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歌 >

第7节

明歌-第7节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你这个罔读圣贤的小人,竟然唆使圣上用祖制敛财。老夫今日便参你一本。”

得!言官发威了。而且再次抢了皇帝的话头,可恼啊!

一拍御书案,小朱腾的站了起来,

“纠礼御史安在?”

“在”

“未等君上言,先语开声,该当何罪?”

“廷杖八十!”

哇靠,你这家伙也太狠了!这么多棍子板子的拍下去,来宗道这把老骨头还不给拆了?

“午门外廷杖六下吧。”

嗡,持续不断的低语之声隐隐传来,皇上还真不是一般的仁慈。列位百官看皇上的眼神也都有些变化。

“温体仁,你也听到了,借用祖制纳财,是否可行?”

“回皇上,”温体仁长得也很潇洒英俊,侃侃而谈的时候,还颇有那么股子气势。“言官皆言祖制,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天下商贾违制于各个方面,不让建楼台,他们在院子里开池塘;不让衣锦绣,那个不是锦衣玉食?既然有大人说要严守祖制,那好,我温体仁今日便拜伏于朝堂,恳请皇上按祖制行事。凡有违反祖制者,皆可杀,家资皆可没!哼哼,这样得来的钱财可比捐钱换‘恩许牌’来的更快更多!”

是啊,严格尊祖制,就要大杀天下商贾,然后钱一样是归朝廷所有,甚至更多。这样的政策,大臣们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推行的。但又都不敢公开反对朝廷不遵祖制。一时间朝堂上都安静了许多。小朱一看机会难得,连忙开口。

“温卿家所言极是,朕看这样吧,便着朝堂上下的所有官员,文臣也好,武将也罢,包括勋贵在内,都替朕想个替代这个‘恩许令’的法子出来,如果没有,上元节后便开始施行吧。温卿家,你可要拟个完备的方略出来。朕看,朕先赏你一樽薰香玉壶吧。”

尽管今天连续赏了两件玉器出来,但比起这个两个法子来说,还是值得的。

开源节流的口号谁都会说,但是看看之前的法子,辽饷等三饷的开增,非但没什么效果,还把皇帝的名声给毁了。裁撤驿站的法子非但省不了多少钱,还闹了个李自成出来。现在周延儒的法子,为国家在军费紧张的情况下,多了一条加强军力的曙光。温体仁的法子,则可以在短期内瞬间增加起码几千万两白银。于名声上,也最多就是一个利用祖制敛财,但起码比杀人取钱的方法要好。

想到了这里,小朱心情非常愉快的问百官,可还有什么事情要启奏?没有就散朝吧。

散朝后,皇上把毕自严、刘鸿训加上周、温二人都给叫到了文华殿,让他们和内阁一起计较国事。

估计是早朝受周、温二人的触动,毕自严这老兄,突然在东侧殿,当着其余七个人说了另一个想法:

“皇上,臣斗胆,恳请皇上裁撤宫中。”见他和群臣都没什么反映,毕自严又继续自说自话:“内廷、寺人、厂卫、锦衣卫,有员三万,每年耗费内帑钱财不下数百万之巨。若裁撤之后,便可以昭彰天下,使臣民皆知吾皇励精图治之心,勤勉节俭之德,重兴大明之志。”

其余七人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的原因各有差别,黄立极等人是得过且过,能安稳挺到过年后顺利退休,也就满足了。刘鸿训是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再对皇上施加过大的压力,毕竟他是新皇最先提拔的人。周、温二人是因为今天提了更好的方法,不愿意再抢其他同僚的风头。

而他,我们的小朱皇帝,则是到现在还没搞清楚他的钱都是怎么花的呢!现在才知道,敢情厂监、锦衣卫、宫女太监和他一大家子数百口的生活,全是靠他内帑来花销的,怪不得内帑的银子这么少呢!好么,国事、家事都用内帑的话,他这个皇帝不是太惨了。可是,现在这个情形,裁撤一些不必要的冗员虽说必要,但也存在一个问题。

“卿家所言极是,但一者,年关将近,这些人伺候先帝多年,总不成在年前就赶他们回家吧?二来,这些人离宫之后如何安置?如若任由她们自生自灭,那我皇家颜面何存?”

顿了顿,见大家都没有什么不以为然的表情,显然皇上说的难处,既是人之常情,也确实存在。小朱顿了顿继续接口:

“前日,朕已派曹化淳去追缴魏逆的私财去了,加上近几天逐步收押的罪犯,一待查抄完这些家财,有了安置的银子了,再让他们底下人都过了年关。朕定会进行裁撤的,请诸位卿家放心便是!”

又是一片人跪倒在地“臣等不敢!”

“平身,平身。列位卿家,你我君臣商言国事,切勿屡行大礼。”

“皇上圣明!”…

之后的几天,多数时间里,他是在计算究竟派发多少欠饷和多少赈济的银两中渡过的。小朱为了表示一下态度,特意从内帑中扣出来9万两白银,交给毕自严来进行筹划。

然后就是意料之中的互相攻讦,多数的弹劾,都是言官攻讦温体仁的。说心里话,看言官的折子久了,就是之前根本不知道历史上有温体仁这一号的小朱自己,在心理上也接受了温体仁不是好人的定论,‘恩许令’这个法子的确不是正人君子能想到的。但是,现如今的财政,又不得不这么干,于是弹劾温体仁‘恩许令’的折子他全留中了。逼急了,他就红批“待有替法,理当禁行!”来敷衍这些人的嘴。

温体仁呢?不愧奸佞的称号,为了反击,提前上演了攻讦钱谦益的把戏,说钱谦益曾有科考舞弊的行为发生。

然后是东林人的反击,说温体仁的屁股也不干净,曾有强行当人家座师的丑陋行径。

总之,看着这些闹剧,小朱心里不由得哀叹,这大明朝的官场,也太乱了!

这过程中,刘鸿训的态度很超然,他既不骂温体仁,也不反对钱谦益,倒是一心一意的和刑部、督察院、大理寺等衙门进行审问魏逆的案子。现在魏忠贤案子的定性已经下来了,就是谋逆,但不是逆党,呵呵!这个皇帝还是树立了一些权威嘛!

刘鸿训自从知道皇上在盼望用清查逆案人员家财过年的心思后,他便一心一意的替皇上抓钱去了。有了这个又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俏活,刘鸿训也实在没必要卷入朝堂党争之中。

根据明律,抄没的财产,悉数归内帑,但皇上提前已经做了声明,现银全归户部。黄金、珠宝、珍玩归内帑。房屋田产等物,归地方提留。这样的分赃比例,属于皆大欢喜的局面。再算上将要收取的‘恩许银’,小朱也全划到户部名下,使得他在群臣之中获得了不小的名声。而他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能保住大明便保,保不住,便要保自己的名声。');

第六章:‘东西’的由来

朝堂在一方面夸皇上不贪财的同时,一方面再次出现争端,竟然有人弹劾起小朱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张彝宪曾向他提请推广种植番薯一事。言官们的理由是,他作为皇上,怎能依靠内监来决策国事?

应该说,这份弹劾的奏折着实吓了小朱一大跳。有关番薯的事情,几乎就是他和张彝宪两人之间的谈话,绯儿太小,不可能外传这些事情。他的起居注和实录的编写,在他没死之前,是不能公开的,因为连他都无权知道这里面都写了些什么。

那这件事情是如何外泄的呢?只能从宣金、陈两家后人入觐的中旨上入手了,中旨不需要通过外朝的手续,所以,一定是内廷负责润笔和加宝这些人泄漏的。

事情本身并不严重,无非就是他拟推广种植番薯的想法虽好,但他不能依靠太监做出决定,长此以往,又走回了内监乱政的老路。

但事情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很严重,皇上的一举一动,外朝的这些臣子竟然一清二楚,这才是让小朱震惊的地方。

当他连夜召见阁臣后,更加愤怒的发现,外朝已经传开了,说什么三日斋戒,无非是皇上的缓兵之计。阁臣的名单早拟好了,而且出现了多个版本的内阁名单。这一切,明显是小朱身边有人在任意揣摩皇上的心思,否则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的流言蜚语。

于是第二天一早,两份一摸一样的圣旨,分别张贴在乾清门内侧和午门外侧:“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戒廷臣交结内侍。违者诛!”

小朱是真生气了,坐在早朝的御座上,气呼呼的在和群臣吵架,内容很简单:他依然让钱谦益当礼部尚书;阁臣重新推选;正式声明,前朝旧事,一概不问;关于番薯一事,以后他会注意和阁臣九卿多沟通;以后尽量少发中旨。

这天的早朝就是在较劲吵架中渡过,因为小朱虽然服了点软,但语气也不是很客气,搞的纠礼御史竟公然指责他有失人君之礼。其他言官又说纠礼御使多事情,不应该指责君父。等等等等,悲哀啊!老是这么罗圈架的吵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不过言官指责小朱签卜为虚,自择为实,也并不算冤枉,小朱最近一直在琢磨内阁的人选,并且,部分流传的版本,还的确有些道理。小朱这么做(自选阁臣),有着很复杂的理由:

首先是钱谦益,通常礼部尚书必是内阁成员,这已经是明后期的规矩了。李国普又提前推荐了钱谦益,如果不让老钱在他这里当个阁臣或者九卿之一,将来他投降后金就更有理由了。他的投降对士林的影响是巨大的。

曾经的崇祯确实没重用他;福藩、潞藩争立的时候,他又挨了不少骂;后来又没少受委屈。以致于他降后金时,心理上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毕竟大明对他不怎么样,一个这么有才华、有名望的人,政治失意的如此彻底,换成是小朱,小朱自我判断同样投降的毫无压力。人嘛,都有私心不是?高尚的人确实有,但也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高尚无比!

所以,既然小朱决定重用钱谦益了,那自然要做的功课足一些。而且,小朱重用钱谦益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钱谦益把全天下的清流、士林全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

再来看看温体仁,以老温的人缘和最近的表现来看,这老小子果然有当孤臣的天赋。当然,小朱是乐见于此的,因为老温如果不成为孤臣,既不会对小朱忠诚,也不会好好干活。重用老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东林人。所以小朱必须选择老温入阁。

重推阁臣,也是如此,朝臣格局重新洗牌,是检验他作为皇帝,究竟有多少权威性的手段之一。

不过还好,重推时没再出什么波折,新皇复杂多变的性情,让群臣都感觉到年轻的皇帝不是那么好对付。所以,基本按照小朱的意思进行了推选。其中温体仁推荐了周延儒,周延儒投桃报李推荐了温体仁。两天之后,小朱明年改元后的第一届内阁名单总算是定了下来:

内阁成员:

以钱谦益、孙承宗、周延儒、温体仁为东阁大学士,以刘鸿训为文渊阁大学士。刘鸿训是首辅,钱谦益是次辅。

六部九卿:

吏部由刘鸿训兼理。尚书是王永光,熊文灿和杨鹤都是他推荐的,可见他对人员还是比较熟悉的。

礼部尚书:钱谦益,他毕竟是当世大儒,礼部分管科举,天下士子的座师,没有点文学底子也的确干不来。而且这家伙估计早就有入阁的信心,所以早早就来北京等着呢!也罢,这次就留下他了。

户部由温体仁兼理。尚书是毕自严,明末的户部尚书,叫谁干都是错,并不在于有能无能,而是因为财政实在窘迫。毕自严还算清廉,所以让他继续做下去了。

兵部由孙承宗兼理,尚书是王洽。

刑部由周延儒兼理,尚书是成基命。

工部由孙承宗兼理,尚书是徐光启,应该说,九卿阁臣之中,只有徐光启一个人属于越级擢拔。手段就是借着跟群臣吵架的机会,直接玩了个声东击西。好在工部是个干杂事,还受累的工作,军备、河务,都不是好干的累活脏活,没多少人愿意做。徐光启在天津搞的试验田,又确实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官声。大家一时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只好作罢。但大家都不知道,小朱提拔徐光启的真正原因,是实在敬佩老徐这个学贯中西,鞠躬尽瘁的大学者。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震孟、潘汝祯

大理寺卿:周道等。

通政司使:蒋德?

詹事府詹事:周延儒、温体仁,

严格来讲,刑部、大理寺、詹事府都属于轻闲衙门。尤其是詹事府,更是典型的闲职,小朱现在连公主都没有呢,这俩宝儿贝的工作几乎等于零。周延儒和温体仁原本是礼部侍郎,但和钱谦益算是撕破脸了,所以,这两个人的实职都要变更。

嘿嘿!这就是新一届的行政班底了,看着这份名单,小朱心中很有一种做出成绩的成就感。虽然说这个班子很是不伦不类,但比起原有的要强化一些。在新班子的理政下,魏逆一案也有了初步的结果。

11月17日,在曹化淳押着魏忠贤的赃银姗姗返京的时候,小朱终于盼来了救命的银两: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