番识破。不与你掂斤播两,不与你说少论多,大踏步直跳出地网天罗。解裙腰放肚皮,岸巾帻横眉角,从今后快活快活!


第八部分 俗雅之间第1节 批判金钱的文学(2)

    嘉庆年间的沈逢吉在小令《南商调·黄莺儿·咏钱》中,则对人们日常所用的铜钱的“坏处”,一一道来,警示世人:    
    最好是铜钱。有了钱,百事全,时来铁也生光艳。亲族尽欢颜,奴婢进谀言,小孩儿也把铜钱骗。满堂前,家人骨肉,不过为铜钱。莫要说铜钱。说起钱,便无缘,亲朋为此伤情面。争什么家园?夺什么房田?叹恩仇总是铜钱变!更堪怜,沿门求乞,也为一铜钱。偏要说铜钱。有了钱,通上天,吕仙曾把黄金点。起课怕无钱,推磨鬼来牵,那鬼神尚把铜钱恋。刘海蟾,欢天喜地,因为有铜钱。莫再说铜钱。说起钱,实可怜,十年几度沧桑变。赚不尽的钱,过得完的年,着财奴钻进铜钱眼。乱山前,纸灰飞蝶,可再要铜钱?    
    散曲虽然也有曲牌、曲律,但其创作却可以增添衬字,甚至加句、减句,而且几乎无语不可入曲,俚语、俗话、村语、民谣等都在散曲中得到融合,本色、自然、通俗,宜于歌唱是散曲的主要特色,这就使散曲更接近下层民众,更加自由化。明清的文学家便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在人民这一喜闻乐见的散曲天地里,任意驰骋,嘻笑怒骂,将金钱的危害批判得淋漓尽致。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嘉庆末年,由四川总督蒋攸铦主持印制了《总督部堂蒋劝民惜钱歌》,它是清代所有关于金钱的散曲中最长的一篇,多达500字,以蝇头小楷体,印在一巴掌大的“当钱壹千文”的钱票背面上。这首散曲虽然是从爱惜金钱的角度出发,但不乏批判成份,其中一段是:    
    钱,你不似明镜,不似金丹,到有些势力威权:能使人搬天揭地,能使人平地登天;能使人顷刻为业,能使人陆地成仙;能使人到处逍遥,能使人不第为官;能使人颠倒是非,能使人痴汉作言。因此上,人人爱,个个贪;人为你昧灭天理,人为你用尽机关;人为你败坏纲常,人为你冷炭起烟;人为你忘却廉耻,人为你无故生端;人为你舍死丧命,人为你平空作颠;人为你天涯遍走,人为你昼夜不眠。钱,人人被你颠连,出言你为首,兴败你为先。成也是你,败也是你,到而今只你机关!你去我不烦,你来我不欢。免被你颠神乱志,废寝忘餐。    
    这真是大众化的文学样式,人人都能接受,而且这首散曲是印在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钱票上的,对金钱危害的批判作用应该说是很有成效的。明清时期对金钱的批判还不限于散曲,在通俗小说领域也是很突出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韩湘子全传》等等。集大成者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塑造了一大批形形色色为金钱生存的市井人物,尤其是第五十六回《常时节得钞傲妻儿》的一段:《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插图:常时节得钞傲妻儿    
    常二只是不开口,任老婆骂的完了,轻轻把袖里银子摸将出来,放在桌儿上,打开瞧着道:“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闪闪响当当的无价之宝,满身通麻了,恨没口水咽你下去。你早些来时,不受这淫妇几场合气了。”那妇人明明看见包里十二三两银子一堆,喜的抢近前来,就想要在老公手里夺去。常二道:“你生世要骂汉子,见了银子就来亲近哩!我明日把银子去买些衣服穿好,自去别处过活,却再不和你鬼混了。”那妇人陪着笑脸道:“我的哥,端的此是那里来的?这些银子!”常二也不做声……    
    这一段刻画,维妙维肖,常时节与妻子崇拜金钱的形象力透纸背,跃然纸上,不愧为古代批判金钱文学画廊中杰出的代表,它给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清代著名的“子弟书”作者韩小窗,就撷取其中精华,创作了二回《得钞傲妻》,我们从中可以听见清代的批判金钱的文学思潮的回响:    
    “想当初,丰衣足食你随着手儿转,到而今,我家业萧条你改变了心。有银子,居然又是个贤良妇,将来无银子,依旧还是个夜叉神。反反复复无定准,细想来,银子原来会闹人。”峙节点头长叹气,把银子两锭双托掌上存。瞧瞧白银看看妻子,瞧瞧妻子又看看白银,说:“骨肉情肠全是假,夫妻恩爱更非真。谁能够手内有这件东西在,    
    包管他吐气扬眉另是人。”忽转念:“妻儿逼我,西门赠我,他两个一个为仇,一个作恩。无银子能使至亲如陌路,有银子,陌路那堪作至亲。”    
    韩小窗续写《常时节得钞傲妻儿》,并非单纯的模仿,而是有感于他所处的社会崇尚金钱的丑恶现象比之明代更甚而进行的再创作。他自己阐述创作动机道:    
    小窗氏,笔端怒把雷霆震。欲唤醒,今古鸳鸯梦里人。    
    韩小窗的《得钞傲妻》确将“子弟书”的创作推向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批判金钱的文学,可以成为我们观察古代社会商品发展程度的温度表,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样式,它还可以给今天批判金钱的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这都是十分宝贵的。


第八部分 俗雅之间第2节 俗雅的借鉴(1)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描写社会生活著称的《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无不从民间俗文学与笔记文学等其他文学样式汲取养料来壮大自己。如人们最为熟悉的“走后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最初,它起于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的《留后门》。罗大经说的是:绍兴二年(1132)冬天,刘豫进犯,赵元镇主持国务,请高宗亲征,当行至苏州,有一喻子才向赵说:“    
    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任?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退有据。”赵认为:这样当然好了,可如何实现这样的计划?喻子才道:    
    张枢密在福康,若除闽浙江淮宣抚使,则命到之日,便有官府军旅钱谷,彼之来路,即我之后门也。    
    赵大以为然,便依喻子才的建议而行动了。罗大经对此评论道:御驾亲征,事大体重,应该进退有据。可若论兵法,则置之死地而后生,“岂预留后门哉?留后门,则士不死战矣”。一语道破了“后门”的乖巧、不正当的属性。    
    “后门”出现在著作家笔下,表明“后门”已成为一种广泛公认或约定俗成的社会语言现象。作为最敏感的社会神经的小说中也出现了“开后门”一语,更加证实了在宋代“后门”的运用已相当普遍,社会政治已相当腐败。《水浒传》第七十九回就有这样一个例证:济州一老官吏王瑾,见高太尉征剿梁山好汉不顺,便献计道:    
    贵人不必沉吟,小吏看见诏上已有活路。这个写草诏的翰林待诏,必与贵人好,先开下一个后门了。    
    高太尉见说大惊,问道:“你怎见得先开下后门?”王瑾禀道:    
    诏书上最要紧是中间一行,道是“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这一句是囫囵话。如今开读时,却分作两句读,将“除宋江”另做一句,“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另做一句。赚他漏到城里,捉下为头宋江一个,把来杀了,却将他手下众人,尽数拆散,分调开去。自古道:“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但没了宋江,其余的做得甚用!此论不知太尉恩相贵意若何?    
    王瑾的这一个“开后门”,倘若得逞,那自然是可将宋江等人一网打尽。王瑾因此赢得了高俅的欢心,一句“开后门”,使他从一个普通小吏上升到帅府长吏,参与了机要。这反映了“后门”已在官僚阶层中运作得十分娴熟,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同,甚至可以开至“圣上”。但“后门”也并不完全是一种含意,也可以为男偷情之隐喻。人所熟知的《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就是从王婆家的“后门”开始的。在笔者的学术视野中,在宋代以前像《水浒传》中这样男女利用“后门”偷情的描写是不多见的,但“后门”自宋以后泛滥不已,几乎成为男女偷情的代名词,连民间歌谣都有了这类的语言现象,足见其影响之大。如冯梦龙《山歌》卷二《私情四句》专有一首《后门头》,直言不讳道:“结识私情后门头”。    
    在宋代以后的小说、戏剧中,“后门”有时亦作“脚子门”、“角子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角门”。元代杂剧《东墙记》第三段:“我试往后花园看去。呀!这角门怎生开着?”还有宋话本《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中:“万秀娘移步出那脚子门,来后花里。”宋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杨温随员外入到后地,推开一个固角子门,入去看一段空地。”最为大家熟悉的是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相会时,也是“开了寺里角门儿”,也就是通过“后门”见面的。    
    《金瓶梅》中展现“角门”之处则更多,绝大部分是借“角门”偷看男女行房中事,或西门庆与妇女勾搭成奸时借“角门”而入,如第七十八回、第八十三回等。特别是在描写潘金莲和西门庆女婿陈经济通奸时,每次都是通过“角门”接头。在这些章节里,“后门”成为作者揭露、嘲讽潘金莲淫荡的一个“道具”了。《红楼梦》亦未能脱俗:贾瑞被王熙凤设计,关在“穿堂”,“一夜几乎不曾冻死”,“好容易盼到早晨”,“幸而天气尚早,人都未起,从后门一径跑回家去”。贾瑞狼狈不堪、见不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传神极了……    
    通过以上考释,我们可以理出一条脉络,那就是大部头的作品,其基础往往是民间生活所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一经点化,登堂入室,又加流布,便为经典。其间借鉴点化之功是最为重要的,即便两种不同文学样式,也非常需要这一媒介。比如,《金瓶梅》爱好者,对其书第九十回那位教头的印象是很深的,因为这位教头实际是以滑稽丑角的形象在卖艺,他是这样自我表白的:    
    我做教师世罕有,江湖远近扬名久。双拳打下如锤钻,两脚入来如飞走。南北两京打戏台,东西两广无敌手。分明是个铁嘴行,自家本事何曾有。少林棍,只好打田鸡;董家拳,只好吓小狗。撞对头不敢喊一声,没人处专会夸大口。骗得铜钱放不牢,一心要折章台柳。亏了北京李大郎,养我在家为契友。蘸生酱吃了半畦蒜,卷春饼了两担韭。小人自来生得馋,寅时吃酒直到酉。牙齿疼,把来锉一锉;肚子胀,将来扭一扭。充饥吃了三斗米饭,点心吃了七石缸酒。多亏了此人未得酬,来世做只看家狗。若有贼来掘壁洞,把他阴囊咬一口。问君何故咬他囊?动不的手来只动口!


第八部分 俗雅之间第2节 俗雅的借鉴(2)

    明代戏剧《玉环记》第十四回《韦皋延宾》中也有一丑角扮武术教头,所唱与此大致相同:    
    [丑]我做教师真罕有,江湖远近驰名久。双拳打下如槌镇,两脚入来如飞走。南北二京打类(擂)台,东西两广无敌手。分明是个铁嘴钉,自家本事何曾有。小木棍只好打田鸡,刊(看)家拳吓小狗。撞对头不敢啐一声,没人处专会夸大口。骗得铜钱放不牢,一心要折章台柳。亏了东京张大哥,留我在家为契友。醮生酱吃了半林葱,卷春饼吃了两林韭。小子自来生得馋,寅时吃酒吃到酉。牙齿疼把来挫一挫,肚子胀将来纽一纽。充饥吃了三斗米饭,点心吃了一大缸酒。亏了此人未得酬,来世做只看家狗。若有贼来掘地洞,把他阴囊咬一口。    
    《玉环记》的作者署名是杨柔胜,似是不太出名的一位剧作家,笔者查阅了多种明代史料,均未找见他的身影,所以一时很难断定是《玉环记》在前还是《金瓶梅》在前,也就是谁给予谁创作以影响,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明代的小说、戏剧这两种文学样式彼此互相借鉴之处是很多的,此已成风气。    
    这是因为古代社会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任何一位文学创作家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生活材料,所以,借鉴姊妹艺术,乃至从已有定型的俗文俚章中取材,以扩大本身的表现领域,已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中国古代任何一部描写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都未能例外。有许多考据家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