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掌上娇 >

第184节

掌上娇-第184节

小说: 掌上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摸了摸鼻头:“朕知道崔旻未必会管,但凡事都有个保不齐。”
    他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朕不希望这件事上再出岔子,‘保不齐’这三个字,朕也不希望发生。崔易他们进京来,无非是想找门路给崔溥求情的,他们几个孩子家,能有什么路子?还不是要找上崔旻或是清和。”
    “是这个理儿,”其素躬着身子点点头,“但是支开小崔大人,不就留下县主一个了吗?”
    皇帝给了他一个白眼:“能求情的人,都支走了,清和是女眷,朝堂的事情,且轮不到她说话呢。”
    其素豁然开朗。
    怪不得连太子和世子都要指派到江南去。
    陛下做事,从来取的是一本万利四个字。
    如他自己所说,太子年岁渐长,总归要入朝堂的。
    这一回江南出事,事情其实并不算大的。
    万云阳为什么会慌了神?
    那是因为死的人是公孙睿华。
    要换了别的什么不相干的人,他只消稍稍动一动脑子,也该知道,这里头有猫腻。
    江南富庶之地,向来都最是安定的,怎么会好好的出了山匪?
    再加上公孙睿华和康定伯带走的护卫虽算不上多,可都是个中好手,一伙子不知名的山匪,宵小之辈而已,就能要了公孙睿华的命?就能把先带走的官银劫走?
    这压根儿就不合理。
    只不过是万云阳未曾深思罢了。
    所以把太子派去江南,皇帝是确信他的安全不会出问题。
    况且不是还叫带上刘光同了吗?
    这就是更多加了一重保障。
    刘光同可不是康定伯,能眼看着公孙睿华死。
    要是太子出了事儿,这小子只怕头一个要扑上去同人拼命,情愿自个儿死,也不能叫太子掉一根头发。
    其素稍稍回过神:“陛下您是怕小崔大人动了心思,要求到世子跟前去吗?”
    “怎么,不是吗?”皇帝撇了撇嘴,“崔旻不是个莽撞激进的人,就算他真的有心保崔溥,也不可能让高卿出面。这事儿就好比是个马蜂窝,一个弄不好,自己都得被蛰出一身的包来。”
    其素便哦了一声。
    所以按皇帝的意思,是怕崔旻求到燕翕的面前,燕翕又求到太子这里来。
    这个事儿,太子虽然也没有开口求情的立场,可是只要他想,难道还办不到?
    皇帝显然不打算放过崔溥,就自然不想和亲儿子意见相左发生争执。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人统统外派,落得个耳根清净。
    皇帝那里似是很无奈,叹了一声:“太子虽然是在太后身边上大的,也是阿羡留给朕唯一的孩子。这些年朕待太子虽不。宠。溺,可心里如何不疼他呢?来日他若真的替崔溥求情,叫朕如何把他驳回去?”
    他一边说着,一边扭头看其素:“还是派出去的好,派出去,大家都清净。”
    其素抿唇不语。
    这天底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父母,即便是尊贵如人皇,也不能例外。
    更不要说,太子从小被寄予厚望,又是娘娘所出的唯一一个儿子。
    别看陛下平日里冷面冷言的,心里头对这个儿子,却是爱极的。
    其素懂他的意思。
    太子长了十几年,从来没有认真求过皇帝什么事儿。
    就连当初娘娘被废,迁居明仁殿,小太子自己个儿偷偷跑去看她,私下里还交代过奴才们话,可是却没求到皇帝跟前来,没求着皇帝善待他的生身之母。
    如果来日太子果真替崔溥说情,陛下肯定是不愿意违了他的心意的。
    但是陛下自己也说了,是铁定不可能放过崔溥的。
    而且崔溥还有大用处,他的死,就是和甄籍这一仗里最大的一个下马威,所以他必须得死。
    其素想到这里,才点了点头:“希望来日太子能明白您的良苦用心。”
    皇帝摇着头,咻了两声:“用不着他明白。他如今养的这样冷情稳重,朕看来,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为人君者,就不该有那么多不该有的柔情与善心。将来朝堂之上,朕要的是他的杀伐决断,可不是他成日给这个说好话,给那个求个情。”
    其素噎住,猛地咳了两声。
    他这一咳嗽,引得皇帝朝他看过来:“你要不说起清和,朕还差点忘了一件事了。”

  ☆、360:同下江南

其素也不知怎么的,莫名就觉得心头抽了抽,下意识的看向皇帝。
    皇帝见他看过来,冲他一挑眉:“上回朕听光同说……”
    他说完了一局之后,一只手在额头处揉了揉,拧眉思考了会儿:“也不对,朕好几次听他有意无意的说起来来着。”
    其素心里的好奇叫勾了起来,就顺着话问道:“他跟您说什么了?”
    皇帝扬了扬唇:“他说啊,崔这个人,对清和很维护。”
    其素僵在了原地。
    皇帝侧目白了他一眼:“后来朕大概想了想,他几次提起来,其实都是有意为之。”
    “这却是怎么说?”其素咽了口口水,“奴才可知道,他不是管这样的闲事的人。”
    皇帝呵的笑了两声:“怎么?你不知道吗?”
    其素啊了一声,惊讶的看皇帝:“您指什么?”
    “襄安侯不是一直想把燕褚跟崔说到一块儿去吗?”皇帝咂舌品了品,“所以朕后来想了想,光同估计是怕朕乱点鸳鸯谱?”
    皇帝一边说着,一边沉吟道:“真不怪朕之前要疑心他,你自己瞅瞅,连这样的事,他都替人家上了心了。”
    这可真是其素不知道的。
    襄安侯想让崔做襄安侯府的乘龙快婿,这事儿他倒是有所耳闻。
    但是刘光同几次在陛下面前提起崔和清和县主的事儿,他可就真不知道了。
    要说刘光同胆子也够大的啊。
    这样的事情,他跟陛下说起来,也不怕陛下真的拿了他。
    倒不是说陛下不叫人操这个心,只是他自己都因为崔的事儿被陛下疑心过了,还敢上赶着管这茬,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其素只得干笑了两声:“他可真是闲的。”
    “不,他可不是闲的。”皇帝正了神色,“你仔细想想,他实际上是替朕考虑。”
    咦?
    其素心头冒出大大的疑问来。
    不过也是啊,陛下要是想拿这个找刘光同的茬儿,也不会等到今天了。
    其素心思转得快,很快摇了摇头:“奴才不明白。”
    有些时候,该不明白的事儿,就得不明白。
    在御前服侍的久了,其素也可以算得上是深谙此道了。
    皇帝笑了一声,也没跟他计较,兀自开口道:“朕抬举崔,不过是想叫他跟他舅舅一样,做个纯臣,效忠于朕,这你总知道吧?”
    其素点点头,面儿上没说话,只是心中还是有自个儿的算盘。
    崔不可能做到高孝礼那个份儿上。
    为什么?
    高家有高崇在呢,用不着高孝礼削尖了脑袋在朝堂上拼命。
    换句话说,高孝礼就是一辈子待在应天府,做个一部的尚书,哪怕一辈子也不调入京城,对高家来说,都没什么要紧的。
    所以说环境造就人嘛。
    高孝礼能做个纯臣,不是他想做,而是首先他有这样的资本和前提,他才能做个纯臣。
    崔可就不一样了。
    这回崔易兄妹几个进京就看得出来。
    你瞧着都分了宗了,出了事儿,还指望着崔呢。
    这样的人,你叫他学他舅舅?
    其素心下无奈的笑了笑。
    陛下只怕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努力把崔往那条路上引,叫他远离崔家那些是是非非,专心做好他的科道官。
    皇帝顿了这半天,打量着其素:“老家伙,你心里有什么想的,还不敢说了?”
    其素一怔,干笑了两声:“看陛下说的,奴才能有什么想头呢?”
    皇帝随着他笑了笑,摆出一副“随便你”的姿态,须臾之后复又开口:“所以啊,光同是怕,将来襄安侯到朕这里求一道指婚的圣旨,朕要一时答应了,只怕崔会心存怨怼。”
    “小崔大人不是那样的人,”其素倒不是给崔说好话,这是他实打实的心里话,“他虽然年纪小,可难得的沉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好些在朝为官多年的大人,看的还要透呢。”
    皇帝对此倒是不否认的。
    这就是崔的本事了。
    如其素所说的那样,要是崔没这点子过人之处,他也不会抬举他至此了。
    “看的再透,情之一字,也终难以参悟。”皇帝抿唇,说出这句话时,声儿有些发沉,揪的人心口生疼,“光同是想告诉朕,崔心里有人,指婚的事儿,别往他身上考虑。”
    其素眼中暗了暗:“那陛下的意思呢?”
    要说指婚,那无论放到谁身上,都是天大的恩赐。
    像崔这样的人,虽然是世家子,可也轮不到陛下赐婚。
    只有燕翕那样的皇室宗亲,才有这个资格。
    所以说,陛下真要给崔点上一桩婚事,不要说对方是襄安侯府的明乐郡主了,就即便是个朝臣嫡女,那也是光耀门楣的事儿。
    刘光同的意思,是不叫陛下在崔身上动这个心思。
    其素眉心跳了跳,想起谢鹿鸣来。
    于是他收了声,什么话都没有再说。
    皇帝长叹了一声:“且看着吧,崔娶谁,如今对朕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要是清和身上没有孝,朕如今就能给他指婚。”
    其素的一颗心,沉了又沉。
    陛下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
    给谢鹿鸣指婚,是因为谢家对陛下有大用处,联姻是拉拢谢家入朝堂,但是又不可能指一位陛下亲生的公主到谢家去。
    落人口实的事情,陛下是从来不干的。
    崔的婚事,如今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如果清和县主没有父母双亡,要守孝三年,那眼下就指了婚,叫崔的一颗心能更向着陛下靠拢。
    可是县主身上有孝,这个婚没法子指。
    那就只能等了。
    可这一等三年,来日究竟有没有变数,恐怕就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其素突然回过神来。
    好端端的,陛下怎么提起崔和县主的事情呢?
    “陛下,您今儿是怎么了,好好地,怎么说起小崔大人和县主的事情?”其素脸上带着笑,只是那抹笑看着就有些生硬,分明是硬扯出来的。
    皇帝看在眼里,倒也不戳破他,只是沉了沉声:“朕是在想,该不该叫清和一同下江南。”

  ☆、361:圣旨

再说崔旻出了宫,一路回到高府中,门上的小厮便先挤眉弄眼的叫住了他。
    崔旻一向脾气好,也很好说话,对待下人宽和的很,从不端着架子。
    只是今日其素的那些话尚且萦绕在他心头,难以消化,所以这小厮同他闹了两下,他便有些恼。
    当下站定脚,袖着手冷眼看那小厮:“有事儿就说事儿,成天还有没有规矩了?”
    那小厮显然是被他突然翻脸的模样吓到了,忙俯身告饶。
    崔旻撇撇嘴,摆了摆手:“行了,什么事儿你赶紧说。”
    “应天府来了信,”那小厮哪里还敢耽误,便忙回话道,“一早您被传进宫的时候,送到府上来的。”
    崔旻眯了眯眼,好半天后,说了一声知道了,才提步进府。
    入了府中,他便径直往高孝礼的书房去了。
    果然,那封信是被送到高孝礼这里来的。
    高孝礼见他来,就招了手叫他近前,把那封卷成了长条状的所谓书信递到了崔旻面前去:“既然是给你的信,我没看。”
    崔旻干笑了两声:“哪有什么您不能看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又动手把信接过来。
    崔旻细细的展开书信,只是内容却叫他越看越是眉头紧锁。
    高孝礼的目光一直放在他身上,见他这般,就咦了一声:“说什么了?”
    崔旻哦了一声,把信又递回去:“是我小叔叔来的信,您自个儿瞅瞅。”
    其实那封信,内容也很简洁明了。
    无非是将当日崔昱所说的话,又复述给了崔旻。
    高孝礼看过后,随手把信撂到书案上,嚯了一声:“四房这个算盘打的蛮是不错,她们老太太关系走不动了,老脸豁出去完了,这就想着叫孩子们上京来缠你了?”
    崔旻抿唇:“只怕不止是我。”
    高孝礼神色一变:“想都别想,我连门儿都不会叫他们进。”
    崔旻不由的想要发笑,面上却只扯了个无奈的笑给他:“您这就是气话了。他们做晚辈的进京,就是打着请安拜访的名头,您也不能把人关在外头,不叫进府,没有这个道理呐。”
    “所以呢?你的意思呢?我这里还有……”
    然而高孝礼的话还没有说完呢,高府的总管已然匆匆而来。
    总管叩门三声,听见里头的动静,推门而入。
    高孝礼沉眸看他:“怎么了?”
    总管请了个安,才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