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488节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488节

小说: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张阼霖又来了。这一次,他选择了学堂外一个偏僻的角落,在通风的窗台下面。他试着去听,用树枝在浅浅的沙堆重复着写。一笔一画,都显得很吃力,可他的脸上却重来没有烦躁。

这些先生都看在眼里,他笑了。可是没有说话。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等到学堂放学,公子少爷们的马车踏出浅浅的灰尘,张阼霖才知道要去放牛。他慌张地跑出学堂,看到的只是留在马前石的断绳。他整个人都呆在那里,帮别人放牛却把牛给弄丢了。工钱没有了不说,还得赔牛,两个银元,他怎么会有?家里砸锅卖铁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钱,他这样想着。

就这样,他木讷地站着,全身麻木。风一吹,破衣衫露出他单薄的身体,整个人就像要被吹走。

一个脚步声靠近了,是先生。他看到了张阼霖,轻轻的走了过去。

“孩子,不回去吗?”

“不……是,我把牛弄丢了,如果没有钱赔给人家,肯定是回不去的。这可是我第一次干这样的活儿,还是我爹和别人说了好几次才答应的,现在完了。”张阼霖耷拉着脑袋。

“我帮你赔,行不行?”

“可是我没有钱还你。”

“不,傻孩子,不用你还,你只要答应做我的学生,以后都不要去放牛,而要在我身边好好读书就可以了!这里有四个银元,你拿着,明天来学堂来找我。呵呵!”先生说完后,往门外走去。他坚定而温暖的话让此时有些无助的张阼霖不能拒绝。一身白袍的先生走进了阳光之中,仆人顺从地跟了上去。

张阼霖不敢再看,他怕一抬头,这就是一个梦境,轻轻一碰,就破了。他紧攥着银元,往回家的方向跑去。

“娘,我回来了。”张阼霖欢快地喊着,毕竟还是一个六岁的少年,童贞的一面在艰苦生活的打压之下,依然还在。

“孩儿你回来啦!上午怎么样,累不累?”母亲关切地问道,手已经在擦拭着他额头上的汗珠。

“没事,才一个上午而已,不累不累。爹呢?”

“哦,他在山上砍柴,还没有回来,”母亲补充到,“小胖刚刚来找过你了,可是你没有回来,他就先走了。”

“我知道了,我现在去找他,待会儿回来吃饭……”话没说完,人已像风一样没有了踪影。

两家的房子隔的不远,一眨眼,张阼霖已来到罗骏家门前。平时,张阼霖和朱胜,罗骏玩得很好。而罗骏比较胖,于是就成了小胖,可爱的朱胜也被喊成朱朱,反正大家都喜欢这样,就顺口了。他们还搞了个什么“八拜之交”,用古人的一句话说,那就是穿一条开裆裤的铁兄弟。

“小胖,小胖……”张阼霖大声欢快的喊着。

“他和朱朱去河边抓鱼去了,还说如果你来了,让你也过去,说是什么老地方,在……”

“我知道了,谢谢胖嫂。”未等胖嫂说完,人已经一溜烟的跑了。

“这孩子……呵呵。”

“朱朱。看你,又让鱼给跑了,说了我比你厉害吧!不行了吧?”远远的就听见了罗骏的嘲笑声,当然这不是恶意的。

“嗨!没有办法。就是不行啊……”朱胜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我来帮你,朱朱!”

两人同时回头,却看见一杆鱼叉飞出,当它再次倒在河岸,已经有两条大鱼在鱼叉的尖端了。

“不愧是高手。果然厉害啊!”朱胜和罗骏同时兴奋地叫这着,“又可以吃一顿野味了,真是太好了!”

三人抓的鱼大概有十条左右,用树杈搭好架子,随时不离身的火种,就已经足够了。长而且光滑的枝条穿过鱼身,在火上烤的通红,那挡不住的有些烧焦的味道让三人口水直流。

一顿饱餐,让他们都醉倒了,不是因为酒。只是觉得这样的日子逍遥自在。他们躺在河边的草坪,看着天空不说话。有些气氛不对,只是张阼霖并未察觉到什么。

“你们以后都要干什么呢?”罗骏说的很小声,没有先前欢快的味道,可是,朱胜和张阼霖都听得到。

“水师营学堂的先生破格收我做他的学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学习,以备日后有大的作用,可是我有些不明白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不过,现在还是不知道头绪。所以就随它,不乱想了。知道我要努力读书用功就对了。”张阼霖信心十足的回答。

“我要变得很有钱,我要证明人是可以靠着自己脑子赚钱发财的。”朱胜也说了他的梦想。

“我想要做一个将军。所以让母亲给我报了名,过几天就要走了。我想要做大英雄的!”想到这两个兄弟,罗骏有些悲伤,可是他忍住,拉出一个笑脸,“到时我会骑一人高的高头大马来看你们的,你们一定要等我。”

许久的沉默。张阼霖和朱胜给了罗骏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会等到那么一天的!”

“走,回家吃饭喽……”

未等罗骏说完,朱胜嘻笑着喊到:“你还能吃啊?”

三个人都笑了,收起鱼叉,肩并肩地往回家的方向走去。张阼霖突然很想回头,看一路小径,四周林子安静而迷人,刹那间,飞出成群的候鸟。似乎他们也是明白了张阼霖心中的简单的快乐。

张阼霖早早地来到学堂,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父亲。父亲坚持要来,是因为他想好好的感谢这位破格收自己儿子为学生的老师。

他们在门前站着,一个上了年纪仆人将他们引入内堂。父亲见到这人,觉得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先生一身白衣,纤尘不染,轻摇着羽扇,从屏风后走出来。当父亲看清他的面孔,有些不知所措,表情甚是奇怪,有些高兴,有些惊讶,亦或是怀疑。

“张兄,好久不见!”

“杨兄弟……”父亲激动的上前握住了先生的胳膊,“真的是你?我找了你很久了,直隶、山东、奉天……我都找了好多地方,所有你可能出现的地方我也都去了,可就是没有任何你的消息。还有你曾经住的会馆……却不曾想在这见到你。真是太好了!”

“张兄请随我来。”先生只是淡淡一笑。

“是。”父亲回答的短促而有力,然后就随先生进了内堂,留下一脸疑惑的张阼霖。

张阼霖只看到他们走进了屏风,很久很久,他感觉有很多他不知道的事,可是他没有问,他知道终有一天会知道所有的一切,而且是真真正正的明白。

“雨廷,快来拜见先生。他不但是你的师父,还是你爹的恩人呢!以后你可要听他的话了。”

“知道了,爹。”张阼霖随即转向先生,“学生拜见老师!”

“呵呵,以后你就来水师营学堂学习吧!”先生捋着已经泛白的几缕长须。

“是,老师!”

窗外的风轻轻吹起,摇着树,张阼霖感到了异样的温度,是先生希望的眼神,使他热血沸腾。

第二天清晨。

阳光透过纸糊的窗子,照在张阼霖的脸上。他感到了温度的升高,缓缓睁开双眼,看到房顶的横梁,笔直而坚固,一如他的坚毅,他这么想的,也必将为此奋斗一生。真搞笑,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想这些,只是好像那些个句子长了脚,死命的往他的脑子里乱窜。

“孩儿,起床啦!今天要去上课,不可以像以前一样了。第一次就迟到可不好的。”母亲开心地说着。

“知道了,我现在就走,不吃饭了,来不及了。”正说着,张阼霖套上常穿的旧衣,全然不顾母亲连夜赶制的新衣,往学堂的方向跑去。那是向阳的方向,两边鸟语花香。

张阼霖一路欢快地歌唱,毕竟这幸福来得太过突然,带给了他太大的震撼。

这就是门口了,张阼霖想着。他有些紧张,双手不断的拽着衣角。(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一十四章叶大呆子王龙目

终于,他还是伸出了他的右手,轻轻一推,门开了。他走进院子,看到那里的花和他第一次来时一样美丽,很熟悉的感觉,渐渐的开始不紧张了。

走到学堂的门口,有很多人,和他一般大小,家世却远非张阼霖的家境所能比的。当然,还有先生,依旧握者他的戒尺。

“老师,对不住,我来迟了。”张阼霖有些羞愧,低下了头。他分明感到了周围无数双眼睛在肆意地看着他,几乎使他快要窒息了。

“阼霖,你过来,”先生的开口,缓和了末末的紧张,“让大家认识一下。这是张阼霖,你们的新同窗,希望以后大家友好相处,不要欺负他。明白吗?”

“大家好好读书,过几天会有朝廷大员前来旅顺口巡视,顺便检查你们的学业,你们要表现得好一些,才能得到朝廷的奖赏,明白吗?”

这些话是后来老师转向那些同学说的,却不曾想到,在张阼霖的心里,感到无比的安全感,无比的幸福,以至于在多少年后张阼霖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仍然牢牢的记得这一幕。

而此时的张阼霖还不会想到,在不久之后,他便会遇到改变他一生命运的那个人。

※※※※※※※※※※※※※※※※※※※※※

山海关,城郊。

黄昏时分,青沙江上波光粼粼。

狭长的阴影横跨江面,是四方桥的影子。这座古桥有数百年的历史了,麻石铺设的桥面上坑坑洼洼,全是蹄铁与车轮留下的痕迹。此刻它沐浴在金黄的夕照中,像个老人静静的晒着额头的皱纹。

石栏前忽然伸出一个脑袋,冲着桥墩下喊:“韩老大,韩老大!”是个年青的守桥士卒。

喊过几声,尖尖的小舟才从桥墩下探出头来。船上架着只火炉,狗肉在滚滚的浓汤中翻腾。穿着青色军服的中年男人抹了一把汗,自顾伸筷子到锅里翻拣。

“是京师来的商队。有百十辆大车,刚验过关牒。”青年士卒晃着脸讲。

“知道了。”等到士卒离开,韩老大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验过关牒是套话,意思讲已收了商队的好处。四方桥乃“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门户。有乾军常驻城中。守桥属人人争抢的美差。除去不必每日操练,更可以从往来商队身上小敲一笔。早先为争这守桥的差使,军中闹出不少龌龊,后来才改为轮守。好不容易轮到韩老大的步军左营当值,却遇上和俄国人关系紧张。往来商道尽数警戒,商队减少了许多,美梦顿时成了泡影。

已是秋后的天气,家里婆娘还没有置办秋衣,每晚都在枕边嚼舌头,韩老大好不烦躁。如今这笔抽成恰好解了燃眉之急,他一高兴从身边取来钓竿,将鱼线远远甩了出去。

“怕是钓不到大鱼咯……”掌舵的亲兵在一边撇嘴道。

韩老大正在兴头上,听他这一说,眼皮朝上一翻。就要骂娘。桥头却传来鼎沸的人声,原来是苦候的车队终于动了起来。上千的人畜一起动作,哪里还有鱼能上钩。

车队动起来时,担任护卫的几十骑镖手已先过了大桥,停在江边歇马。

一个小个子的镖手解开皮扣,刷的扯开了胸甲:“个狗日的罗刹毛子,早不来,晚不来,老子才上路他们就把军舰给开来了。害得路上全是戒严,老子这一路倒腾。裤裆里都要沤出病来。”

几个相熟的汉子不由得哈哈大笑。抬眼望去,西边满是一片一片抽穗了的稻田。金黄的稻浪在秋风中翻滚,绵延出去看不到尽头。几里外,山海城头在望。再不会有凶险,人人松了口气。

“不怕不怕,你沤出病来,我妙春堂的丸药包治。”已经有商人过了四方桥,对着小个子笑喊道。

“可算是到了。”人群中沉淀了多日的郁气一扫而空,大伙的话也多起来。

“到是到了。货可以脱手。人回不回得去却是个问题啊。”有些心思重的人讲。

“哟,还想回去呢!”小个子憋屈多日,拿话吓唬商人们:“这辈子怕是回不去咯。要生儿子的,在山海关另找个老婆吧。”

不能全怪小个子话糙。按商人们与镖手定的书约,这支商队五月里启程,出了京城,过了山海关,满打满算,来回一个月足够了。可就在启程前几日,听闻俄国军舰在附近一带海面出没,朝廷下令山海关戒严,这商路便不好走了。

眼瞧着入秋,离冬季不远了。京城钦天监的官员们在夏天就昭告天下,今冬将是百年不遇的凛冬。南方缺皮毛,缺火炭,山海关无法通行,便都成了暴利。虽然海防形势紧张,守军对来往的商队盘查甚严,但并不禁止。商人们多送些钱财,一路上都走得通。商人都是逐利之辈,几人扛得住这等诱惑。

可没有镖手是走不通的。这一路上崇山峻岭,自古是匪患聚集之处。山贼,江洋大盗,逃兵,囚犯,负罪在身之人无不将这里当做最好的藏身处,朝廷几次出动大军征剿都无功而返。听到商人们敢绕着大山运货,到了晚上不知多少双红眼睛在窥视,是以必须有武装的镖手沿途保护。

这批商队的商人们原本就签有书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