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收获 2007第6期 >

第68节

收获 2007第6期-第68节

小说: 收获 2007第6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熔炉就是那盏小油灯。 难道,它真的熄灭了?
  231 / 254
  ?2007?6
  崔永元
  2040 年 10 月,像往年一样,北京的黄金季节,秋高气爽。 游客们来了,他们拥进故宫、颐和园,他们攀上香山、八达岭,而作为 2008
  年奥运会的主要场馆鸟巢也成为重要景点,他们露齿留影,他们指点江山,他们 高声阔论,他们像逛菜市场一样在景点小摊前讨价还价,最后终于精疲力尽。 另外一些人不一样,他们夹在游客中进京,或者干脆就住在北京,在人们成
  群结队拥人景点时,他们直接杀向了京郊电影博物馆。 小崔私人电影博物馆环绕在树丛问,门前有林荫小道,秋天了,树叶正偷偷
  的飘下,落在地上悄无声息,这种氛围,很适合怀旧。 于是这些人就来了,不多不少,就这些人,他们大多不是第一次来,他们像
  老朋友一样,彼此微笑,眼神在短暂交流后,迅速落到各自喜欢的东西上:四十 年代的发条摄像机,维吾尔语的电影小人书,绝版海报,电影票根……时不时, 还会轻轻摸一下。
  常客们可不这样,他们会在馆内咖啡厅坐下来,当然,那是他们的老位置, 要上一杯茶,他们会找出郭维导演的导演阐述,或者《小城之春》的主演访谈, 细细翻阅,思绪万千,有时候嚯的起身,去隔壁放映厅,从头到尾再看一遍那部 电影,还嫌不够,还把那部电影的《电影传奇》看一遍,末了,在黑漆漆的放映 厅坐很久。
  博物馆的一天过得很快,又要闭馆了,参观者们纷纷离去,尽管不舍,到最 后,大厅里只剩下一个老头,工作人员上去说,您该回去了!老头正把眼睛凑向 摄影机取景器,工作人员又说了一句,您该回去了!老头立起身,挪动了一步, 尔后停住,说,小张,你回去吧,我今晚住这儿!
  就这样,博物馆就剩下它和它的主人,老头在进门口左边的角落里坐了下来, 那把椅子很不起眼,据说是老头从长影搬过来的,很多导演都在上面坐过,老头 现在就坐在上面,很多个夜晚他就坐在这儿,闭上眼睛,这儿他太熟悉了,整个 博物馆都在他的脑子里,他的左边是两个放映厅,一个放映老电影,一个放映新 电影。他的右边也就是放映厅的对面是咖啡厅和电子阅览室,影迷们可以在那儿 边喝咖啡边查阅跟电影有关的一切资料,想到这儿老头得意地笑了,这四十年来, 他和他的同事们收集了尽可能详尽的电影资料:有珍贵的老影人们的访谈,老影 人太老了,这个世纪刚开始就一个个走了,四十多年了,可是想起来就好像在昨 天,老头那时也才四十出头呢,他去过苏里导演的家里,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 有什么吃什么,对了,王润身还给他包过饺子呢,而此时此刻老影人们的电影就 在这个馆里面,老头觉得很幸福!当然,这里面也有新晋电影人的访谈,有各时 期有关电影的报刊文章、只言片语、拍摄花絮,还有跟每部电影配套的纪录片《电 影传奇》,年轻人们来这儿研究学习,他们梦想有一天他们拍出来电影以及和电 影有关的一切也能陈进这个博物馆。
  二楼陈列的是老头的宝贝们:摄像机和放映机,和别的博物馆不同,这些宝 贝是可以开放的,影迷们是可以用指头去触摸电影的历史,老头们确实把它们当
  232 / 254
  ?2007?6
  宝贝,每天要亲自擦拭一遍。
  三楼呢,对了,想到三楼,老头才注意到手上正拿着小人书《平原游击队》 呢,快闭馆时他拿出来翻看,后来就忘了放回原处,这可不行,得放回去,年纪 大了,容易忘事,老头起身,向三楼走去,那儿有两个厅,一大一小,都陈列着 老头的另外一些宝贝,两个大厅的墙上挂满了电影海报,那都是原版的呢;小厅 里陈列着电影邮票、电影票根,上面的日期载着历史故事:小伙子正把邮票贴在 情书上寄给远方的姑娘,或者少年省下一个月的早饭钱换来一张电影票,正逃课 去了影院……老头就这么干过!而大厅里则放着老头的小人书,老头甚至能记起 每本小人书是在什么地方淘的,记得有一次为了一本小人书,坐飞机往返南宁淘 回来的呢,那时腿脚真灵!
  老头准确无误地把《平原游击队》放进第三个玻璃陈列柜第五排第四格,老 头记得每本小人书的位置。老头下意识地朝通往四楼的楼梯口望去,那儿是个储 藏室,有固定的温度和湿度,老头收集来的电影胶片正安全躺在里面呢。
  “哨!”十点了! 该下楼了,老头想,下去看一个片子后就睡觉,明天还得早起打扫卫生呢! 这是小崔对于他老年生活的设想,在他自己的电影博物馆里,只要能活在电
  影中,做一个扫地工就很知足。 而对于中国电影,小崔觉得他哪怕是去电影院卖饮料也是在做贡献,当然,
  他所做的远远的超过这些,他和他的工作伙伴们收集了有史以来最全、最权威的 电影资料和老影人的口述历史访谈,在这些素材基础上,专门为每部电影制作了 纪录片《电影传奇》,到目前为止,《电影传奇》共采访 1247 人次,收集到 3500 盘素材带,总时长 105000 分钟的第一手口述影像资料,现已播出 140 集,这个 数字仍在陆续增加当中。
  什么是超级影迷?迷到为之做一档电视节目的,迷到筹建自己私人电影博物 馆的,只有小崔一人。
  同时,小崔毫不谦让自己“电影专家”的身份,他掌握着详实的电影知识, 而且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习惯,他希望这些经过独立思考后发出的声音也能保 持着,或多或少的会刺激着中国电影,即使很微弱。
  一之于电影,小崔的身份 胡吗个:我们开始聊吧,听说你最近喜欢泡网了,你在上面玩什么? 崔永元:我学会了用网上的收藏夹,我就把淘宝网收藏上去了,这样我每天
  可以很容易的上到这个网站,我就淘宝,淘宝淘的都是跟电影有关的,比如说电 影放映机、电影摄影机、电影海报、电影胶片、电影邮票、电影票,所有跟电影 有关的东西都可以在这儿淘,实际上那上边的价格值得商榷,但是它的种类特别 丰富,比你逛旧货市场还好,旧货市场看不到那么多种东西,但是淘宝网上什么 都有,所以我乐此不疲,几乎没有一天不去淘宝。
  胡吗个:在电影收藏这个圈子里面,大家知道有一个叫做小崔的人在淘这个 东西吗?
  崔永元:知道,因为淘小人书的阵营比较大,我估计得有二十万,专淘电影 小人书的也至少有两万人,而淘电影放映机、摄影机的连二十人都没有,所以谁 在淘,一夜之间就可以知道,价格也说得过去,因为差不多就这么多人,一共就 这么大的市场。
  胡吗个:你现在有多少机器?
  崔永元:摄影机和放映机都算起来的话至少有 i 十台了。
  233 / 254
  ?2007?6
  胡吗个:离你的理想有多远?
  崔永元:依我的经验,大概有五十台左右就全了。 胡吗个:就是你的这三十台不是重复的? 崔永元:对,_二十台都是不重复的,因此有五十台差不多就全了,比如说
  卜六毫米的机器,国产的有十几种,有代表性的就 i 四种,你把这三四种淘齐了 就可以了,全淘齐了没有价值,那摄影机就更少了,国内就四五种,你把它不同 型号的能淘齐了也就可以了,不用每一批生产的你都找一台,那样就找不完了。
  胡吗个:你所有东西,都是为你的电影博物馆做准备? 崔永元:私人电影博物馆。 胡吗个:就是私人电影博物馆?
  崔永元:对,我特别想有一个让我老了以后能够流连忘返的地方,我觉得可 能不是家里的书斋,也不是公园,就是一个个人的电影博物馆,我会在里面养老, 我能想象那景象,就是秋风落叶遍地黄,一把扫帚满院忙,偶尔会闯进来一个生 人,看看这里边是什么人放着什么东西,没有太多的人感兴趣。
  胡吗个:这个怎么有些像电影传奇《甲午风云》里面你演那个老头? 崔永元:是。 胡吗个: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像你收藏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然后小人书,
  然后你又以电视工作者的身份去做《电影传奇》,你看你不是导演,你又不编剧, 小崔之于电影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你怎么界定你的身份?
  崔永元:有时候他们说我是个超级影迷,凡是跟电影有关的什么东西都要, 这算是个社会身份吧,我其实倒觉得我在专业领域里挺有身份的,我应该算个电 影研究者,说专家也不为过,因为我掌握的这么多电影知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 是独立思考的,是我独立的见解,我在这个领域里是付出心血的,这是可以肯定 的。至于说有多大建树,我现在很模糊这个标准,比如说从收集电影史的史料这 个角度里讲,我觉得我的建树非常大,差不多在这个领域里没有多少人能跟我比, 但是比如为电影工业、为电影产业做出多大贡献,我想不值一提,这东西它有不 同的标准,没有办法说,我说过很多次,我说“我们《电影传奇》这个年轻的创 作集体收集了巾国电影有史以来最全的电影资料,尤其足老影人的口述历史资 料”,说过好多次,但是从来没有人来跟我们叫板,说你收集的不是最全的,我 们足最全的,没有!公示期已经过了,说明我们确实就是最全的。总有一天,如 果这个中国电影史在 11I 国的历史或者中国社会能占重要地位的时候,我们就是 一群功德无量的人,但是恰恰现存干这个事的时候,不能有这种功利心,你想着 因为这个事成名,因为这个事获取利,因为这个事得到别人的肯定,那这种寂寞 和孤独是受不了的,现在需要的就是忍耐,有步骤,不乱方寸。
  胡吗个:你说你是超级影迷,也是电影专家,好像有时候你还是电影批评的 角色?
  崔永元:电影批评或者电影批判,但这一两年,我越来越慎重。 胡吗个:为什么?
  崔永元:我觉得在长征路上(注:2006 年,小崔带领一百二十多号人,包括 二十六名队员和近一百名工作人员重走长征路去了,他们于 5 月 1 日从福建长汀、 宁化和江西瑞金出发,途经九省,历时九个月,在 2007 年 1 月 5 日抵达甘肃会 宁,这一次大型纪念活动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每周一次呈现给观众),我在拚 命地想这件事,有很多事情给我们启发,我们先不说长征,只说长征中放电影, 我们放了很多有意思的电影,比如说有一类电影在我们心目中认为是不怎么样的
  234 / 254
  ?2007?6
  电影,但是其实很受长征沿线老百姓的欢迎,有一类被我们认为无论是艺术价值
  还是商业价值都非常高的电影,老百姓根本就不买账,你怎么来看这件事呢?你 说是老百姓层次低,我觉得只能说不同的人群接受不同的文化产品,对吧,就像 我们到饭馆吃饭,你肯定不能说啃玉米的人比吃鱼翅的人素质低,没道理!不是 因为饭菜多值钱,就能看出吃者的品位,我觉得可能那样的电影更适合那个地方 的观念。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觉得我一贯的对电影的评价体系有点动摇了,我 想可能我们过去对电影的判断一个是有个人主观的色彩,一个是来自媒体造成的 氛围,比如大家公认它好,那么这个公认是怎么公认的呢?是你所能听到和见到 的电影理论家、电影批评家、媒体从业人员、网络平面媒体以及一些电视广播媒 体的力量,加上它在城市里的票房种种原因,形成了对一个电影的评价,它有多 公道?没有多公道!我相信像《偷自行车的人》,像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不 一定多火,在它刚出现的时候可能也是受到过冷遇,那么从这个角度我就想,无 论是张艺谋还是陈凯歌,从我的评价体系里来看,我觉得他们现在拍的大片远不 如他们的小片,比如说《十面埋伏》远不如《秋菊打官司》,《无极》远不如《霸 王别姬》,这一点我坚定不移,但是我认为他们在做一件什么事呢,他们在做一 件让中国电影进入工业化生产、进入工业化流程、完全进入市场化的尝试,从这 个角度来讲,他们后来的电影是从零开始的,也许你原有的口碑、原有的影响力 对这个市场就会构不成太大的影响。同时存在的情况是,即便是我们认知当中的 好电影,也不一定能进院线。
  胡吗个:从这个角度说,《无极》和《十面埋伏》它们对于中国电影工业化 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崔永元:当然了,也许非常了不起。 胡吗个:你是以前就这么宽容,还是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