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78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事关前途,各官无不奋力争取。……”
小皇帝看完了图册,合上书页,一时间小小的脑子里充满了关于军事的遐思。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八百六十八章德宗林文正公问对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以前朕只知道我大乾以骑射立国,却不知我大乾于火枪应用也如西洋诸国一般无二,只是器械陈旧,不如西洋精利。”光旭转头对林逸青说道。
“皇上所言极是。”林逸青笑着点了点头,对自己的皇帝学生的聪明颖悟很是满意。
其实林逸青也是不久前才了解到了渤人八部武器装备的这个历史情况。
大乾八部劲旅装备的渤海弓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良的传统弓,之所以一直装备到本世纪中叶,其实与什么“游牧民族的保守落后性、爱弓箭不爱火器”没一毛钱关系,他调查宫廷的《渤海国旧档》知道,火器特别是火炮,一直是大乾帝国的前身渤海国军队构成的重中之重,处于最优先级的顺序,这是有渤海国乃至大乾朝一以贯之的军事方针,然后可佩弓的健壮者佩弓,体力不适宜拉弓射箭的,用三眼铳和火枪。所以真正的优先顺序是火炮大于弓箭大于火枪,渤海弓之所以在头两个世纪初到前一个世纪初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优于火枪,是因为其可以在中近距离持续密集投射重箭,这对于古代军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林逸青通过《大乾武备志》中渤海箭的箭长和重量了解到,目前已知的眀朝存留下来的箭基本上都算不上重箭,所以无论穿甲效能、杀伤力都大打折扣。从这一点说,历史无情的淘汰了眀代的开元弓和小梢弓,给渤海弓这样的重型弓创造了历史机会。
但是,火器特别是火枪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综合效能(射速、射程、精度)弱于渤海弓,但是它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征服准噶尔汗国过程中,准噶尔军装备的赞巴拉特火枪就已经在精度和威力方面超过了乾军的老式鸟铳,所以乾军缴获准噶尔军的火枪以后也紧急进行仿制。甚至一度成为主力火枪之一,然后因为同俄军的几次交战,使得乾军将领更加认识到了己方装备的不足,大力发展火枪。使火枪在乾军中的比例不断升高,特别是新型火枪的装备,占据了很高的份额,最迟到本世纪中叶,当火枪在射速、射程、精度已经完全超越渤海弓的时候。这个弓种就基本退出了战争领域,虽然习射仍然被作为一项值得尊重的传统技艺在渤蒙八部当中开展,但是作为兵器实际上已经成为历史。
“既然火枪之利远大于弓箭,为何皇额娘还要朕习从祖制习练弓箭呢?”光旭又问道,“我大乾各军何不废弃弓箭,全用火枪呢?”
“皇上问的好。”林逸青微笑着答道,“皇太后要皇上从祖制习练弓箭,是为了让皇上锻炼身体,体会祖宗昔年创业之不易。我大乾军中目下尚习练弓箭,也是为此。若是战阵交锋,则全仗火器,能用到弓箭的地方,不过雪地丛林,小队或单人偷袭暗斗而已。”
“林师傅的意思,如今的两军战阵交锋,弓箭已然完全用不上了,是这样吗?”光旭又问道。
“确是如此。”林逸青点头道,“现今之西洋强军,讲求纪律和集体配合。而非个人的战技和武勇。西军很早便装备了火枪,不是因为那个时期的火枪在性能指标上优于弓箭,而是加装了刺刀的火枪可以让他们兼顾远射和肉搏,从而让他们的组织纪律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战场上。他们以连为单位列成严整的横队,此时一个营甚至一个连就是一个独立的战术单位。这个单位可以独立胜任进攻、固守、远程射击和白刃格斗、反骑兵等所有步兵战术任务,他们的上级指挥官只需要按照既定的作战条例对他们进行部署,结合战场情况来调整兵力分布,这一个个战术单位就能胜任所有的作战任务。这类全能兵种对战场有着全能的适应性,不必再像西班牙式方阵或者前眀的神机营那样让火枪兵和刀矛步兵交替前出。轮番变换位置。因此其阵型灵活程度和机动性也远远超过前者。”
“较之三段方阵,一字长蛇阵(散兵队列)不是更灵活么?”光旭又问。
“皇上所言甚是。但是,而今的火枪射速和射程还是有限,一支部队还不能只依靠火器打得对手完全不能近身肉搏当然用弓箭更加不可能,更不要说面对风驰电掣的骑兵了,这样的情况下用一字长蛇阵列无异于自杀。”
“原来如此。”光旭明白了过来。
“西军早期的一字长蛇阵列步兵前进时需要鼓点来控制步伐,每走一百步需要半分钟时间来整队。实际上皇上只需要稍微的思考就能明白,队形稍稍错位并不会对射击时的火力密度和士气有着丝毫影响。整队的目的在于,让线列步兵保持严密的队形能确保整个部队铁板一块。他们肉搏可不是打群架,而是一排人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向前一个劲的戳戳戳。在英法七年战争时的罗斯巴赫战役中,法军和圣罗马国之联军正是因为队形不严整导致变阵时脱节,被普鲁士骑兵一次冲垮。被打散阵列的步兵是没有战斗力的,因为他们平时所接受的格斗训练就是站成队列往前刺。”
“原来使用火枪还和阵列有如此大的关系啊。”光绪对照着桌上的林逸青送给他的图册看了起来。
“皇上可知,在那个时代的欧洲,把目不识丁的农民三个月训练成可用的线列步兵,秘诀就在于只需要通过体罚和高强度训练培养其对纪律的服从,然后教他们最简单也是最致命的攻击方式。那样在近战接敌时,每一个士兵就不用去思考如何杀死敌人,而只是按照平时的训练那样,像一个机器一样一股脑往前戳,或者去填补死去的同袍的位置。至于他个人的安全则建立在整个阵型纪律严整的基础之上。只要他们能依靠纪律和意志维持战阵在敌人攻击下不被突破,他们的敌人就拿他们毫无办法。而一旦其阵线被突破,这些士兵就和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农民一样完全不堪一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单打独斗。他们所接受的训练完全是在教他们如何在外界因素重压下维持队形和保持纪律。因此那个时候军队打仗拼的是意志,谁能忍受巨大的伤亡保持队形的严整,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队形先被打散的一方会被队形整齐的一方单方面屠杀殆尽。”林逸青继续讲解道,“在这样的前提下。火枪的优越之处就显现了出来。当然,有人会对皇上说,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弓箭部队,让他们同时装备弓箭和长矛以分任格斗和射击任务。这当然可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可能,春秋时期蓁国就这么做过。而今也可以先按照西洋战法训练士卒集体格斗能力和队形纪律,再教他们如何使用弓弩。但是这样做的话意味着牺牲了阵线密度。因为不同于火枪的是,弓弩手的队形不能站的那么密集,而承袭自马其顿方阵的西洋近世肉搏战术当然是士兵站的越密集越好。或者说皇上也可以让他们在射击时站的散一些。要格斗时站成密集队形。这个步骤对于几百人的一支队伍来说并不难做到,但是要在战场压力下做到却很有困难。按照军队的组织成分来看,也只有职业化的常备军能有这样的训练度吧。这就显得很是平添麻烦了。何况弓箭对士兵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的要求比火枪高多了,训练起来也难多了。因此这个设想是不成立的。历史上也没有谁这样做过。而西欧历史上的马其顿方阵正是受制于技术上的硬伤没有火枪和阵型的僵化而被更加灵活的罗马方阵淘汰,罗马方阵又随着罗马帝国的覆灭不复存在。此后千年欧洲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如罗马帝国般的强大国家,藩镇林立的欧陆也只能依靠勇武的骑士和毫无纪律的农民征召兵来作战。直到三十年战争后的军事变革开始。而这个时候火枪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至少保证了在射程和射速上不会被弓箭甩的太远。火枪的存在恰好满足了新的战术体系的需要,弓箭自然被时代所淘汰。”
“林师傅说的好,朕这下全明白了。”光旭点了点头,又问道。“不过,林师傅,既然我大乾大量装备火枪为时甚早,不比泰西诸国晚多少,为何后来却落后于泰西诸国了呢?”
“皇上问的好。究其个中缘由,乃是国朝初定中原乱局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与我大乾对等规模和实力的敌人存在,原有的渤海八部旧军制结合起中原王朝的强大的人力资源,完全可以应付各种对外战争和边境冲突。而泰西诸国如法兰西、普鲁士等国,为了维持其国家安全和霸权不得不倾尽国力供养一支足够胜任大规模战争的常备军。并以之为立国之本。这就要求其必须不断的在实战中获取经验和进行提升。正是这样的环境促进了西欧的军事体系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林逸青答道,“因此臣的观点是:在西方,火枪取代弓箭满足了新的战争形态的需要,弓箭及旧的战术体系被抛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已经完全失效。而是因为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战争规模对兵员的需求,同时与新时代的军制和军事体系格格不入,而且与全部由火器武装起来的部队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
“而在实用的线膛枪发明之前,线列式战术是最适合火枪步兵的战术(没有之一)!而且这个战术经历了无数的实战检验和一个半世纪的优化改进,相比同时期或者更早一些的其他的战术体系拥有巨大的优势。”
“反观我大乾,由于没有这样紧迫的需求。旧有的军事制度结合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足够应付一切战争和冲突,改革自然不会发生。虽然我大乾军也有大规模装备火枪,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火枪和弓箭并用。但是本质上不过是试图将火器这一好用的新武器融入旧有的军事体系,使其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
“旧式的军队,旧式的战术体系,使用新式的武器,注定了我大乾诸军仅仅只能享受到‘火器之利’,而不能使武器的使用效能最大化。而毋庸置疑的是,欧式线列步兵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全能兵种统治战场,是因为他们依靠带套环刺刀的火枪。出众的训练和纪律,同时胜任了进攻,固守,白刃战和远程射击的能力。而我大乾军中的火枪手多数时候只是在发挥辅助火力输出的作用!他们只是将手中的弓箭换成了更好用更顺手的火枪。亦或者干脆两个一起带上战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战术作用和传统的弓箭手部队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光旭恍然大悟,“就如林师傅所言,若无长毛教匪之乱和显凤庚申之役,我大乾恐怕还不会引入西式精利火枪。至今仍然抱残守缺呢。”
“皇上圣明。”林逸青适时的夸了皇帝学生一句。
“林师傅,朕每一次听你的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光旭听到报时的钟响,知道这一节课又要结束了,心里不由得满是不舍,“你要是天天都来教朕该有多好。”
“文学武学,各有所用,不可偏废。翁师傅所教课程,皇上也要时时留心。”林逸青明白小皇帝心里所想,微笑着劝解道。“待皇太后看到皇上学业有成,自然会让皇上早开西学课程的。”
听了林逸青的劝解,光旭很是开心,林逸青见时候差不多了,便取出了给小皇帝预备的香团,让他在去翁叔平那里上课前先补足吃食,小皇帝见了香团立刻两眼放光,迫不及待的吃了起来。
“对了,林师傅,朕和你说个事。”光旭瞅了瞅四周。在林逸青的耳边小声说道,“何师母那天,和皇额娘说起你的……那个越南贵女了。”
“噢?”林逸青没想到皇帝学生会告诉他这样一个消息,不由得微微一愣。“她和皇太后说了些什么?皇上能和臣说说吗?”
“呵呵,林师傅,朕告诉你了,你可别让何师母知道啊!何师母对朕一向关照,朕把她的话偷着告诉你,心里当真有些不安呢。”小皇帝嘿嘿笑了起来。
“皇上放心。臣对天起誓,绝不会让她知道。”林逸青心中好笑,表面上却赶紧正色赌咒发誓道,“还请皇上明示。”
“何师母向皇额娘哭诉说,林师傅你弄回来的女人太多了,回了京也不常去看她,这回又弄了个越南女人回来,她这个正夫人就是个空幌子,迟早……会给废掉……”小皇帝压低了声音说道,“何师母还说,林师傅你把她都给忘了……”
听了小皇帝的小报告,林逸青心中暗暗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