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秦家有女 >

第127节

秦家有女-第127节

小说: 秦家有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焕之和秦昭并行而来,一个身着银白流云纹锦袍,风姿卓然,另一个身着黛色暗纹道袍,气度悠闲。
    知言撇了撇嘴,冲着来人使性子:“你俩再不出来,我找人把书房的门窗钉死,天天往里送口饭,关上十天半个月,看你们还说呆在里边好。”
    “这不出来了,等太阳下山暑气消退,我带你到外头逛一圈去。”孟焕之明白冷落了妻子,好性儿哄着她。
    知言莞尔一笑,“这还差不多。”她转头对着四奶奶问道:“四嫂,我们一起去。”
    四奶奶看一眼丈夫,见他微点头首肯,笑着也应下。
    知言不满地看向秦昭,替四奶奶打抱不平:“四哥,你也管得太紧了。四嫂骑马比我要好,整天闷在家里打点中馈,难得出来一遭还要看你的眼色行事。真是的!”
    秦昭真是冤枉,他从来不约束妻子的行为,只不过四奶奶习惯于事事看丈夫的脸色,说过许多次,她总是改不了。秦昭不是铁石心肠,感动于妻子待他一片真诚,也不做辨解,笑着认错。
    四人复又坐下,上了茶,说着闲话。一时意儿醒了,在屋里消过汗后,也被奶娘抱出来。
    秦昭发自内心喜欢几个外甥,因着妻子在身旁,他不像平时抱着意儿不撒手,只是淡淡的在旁抿着茶,时不时打趣妹夫一句。
    意儿才睡醒,眼睛中笼着水雾,有点恹恹的,偎在父亲怀中懒得动。孟焕之想让儿子站一下,意儿扭着身子不愿意,哼唧着伸出双臂找娘亲。
    知言颇为自豪,示威性对着孟焕之扬了下巴,抱过儿子哄他。意儿安安静静呆了一会儿,终于露出笑容,才咿呀说语时喋喋不休说着大家都听不懂的话。
    夏日悠长,清静怡人,风吹来的味道带着静园的竹林清香。知言格外想念老狐狸和方太君,两位老人尚未见过意儿。她好想带着孩子独自回西北住上一年半载,可燕京有孟焕之,有她的家。
    未出嫁时,她的根在秦府,现时,她离不开孟焕之,孟焕之也不能没有她。更不消说,两人还有意儿,儿子的一举动牵动着两人的心,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见妻子又开始愣神,孟焕之朝她脸上仔细看了看,这又是怎么了?方才还在说笑,转眼间颦着眉头一脸不开心的样子。
    “知言,怎么了?”
    “我想祖父和祖母,想得不行了”知言一副立马想见到两位老人的样子,惹笑大家。她摸着鼻子讪讪的,还好有意儿比她更幼稚一点。

☆、167|第 167 章

别院幽静,鲜少被人打扰,两个男人纵有再多的正事要谈,两三日之后明显彻底放松下来。闲时就在院落中树底下摆着棋盘,两人手谈一局,耗费大半日功夫。知言和四奶奶就在不远处说着闲话,手底下绣块帕子也算打发时间。
    意儿天真可爱,成了大家的宠儿,从这个人手中传到另一个人怀里,他倒撇着小嘴不乐意。天气炎热大家抱着孩子吃力不说,大人小孩都出一身汗。
    知言命丫头把藤床搬到院中,放了意儿在上面玩,摆着孩童嬉戏的木制金铃,以及许多木制的小顽意,全是知言的奶兄二宝花费心血打造,赶在意儿半岁前送到孟府。
    有奶娘和几个小丫头围在藤床周围精心照顾意儿,知言乐得当甩手掌柜,儿子是她生的,别人抢也抢不走。看着意儿见谁都笑,也不认生,唯不痛快时就想找娘亲,瞧得孟焕之眼热。
    这不静日闲来无事,意儿成了孟焕之重点关注的对象,十句话里有八句不离他的儿子:意儿真能干都学会站了,会寻找有金铃的小木球,他的儿子真聪明云云。
    傻样!知言在旁翻白眼,她做布景板有一阵子,一大一小玩得不亦乐乎,全然不知身边还有个人。
    意儿被父亲玩得精疲力尽,拿着小摇铃啃着啃着就睡着了,知言擦洗换衣服都没折腾醒儿子,可见有多累。
    孟焕之为儿子细心放下纱帐,再检查一遍屋里的熏香,这才带着妻子回屋。知言躲闪开不让他碰,他即心中明了,背地里暗笑,这是又吃味了。
    “我把意儿哄睡着了,该轮到哄你睡觉的时候。”
    语气中的调戏傻子都能听出来,知言讥笑:“你呀,少油腔滑调,我偏不吃你那一套。”
    嘴上说着一套,行动中是另一套,她腻在孟焕之的肩头嘟囔:“焕之,我真的很想祖父和祖母,不知他们过得怎么样,想得都要哭了。”
    以前在沧州守孝时,心里有个盼头,总想着两年多过去就能回燕京,能见到家中的亲人,知言虽说思念,没现在这般抓心挠肝。
    肩头上的人吸着鼻子,孟焕之不用回头也能猜得到她又掉金豆豆了,伸开胳膊揽她入怀,闻着一缕馨香,只温语道:“不哭啊,你还有我,还有意儿,岳父和舅兄他们都在身边,我们都是你最亲的人。不许再哭,明儿眼睛肿了,让舅兄还以为我把你怎么样了。”
    知言心里头的一股难受劲在他的温声细语中被软化,赖在他怀里受安抚,手掌一下一下抚过她的背,心里的褶子也被挼平了。
    “焕之,我们什么时侯回燕京?”
    他们不可能在别院呆一辈子,总是要回去。
    短暂休整过后,孟焕之信心百倍,精神抖擞,“再呆一日,后日就动身,正好赶上杜兄成亲,你同我一道去贺礼可好?”
    知言微讶,转而想到很正常,秦家和杜家的恩怨随着她出嫁,被放到第二位。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孟焕之瞧不上杜家,可与杜六郎惺惺相惜,两人结为莫逆之交。
    她理应跟着孟焕之的步伐走,杜家又不是龙潭虎穴,俗语说得好伸手不打上门客,又逢着喜宴,杜家没下作到慢待客人的份上。就是慢待,她也能受得住,都是些不相干的人,知言尚未放在心上。
    “好”,她痛快地应下。
    两人睡下时还在讨论杜六郎的婚事,故而说起年幼时在击鞠场中与杜家的争执,一句奴生子引出老狐狸责罚众孙儿、孙女,知言开着玩笑:“当年祖父打了我手板,手心肿得老高,有三五日不敢叫别人碰,哥哥们也受了家法,我们兄妹把帐全算到杜家人头上。以后再见着杜六郎,我总想起那一下手板,就觉得他面目可憎。”
    孟焕之吃笑不已,轻拍着怀中娇软的人儿戏语:“难得你还记仇。”
    “能不记仇吗?哥哥们从小被杜六郎压着一头,姐妹们也都瞧着他不顺眼。说实话,我也觉得杜六郎出鞘太早了,过早显露锋芒不是什么好事。”
    知言对着孟焕之言无不尽,说着小时侯的趣事。
    孟焕之心不在焉,手下玩弄着她的青丝,不时随口应承一句。直到妻子入睡,他还在思索。
    第二天黄昏时分,一匹快马从燕京疾驰而出,直奔城西。马上的人抹着脸上的泪水,频频狠抽跨下座骑,嫌它脚力太慢,恨不得一时就赶到,行到一处宅院外,也不下马减速,就这么冲进去,目光搜到他想找的人,连滚带爬扑下马,带着哭腔喊道:“孟翰林,求你快回去救救我家公子。
    事出突然,知言和四奶奶都忘了回避,目瞪口呆盯着突然多出来的一人一马。院里树木花草被快马践踏,满地狼籍,门口守卫跑得气喘吁吁追进院中,他们没能拦住不速之客,真是失职。
    孟焕之安抚怀中受惊的意儿,再仔细看一眼来人,不无惊讶道:“你是杜兄身边的小厮,出了何事,快起来说。”
    那小厮边抹着泪水,扶着一旁的台阶勉强站来,抽抽答答回话:“我家公子被圣上投进大狱,求孟翰林在圣上面前替他求个情,若去得晚了,公子他。。。。。。”小厮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
    孟焕之神色凝重,把儿子交到妻子怀中,托付秦昭道:“我先回燕京,有劳舅兄代我照顾知言和意儿。”
    秦昭颔首,“去罢,这里有我。”
    孟焕之回首再看一眼妻儿,妻子眼中关切之意溢出,若是没外人在旁边,她定会扑上来与自己亲吻告别。儿子眼睛发亮,转着小胖手要自已抱。他笑着安抚他们,转身带着人并杜六郎的小厮出了别院回燕京。
    一路上,杜家小厮终于回过神,断断续续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
    ******
    事情的来由开始于前几日一次大朝会,久不上朝的天子终于露面,按着惯例走完六部奏呈,工部的侍郎最会钻营,见缝插针递上一份重修大明宫的详尽计划,各处殿宇屋舍,亭台楼阁,比没被烧毁前更要华丽奢靡。
    马屁拍到点上子,长盛帝自然高兴,龙颜大悦,连声道好,朝堂上响应的人廖廖无几。究其原因,还是国库没银子。
    连着两年的边乱、水灾、流民做乱、南方赋税减少,再加上为天子和中宫办了万寿节及千秋喜宴,多年的积存下来的库银一下子少了大半。这当下修一座宫殿的银子户部还是能咬牙挤出来,少半个大明宫的修缮工程需要不计其数的人力、物力和真金白银,莫说是现在,就是几年前的国库也支撑不住。
    御史们照例要哼哼抗议几句,内阁也表示反对,长盛帝被扫了兴致,阴沉着脸冷声语算了。他并不是昏君,只知自个享受,不顾民生死活。方才在兴头上顺口一提,话一出口便有一丝后悔。
    虽说是天子,也是君上,受老天恩佑,享万民拥戴,方能安稳坐在龙椅上。每天瞧着小半座宫廷变成废墟心中不痛快,也要忍着。天子若肆意妄为,江山可就危矣。
    见长盛帝不再提重修宫殿的事,内阁几位阁老心中松一口气,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北边鞑靼内乱,与其坐以待毙等着外敌入侵,不如主动出击长驱直入,永绝后患。
    阁老们提出用兵,长盛帝心中咯噔一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军中缺少将帅之才人尽皆知。几位老公爷、老侯爷都是老朽之身,派他们去打仗跟送死没甚两样,长盛帝不敢背上逼老臣送臣的骂名。中年的几位武将或多或少都有缺点,年少者更是不堪大用。
    没一件顺心的事,天子抚额,挥手让群臣都散了。
    世间好事之人何其多,天子欲重修大明宫的消息不胫而走,投机钻营者摩拳擦掌在暗中做准备,以免事到临头手忙脚乱。还有人瞧不过眼,觉得天子行为不端。御史台的板砖都是避重就虚,走走过场,谁也没傻到挑天子不痛快的时侯干蠢事。
    可有人不这么干,实打实上了封奏疏,历数长盛帝数年来之罪过,从纵容扬州司马氏做大、默许朝中派系争斗,再到袒护外戚致使引发民乱,在太子废立之事上拖延时机,使得朝中年轻武将尽数折损。骂天子自私、刚愎自用,贪恋权力,逼疯废太子。。。。。。
    没有最狠,只有更狠,当然上秦折的人历来都是独立特行,昔日燕京第一才子的名头不是白得的,文章绝妙犀利,堪称开国以来最大胆的文官。
    长盛帝本就不痛快,阅过奏折气得差点吐血,气血翻涌那管人才不人才,怒火中烧掀了桌案,命锦衣卫锁拿杜谦。
    这是一封不合规矩的奏折,从最初收到的人至亲自把它递到天子手中的内侍,个个心怀鬼胎。按理说,可以拦下,杜尚书得罪的人不少,杜谦的国蠹论更是得罪了满朝上下,有人乐得见他家倒霉。杜尚书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落井下石的人多了去。
    这一次,站在宫门外,听着小内侍尖细着噪子道:圣上不想见,孟翰林请回。
    夜色深沉,大明宫亮如白昼,孟焕之背对无尽的黑暗,心中没了底。对,他只是一个小翰林,天子近臣不能代表什么,但愿明晨天子愿意见他。

☆、168|第 168 章

杜六郎甫一下狱,杜尚书为儿子上下奔走,全然不知他也成了众矢之的,司马家的弃子,北派文人眼中钉,一方弃之不顾,另一边群起而攻之,下场可想而知。
    墙倒众人堆,天子也恼了杜家父子,下旨让杜润致仕告老还乡,杜家几个儿孙被批成筛子,人心惶惶下担忧自身处境,盼着早离燕京事非之地。
    杜润却不肯,他最疼爱的幼子尚在诏狱中,无论如何也要把儿子捞出来,再提回乡的事。这一拖,他竟没能再有机会安然回乡。
    落井下石的人瞅准杜家的死穴,又熟知天子的性情,三人成虎,长盛帝默许了对杜家的清查。砍倒杜家的旁枝末梢,众人把目光对准杜润。
    杜润心胸狭小,骨子带着一股傲气,何曾受过这等气,几个儿子被革职他也被监查御史揪住不放,几下交加,也是年近花甲之年的老人,中了风症一病不起。
    主管办案的人心中有分寸,不好直接逼死天子年幼时的伴读,如实向长盛帝禀告杜润病情,因此放杜家一马,放他们全家回乡。
    杜家已成了落水狗,举家离京之时行动仓惶,只卷了贵重的金银细软,其实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