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第6节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第6节

小说: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研穆庾悖靥焱⒒蛏搅执蝽铩5质沉穗讶獾淖迕袢匆庥涛淳。酥抡ā1暇梗肷癯苑沟氖拢豢赡芴焯於加小<热徽馊兆酉嗟庇诜昴旯冢怯趾尾话阉涑杉文昊�

篝火晚会,弄不好就通宵达旦。

那是一种怎样的歌舞啊!在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陶盆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五人一组,手拉着手,头向一边侧,身向一边扭。他们的头上,飘着一根东西,疑为发辫;两腿之间,则翘着一根东西,疑为饰物。



◎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

嘻!这是土家族的摆手舞吗?这是纳西族的篝火舞吗?这是藏族的打阿嘎吗?这是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

也许,它就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葛天氏之乐”。'31'

这样的原始歌舞,一定虔诚而又蛮野,热烈而又谨严。那是先民们在庄严仪式上生命活力的体现。据说,乐器是女娲和伏羲的发明。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来描述:如醉如狂,神采飞扬,伏羲琴瑟,女娲笙簧。

值得关注的,是两腿之间那疑为饰物的东西。

没错,它应该就是腰饰。但原始人的所谓腰饰,从来就是可疑的。它们往往是一些树上扯下的叶子,地上捡来的羽毛,或者松鼠和野狗的尾巴,遮蔽性极差,装饰性极强。人类学的研究表明,这些腰饰还是舞会上专用的。'32'

这可真是欲盖弥彰。

不难想象,月色朦胧,火光飘逸,疯狂摇摆飞速旋转的裸体上,唯独某一部分有着闪烁不定的珠光,摇曳生姿的流苏,会给春情勃发的青年男女以怎样的刺激。

因此晚会的尾声,恐怕不是齐唱“难忘今宵”,而是三三两两地到密林深处去做爱。个别性急的,也许还等不到那一刻。

做爱,以神的名义。

做爱,在神的面前。

这就是远古的礼乐。它是神的盛宴,也是爱的盛宴。

用不着大惊小怪。在原始时代,饮食和男女,原本就是同一件事情的两面,同一个目标的两手。这个目标和这件事情,就是生存和发展。神,当然是赞同的。

这,才是祭祀仪式和篝火晚会的主旋律。





凌晨五点


篝火晚会上风头最健的,无疑是羊人伏羲。

这并不奇怪。原始舞会上的高手,从来就是男人。因为即便在父系氏族社会早期,择偶权也仍在女人那里。再牛的男人都不能硬来,只能用自己出色的表现博取芳心。引吭高歌,翩翩起舞,无疑是有效方式之一。

因此孙家寨出土的陶盆上,舞蹈者便都是男人。那高高翘起的所谓饰物,则其实是阳具。当然,不会是真家伙,只能是替代品。



◎孙家寨出土舞蹈人形放大图。

孙家寨出土的这只陶盆,在考古学上属于马家窑类型。同类型的彩陶纹饰,最突出的就是大量的蛙纹和蝌蚪纹。可见这舞蹈是女娲时代的。那些手拉手的舞蹈者,则应该是孔雀开屏般炫技求爱的鸟人和蛇人。他们表演的节目,不是“百鸟朝凤”,便是“金蛇狂舞”。

伏羲时代的羊人,就酷得多。

首先他是“腕”。氏族的重大决策,已归他说了算。其次他是“款”。氏族的财政预算,也归他说了算。第三他是“爹”。氏族的新成员姓甚名谁,同样归他说了算。这也正是母系变成父系的三大表现。

此时的男人正天天向上,他们的求爱也信心满满。

当然,羊人也有好几种。如果他是“佯”,那就是猎手,会得到姑娘的爱慕;如果他是“義”,那就是祭司,会得到姑娘的敬仰;如果他是“美”,那就是大人,会得到姑娘的崇拜。



(美,自许慎起,历来解释为“羊大”,即“美大为羊”。后来萧兵先生指出,应为“羊人为美”。萧说是。从字形上不难看出,美,上面是“羊”,下面是正面而立的“人”,即“大人”,也就是“冠羊之人”,亦即伏羲的形象之一。)

如果他是“羲”?

哈,那就是大众情人,不知多少淑女都会春心荡漾,愿以身相许。

为什么最具魅力的是羲呢?

因为只有羲,才是“披着羊皮的蛇”。也只有羲,兼具热乎乎的肉香和冷冰冰的杀气。没错,義,也有羊有我(兵器)。但義变成“己之威仪”后,两方面都弱了许多,哪里比得上羲,刚柔相济,意味深长,前途无量。

请看历史。

前面说过,夏娃的革命成果是裸体直立,女娲的文化建树是生殖崇拜。生殖崇拜不能叫“性崇拜”,因为目的是生儿育女,不是男欢女爱。但这绝不意味着又退回到夏娃之前。相反,生殖崇拜是把人类独有的性,从纯自然的生活变成了可控制的文化。唯其如此,伏羲才能接过女娲的旗帜,并打上自己的烙印。

伏羲的烙印就是男人掌权。

男人一旦掌权,生殖崇拜就会变成图腾崇拜,母爱社会就会变成男权社会,潜伏的蛇也就会变成飞天的龙。

这就是部落时代的前夜。在此前漫长的岁月里,它有着神话传说中的“三个代表”——夏娃代表原始群,意义是“从猿到人”,形象表现为裸猿;女娲代表母系氏族,意义是“从自然到文化”,形象表现为鱼、蛙、月亮;伏羲代表父系氏族,意义是“从母爱到男权”,形象表现为鸟、蛇、太阳。

代表人物 代表意义 形象表现

原始群 夏娃 从猿到人 裸猿

母系氏族 女娲 从自然到文化 鱼、蛙、月亮

父系氏族 伏羲 从母爱到男权 鸟、蛇、太阳

部落时代之前的三个代表

完成这三大转变后,伏羲也将功成身退。此后,氏族社会结束部落时代开始。

现在是凌晨五点,让我们告别今宵。

野蛮时代初级阶段的后半段,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华民族的伟大先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一个春天的故事,女人含苞待放,男人旭日东升。他们创造了多种文化和文化模式:工具、巫术、生殖崇拜、祭祀礼仪、原始歌舞和人体装饰。而且按照传统说法,在伏羲的时代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化符号八卦,产生了最早的哲学概念阴阳。

这就实在太牛了!

因此,尽管这时伏羲还是羊,但总有一天会变成牛。

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变了。

变成牛的伏羲,就是炎帝。





* * *




'24' 蛇和鸟,都是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征,见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鸟成为象征物,是因为有蛋(卵)。原始人看见雏鸟从鸟蛋中孵出,婴儿从胞衣中产出,便觉得人类自己,没准也是卵生。何况做爱的时候,男人的睾丸会收紧,提上去。这就难免让人误以为,新生命就是睾丸里的蛋进入了女人的子宫。于是得出结论:谁的蛋多,谁就最有生殖力。何况鸟的头颈,一会儿伸出来,一会儿缩进去,一会儿昂起来,一会儿垂下去,也很像阴茎。这又是一整套系统。

'25' 金乌三条腿,是因为两腿当中,还有一根阴茎。

'26' 实际上,祭的字形就是“以手持肉”(许慎《说文解字》),当然是请神吃饭。

'27' 在原始时代,发展生产力只能主要靠男人。依照《易系辞下》的说法,其中的杰出人物或氏族代表,前有“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的伏羲,后有“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神农。罔罟(读如网古)就是猎具和渔具,耜耒(读如四垒)则是农具。发明制造罔罟和耜耒的是工匠,以佃(读如田)是猎手,以渔是渔夫,使用耜耒则是农民。由于这时已经有了畜牧业,他们还可能是牧人。

'28' 伏,甲骨文上面是人,下面是犬。许慎《说文解字》称“从人从犬”,戴家祥称其意义乃由“伏伺”而“俯伏”而“隐伏”(《金文大字172典》上册)。

'29'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可译为“神,红莲之珠,吉”,见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蒂就是帝,古文字写成▼或▽,郭沫若认为是整朵花,见《释祖妣》。

'30' 礼起源于祭祀,已成为学界共识。礼字上半部,是一个盛放了玉的器皿,即王国维先生所谓“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观堂集林·释礼》)。郭沫若先生说得更明确,道是放了“两串玉具”(《十批判书》)。

'31'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葛天氏之乐”,见《吕氏春秋·古乐》。

'32' 关于原始歌舞和腰饰,请参看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蛇第二次出场后,部落的时代开始了。

炎帝为它揭幕剪彩,牛图腾的旗帜高高飘扬。





第四章

炎帝东征





炎帝是谁


炎帝来接伏羲的班,一定走了很远的路。'33'

接班人炎帝身份不明。他就是神农吗?不知。'34'也许是,也许不是。他跟黄帝是同时代人吗?也不知。'35'有人说同时,有人说先后。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就连司马迁也拉扯不清。

他的办法,是在《五帝本纪》中带上一笔,把神农看作一个过去了的时代,把炎帝说成与黄帝同时,但不立传。实际上,是将这个问题存而不论,却把黄帝扎扎实实地算作了五帝的第一人。

这当然很严谨,但不能解决问题。炎帝可以不是五帝,也可以不是神农,却总得是个什么。这样一位重要的始祖,岂能没有说法?

不是“五帝”,就只能是“三皇”。

三皇同样是糊涂账,因为根本就是编出来的。'36'春秋原本只有“五霸”,孟子针锋相对提出“三王”(夏禹、商汤、周文),到荀子冒出“五帝”,到吕不韦冒出“三皇”。三皇、五帝、三王、五霸,如此“三五成群”,整齐划一,本身就很可疑。先有三王,才冒出五帝;先有五帝,才冒出三皇。越是远古的人物,出现反倒越晚,这又可疑。

更何况,《荀子》只有空洞的五帝,《吕览》只有空洞的三皇。《庄子》的三皇五帝不但空洞,就连提到这茬的篇章,都不知是何人所写。三皇也好,五帝也罢,到底是谁,其实没人知道。荀子他们留下的,是一道填空题。

还是毛泽东说得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37'

胡编乱造的结果,是三皇的说法不下六种。'38'其中最靠谱的,是伏羲、女娲、神农。但女娲不可能在伏羲之后,神农倒无妨与炎帝认同。如果承认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那么伏羲之后,黄帝之前,就该是炎帝。

其实只要不认死理,问题便好解决。比方说,把女娲、伏羲、炎帝或神农,看作五帝之前的“三个代表”,叫不叫“三皇”则无所谓。如此,则夏以前的历史便可以这样表述:女娲代表母系氏族,伏羲代表父系氏族,炎帝代表早期部落,黄帝代表晚期部落,尧舜代表部落联盟。

这就清清楚楚。就连天皇、地皇、人皇的说法,也可以重新解释:女娲天皇,伏羲地皇,炎帝人皇;女娲天圆,伏羲地方,炎帝外圆内方。当然,作为神话传说人物,他们也都半人半兽,比如女娲是蛙,伏羲是蛇。

那么炎帝是什么?

牛。'39'

炎帝是牛,伏羲是蛇,这可真是“牛鬼蛇神”。

真是“牛鬼蛇神”倒也好,麻烦在于炎帝是牛又是羊,因为姓姜。姓姜当然也未必就是羊。《国语·晋语》就说,这是因为炎帝住在姜水。正如黄帝姓姬,是因为住在姬水。姬水,即今陕西省武功县漆水河;姜水,即今陕西省宝鸡市清姜河。如此说来,炎帝和黄帝都是陕西人,还真可能是兄弟。'40'

可惜这种言之凿凿的结论,反倒可疑。何况《国语》的可信程度,原本相当于《三国演义》,只能当评书听。'41'靠得住的说法,是姜姓乃西戎羌族的一支,后来因游牧而进入中原。'42'羌,西戎牧羊人也,当然是羊人。'43'

羌族是羊人,伏羲也是羊人。羊人接羊人,靠谱。

但,如果炎帝是羊人,怎么会牛头人身?而且伏羲是羊也是蛇,为什么由牛来接班?何况炎帝是西方戎族,伏羲则也许是东方夷族,也许是南方蛮族。'44'炎帝接了伏羲的棒棒,岂非“东拉西扯”,或“南腔北调”?

这又是一笔糊涂账。

好在有人愿意出庭作证并解释这一切。

他,就是古希腊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证人狄俄尼索斯


狄俄尼索斯有三个形象:葡萄树、山羊和公牛。'45'

酒神是葡萄树并不奇怪,是山羊和公牛则意味深长。在中西文化中,羊和牛都被看作生殖能力极强的动物。牛鞭和中草药淫羊藿,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哥。古希腊那个长着山羊角、羊尾巴和两条羊腿的牧神和山林之神潘(Pan),更是性欲旺盛。难怪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牺牲是羊和牛。用牛羊献祭,既保证了饮食,又保证了生殖,可谓一举两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