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炼归仙-第1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救队伍火速赶往出事地点。
由于洞穴偏远险峻,山崩仍在继续,大阵威力难测,营救工作的困难大大超出了事前的预计,而在营救过程中的一次山崩更是夺去了十名营救修士的生命。与此同时,洞穴内五位修士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他们随身所带的辟谷丹有限,洞内也没有可以维持生命的动物或植物,修士很可能会在出口打通前饿死。就在被困的第三个月,营救修士打通部分大阵,洞外修士通过传音符和洞内修士取得了联络。
当被困修士问到还要多久才能获救时,回答是至少还需要三个月。受困修士于是描述了各自的身体状况,然后询问救援者,在没有辟谷丹的情况下,他们是否有可能再活三个月。当外边修士给出否定的回答后,洞内的传音符沉寂了。一天之后,传音符恢复,被困修士要求再次与营救修士通话。修士莫尔代表本人以及四位同伴询问,如果吃掉其中一个修士的血肉,能否再活。纵然很不情愿,营救修士还是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此后洞内就没有再传来任何消息。在修士被困洞穴的第六个月,营救终获成功。但当营救修士进入洞穴后,他们才得知,就在受困的第四个月,修士莫尔已经被他的同伴杀掉吃了。
根据四位获救修士的证词,在他们吃完随身携带的辟谷丹后,是修士莫尔首先提议吃掉一位同伴的血肉来保全其他四位,也是修士莫尔首先提议通过抓阄来决定吃掉谁,因为他身上刚好带了一副骰子。四位生还修士本来不同意如此残酷的提议,但在他们获得外界的信息后,他们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反复讨论了保证抓阄公平性的问题,最终选定了一种掷骰子的方法来决定他们的命运。掷骰子的结果把需要牺牲的对象指向修士莫尔,他于是被吃掉了。
此案件就是如此过程。
很清楚明白的案情,但是很不好判。
四名修士吃掉修士莫尔,是否有罪,是否该杀?
第232章 七杀问心(六)
孙豪读书很多,自认为学识不错,但是,这个远古时期或许已经发生的案件,孙豪并没有在历史书上发现只字半语,也就是说,这四个修士,是否该杀,孙豪必须自己判断,并作出判决。
这跟化身黑落神将之时有根本的不同,化身黑落,孙豪是知道该杀的,只是需要理由说服自己,因为,历史就是那样。
但是,化身这个远古判官大士,手头要判的这个案件,就完全无迹可查了,必须孙豪自己做出判断,也不知道杀魔宫的考验是杀好,还是不杀好!
大夏帝国上下,对此案件都相当关注。
这四名修士,是大夏以十名修士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整个营救过程,也饱受大夏帝国民众关注,可以说,此时,孙豪所化身的大判官唐丁,已经成为了整个大夏的焦点。
万众瞩目,就连大夏皇室,此时也派有代表亲临审判现场,听取唐丁宣判。
厅堂之上,唐丁居中而坐,左右两边,坐着四名副手判官大士,都一脸肃然,开始审判。
四名副手大士,观点并不一致。
两位副手判官大士主张宣判四位修士有罪,他们认为:“任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人都必须被判处死刑,此四名修士,按律当斩。”
另两位副手判官大士主张宣判四位修士无罪,他们认为:“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大夏民众认为应该宽恕这四名修士或仅给予象征性的处罚。民众的态度显而易见。因此‘审判应该考虑民情’,四位修士应该宣判无罪。”
四位副手,意见相左,打成平手,是杀是放,此时,全看孙豪化身的唐丁大士。
应该如何宣判?孙豪开始思考,整个厅堂之中,一片肃静,众人都宁声静气,关切地看着孙豪化身的唐丁大判官。
杀?不杀?
此案,已经有过初审,初审的判决是四名修士有罪,按律当斩。
此时,四位副手,意见相左,四位修士是生是死,全在唐丁大士一言之间。
孙豪思考良久,缓缓睁开双眼,看了一眼充满希冀的四位修士一眼,缓缓开口说道:“当我倾向于维持初审判决,我又显得多么荒谬,这些将被处死的人是以十名英雄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说到这里,孙豪化身唐丁大士大声说道:“我退出对本案的判决”。
孙豪退出,不判就是判。
四位修士面如死灰,因为唐丁大士退出,四位副手大士打成平手,那么也就是说,最终判决没有结果,没有结果就意味着维持原判:“四名修士,按律当斩”。
是日,四位修士被斩。
四位修士脑袋落地的这一刻,孙豪心头又闪过一丝念头:“何为杀?为何杀?”。
旋即,孙豪精神一振,人从幻境之中退了出来,定神一看,自己又出现在了一个问心殿之中。
这间问心殿明显不是前面那一间,因为这一间问心殿内,只有八个悟道蒲团。
孙豪进来不久,陆陆续续又有不少人从这间问心殿的入口处走了进来,不出孙豪所料,欧阳兄弟也再次走进了这间问心殿。直到第十六人进入之后,悟道蒲团亮了起来,显示,大家可以开始悟道了。
这十六个人,是刚刚那间问心殿内的修士中的一部分,刚刚那间问心殿是二十三人,只有十六人到达这里,这就意味着,有七名修士已经被杀魔宫真正淘汰出局了。
分析这十六个人,孙豪发现,登上杀蒲团的修士之中,也有两人被淘汰,其中青云门的程曙光就在被淘汰之列。显然,两个光门相比,带“悟”字的光门淘汰率会稍低,不过,也并不保险,一旦没有通过杀魔宫的相关考验,就算登上过杀道蒲团,一样也有被淘汰的危险。
因为上一关刚刚好淘汰了两个身登“悟”字的修士,这样一来,这里的杀道蒲团就很好分配了,孙豪等没有被淘汰的“悟”字修士,自然再度登上了杀道蒲团,开始悟道。
又因为两个光门都有机会进入下一关,杀道蒲团的重要性就降低了许多,其他修士虽然心存不满,但是也勉强接受了这个现实。
登上这个悟道蒲团,孙豪的心头,自然浮现出了刚刚审判的这个案件的领悟。
杀?还是不杀?
最终,孙豪虽然没有做出选择,但实际结果却是:“不得不杀”。
那么,为何如此呢?
大夏乃是人族第一个一统的帝国,立国之后,立有“禹刑”,“夏刑大辟二百,膑刑三百,宫刑五百,劓刑各千……”,律法,乃是约束修士及常人而设,如今的宗门,发展千万年,也大多沿用了古刑法的一些规定,比如不准同门相残之类的规定,都是从大夏律令之中演变而来。
律令之所以设立,在于规范修士或者是凡人的行为,保护整个人族的社会秩序。
四位修士之所以会死,之所以被斩,无他,死于礼法之下。
礼法,乃是大夏立国之根本,其严肃性,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如果此四名修士不斩,礼法威严何在?如果此四名修士不斩,必然引发情与礼法之间的有一场巨大争论,人族是以情治国,还是应该以礼法治国,这是一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
历史的实践告诉孙豪,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族要想繁荣昌盛,就必须维护礼法的严肃性于权威性。
是故,孙豪才有弃权而实际是斩杀四人的决断。
此四名修士,杀之于法!为礼法而亡。不礼之人,杀!
孙豪明悟:杀之,也是大仁大义也!
明悟之后,孙豪通过“悟”字光门进入第三个幻境。
第三个幻境之中,孙豪摇身一变,变为了汉水河边的一个渔夫。
京华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木杆大声呼救。孙豪所化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京华城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又在河水之中大声呼救,孙豪所化曾被他骗过的渔夫恰巧又在现场:“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
救还是不救?
不救,商人就会淹死,不救等于杀!
第233章 七杀问心(七)
这个故事,博览群书的孙豪读到过,其结果孙豪清楚记得是没有救,最后,商人被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只是,看着在汉水河中挣扎的商人,孙豪心中想到:“难道自己真的见死不救吗?这商人虽然不守信用,按照杀魔宫墙壁之上的记载,属于不信者杀的范畴,但是,从孙豪本心来说,商人无信固然可耻,但是,罪不至死,虽然化身为渔夫,孙豪觉得自己应该也是一个大度的渔夫,一个不计前嫌的渔夫……”。
修士修行,当顺应本心,既然本心觉得这商人罪不至死,孙豪所化渔夫决定:“救了”,渔夫跳下河,救起了呼救的商人。
救起商人,孙豪再度回到了问心殿,发现自己问心考验并没有失败,自己再一次获得了问心悟道的资格。
那么,由此看来,问心殿内,杀并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并不是唯一通过问心的途径,想来也是如此,如果这问心殿真是只要杀戮就能过关的话,想必就不会有那么多被淘汰的修士了。
第三问出来,问心殿内的悟道蒲团变为了六个,修士也仅仅只剩下了十一个。
欧阳都三没有出现在问心殿内,想来已经被淘汰出局,欧阳让二倒是挺了过来,出现在孙豪的身后。
六个蒲团,获得悟字的修士却有七人,魔修那边,四人全过,多了一人。白正煌不想节外生枝,自动削去一名魔修的“悟道”资格,双方再度相安无事,登上蒲团,开始悟道。
孙豪这次悟道,却和前面两次有所不同。
坐上悟道蒲团之后,孙豪仿佛又变成了渔夫,然后,那个两次获救的商人,展现给了孙豪两个不同结局的故事。
故事一,商人依旧不守诚信,一次,汉水大灾,粮食减产,此商人囤积居奇,不少无辜贫穷百姓因为没有粮食饿死,而这商人却乘机大赚黑心钱,孙豪所化渔夫大为后悔,悔不该当初救其性命……
故事二,商人第二次获救之后,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同样是大灾之年,这商人大幅赈灾,被誉为万家生佛,孙豪所化渔夫庆幸,幸好当初救其性命……
一样的救人,两种不同结局的故事,自己救人,对还是不对呢?第一种可能让孙豪大汗淋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救人虽然是善举,但善举却不一定会结出善果。历史故事之中,渔夫最终没有救这商人,恐怕也是有其道理。远古贤人用这个故事教育后辈,却也是教育后辈讲诚信,人无信则不立。
不救是杀!这个故事让孙豪明悟,有时候,杀可能也是善,一念之仁,不杀也可能会造恶。
那么,明悟了这个道理,如果自己身为渔夫,当日当时,自己会不会依然救起商人呢?孙豪坐在悟道蒲团之上,参悟良久,最终想明白了,自己照样会救。
就算化身渔夫,自己应该也是一个大度的,胸怀宽广的渔夫!
想通这个道理,孙豪通过“悟”字光门进入第四个幻境。
这一回,孙豪化身为帝,国内刚刚发生一起影响巨大的杀人案,帝国大臣,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需要为帝者最终裁决。
这是一起为父复仇杀人案。
最近,京华城发生了一桩震惊朝野的杀人大案。原雟州都督府都督张审素的两个儿子,年仅十三岁的张瑝和十一岁的张琇将大夏朝廷的监察御史杨汪杀死于京华东郊以报父仇。
若问事发原因,还得追溯到三年前。雟州都督张审素清廉正直,被部下陈纂仁诬奏其“冒战级、私佣兵”。孙豪所化大帝获报,派杨汪按察。杨汪先将张审素关押在监狱,自己则到雟州按察谋反案。张手下不胜其忿,擅自杀了陈纂仁,又以兵七百包围了杨汪,胁迫杨汪为张审素雪冤。很快周边军队赶至,杀了董堂礼及其党羽,杨汪得以脱身,于是上奏说是张审素谋反。
依照大夏律令,除张审素本人处斩以外,张家十六岁以上的儿子全部被处以极刑。两个儿子张瑝、张琇因未成年,流徙在外。几年后,二人逃回京华,隐名埋姓,藏匿市中。一天夜里,在京华东郊,二人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