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门贵子 >

第16节

农门贵子-第16节

小说: 农门贵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张小北说了要拜李修文为先生,需要中秋前备一份像样的礼物,胡氏就放在心上了。
  她把家里能用上的东西都倒腾出来,发现绿了绿豆还有些黄豆,于是,她不但做凉粉,还发豆芽一起去卖。地里活多时,就由张小草和张小枝去镇上,张小北有时也跟着,农闲时,就由胡氏自已去卖东西。张耀祖也终于找到了一份零工去做,就连张小花也有了活干,她要去放羊,给羊割草。一家人为了这一个目标干劲十足。
  日子静静地过去,转眼间,火热的六月、七月过去了,八月到来了。
  一入八月,张小北就开始准备中秋节要卖的东西,凉粉豆芽当然要继续卖,除此之外,他还想捣鼓些别的东西。另外,拜访李修文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第24章 拜师(中)
  张小北心里早就打算好了,趁着这段时间攒一笔钱,然后给李修文家送一份拿得出手的礼物,再央他教自己读书。
  张小北就问胡氏:“娘,咱家现在有多少钱?”
  胡氏也没隐瞒着儿子,就实话实说了:“这两个月来,咱们家攒了七百文。”凉风也好,豆芽也好,都是小本经营,除掉本钱赚得也不多。
  张小北算了算,七百文的购买力应该还可以,买拜师的礼物至少够了。
  但是,给李修文准备什么礼物好呢?张小北跟胡氏的商量,胡氏的意思是他们既然要在中秋前后去李家,那就按照节礼来准备,点心呀糖呀鸡鸭鱼肉之类的都要备上。
  说到点心,张小北突然灵机一动,他想到自己要捣鼓什么了,绿豆糕和月饼。做这两样东西,成本可不便宜,要糖,要糯米还有猪油,哪一样都是稀罕物。不过,现下家里有少许本钱,再加是拜师要用,爹娘应该不会反对。
  当日晚饭时,张小北就试探着向爹娘提出能不能自己做点心和月饼送礼。
  张小草惊讶地反问道:“点心和月饼也能自个做吗?我怎么没见村里人做过。”
  胡氏也是一脸怀疑:“这可是精细的玩意儿,我可不会弄。”
  张小北正想说,不会没关系我教你呀,他还没来得及说,就听胡氏又用疑惑的口吻道:“真是奇了怪了,别说咱们家,咱村都没人做过,小北你想到这个,你在哪儿看过的?”
  胡氏只是随随便便一问,张小北却吓出了冷汗,是呀,他该怎么向她娘解释这个问题。自己真是太不谨慎了。自己还是赶紧去读书吧,这样以后想做什么事就可以甩锅给万能的书本了。
  他稍稍一想,便说道:“镇上点心铺子不是有这个东西吗?他们能做出来,娘肯定也能做吧。”
  胡氏倒也没有多想,笑道:“你这孩子把娘当成啥能人了?这种精细活娘可做不来。”
  胡氏以为张小北惦记着吃点心,第二天卖完东西回来,就给他买了一块绿豆糕。张小北没舍得吃,而是把两个姐姐和娘拉过来一起研究人家是怎么做的。
  张小北先把点心掰开看看闻闻,说道:“这里面有绿豆,有糯米。”然后咬了一小口,咂咂嘴:“真甜,里面好多糖呢。”接着他又分别让三人尝上一口,三个人都咬了小小一口,最后轮到看热闹的张小花,她咬了一大口。
  张小北一步步启发姐姐和母亲,“这个看上去并不难嘛。”有了张小北的启发,大家的积极性也给调动起来了,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
  张小草说道:“我也觉得不难,是不是跟整馒头有些像?”
  张小枝说道:“就是这上面的花纹怎么弄的?”
  胡氏叹道:“这玩意真贵,一块糕点能买几个馒头,要是真能自个做,能省不少钱呢。”
  张小北打蛇随棍上,当下便缠着胡氏:“娘,那你就买点东西试试呗。”
  胡氏还是下不了决心,“小北,娘真做了这种精细的活计。”
  张小枝张了张嘴,鼓起勇气说道:“娘,要不你先少卖些东西,我来试试。”
  胡氏瞟了一眼这个素来沉默寡言的二女儿,张小枝继续说道:“娘,你看,咱们要给李家送礼,就要买点心,这得花不少钱呢,还不如咱们先试着做,做砸了就砸了就留着小北吃,要是做成了,省一笔不说,多少还能显出咱们的心意。”
  “行,我明儿个就去买糖和糯米。”胡氏最终下定了决心。
  张小北一见他娘终于同意了,欢喜之后,又拉着张耀祖嚷道:“爹,你给我做一个小玩意,我也要帮二姐干活。”
  张耀祖被缠得没法子,只得无奈同意了张小北的要求。他去老张头那里借来做木匠活的工具,按照张小北说的打造了几个略显粗糙的带花纹的模具。
  次日,胡氏买回了糯米粉、粘米粉、白糖、蜂蜜,还买了三斤肥肉炼猪油。绿豆他们家自己家,去村口磨成粉留着用。
  翌日一早,张小枝和张小草还有胡氏三人早早起来,开始试做绿豆糕。
  先在锅内倒油,待油热倒进绿豆粉,白糖,加点蜂蜜,再一点一点地往里加水,然后小心地翻炒,等到锅里的几样东西全部融合在一起就可行了。
  接着,再把糯米、白糖等加水拌匀,然后上锅蒸将近两刻钟,取出来放凉,随后开始用擀面杖擀面皮,擀好后,把把炒熟的绿豆粉撒在面皮上,像卷席子似的卷起来,切成均等的小块就成了。
  当然,第一锅纯属尝试,做得有许多不尽如意处,但好歹做出来了。
  东西一出来,胡氏就给了张小北拿了两块,给张小花也拿了一块。其他人都是尝上一两口知道味道就行了。
  张小北拿到糕点没有立即吃,对胡氏说道:“娘,上次黑妮给我们鱼吃,这回给好送些绿豆糕吧。”
  胡氏爽快地答应道:“行,小草,你一会儿得了空给她送几块去。”张小草答应了。
  张小枝她们三人不但做了这种卷子似的绿豆糕,还做了一种带花纹的糕点,做法跟前一种差不多。无法是最后一道程序不一样,就是用模具压了一下,还挺好看的,勉强能看出点花纹来。
  母女三人忙了大半天,试做了两锅,费了不少料东西,终于勉强做出两锅还能入眼的糕点。
  平氏真不舍得吃,可是这东西又不能久放,送给李家也不太好看,胡氏思索再三,还是没舍得都吃,包了一下,再加些别的东西,给西院和其他几家亲戚提早送了节礼。这些糕点送李修文拿不出手,但送给乡下的亲戚们算是可以了。
  胡氏没细说,罗氏和老张头就以为是买的,还念叨着说这东西费钱,但念叨归念叨,还是高高兴兴地收下了。因为拜师这事胡氏心里没谱,所以也没有跟罗氏他们详细说。她在西院坐了一会儿,唠了会家常就回家来了。
  胡氏去送节礼,张小草和张小北也去送礼了,两人去找黑妮,可惜黑妮下地干活去了,没找到。中秋前后,差不多是秋收时节,地里的庄稼陆陆续续地都熟了,有的人家已经开始收割了。像黑妮家就属于秋收早的那一批。
  张小北到底还是没看到黑妮,但后来张小草看到她了。
  胡氏问她这事,张小草唉声叹气了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感慨道:“穷也好,富也好,还是自个的爹娘好。”
  张小北问她怎么了,张小草用愤慨的语气说道:“我见到黑妮了,她说家里现在不但要收割庄稼、割草喂猪做饭,晚上回来还要编扫帚和篮子,她等好几天没睡个好觉了,眼睛都熬红了。才多大点的孩子呀。”
  胡氏也是愤慨,说道:“怪不得黑妮他爹能发家,这老东西可会赚钱了,蚂蚱腿也能让他炸出油来。”
  张小北没说话,他除了愤怒,最多的就是无奈和无力,他什么也做不了。
  糕点有了,胡氏又到镇上了买了一条鱼,把家里的两只母鸡也逮了栓上,再卖了五斤肉,另外还炸了一包香酥蚕豆。
  第一次上门,礼物就先准备这么多,等到正式行拜师礼,礼品肯定得比这次更丰厚些。
  礼品备好,关于谁去又成了问题。按理是该张耀祖带着张小北去比较符合礼数,但张小北不想让他爹去了,这次主要是他跟李修文谈话,他爹去了只能干杵着,倒不如让他娘去得好,因为李修文有一个寡母,娘去了刚好能陪李夫人说说话,双管齐下岂不是更好?
  张小北的话也不无道理,但胡氏和张耀祖商量了一阵也同意了。
  八月初六这天,张小北和胡氏早早地起床梳洗打扮,母子两个这个时节最好的衣裳拿出来穿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既顺溜又妥帖。收拾妥当,胡氏挎着东西,张小北傍在她身旁,两人带着忐忑又略些兴奋的心情踏上了去花莲村的路。
  离花莲村越近,胡氏越是忐忑,她说道:“小北,你说娘跟那个李修文说啥好呢?”
  张小北笑道:“娘,咱在家不是说好了吗?你去陪李夫人聊天就是,我来给李先生谈话,只要我俩说得对味了,这事差不多就成了。”
  胡氏担忧地道:“小北,娘知道你是比别的孩子聪明,可是那个李修文的脾气可是跟旁的人不一样呢,娘就怕他见你是个小孩子不理会你咋办?”
  张小北轻轻一笑:“放心吧,娘,他跟旁人不一样,我也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没准,我就对了他的胃口呢。”
  两人边走边说话,胡氏偶一抬头,望了望前面,喊了一句:“花莲村这就到了。”


第25章 拜师(下)
  花莲村看上去要比张家村大多了,不远处就是山,一进村口就是一个大湖,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上,湖面上一片波光潋滟,湖中残留着一片片苍绿的荷叶,这个时节自然是看不到荷花了,但能让人想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因为有了这一湾湖泊和荷叶的映衬,让整个花莲村无端地多了一些灵气。
  张小北虽然喜欢湖景,但想着有要事要办,并没有逗留太久。
  两人沿着湖岸走了一阵,中间碰着个放牛的男娃,张小北向他打听李修文的住处。
  男娃说得很清楚:“你就顺着这湖一直往前走,走到头,花最多的那家就是他家。”
  张小北道过谢,跟着娘继续往前走。
  大湖尽头有三户人家,中间那户房屋四周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什么月月红、鸡冠花、凤仙花、茉莉花、菊花等等,有些正在盛开,有的已经开败了,还有即将盛开,张小北只能认出其中几样。
  他们绕过花丛,找到正门,只见院门紧闭,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在家。胡氏忐忑着敲了门,过了一会儿,才有个男声应道:“谁?”
  胡氏张口答道:“我。”
  接着,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门吱嘎一声开了。
  开门的正是李修文,他看到胡氏怔了怔,张小北赶紧站到前面,笑盈盈地招呼道:“李大哥,我是张小北,我来拜访你了。”其实张小北也纠结过称呼,到底是叫大哥好还是叫叔叔好,李修文看上云才二十左右,叫叔叔哥哥都行,他一是怕把人家叫老了,对方不高兴,毕竟,前世,他十多岁时叫二十多岁的人为叔叔阿姨,人家当时就生气甩脸子,说我有那么老吗?二是上次他脱口而出叫人家兄台,现在也只好继续这么叫下去了。
  李修文见是张小北,轻轻笑了笑,“原来是你呀。”
  张小北拉着胡氏向他引荐:“这是我娘,本来我想一个人来的,但我娘不放心,就跟送我过来了。”
  李修文招呼道:“请进。”他闪身把两人让进门。李家的院子还挺大,院子里跟院外差不多,也是种满了各式花卉,还有一些比较少草的药草似的植物,只南面留下一块空地,上面还有钉耙,锄头等农具,看样子是想开垦菜园但最终未果。张小北还好,但看在胡氏心疼不得了。这么一块地就这么空着太可惜了,种菜多好呀。
  李修文解释道:“家里只我和娘两人,我娘近日去探望朋友了,来,你们随便坐。”
  他们说着话就进了李家的堂屋,张小北观察了一圈,发现李家的房子很大,房屋造得也好,青砖灰瓦,大滴水屋檐,房子大是不大,可是看上去很空,里面虽然称不上家徒四壁,但了必有的桌椅之外,再无其他家什。
  李修文显然不太擅长招待女客,他显得不太自在地说道:“你们先坐,我去砌杯水。”
  胡氏说道:“李先生,你不用客气的,我自己来就行。”
  李修文到底还是尽了主人的礼节,给两人倒了两杯凉茶。
  张小北看到李修文的不自然,他知道这个时期人们还是十分注重男女之别的,估计读书人更注重,他倒没算到李老夫人不在家,真是失算了。眼下之计,就是先解放李修文吧。
  他主动说道:“李大哥,我有些事要请教你,咱们能到你的书房去聊聊吗?”
  李修文:“……”不知真的,他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