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

第155节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155节

小说: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一般情况下判了刁民死刑,那是要经过独立机构提刑司审核的。京畿路不设提刑司,那就刑部审核,不过如果是判府,直接砍了,事后在写个文书给刑部就行。比如大名府的老梁也是带中书职务判府,他也是有权绕开提刑司杀人的。

显然来说,高方平这个酷吏开了头,剩下的,这次汴京的道士们就死定了。老张和他们那几乎就是上升到了“国仇家恨”的地步,谁让张继先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来蛊惑皇帝要钱的。

所以汴京道士们被皇帝惯坏的风气,这次必然别老张利用“判府”的机会很杀一批,而不受监督。

换平时,有些人老张想杀也杀不掉,刑部邓洵武那是蔡京系的人,是政敌。但是这次就看张叔夜有多狠,顺藤摸瓜的从背后挖出多少不干净的道士来了,很可能,京畿系的道士就此一蹶不振。

可惜老张虽狠,虽然不是包拯,但他毕竟是张叔夜而不是高方平,以老张的风格,他虽然不会留情,却也不会冤枉道士莫须有罪名。要是换做蔡京和高方平这种政治流氓,一但决定要对道士动手而又有了机会的话,那就是搞运动似的的天崩地裂了。

所以这次,宋徽宗一朝的道门气焰会被打击,却不会被打死。赵佶是有感情的人,并且有时也不完全糊涂,决定道士命运的事,他交给了老张而不是小高。

如此一来,事件也算是告了段落,高方平甚至都不去和皇帝交代,感觉有些累了,闭门谢客,称病,不进宫述职,也不回郓1城……

“真的假的?”

“是不是传言有误?”

“俺还是觉得夸张了,传言可以用于威胁百官,江湖传言,而书而得天下的奇书,就这么被小高相公不请旨就付之一炬?”

“这事透着玄乎,等等看吧,兴许朝廷又会风云突变。”

“哎,我朝就算变也变不到哪去,那是相公们的事,我等**洗洗睡了。”

“我觉得真会变的,你不见小高相公这么高调的人,这事后都闭门称病了。”

因方腊散步《百官见闻录》的传闻,所以民间的各路秀才,也对此充满的议论和猜测,有的人认为高方平会因为牵连了大事一蹶不振,而有的人认为,“京师勤王”一役,高方平彰显决断的大酷吏手腕,一步没有走偏,敢作敢为,此举,已经被太学的一部分以时静杰为首的文青评价为:宰相苗子。

与此同时仅仅是对新一代的宰相苗子,各家各派的八卦众们,也众说纷纭,有的说宗爷爷有秘密武器,乃是一个叫李刚的才高八斗的少年。还有的人认为,去年的进士、开封府六曹参军之一的赵鼎,乃是一个骨骼惊奇的存在,这么年轻就在汴京获得重用,政治路线不出错误的话,很可能在十五年之内宰执天下。

另外的一小撮,仍旧认为王黼,会作为蔡党新一代的领袖培养,最终会崛起和猪肉平形成二虎相争。

“不可能把,王黼那厮虽然有才又满腹经纶,年轻有为,但是从济州被贬,就是简历上的污点。”

“未必,老子始终认为他是有势力逐鹿相位的一个存在。听说他最近在江南掀起了很大的声势,扬言亩产五千斤,百姓安居乐业治下稳定。”

“是的,王黼有他的一套,听说他联合江南的半仙倒是林灵素,鼓励民众信道,打击其余邪教,从而一团和气,热情生产纳粮。还听说,他们得到了一块奇石,解读为天大的祥瑞,打算进京贡献给陛下,为江南道教造势!”

“哎,你们这些棒槌休要瞎解读,妈的你们种过田吗,亩产五千斤你们也信?”

“为啥不信,既然猪肉平可以正月就完成了郓城一半的税负,王黼为何不能亩产比别人高几倍?”

“也是哈,传言猪肉平的财税能力也太耸人听闻了。既然他敢开先例,王黼就敢利用。”

“哎,看来天下将乱,猪肉平联和叔夜相公在北方打击道士,而王黼联和蔡太师,在东南抬举道士。越来越有趣了。”

……

奸臣老爹陪皇帝骑自行车的时候,侧面提及了一句说是小高病了。

赵佶笑骂说:“大臣们都和朕说了,他做事过激,不乖,被张叔夜当众打了一掌,闹情绪呢,也罢,不论如何小高也是也是为了朕办事,得罪了人,听说还有刁民刺杀他呢。”

高俅痛心疾首的道:“陛下英明,谁说不是呢,我儿进京办案的时候可是抬着棺材进京的,扬言为了陛下的圣明不容玷污,不惧怕任何势力的报复。可……总归和许多人结仇了。”

赵佶吓了一跳道:“啊,给朕办事都得准备后事,这些坏人刁民也太可恶可恨了。”

蔡京及时进言道:“陛下,小高为人忠勇,众人说他狠辣,其实是一种误解,他少年得志又有才华,所以难免恃才傲物,此乃年轻人的通病。但这是正常的,老臣和他一起查办‘吕惠卿’其心可诛案的时候,就感觉他乃忧国忧民的新一代人杰,蛮懂道理的一个少年,他和老夫一起认可了捕风捉影的《百官见闻录》不该面世,于是在老夫的监督和批准下,谁也没看一眼,就烧了。此点是功,否则任由那子虚乌有的东西流传于世,则影响我朝士大夫立国治国的合理性,也即是影响官家您的圣明。”

@#¥

高俅想把蔡京一拳打死,提及小高有功就算了,可是妈的他分明是反派,却因张叔夜的凑报中提及了蔡京的名字,于是老家伙堂而皇之的以功臣自居了。而且居然这种时候都不忘记添加一句“吕惠卿其心可诛”。

好在赵佶也没怎么在意吕惠卿那句,只注意到了后面的内容,便笑道:“辛苦太师和小高了,赐小高‘宣德郎’。”又问高俅道:“如今中枢无人宰执,国朝不可一日无相,汴京的乱局,一定程度上就是中枢无人宰执而带来的副作用。加之如今正月过去了,而至今年号未改,没有宰相朕的政令就不通,高卿你一向最懂朕的心思,你以为,何人可为朕分忧?”

高俅听后,冷汗淋漓的低着头道:“大陛下威武,老臣人微言轻,不敢坏了祖宗规议,不敢妄论朝政。”

“说吧,童贯如今在为朕守边,身边只有你这个说话的人了。大胆的说,朕赦你无罪。”赵佶道。

感觉蔡京毒蛇一般的看着,高俅又飞快的在心里多番分析:如今赵挺之病亡,其余人威望不够。张叔夜是唯一有可能的人,但是之前,皇帝给老张栽赃了“纵容高方平,纵容治下妖道,纵容张克公逼宫等等非议”,又已经升入了枢密副使,那就是老张暂时的路被定死了,皇帝根本没有用他为相的意思。

再想:蔡京贵为太师仍未失宠,利用无耻,此一局之中,蔡京伪装成为了和高方平一起破获“百官见闻录”和妖道案的人,似乎……已经无法阻止他了。

居于此,高俅又一向是见风使舵的弄臣,认为目下不宜在得罪蔡京了,否则不但没用,还平白无故的拉了大仇恨。

高俅这一生,实在太理解官家的心思了,官家要面子,之前罢了蔡京的相位,而现在官家这是不好意思主动说。但是既然当着蔡京的面这么问了,显然是需要高俅来开这个口的,捅破这层窗户纸。此点政治觉悟,高俅还是有的。

无奈之下,高俅跪地道:“老臣认为,太师四平八稳、有过执政简历,追随过安石相公变法,也宰执过天下,经验丰富,忧国忧民,国不可一日无相,且由太师执掌中枢,主持国政,大陛下以为如何?”

赵佶果然就是这个意思,听后大喜,这便点头同意了高俅所奏。想给高俅升官,却是高俅老儿已经无官可升了,只得赐给了个国候爵位了事。

以往皇帝不喜欢赵挺之的一个原因就是,老赵有些事和皇帝不对付。所以越到后期,赵佶越发怀念当初蔡京的“千依百顺”。

大宋的宰相,那是真可以一定程度上节制皇帝的,那叫软抗旨,一不高兴就找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软对抗,打太极,而一但宰相不签字,皇帝的文书许多时候就效力大减。

皇帝是有性子的,一被反对当然就不高兴了,于是他就会怀念曾经千依百顺的儒雅老帅哥蔡京。

张叔夜目下的威望是可以宰执的,然而从皇帝到蔡京再到高俅,都不希望老张来让人不高兴,真是他宰执,高俅都要被收拾,皇帝恐怕会比赵挺之时期还郁闷。

皇帝高兴之际,便得意的宣旨:“蔡卿,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暂时空置吧。刘逵尸位素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让朕很是失望,贬广州通判。张叔夜暂时兼任中书侍郎,和蔡卿协同执政。”

刘逵的命运那是没有办法的,才能有限,早就不被官家信任了,赵挺之在的时候几次护着刘逵,但现在赵挺之不在了,去广州任通判,已经是很好的结局。又听张叔夜兼职中书侍郎和蔡京协同执政,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节制蔡京,高俅也就放心了,大呼陛下圣明云云。

“开年元月已过去,蔡卿可有说法?”赵佶傻傻的期待着,像是孩子想重新过一次年的那种态势。

蔡京微笑着,已然猜测到了皇帝的心思,便道:“官家圣明,由此,今年定年号‘大观’可否?”

赵佶笑道:“正合朕意,一切拜托太师了。”

……(未完待续。)

第214章李清照来访

“快去郓1城出班,不许闹情绪。”梁红英道。

“不去,别来烦我。”高方平躲在房里不出来。尽管写给吏部侍郎张商英的请假文书被驳回了,没批准,但高方平照样躲在房里哪也不去。

高方平整个的扑在桌上发呆,听闻门被推开,有人进来了,并且来到了身边。

于是高方平闭着眼睛不理人,一会儿没有动静,高方平却又忍不住好奇,伸手去后面摸摸来人,咦,很好摸啊,略瘦,是个女人,却不是梁红英。

于是试着睁开一只眼睛瞧瞧,随即吓得缩回手跳了起来:“清照!”

李清照被他偷袭得面红耳赤,但既然事出有因,也不想提及这个尴尬问题,坐下岔开道:“到京很长时间了,却一直忍住没来打扰高兄。”

高方平道,“你总是这么善解人意是吗?”

李清照微微一笑道:“京城的事无比复杂,清照虽然关心,但害怕介入后,为了给清照面子而坏了国法、坏了高兄大事,那清照就罪过大了。高兄是有灵气的人,该怎么处理,你的心里当然有一杆秤。”

高方平叹息道:“是啊,当时我最害怕的不是京城的乱局,而是你来找我、让我做不想做的事。算好清照始终这么自重,感谢你关键时刻没给我添乱。”

李清照调皮的一笑:“高兄,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清照在京的?”

“在老种家被他敲诈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高方平道,“但时局如此,为皇帝办事容不得其余感情,所以我没去见你。你进京当然是为了赵挺之相爷爆亡的事,我奇怪的在于,为何是你独自前来,赵明诚呢?”

“家夫听闻公公病亡的消息后,气的一病不起,他一口咬死公公乃是被奸臣害死,第一时间便让清照马上返京,请宗泽相公主持公道。”李清照低声道。

高方平点点头道:“难怪张叔夜张商英会如此积极的怂恿皇帝召我进京,你和赵挺之对他宗泽有恩,他当然要为这事极力周旋。”

随即,高方平又道:“最终我高方平无能,不知道赵相死亡的真相,清照你怪我吗,难过吗?”

“不怪你,也不怎么难过。”李清照微微摇头,“公公身体不好已是有些年月了,此事尽人皆知。在杭1州听闻消息的时候,我便不同意家夫捕风捉影、进而带起政治风暴的心态,却被他……被他……”

“一巴掌?”高方平愕然道。

李清照点点头:“是的,家夫心胸不宽,乃是阴谋论崇拜者。”

高方平皱了一下眉头,但那是她的家事,也不方便参与。

事实上作为儿子,赵明诚有此种心思不为怪。而李清照是个洒脱的人,她不难过赵挺之的死也正常。

赵挺之原本就是李清照父亲的政敌,当年跟着蔡京打击李清照的父亲可一点没手软。更有甚者,因当时蔡京的威势,李清照的父亲被打为元祐党籍,赵挺之为了避嫌,虽然没有让儿子休妻,却故意找借口把李清照留在青州老家,然后把赵明诚接到京城念书,让他们这对新婚夫妇分开了近两年之久,就是不许相见。

李清照是洒脱又贤惠的人,她便不多想,闭门做学问,自得其乐,不让公公为难,不让丈夫为难。

其后蔡京因星变罢相,元祐党被一定程度平反,赵挺之掌权登入宰执后,这才允许李清照进京和丈夫相会。然后历史传言,佳人带着这两年潜心研究的学问、收集的金石字画,急忙返京想和夫君长谈分享,却是发现赵明诚留恋青楼,且有了宠妾。

李清照作为女人,又是思维相对先进的文青,对此不高兴是正常的。但在这个时代又是赵明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