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纪事-第16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妈要是没有看错,她的衣裳上有凤凰。也算她不是多嘴的人也没有杂心思,没有到处打听侯府姑娘,就是太后亲戚,怎么能有这样的衣裳。
加寿位同公主这句话,不见得进入到这个圈子,即刻,下一次,下下一次见到就有人说。
费家奶妈只看个好看,想想这家人富丽堂皇的,穿什么戴什么还能会出错?就是出错也与她无关,她压根儿没有想。
当然,又有人提出,你没想怎么去看好看的?理论不过来。
她在看加寿,加寿也看过来,甚至和香姐儿有一个笑容的往来。姐妹都看到韩正经这一回没有让费玲珑把东西给小妹妹,姐妹都在想,正经总算转过来了。
加寿和香姐儿就是看出来,也不会纠正韩正经。看错的人也不想想,袁家门里的孩子们居上位者的优越已成,哪怕她们年年舍粥,定时舍药,也带着知道自己待人不差,知道别人应该对她们客气恭敬。
有人又要说了,知道别人应该客气恭敬,这不是骄傲吗?知道应该客气恭敬,与对别人同样礼敬,怜悯不如自己身份的人,不至于放在一起去看吧?
本着知道别人应该在这里客气恭敬的心,她们是不会阻止韩正经对玲珑小姑娘的行为。
因为她们都知道韩正经不会做出过分的举动,正经是想让玲珑小姑娘融入到这个家里。
但问题是费家不知道,费家的奶妈不知道。又有人要说,张大学士做保山,文章侯府不比你费家大?你凭什么不相信?这话多可笑。说这话的人想来是百般相信身边的上官同僚和亲戚朋友丈夫孩子。真的这样,倒是个完人。自己居然没发现?
有人可以用奶妈回家如实回话的这一个举动就说她挑唆,奶妈凭什么不能看韩世子的举动而有个分析?
有人没有见过费玲珑,就敢断定费姑娘配不上韩正经。想来对自己身边出现的人,早就一眼看到一百岁以后了吧?奶妈是亲眼见到,就不能也就此下个结论?你有说话的权利,人家也有。
这种极度自高自大,有已无人的事情,自己居然没发现。幸好不出现在加寿姐妹身上。侯夫人奶妈能说话,别人奶妈为自己小姑娘不能说话的事情,幸好也不发生在袁家。
韩正经转过来了,加寿和香姐儿会心一笑,继续听房中两个女人说海外的热闹。
这是加寿是姑娘的最后一个年,太子让她早早回家过年,扮闺中受宠娇女儿。父母让她安坐绣楼,打发兄弟姐妹来陪她,给各种能给的好吃好玩东西。
就加寿来说,她最想听的还是海外的古记儿。不但是古记儿新奇,主要是这里面包含父母亲对她的一片疼爱。
也真的好听。
两个随船去,照顾船上家人衣食的女人说到高兴处,双手比划着:“她们的贵夫人娇弱更很,衣服起劲儿紧,有点儿激动喘不过来气来,不晕那就怪事…。”
元皓、韩正经跟着捣乱:“是这样的吗,是这样的吗?”又把各自的假发戴在头上。
加寿嫣然笑的眼神里,在正经身上多停留一瞬,又看了看费玲珑。张大学士要做保山的话,加寿已经知道。难免在今天想起来的时候,又一回想到韩家头上的“福王”身份。
有人说,正经又不认得福王,关正经什么事情?多可笑,也真的没想就说。诛三族也好,九族也好,里面不会个个认得当事人。这也是从本朝出来,前朝的前朝就有。
张大学士一开始眼里也没有韩家,才会在韩家到海边的时候,没见到刺客的时候就认为他们会招来刺客,而当晚,刺客真的出来了,却结结实实给了大学士一记,是黄家招来的人。
加寿看得出来,从那天起,大学士也不见得多待见韩家。反而就像有些人一样,前面把柳云若看错,又对没出现的费玲珑“神算”到配不上,又来“神算”别人家的奶妈,没认为新选姑爷好就是大错特错。
算错了,存的格式留到后面搅局。这是人人有的心思,不过有人能自己排解,有人打算一路留到后面,继续把没出来的人个个“神算”一通。
大学士也不例外,他看错韩家,不见得即刻就改。说不好看错了有一段气,让他对韩家更心存观察,加寿了然于心。
也正因为如此,张大学士最后赏识韩正经,要给韩正经一门亲事,带着高姿态。有“我愿为你韩家洗清门楣出一把力气”,也就从费大通开始,这对师徒对费家传递话的时候,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口吻:“啊,人家是侯爷,咱们高攀了。”
老张头儿对王爷都没有高攀的心,怎么会跑出来对韩家的仰视心?一个人心里没有的东西,很难表现在语气中。
一个人心里没有明白,也很难纠正过来,也压根儿不用去纠正。但一个人心里没“情理”,不反驳欺人太甚。
加寿知道父亲反驳了张大学士,也知道天豹排揎了他。二妹把韩正经带在身边,姐妹兄弟对正经和以前一样,最后用大学士对正经态度的改变,重重反驳了张大学士。
就像有人把九岁柳云若看成一辈子不长进,柳云若以能干贵公子心思承继家门民,这就是重重反驳。
有人没见到费玲珑,就认为配不上韩正经。春秋霸主中,有成年后改变的人。韩正经先改变,费玲珑再愿意和他亲近,这就是重重反驳。
有人认为费家奶妈不好,韩正经先改变,费玲珑再愿意和他亲近。小姑娘好,奶妈自然喜欢,这就是重重反驳。
当然有些人怎么也不转过来,话已说到,尽心尽力。
就像张大学士曾为太子内宅进言,太子也曾对他解释,但转不过来有什么办法?
有人说怎么偏让张大学士做媒,他就没有想到张大学士能为黄家等人说话,也就可以换个方向为加寿说话。
他就没有看到三年出游,张大学士身体明显好过董大学士。董大学士不在的时候,张大学士将在一定程度成为加寿的助力人。
他只顾着两眼一黑,不喜欢张大学士。忘记刀可以伤自己,换个方向也可以杀敌人。
有人又要说为什么偏偏是张大学士,新换一个新出炉的,没有大学士以前的不讨人喜欢。自己周围遇得到吗?一出炉就百般中你意,一路到底的人,见过几个?
自己都做不到,挑什么别人?
自己身边找个九岁或六岁的孩子,一眼能看出长大后出息还是没出息?
自己都做不到,挑什么别人?
换成自己的孩子六岁受这样对待,自己能接受?自己都做不到,挑什么别人?
幸好,加寿看得到张大学士将是接替董大学士的人,这是董大学士肯让步的原因,也是韩家愿意的原因。
加寿挑起眉头想,一件事情出来,如意或者不如意,学不到东西也罢,也别把自己稚气的年纪,或不稚气年纪而稚气的眼光暴露无遗。
长辈也好,兄弟姐妹们也好,为加寿这皇后已缓缓建立局面。有如添砖加瓦,格局已成。
只是有几个有人,还在把一个奶妈护主的行为,一个正经不正确却没看出来的行为,一个大学士以前的旧事,看得比天都重。
当董大学士不在,张大学士这太子师,以年长——年长与门生多有一定关系、以门人众多——也就声音多、以嗓门儿好、以资历,不反对太子一心一意的话,将是多大的助力。
战哥加福去军中,还有陈留郡王和辅国公府。加寿有军队支持。
大学士相中韩正经,董大学士不反对,韩正经将脱颖而出,得到两大学士的点拨,又是加寿的一个助力。
正经长大的时候,阮英明虽年富力强年纪,有个接班人也没什么不对。鹦鹉小碗与正经、小六、小十你助我帮,也没有什么不对。
顺手的,洗清了韩家门楣,让文章侯府又受恩情,又全无顾虑的辅佐加寿。
在这里,又有人要说这个,又有人要说那个……丝毫不妨碍加寿的心思。
张老头儿若和“有人”一样劝说不通,继续作对,身为太子师,加寿理当敬重,也是件糟心的事儿。
幸好,张老头儿不是“有人”。加寿想到这里,觉得可以放宽一步心思,也是家里和自己兄弟姐妹们没有白疼正经,也是正经听到道理,是知恩图报的家门。
“有人”在这里又要说了,看上去几好凑一好的模式,按“有人”说的模式也行。几好凑一好的模式,东也行西也行,那眼下这个,也不用挑剔。
“有人”……。加寿把“有人”推开,对香姐儿笑问:“战哥去了哪里,他不来陪我守岁?”
香姐儿还没有回话,元皓抢在前面:“是啊是啊,战表哥还不来给元皓装钱袋子?”
大家看向元皓的大钱袋子,在这里完全展开,挂在一面墙从上到下,可没有墙那么宽。里面装的钱只得三分之一,余下的只等战表哥的到来。
笑声出来,香姐儿坏坏的出主意:“不来,就多装一个钱袋子。”
“好呀好呀,”元皓把假发丢下来,凑到加寿面前撒娇:“加寿姐姐,给缝一个吗?”
加寿眼前重叠出另一个人,满脑袋小树苗似的朝天辫子,也是这般的讨好面容,她说的是:“姑姑,给梳头发吗?”
当年寻到镇南王府的小加寿,跟这会儿的元皓一个模样。
加寿满口答应:“二丫,见母亲要布料来,再取我的针线筐子。”
“不要现在缝,”元皓头摇得似拨浪鼓,胖脸儿上讨好的神情不变:“咱们正玩儿呢,守过岁再缝,让战表哥先欠着。”
加寿在表弟胖额头上香一记,夸他:“元皓真好。”元皓乐颠颠儿,跟得到战表哥三袋子钱似的喜欢,重新把假发套脑袋上让大家笑,因他频频索要香粉,海外的香粉已用干净,问加寿讨了她用的粉,和韩正经继续在房里蹦哒。
费家的奶妈也看得出来这些小爷姑娘们极为和契,她担心的不过是大家不肯带玲珑和契。如今世子已改,奶妈自然喜笑颜开。
奶妈虽然不是胆大包天,却也未必没来由的屈膝于权贵。权贵让人折服,使用最多的不应该是“慈爱关怀”?有人说:“不,权贵应该让人闻风丧胆”。
一件不正确的事情,不说,误导人。点出来对与错,“有人说”……。奶妈也把“有人”推开,见小姑娘在一角玩得斯斯文文,笑得眯着眼睛。
外面进来人,钟南夫妻在家里吃过午饭,带着容姐儿也来陪伴加寿。和他们同时进门的,是董贤带着董家的姐妹兄弟,好孩子原定亲的那个接来好孩子的姐姐。
有人说:“好孩子怎么不带来?”人家姑爷接来也不错。“有人”……容姐儿把“有人”推开,兴奋的叫嚷着,一周岁出去的她蹒跚着走到小姑娘堆里。
韩正经的行为虽不对,但刻到费玲珑心里。见是小妹妹,费玲珑让让地方,把手里新得的大布偶送到她面前,面上带着割爱的舍不得:“要吗?”
容姐儿接过来,因在这里大家互给成习惯,地上现捡一个给玲珑。虽是半旧的,不如玲珑给的新,费玲珑开心的玩起来。
有人说:“看看,正经的法子多好,她还是记住了不是?”但不对的,点出来有什么不可以?正经还可以有更好的法子。
董贤把“有人”推开,把姐妹们留下来,兄弟们和加寿等拜过年,由董贤带出去到楼下。执瑜执璞本应该陪父亲会客,但大姐是最后一年在娘家,也让打发到这里衬出热闹,兄弟们会面,热烈的谈论看的书,谈论拳脚。
满满的热闹,把加寿处处包围。
龙书慧的话,让这热闹稍稍减轻。
加寿问她:“太爷爷身子好吗?”
龙书慧压低嗓音:“前几天一场大雪格外寒冷,老人家要加炭火加炭火,不耐烦的多。”
“可能进饮食?”
“就是吃的也少了,所以觉得身子寒吧。”龙书慧很不想打搅这里气氛,也有了戚戚。
加寿对南安老侯有不同于别的长辈的感情,她还记得小的时候在山西,老侯出来进去总会先向加寿打声招呼,加寿说好过,老侯再出门儿,回来总有好吃的带给她。
那个时候老国公在战场上,爹爹袁训也在战场上,充当加寿祖父和家里男性长辈角色的人,是太爷爷南安老侯。
加寿坐不住了,她想到太上皇这几天身子也不好,也是饮食进的不多。加寿姐妹和念姐儿轮流做吃的送去,勉强才肯多吃几口。冬天是老人难过的关口,心中忧愁上来。
找人回袁训:“想去看看太爷爷,明儿初一要进宫,要看视太上皇,要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