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

第416节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416节

小说: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谁让自家儿子喜欢呢,不得劲也的想办法撮合。
  “张小姐,来得正好,刚煮好的粽子,一起尝尝味道。”
  来者是客,珍珠招呼她尝尝自家的粽子。
  堂屋内的八仙桌上,摆满各种应景的吃食,粽子、艾粑粑、江米糕、五色糯米团、糖油粑粑等等。
  张秋岚笑着道谢,随后走近桌旁坐下。
  珍珠用盘子装了两个三角粽放到她面前。
  小葵正想上前为张秋岚剥粽叶,张秋岚却制止了她的动作。
  陶氏与尤雨薇都在自己剥的粽叶,张秋岚怎么可能让小葵帮着剥,她还能矜贵过国公夫人与侯府小姐么?
  她抬眼,朝小葵递了个眼色。
  月英和紫玉都垂手立在不远处,小葵当然得因时制宜。
  小葵领悟,自觉退到了月英她们附近。
  张秋岚微微挽起了衣袖,露出雪白的皓腕,开始自己剥起粽叶。
  陶氏看着,心里暗赞,这姑娘不仅聪慧懂事,还反应灵敏,通权达变,不拘泥于常规。
  “嗯嗯~珍珠妹妹,你家的粽子真的比较好吃呢。”尤雨薇剥好了粽叶,学着珍珠的样子,捏住裹着粽叶的一角,吃起了粽子。
  她眉眼弯弯,腮帮子不停蠕动,显然粽子很合她胃口。
  珍珠笑眯眯地嚼着粽子,她们喜欢吃,她也很高兴。
  陶氏也剥好粽子,小心咬了一口,然后满足地吁了一口气,就是这种滋味。
  一个粽子下肚后,她才笑道:“珍珠呀,一定是你家种的糯米比较特别,你家糯米还有多的么?回程的时候,给我带一些吧。”
  “好啊,还剩不少,给您带一袋子。”珍珠笑着应下。
  实事上,陶氏与尤雨薇走的时候,专门多添了一辆马车拉运胡家送的土特产。
  玫瑰花茶就不用说了,这些天制成的成品几乎都让她们瓜分走了,还有菜园子里的各种果蔬,樱桃、黄瓜、甜瓜摘了满满两筐。
  糯米、白米各拉了一袋,卤肉坛子装了四个,各种粽子装了两筐,还有一些小吃食,零零碎碎挤满了一辆马车。
  他们与去年差不多时辰返程,是在五月节后的第三天走的。
  陶氏临走前一天,接见了张孝安。
  张孝安去的时候,心情忐忑又紧张。
  走的时候,心情却是兴奋又激动的。
  国公夫人不仅表达了对张秋岚的喜欢,还暗示性的关心起她的婚姻大事。
  虽然没有明确性说了什么,可是,精明如张孝安立即捕捉到她话里的含义。
  这是让他先别急着把张秋岚的婚事定下。
  至于原因,那还用问么?
  当然是陶氏看中了张秋岚。
  张孝安直到回到自己的府宅,依旧有些不敢置信。
  当他看到娴静从容的张秋岚时,心里却开始笃定起来,是了,自己这个大女儿,从小姿容不凡,长大后,更是培养出一身的出众的气质。
  不枉他每年耗费不菲的银钱,为她聘请西席授课。
  腹有诗书气自华,张秋岚就是静静站在哪儿,都有一种高雅光彩的气质。
  能让国公夫人看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不知国公夫人是为世子留意?还是为别的旁系子弟留意?
  张孝安不敢肯定。
  一个七品县令的女儿,再怎么出众,又如何能配得上镇国公家的世子。
  不过,即使是旁系子弟,也是难得佳婿人选,怎么都比在小小的圳安县选择女婿好。
  再说,国公夫人开口了,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而且,只是让张秋岚的婚事稍微晚些再议,并不会影响她以后议亲的问题。
  张孝安看着娴雅如春花般美好的大女儿,越看越心喜。
  果然,他厚着脸皮让女儿不时去胡家拜访是对的,这不,才过了多久时间,就能遇上这千载难逢的好机缘。
  胡家,果然是块风水宝地呀。
  不仅自身聚财聚福聚运势,连带着接近他们家的众人也跟着兴旺显达。
  这段时间,张孝安早已把胡家发家前后的事情,都查了个遍,对于胡家二房的事迹几乎了如指掌。
  靠着卖兔子、卖腊味起家,发家后没有只顾着自己埋头挣钱,把烘干蘑菇的法子告诉村民,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支助了城隍庙里的老弱妇孺们好些年头,提供了种兔,教他们养兔贩卖,让他们自力更生,如今从前的破烂的城隍庙,已经重新修缮一新,生活所需早已能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别人的支助。
  建起了免费学堂,让村里的孩子都能入学,给村里修了青石路,路旁种上了果树花圃,果子的收益如数归村里,学堂开办四年,考出了一个秀才,三个童生……
  一项项列出来后,惊呆了张孝安。
  不仅如此,胡家二房的运道还一年比一年兴旺,前有四品的罗郎将作为女婿,后有镇国公夫人一再拜访。
  胡家所在的那片河滩,可不就是聚财聚福聚运势的风水宝地么。
  要不然,他们的运势怎么能势如破竹般节节胜利。
  短短三四年间,反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第五百六十八章 封王

  “王嬷嬷,国公夫人她们走了?”
  罗巢和罗宣抬着一大箩筐粽子进了罗府。
  给胡家送粽子的人家实在太多,罗巢他们已经第三次从胡家抬粽子回来了。
  节前一次,五月节当日一次,节后又一次,要不是府内人口数量不少,这么多粽子还真难以消耗得掉。
  “是啊,回京城了。”王嬷嬷笑道,“把粽子抬到厨房去,让厨娘蒸了,天气渐渐热了,不好多留了。”
  罗宣罗巢忙应声而去。
  “王嬷嬷,你们四小姐回京了?”罗福也凑了过来。
  这些日子,胡家一直招待着镇国公夫人与世子,还有文昌侯府四小姐,罗福惊愣之余,对胡家也刮目相看起来。
  原以为胡家只是普通殷实的庄户人家,没想到他们与京城权贵也有关系。
  “回去了,出门的时间不短了,家里该挂念了。”王嬷嬷笑着回道,如果不是与国公夫人同行,四小姐怎么可能千里迢迢跑鄂州一趟,她才嫁入顾府半年的时间。
  “国公夫人与世子,还有你家小姐,只是来游玩的?”罗福感到奇怪,不远千里而来,就是专门来看望胡家的么?
  王嬷嬷瞥了一脸八卦的罗福一眼,“罗管家,有什么不对的么?”
  “……啊,呵呵,没有什么不对的。”罗福干干一笑,确实没有什么不对的,他就只是好奇而已,她们与胡家的关系那么好么?来回一趟,可得耗费大半个月时间呢。
  “罗管家,粽子不好吃么?”王嬷嬷问道。
  “啊?好吃啊。”罗福一愣。
  好吃还堵不住你的八卦之心,王嬷嬷摇摇头,自顾去找米香她们。
  留下罗福一脸楞然。
  另一边的胡家。
  “珍珠,粽子都处理好了么?”李氏从房里探出头,问了一句。
  “好了,让罗宣他们抬过去了。”珍珠站在厨房前,伸了个懒腰。
  客人终于走了,她们在的时候,虽然是比较热闹,可是招待起来,也很累人的。
  “珍珠,你过来一下。”李氏就朝她招手。
  珍珠慢悠悠地走了过去。
  秀珠正在炕上翻滚玩耍,看见她就伸出了手。
  “自己玩,不抱。”
  这丫头,最近反倒喜欢要人抱起来,她块头可不轻,没几分力气,都抱不了多久。
  珍珠坐上炕沿,秀珠就挤进了她怀里。
  “姐,小鱼。”
  秀珠脖子上挂了个圆润通透的碧玉鱼坠,是陶氏给她的礼物。
  “哎,你这孩子,都说玉坠子很贵重,非要拿出来戴,可千万小心些,别磕了掉了,要不,可要心疼死了。”李氏正开着炕柜,闻言回头就数落起秀珠来。
  珍珠笑笑,抱着秀珠软乎乎的身子笑道:“坠子本来就是拿来戴的,藏起来还有什么意义,红绳绑短些,就不容易掉出来了。”
  李氏摇摇头,那碧玉鱼坠莹润透亮,一看就不便宜,就这么挂在小娃的脖子上,她能不担心么。
  从炕柜里拿出一个小的红木匣子,转身放在炕上。
  珍珠瞥了一眼,“……又是银子啊?”
  “……可不是么,这次还多一倍呢。”李氏头疼,“不过,这次给的是银票。”
  她打开了匣子,里面整齐摞着几张崭新的银票。
  “收着好了,没什么好纠结的。”珍珠抱着小妞儿,帮她把脖子上的红绳弄得稍微短一些。
  “……可是,这也太多了些。”李氏发愁,上次的银子都没动过呢,这次又添这么多。
  “该用的用,该花的花,不用省着。”珍珠笑着说道。
  “可也得有地方花才行呀。”李氏嘟囔着,把匣子盖好,小心地收进了柜子里,用锁头锁好。
  “要不,再买些田地?”珍珠随口建议。
  “咱村田地少,没人卖地,如果要买,就得买外村的,路远了,你爹又不好管理了。”李氏与胡长贵也商量过,可外村的地远,耕种管理太费劲了。
  “买回来又不一定非得自己种,佃出去就行了呗。”
  “……佃出去的话,你爹不就成地主了么?”
  “地主咋了?”
  “……地主没咋的,就是觉着有些不适应。”
  李氏讪讪一笑,有了佃农,胡家就真的成为地主。
  “平安不是考中了秀才么,秀才名下可以免除一部分赋税,咱家买了田地,佃出去后,可以比别的地主少收些租子。”
  土地是农民的基础,粮食是百姓的根本,手里多些土地总是件好事。
  李氏却摇摇头,“租子都是定好的,一般是不能随意乱降的,会被别的佃农眼红,惹出是非。”
  “那也不要紧,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多补贴点佃农就行了。”
  哪行哪业都有它潜在的规则,既然不好改变,那就转个方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死守着教条不放,要学会灵活变通。
  李氏想了想,点点头,“那,我和你爹商量一下。”
  “奶和大伯那边也知会一声,看看他们的意思。”珍珠补了一句。
  “好,娘知道了。”
  望林村的日子有条不紊的继续。
  京城的天空却开始风起云涌。
  要求立重新确立皇储的奏折一本接一本,御书房的书案上摞起了厚厚一沓。
  皇帝韩襄被扰的恼怒不已,太子的忌日才刚过一年半,他身体日渐健康,已经与常人无异,他并不着急要确立夏国未来的皇储,可总有那挑拨事端的人跳出来,一再提醒,国不可长期未立皇储,于江山社稷的稳定不利。
  特别是近段时间,要求立皇储的奏折如雪花般涌了上来。
  韩襄知道,这些奏折后面是有推手。
  他不查,不代表他不知道。
  五月初,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朝廷颁布了一道惊人的旨意。
  皇帝给唯二的两个儿子,都封了王,划了领地,然后命令他们即日前往自己的领地,无召不得回京。
  三皇子韩轶封了贤王,领地划到了中部偏南一带,四皇子韩玺封了睿王,依旧负责西北一片,还有前太子的大皇儿也封了鲁郡王,领地划分了东北一带。
  圣旨一处,震惊朝野,反对声无数,特别是三皇子一派,与皇后一派,四皇子韩玺则按兵不动。
  尽管反对声一片,皇帝韩襄却不为所动。
  四皇子韩玺带头叩恩领旨,回府后就着手做离京准备。
  三皇子韩轶亲自面圣无果,只能黯然回府准备离京事宜。
  两位皇子都领旨动身,皇后一派也只能忍痛让鲁郡王离京去领地。
  八日后,浩浩荡荡地离京队伍从京城向各自的领地出发。


第五百六十九章 迎接

  韩轶坐在奢华矜贵的辇车上,脸色却阴沉得能滴出水了。
  太失策了,如果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那他肯定不会让手下的人上奏催立皇储。
  这么急匆匆离开京城,不仅很多布局都被打乱了,去到领地还得从头开始策划。
  而老四回到熟悉的西北,却如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父皇分明是在偏袒老四。
  韩轶的牙咬得咯吱响,眼里的怒火像是能把人灼穿,他甩手就把矮几上的茶盏扫落。
  天气渐热,辇车车门并未关起,只挂了层薄薄的车帘。
  茶杯飞出车辕,发出“哐当”一声。
  辇车速度慢了下来,外面的内侍战战兢兢地询问:“殿下,可用停下歇息?”
  韩轶胸膛一阵起伏,忍了又忍,才挤出一句,“不用。”
  辇车渐渐就加快了速度。
  皇子出行,自然声势浩大,长长的车队加上护卫军队,几乎是一眼望不到头。
  中间一辆华丽贵气的马车上,坐着新晋最得宠的林萱儿。
  她身旁只有一个秀气的丫鬟服侍着。
  “主子,殿下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