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 >

第76节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第76节

小说: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刚才电话的内容我就不告诉你了,可是电影首波评论的消息哦。”卡尔刚才在楼上接了电话,发现约瑟夫不在,这才穿着牛仔裤和T恤就在直接下楼来了。
  面对这样的卡尔,约瑟夫不动声色地将整碟烤好的面包都朝卡尔方向推了推。卡尔这才心满意足地笑了起来,他拿起一块面包,找到了草莓酱,面对着周围四个人八只眼睛充满期待的眼神,卡尔虽然被看得有些发毛,但还是努力镇定着自己,慢条斯理地把草莓酱涂好,一直等到亚历克斯额头青筋已经开始暴突的时候,这才开了口,“刚才办公室来电话说,‘芝加哥太阳报’(Chicago。Sun…Times)的评论出来了。”
  “芝加哥太阳报”虽然只是芝加哥地区出版的日报,即使在芝加哥当地销量也不是排名第一的,也算不上专业电影报纸,但这份报纸的影评却备受重视。因为美国传奇影评人罗杰…埃伯特(Roger。Ebert)就在这家报纸供稿。
  今年六十岁的罗杰…埃伯特是全美国最著名的影评人之一,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而且他制作的影评节目也赢得了艾美奖提名,可谓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之一。
  所以,当听到“芝加哥太阳报”时,约瑟夫立刻就紧张了起来,“罗杰…埃伯特的影评?”哪怕是一直说不在意、不在意,但任何一部电影都是整个剧组凝聚了无数心血打造出来的,演员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子,自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肯定。特别是在“今日美国”糟糕的评论之后,罗杰的影评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不要说约瑟夫了,雨果、查理兹和亚历克斯也都停下了嘴里咀嚼的动作,看向了卡尔。
  卡尔点了点头,“是罗杰。他说,在‘闻香识女人’这部作品的最后,我们还是再次来到了关于成长电影的老套结局,我们还是再次来到了关于预备学校的老套结局。但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有着其他同类型作品所没有的智慧和技巧。”
  卡尔的这番话比较长,大家听了之后都没有说话,因为不太确定罗杰的这段影评到底是称赞还是批评,亦或者是中庸。
  “他还说,阿尔奉献了他职业生涯最为难忘的精彩演出,而雨果,”卡尔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向了雨果,然后露出了一抹笑容,“雨果的绝佳演出和阿尔一直支撑起了整部电影!”这是喜讯,罗杰直白地对阿尔对雨果的表现给予了赞美。
  卡尔看着雨果嘴角压抑的笑容弧线,他自己也有些按耐不住了,所以没有再卖关子,急切地就说到,“罗杰给电影打了八十分!”
  满分一百分的八十分,这真的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比起“今日美国”的糟糕评价来说,罗杰为“芝加哥太阳报”撰写的评论成功拯救了雨果的这个上午。
  
  第104章 记者倒戈
  
  伴随着“芝加哥太阳报”的好评传来,喜讯一个接着一个。
  先是来自“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撰写了评论说到,“这部电影的坚持和原则使得所有观众都有一个自我思考沉淀的机会,阿尔和雨果的精彩表演让这个故事变得真实可信”,并且赠予了八十五分的超高分数。
  随后是来自“洛杉矶时报”尼古拉斯…麦克伦的影评,“阿尔用他绝妙的演技使得电影的每一个场景都变成了随时可能引爆我们思想风暴的催化剂,雨果作为对手戏的精湛演出让我们恍惚再次看到了‘死亡诗社’里惊艳了所有人的青涩少年。”而尼古拉斯同样给出了八十五分的最高分数。
  第一批出来的四个影评,都对“闻香识女人”赞不绝口,特别是“洛杉矶时报”截然不同的反应,让整个电影市场都十分意外。
  在电影上映之前,没有人看好这部电影的前景,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大家都认为这将又是一部十月份里上映的枯燥无味的炮灰电影,而阿尔、雨果、马丁这样的组合更是让电影前途一片黯淡。但是谁又能预料到,电影上映之后不仅掀翻了之前的所有质疑,而且以傲人的姿态宣告了自己的强势登场。
  “洛杉矶时报”之前就由尼古拉斯撰写过一篇专业影评,认为“闻香识女人”将会是一场灾难,但是电影上映之后,尼古拉斯却倒戈了,他甚至为整部电影撰写了一篇长篇影评,足以看出他对这部电影的认真态度。
  “电影‘闻香识女人’改编自意大利作家乔瓦尼…阿尔皮诺(Giovanni。Arpion)的同名原著小说,在乔瓦尼的笔下不是弗兰克…斯雷德中校,而是上尉法乌斯托。法乌斯托上尉更加真实平凡,他没有对气味的敏锐,整天躲在一副厚重的墨镜下,最大的兴趣是用恶毒的方式让自己高兴,他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让身边的人痛苦,而他享受着这个过程,这就是他的生活态度:暴风雨永远比阳光更好,因为暴风雨可以让你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而阳光只会让你迷失在寂静和安宁的假想之中。
  在1974年迪诺…里西(Dino。Risi)拍摄的同名电影里,注重的是讲述法乌斯托上尉的过去,讲述的是感悟人生。但是在1992年马丁…布莱斯特贡献的版本里,同一本著作却延伸出了不同的故事。身处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里,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和结局。
  马丁在电影里给各个主要角色注入了鲜明的美国价值观——家庭,无论是弗兰克…斯雷德,还是查尔斯…西门斯,亦或者说乔治…威利斯,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的性格和观念都深深受到家庭的影响,而他们与家庭的羁绊在感恩节这个背景设定里更是无法割断。
  乔治虽然表面风光,但其实完全是依托在自己的父亲身上,意外发生之后他只能像是乖巧的小狗听从父亲的摆布,之前的承诺和誓言在父亲的强势面前全然不见踪影,因为他需要父亲为他支撑起一片天,包括他的未来。
  查理窘困的家庭情况让他十分了解生活的艰辛,所以他一直都比其他人更加努力,他比外表看上去更坚强、有价值,他是一颗未经打磨的钻石原石。所以当他面对学校的非难时、面对中校的强势时,他始终能够坚持自我,这是他从小就根植在血液里的原则。
  弗兰克身边的家族是原著故事里所没有的,关心他的、讨厌他的、他喜欢的、他排斥的,他们的爱护、谴责、排斥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感恩节,弗兰克闯进了哥哥威利家制造了一场典型的美国式家庭冲突,沟通的障碍、对感情的不善表达,都是最后不欢而散的诱因,这也是大多数家庭存在矛盾的根源。
  电影把原著对生命痛苦的渗透简化成一种对生命的选择,这只是一种简单,而不是让问题变得简单。弗兰克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遇到事情承担责任的人,一种是寻找靠山的人,而靠山比较好。查理正是遇到了这种选择,是出卖朋友得到光明的前提,还是承担守口如瓶的后果。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琳达在上学的第一天,老师上课期间有事要出去一下,临走前让小朋友们不要闹。结果老师一走,整个教室就混乱了起来。老师回来之后,琳达把这个情况报告给老师。结果当天下午,老师留琳达下来作为惩罚。
  当时我听到这个故事时十分不解,琳达明明帮助了老师,为什么还要受罚,于是我询问了理由,而琳达的回答是,‘因为我出卖了团队。’原来如此,老师让小朋友们不要闹,这是她定下的规则,由她来执行判断和赏罚。小朋友打小报告,则违反了另外一个游戏规则:小朋友必须团结一致,不互相出卖。小朋友不听话,自有老师来收拾,自有家长来教训,至少在理论上,这应该是世界运作的方式。
  查理面临的抉择也是如此。其实,无论查理做出什么选择,都有其道理,这是对与对的矛盾,而站在相对论的角度,也可以说他的选择是错误的。在这个现实社会里,选择有许多种,不仅有对与错、善与恶的选择,还有对与对、错与错的冲突,是非黑白不是那么简单。
  至亲好友违法犯罪,是否应该报警?是否应该大义灭亲?应该,这是法律的底线,但是当事人选择了举报自己亲朋好友的那一刻,他也势必将要面对内心的煎熬,因为那是他的亲人,这是道德的底线。
  这种对与对的冲突才是现实中最残酷也是最复杂的选择,也是查理所面对的。不过,查理的两种选择又有微妙的不同,那就是说他的选择到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
  乔治面对父亲的压力供出自己的朋友,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他的选择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他在查理面前抬不起头的原因。因为查理的选择看起来太过固执太过盲目太过愚蠢,但他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他人,而没有选择自保,他在最后时刻坚持了自我坚持了原则,这才是他值得赞扬、也是让弗兰克慷慨陈词的原因。
  比起牺牲自己利益、保护朋友来说,弗兰克赞赏的是查理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不为利益所动摇,这条‘原则道路,通往人格之路’才让弗兰克赞叹不已。当你不可能把事情两全的时候,起码要保证没有为了自己牺牲他人,这才是作为领导人的基本条件。
  查理选择的,是一条艰辛、困难、可怕的道路,是一条难以坚持的正途,他有无数人没有的勇气。
  阿尔…帕西诺的表演是电影成功的保证,不管叫做弗兰克…斯雷德还是法乌斯托,这个男人都很难用笔墨形容,他是一种精神,一种难以名状的激情和痛苦的混合。他会突然大笑,彷佛是一种宣告又是一种嘲弄,在你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这笑容就消失在了空气里。喜欢他的人会非常爱他,讨厌他的人会对他不屑一顾。
  弗兰克在阿尔的演绎下魅力十足,这种魅力几乎盖过了人物的痛苦,又或者说,这种魅力让痛苦也变得甜蜜。他对于女人的吸引力就像唐璜,只不过他不用傻乎乎地在人家窗下演唱小夜曲,只需要用自己的嗅觉,女人就会像飞蛾扑火一般飞过来。
  阿尔还赋予人物标志性的吼声‘呼哈!’这就是他对生活开炮的子弹,不同时刻这句喊声都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是一种嘲讽,也可以是一声哀鸣,更可以是一句欢呼,还可以是一句落寞,简单的词汇被阿尔诠释得丰富感人。至于那场精彩绝伦的探戈舞更是电影的神来之笔,也让电影成为了人人向往的美梦,虽然这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感,但却不会减弱电影带给人的启迪和震撼,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有影片传达的一种精神。
  在阿尔足以载入史册的表演面前,毫不逊色的雨果贡献了他演员生涯又一次精彩的表演,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死亡诗社’的惊艳。羞涩、善良、温柔、谦逊、儒雅的查理在雨果的演绎之下,风度翩翩、魅力无穷,哪怕是在弗兰克这杯红酒面前,他的人格魅力也依旧香醇迷人,而在极度沮丧被动之中哪怕脆弱已经化作了泪水在那双琥珀色眸子里回荡,他的坚定不移依旧如同漆黑夜色里的一道光芒,照亮了弗兰克的人生,也照亮了整个故事,更照亮了所有观众冰冷的内心。
  这样的雨果,久违了,让人不得不为他起立鼓掌。
  乔瓦尼在原著的结局如此写道:尽管周围是一片黑暗,在今后的年代中他不得不在这片黑暗中点燃打火机照亮,不得不伸出竹竿探路,他在这样的黑暗中嘲笑人、冒犯人,他在这样的黑暗中依然喝酒,那么,即使是最困难的生活也依然是生活,依然是他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是所有那些能够承认生活、接受生活和经营生活的人的生活。
  无论生活的面目是温顺还是狰狞,我们都需要为我们的选择、要走的道路、想要追求的目标作出努力。而死亡永远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和途径,或者需要有比选择死亡更大的勇气,承担责任的勇气。
  向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致敬。”
  尼古拉斯,这位对“闻香识女人”唱衰无限的记者,这位对雨果…兰开斯特没有太多正面印象的记者,在电影上映之后,倒戈了。
  
  第105章 捷报频传
  
  看着“洛杉矶时报”对“闻香识女人”大唱赞歌,这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自从金酸莓奖之后,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自从“哈德森之鹰”于1991那年五月份上映之后,全美的媒体就对雨果口诛笔伐,他们认为雨果已经完全将自己的天赋毁在了酒精和毒品之上,原本在“死亡诗社”里惊鸿一瞥的那个天才演员已经彻底陨落。金酸莓奖颁奖典礼上雨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