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宋王侯 >

第454节

大宋王侯-第454节

小说: 大宋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陈宏石从密室中走出时,那少妇和那名男子的肉搏已经结束。少妇和马贼头子黄岩在外间等着他,且一见面便便交给他一张写有几句话的竹纸。
  等陈宏石看了纸上的内容,黄岩说道:“待会我们会配合你按照纸上的内容给高怀德的两名亲兵演一场戏,一是完成高怀德交给你将消息泄露给党项人的事情。二是近一步提升一下你在庆州大将军府的地位,特别是高怀德对你的信任。当然最终的目的想必司使大人已经告诉你了。”
  陈宏石感叹道:“原来黄岩兄弟也是我们的人。”
  黄岩笑了笑,说道:“这三岔谷本来就是总司使大人两年前安排人所建立。所以这地方华夏卫府的探子无处不在。”
  陈宏石心中一惊,说道:“这么说之前三岔谷外那队党项人也是我们的人。”
  那少妇不耐说道:“好了,好了,那两个军卒已经完事,在外面等着,你赶紧出去准备办正事,黄岩从后门出去,我等会就出去。”
  ……
  ……
  陈宏石带着两名军卒离开时,三人都是一脸压抑不住的喜色。
  大帅交待的任务几乎完美的完成,最主要的是他们刚才离开三岔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三岔谷的大秘密,只要将这个秘密告诉大帅,便是极大的功劳,足够两名军卒荣升数级,甚至由普通士兵变成一名军官。而陈宏石在大将军府中的地位同样会有很大的提升。
  半天后,大将军府。
  高怀德猛的站起来,死死的盯着陈宏石和两名军卒,说道:“什么,三岔谷附近有个很大的金矿。”
  不等陈宏石说话,两名军卒便争先恐后的将发现这个大秘密的整个过程事无巨细的说了出来。高怀德又详细问了一下他们在三岔谷的整个经过,沉思半晌之后,说道:“按照你们所说,这大型金矿一事多半属实。你们三人可曾将此事告于别人?”
  陈宏石道:“大帅,我们三人从三岔谷回来后,便直接来见大帅,还未与任何人接触,金矿一事从未告诉过除大帅之外的任何人。”
  说到这里,隐宏石略一感慨,紧接着又说道:“大帅放心,卑职一介落魄书生,科考不中,因为还有一些谋略被才被大帅接纳。卑职知道因为时日太短,还未帮大帅完成什么大事,所以还未成为大帅的心腹,而金矿事关重大,卑职可对天发誓,绝不会泄露给任何人,大帅若是不信,可让人暂且将卑职软禁于家中。”
  高怀德笑着说道:“陈先行过虑了。嗯!金矿一事你们二人也不可告诉任何人,待本帅派人验证过金矿真伪之后,自会对你们二人论功行赏。嗯!你们俩暂且下去,陈先生留下,本帅另有要事与先生商议。”
  待两名军卒离开之后,高怀德看着陈宏石,略一犹豫之后,说道:“金矿一事,本帅自会派别人去处理。陈先生素有谋略,做事稳重,且此次借党项人之手对付叶尘出自陈先生之手,所以本帅想派陈先生去一躺炎帝谷的六处军寨。”
  陈宏石一脸激动,眼睛炽热问道:“大帅可是担心下面人控制不好形势,让党项人看出端倪,从而使得借刀杀人之计失败。”
  高怀德对于陈宏石能够猜出自己的顾虑,感到非常满意,深感自己没有选错人,本来还有些犹豫,现在却更为放心了。
  这样想着,高怀德说道:“陈先生所言极是,下面的人因为常年与党项人厮杀,仇怨极深,本帅担心他们会坏事,所以本帅会派下军令,提升陈先生为西北边军都监,在这件事期间,八里坡、十里堡等六个军寨军队调动暂且由陈先生负责节制。”
  陈宏石单膝跪地,向高怀德一拜,说道:“多谢大帅,卑职定不会辜负大帅的信任,成功引党项大军于夏州城外围杀叶尘。”
  ……
  ……
  三岔谷三岔楼后院,胡三光将一卷写有字的牛皮塞进海东青脚上的铜管之中,然后扬手间,海东青直冲云霄,向东南方向飞去。
  横山草原,党项七部如今最大的部落便是拓跋部,党项族超过一半的中小部落是拓跋部的附属,尊其为主。
  年初拓跋格鲁在叶尘暗助下,杀了拓跋真厉,并带领族人击败了大宋军队和夏州李氏,不但保住了拓跋部,而且还使得拓跋部一举成为党项七部中实力最强大的一部,所以拓跋格鲁这个族长当得很稳。再加上接下来这大半年中,在华夏卫府的暗中物资、盔甲、兵器等军资的相助下,拓跋部族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和数年前在圣堂支持下建立夏州的李光睿一样,拓跋族也建立了自己城池——拓跋城。
  所以,如今的拓跋格鲁在拓跋一族威望达到了以往族长从未有过的高度,已经牢牢控制住了整个拓跋部。
  而没有人知道,拓跋格鲁是叶尘的蛊奴。叶尘完全控制了拓跋格鲁,便意味着他完全控制了拓跋部,乃至一半的党项部族。
  党项八氏中第二大部族,便是年初夏州城破后逃出来李氏一族残部和李光睿提前带到横山草原上的残兵组成,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党项中小部族中有三分之一的部族依附在李氏一族之下。
  如今的李氏族长李光顺同样是叶尘的蛊奴,而且相比拓跋氏,叶尘对李氏的控制更加直接。因为李氏中最为强悍的四千五百铁骑是叶尘的蛊奴,也就是四千五百的黑骑。
  就在胡三光于三岔谷中放飞海东青时,拓跋氏和李氏已经开始整军备战。拓跋氏和李氏整合下面附属部族,倾尽全力分别能够拿出五万铁骑和三万铁骑,其中后者包括四千五百名黑骑。
  此次,李光顺和拓跋格鲁接到叶尘的命令——这八万骑兵将会倾巢而出。
  ……
  ……


第670章 建国之基
  京兆府通往庆州的官路上。叶尘带着一万多人不紧不慢的向前走着。一路上的粮草和吃穿用度,由华夏卫府内务司三大副使之一,负责西北这边生意往来,有着财神之称的冯刚负责。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队伍的最中间有一辆武器司特制的四轮大马车,由四匹高大的大宛马拉着。里面最多可以坐下十人。
  但此时这辆马车中只座着三个人。
  叶尘坐于主座,左边坐着在战场上有杨无敌之称的杨继业,右边坐着在南唐当了二十多年宰相的韩熙载。
  ……
  ……
  杨继业此人就不用多说了,三年前在晋阳一战被叶尘一箭射落自尽之刀救下他之前,便是北汉国军中第一人。练兵、统兵、打仗等等各方面的能力都经过了十数年与契丹、大宋等国血战的验证,是一名不弱于曹彬的将帅之才。
  再加上叶尘从后世所知杨继业和杨家在原本历史中的经历。都足以让叶尘对其重用,将其看成自己立国之后军中第一人。之前投降大宋,杨继业一直深居浅出,赵匡胤数次相邀,都不愿意出山。此次叶尘相请,却不得不答应。这一方面是因为叶尘对其有救命之恩;另一方面杨继业很清楚他若是不跟着叶尘离开大宋,杨家上下必然会被当今大宋皇帝陛下灭门。
  而韩熙载此人能够在南唐当二十多年宰相,而屹立不倒,且在李煜不理朝政的情况下,以一己之力稳住南唐朝局,且与弥勒教明争暗斗不落下风。这个过程本身便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当然,南唐腐败不堪,与他肯定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根子上却在国主李煜身上。当然,韩熙载自身也有着贪权、贪财的毛病。不过,对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叶尘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和对待态度。
  在叶尘看来,只要是正常人,都有贪权、贪财的毛病,只不过是轻重与否,或者自控能力的强弱罢了。这也是历朝历代,或者古今中外贪污腐败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而一点都不贪权、不贪财的人要不是傻子,要不就是圣人。而这两种人都是世间稀罕物种。不能以常理论之。
  所以,关键就在于如何去遏制官员心中的贪念。自古以来的君王,乃至后世各国政府都为此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早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设立了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还有宋太祖赵匡胤高薪养廉。明太祖的严酷刑罚且设立锦衣卫和厂卫,这些最开始都是为了遏制官员的贪污腐败。一直到后世政府提倡以法治国,纪委、检察院等各种法制机构的存在,也是同样的目的。
  说实话,这些办法或者策略从根子上都是好办法、好策略,甚至都是一个王朝或者政府存在所不能缺少的,你比如说一心提倡所谓奉献之类的大话,没有高薪养廉,发的工资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收入,贪污能不严重?要知道每个人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生活……而不是每个吃公家饭的人道德素质或者自控能力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但即使将该想到,或者所有需要的策略办法都用到,依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所有的办法都是人在执行,执行这些办法的人若是出了问题,这些办法在执行过程中自然已经变了形、走了样。
  所以,后世各国政府一直追求法律的健全,监督、检举等机构的完善,这些自然不会有错,并且肯定会有效果。但依然不能彻底根除官员的贪污腐败。
  叶尘拥有这样的认识,并不是说他就有办法解决这个万古难题。而是他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了另外一个认识——历来王朝或者后世政府贪污腐败严重程度直接与这个国家君王或者领袖是否英明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宗宋祖为什么被人传颂千年,便是因为他们英明,是公认的千古明君,他们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在唐宗宋祖的时候,贪污腐败便相对要少得很多很多,百姓的日子自然就过得好。
  总之,叶尘不怕以韩熙载为首的南唐这些官员的贪污腐败,因为他有信心只要自己建国,便会建立极为完善的监督、执法等反腐机构,且自己也会尽最大的可能当一个明君。有信心将这些人所拥有的治国或者治理地方的能力、经验全部压榨而出,且这些人都会是自愿,甚至很开心,很热衷。
  说白了,每个人都有畏惧心和功利心,叶尘便要以奖惩去牵引这些人的动力。
  “王爷和朝廷要了夏州、银州、兰州三地,这三地对大宋西北来说连成一线,对王爷封地来说互成犄角。可谓是用心极深啊!”杨继业喝了一口茶,想着眼前这位和自己儿子年龄一般大的青年所拥有的能力、实力、智慧,以及身份地位,不由感慨这样的犹如天授一般的人物,即使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少之又少。
  韩熙载怎能让杨继业专言于叶尘之前,紧接着便说道:“这三州之地的选择,足以看出王爷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说到这里,韩熙载略微一顿,说道:“银州位于黄河上游、河套以西,土地肥沃,地饶五谷,尤宜稻麦,水草肥美,农牧两宜,且有汉延、唐徕诸渠水利之便,宜屯宜垦。地接贺兰,带引黄河,地位冲要,可作为王爷建国之大本营和根基所在,也是我方的粮米之仓。此外,夏州附近的盐州供应着整个西北甚至西域百分之十的食盐,财源滚滚,当是我方一个强大的财力后盾。而兰州乃西域通往中原乃至契丹必经之路,实为得天独厚的丝绸之商道,只要经营得当,同样是我方一大财源。”
  叶尘闻言,不由笑着对韩熙载微微颔首,表示满意,说道:“韩相公为江南人氏,据我所知当是从未去过西北。但却能够对这三州地理、商业、农业这般清楚,一方面可以看出韩相公私下里已经开始为我方下部建国开始筹划。同时也体现出韩相公胸中所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叶尘给了如此高的肯定,顿时韩熙载心中窃喜不已,他虽然已经猜想叶尘多半会重用自己,且私下已经反复推敲叶尘麾下文官,认为自己当是担任开国宰相最佳人选。想虽然这样想,但毕竟不太确定,比如徐铉有着叶尘心腹的优势。所以,这些天他绞尽脑汁在叶尘面前发挥自己毕生所学,甚至这一万人一路吃喝拉撒睡等杂事,都是他主动从叶尘这里请缨,带着三十名南唐降臣一手经办。这一路上倒也井井有条,让叶尘对他及这些南唐降臣有了更高的认识。
  叶尘对韩熙载所言给予了高度肯定,又转头对杨继业问道:“刚才韩相公从民生经济方面分析了选择这三州这地的好处所在。杨太尉不如从军事角度分析一下我选这三州之地的真正目的。”
  杨继业显然早已成竹在胸,没有思考,便笑着说道:“首先说一下兰州,兰州城虽狭小,但由于南面雄伟的皋兰山成拱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