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第4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吮阋丫浇蠹狻!
孙策笑了。“阿翁,人多未必就是好事,有可能众志成城,也可能各怀鬼胎。如果人多就能赢,当初统一天下的就不会是秦国了。”
孙坚哈哈大笑,连连点头。“有理,有理。”他摸摸孙翊的头。“小子,听见没有,以后要和你大兄学,对读书人客气一些,别只知道好勇斗狠。”
孙翊用力的点点头。“嗯,阿翁,我知道了。”
……
第二天,阎行率兵赶到,带来了最新消息。
郭嘉率领主力到达湖陆,但湖陆令吕虔拒绝投降,郭嘉正部署攻城。孙策一问,才知道鲁肃、董袭还没有分兵出发。郭嘉计划等拿下湖陆之后再分兵,否则只有万人攻城,他担心兵力不足,损失会比较大。
孙策暗自叹息。战机稍纵即逝。如果曹昂真是如他所料,去了任城或者鲁国,鲁肃他们现在想绕道任城已经不太可能了。不过这也怨不得郭嘉。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仅凭斥候根本无法保持及时通信,何况这还是在敌境。郭嘉不知道这里的情况,只能根据他面对的形势判断,总不能放着湖陆不攻去取任城。
孙策随即赶往湖陆,与郭嘉会合。
见面之后,还没来得及交流情况,郭嘉笑道:“将军知道辛佐治受伤了吗?”
“因为我?”孙策很惊讶。他当时似乎没伤着辛毗啊,还为这事后悔了很久呢。当时怎么就那么放辛毗走了,至少应该用霸王杀掷他一下的。
“应该是,他受了重伤,如果不是华佗,他也许就死了。”
孙策心里舒坦了些,交流了情况,随后问郭嘉道:“我们现在怎么办,等着?”
郭嘉不假思索。“先取湖陆,再取昌邑。”
“昌邑?”
郭嘉摇着羽扇,胸有成竹。“听说袁谭吐了血。这一仗打得难看,他之前积累的英名毁于一旦,岂能善罢甘休。这些世家子弟最重虚名,何况他身后还有一个更重虚名的父亲,一个横空出世的弟弟。如果不把这个脸面赢回去,他怎么保住他嫡长子的地位?人无欲则刚,但有所欲,便是破绽。”
第968章 别无选择
孙策打量着郭嘉,没有立刻表态。他也想拿下昌邑,而且愿望很强烈,不仅是为了给孙坚讨回脸面,也不仅是为了补偿徐州的损失,而是想将防线向北推进。如果他构想的定陶、昌邑、任城、鲁国防线能够实现,他的活动空间就更大了,需要防守的点却更少,将来再吞并青州,他的战略优势就非常明显。
可他不能将实现这个目标的希望建立在对方犯错的基础上,尤其是袁谭吃了亏立刻后撤,脱离接触,让他后续的手段全部落空的情况下。
“奉孝,我们急着拿下山阳,是不是也是一个破绽?”
“当然。”郭嘉不假思索,嘴角挑起一点弧度,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邪气。“可既然将军意识到了,这就不是破绽了。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不是破绽的破绽诱对方犯错。”
孙策品味着郭嘉的话,他听得懂,但不是完全理解。他自认并不昧于人情世故,可是和郭嘉这种鬼才相比,他多少还是欠缺一些火候。
何况他毕竟不是这个时代、这个圈子的人,未必能像郭嘉一样准确的把握他们的心理。
郭嘉话锋一转。“将军对辛毗有什么印象?”
“辛毗?”孙策很意外。他本以为郭嘉的目标是袁谭。“建功立业?光大门楣?青史留名?”
郭嘉无声地笑了起来,眼神发亮,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他摇着羽扇。“将军知其一,不知其二。”
孙策不以为忤,反而兴致勃勃地坐等郭嘉的分析。
“阳翟辛氏是新近崛起的豪族,有一定的实力,但在士林中根基不深,不仅不能和我郭家相比,就算是韩钟陈荀也不是他们能比肩的,辛评、辛毗是辛氏最近几代人最有希望的俊杰,辛毗尤甚,他能和陈长文、杜子绪、赵伯然齐名,并力压陈长文,成为四人之首,其才能毋庸置疑。”
孙策眉梢轻动,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这四个人中,后世名头最响的是陈群,一是因为陈家的根基深,从陈寔开始,陈家就是颍川名士中屈指可数的重要人物;二是陈家没有弯路,陈纪仕汉,官至大鸿胪,陈群仕魏,官至司空,颍川陈氏顺利成为一流世家,累世二千石,青史留名顺理成章。相比之下,与陈群并列的辛杜赵就远远不如,根基不够深,发展也不顺利,所以后人知道他们的不多,知道他们曾与陈群齐名的更少。
实际上这三人的名声并不比陈群弱多少,辛毗更是排在陈群前面。
这样一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值肯定很高,绝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建功立业、光大门楣、青史留名这么简单,他想要的更多,他要建大功,立伟业,成世家,青史上不仅要留名,而且要留大名,至少是开国功臣一类,甚至可能是云台二十八将那样的级别。
但他的运气不好,真实的历史上,他先跟袁绍,后跟袁谭,袁氏覆灭后,他才跟了曹操。身为降将,他的仕途不可能通畅,曹操在世时,他长期赋闲,直到建安末年曹丕、曹植争立,辛毗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支持曹丕并获得成功,才有机会重新参与军事,从此踏上坦途,又是升官,又是进爵,倍受曹丕、曹睿信任。
现在么,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之前护送袁耀回汝南夺权,下车伊始就挨了袁权一闷棍,还没机会施展身手就成了丧家之犬。如今辅佐袁谭争兖州,袁谭大败,他还受了重伤。如果不能反败为胜,袁谭的嫡子之位不保,他辛毗的仕途大概也会中途夭折。
等孙策消化得差不多,郭嘉接着说道:“可是现在,杜子绪、赵伯然成为将军倚重的干才,他辛毗却被将军击败,袁谭还怎么相信他?如果他不能证明自己,他立刻会被别人代替。”
“不会吧,胜负乃兵家常事,袁谭对辛毗那么倚重,怎么可能因为一次战败就弃用他?”
郭嘉笑得很开心。“正常来说,的确不至于此,袁谭还是有容人之量的。可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胜负,而是袁谭的前途。正如昌邑不是简单一座城,更是兖州州治。袁谭身为兖州刺史,如果连昌邑都守不住,他怎么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嗣子?他现在之所以能坐稳嗣子之位,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前年曾经击败将军。现在被将军重创,名声岌岌可危,如果再失昌邑,他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身败名裂。”
孙策恍然大悟。袁谭和他不同。袁谭背后着站着一个名满天下的父亲,这个父亲还要想剥夺他的继承权,所以他不能走错一步,他输不起。如果辛毗不能帮他取得胜利,他就只能另选一个能帮他取胜的人。
“谁能代替辛毗?陈群?”
“不,陈宫。”
“陈宫?”孙策笑了一声,觉得郭嘉这次看走眼了。陈宫是有计,但他是曹昂的人,怎么可能代替辛毗,成为袁谭的心腹。而且这个人……貌似和辛毗差得太远了吧。
“袁谭麾下,论军政才能,能和辛毗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陈宫。将军以为,辛毗受伤,是谁为袁谭出谋划策,以退为进?”
“你的意思是袁谭撤退的计划不是辛毗建议的,而是陈宫?”
“没错。”
“有证据吗?辛毗虽然受伤,未必连说话都不能。陈宫是曹昂的谋士,他怎么可能替袁谭出谋划策?”
“证据很明显,只是将军没有留意。”郭嘉收起笑容,多了几分严厉,显然对孙策的轻忽很不满意。“这个计划对袁谭而言相对保守,并不是上佳选择,真正从中得利的只有曹昂。除了陈宫,没人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如果辛毗还能说话,他绝不会同意。”
孙策仔细想了想,忍不住一拍额头。没错,这个计划的确对曹昂最有利。袁谭退守昌邑,等于将泗水以南的地盘拱手相让,无疑是受损的一方。可是曹昂转向高平,没有与袁谭同行,明显是另有任务,而这个任务绝不仅仅是高平,更可能是兖州与豫州、徐州接壤的要害之处,干系重大。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曹昂无疑是受益者。除了陈宫,谁会做这样的建议?
“这么说,辛毗一旦伤愈,必然会反对这个计划?”
“不管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为了袁谭,他都不会接受这个计划。他会尽全力说服袁谭反击,同时证明陈宫不能取代他。如果这时候将军露出破绽,他岂肯放过?将军知道自己的破绽,所以这就不是破绽。可是辛毗不知道这是他的破绽,反而会成为他的破绽。”
孙策笑了起来,接着郭嘉的话往下说。“就算他知道这是他的破绽,他也会赌一赌,赌我不知道自己的破绽。”
郭嘉放声大笑。“是的,因为他别无选择。”
第969章 心病
孙策承认郭嘉分析精到,对辛毗的心理把握得比他更准。可这毕竟是猜测,只能说有可能,即使可能性很大,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没有人能算无遗策,即使是传说中的诸葛亮也有失街亭的时候。郭嘉同样如此,他辅佐曹操的时候,曹操也没少打败仗,宛城一战也没见他识破贾诩的计策。
辛毗也不是普通人,他的智商不亚于郭嘉。郭嘉能算他,他就不能算郭嘉?关键还是先立于不败之地,诱敌这种事要看运气,能成更好,不能成也不会有什么重大损失。
对孙策来说,眼前最要紧的就是拿下湖陆,再夺取高平,把兖州进入徐州的孔道从曹昂手中夺过来,只有如此,沛国、彭城的安全才有保障。
陶谦让出彭城和承县以西,就是因为这里太容易受攻击了,他分身乏术,不如把这里送给孙策,希望孙策接过这个负担,就像当初孙策把鲁国送给陶谦也是让陶谦去顶锅一样。
湖陆是县城,城池并不大,但这里是交通要道,当泗水之滨,南水又在城南汇入泗水,是山阳和沛县的交界处,离鲁国、彭城都不算太远。地理优势好,户口过万,是个大县,豪富之家不少,财力雄厚,就有钱修城,比一般的县城要坚固得多。
按照正常的攻城手段,自然是先围城,然后打造攻城器械,按部就班的攻击。现在情况不同,要进行战略欺骗,让袁谭、辛毗看到他的破绽,就要打破常规。他的破绽是什么?当然是恃勇好斗,好行险。攻打湖陆就是展现出这样的特征。
强攻,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强攻可以速胜,但损失也会很大。孙策想给袁谭、辛毗留下他恃勇好斗的印象,却不想真的付出太大的代价,尤其是当得知守城的将领是吕虔的时候。吕虔青史留名,与文聘、李通等人同传,凭的就是战功,而且他起家之地就是这一带,他可不想成为吕虔第一笔军功。
孙策一边查看湖陆的地形,一边派人去迎孙坚。吕虔夺取湖陆之前,朱治在湖陆驻守过一段时间,他对湖陆城里的布局比较清楚。十几天时间,就算吕虔加以改造,也很难改变太多。
湖陆两面临水,只有西面和北面能摆开战场。孙策命人在这两面架起监视用的高台,要比城墙还高一倍,从台上可以直接观察城头的形势,还可以让弓弩手作为制高点。与此同时,他派人到四周联络诸家,筹集粮草,征召民伕。湖陆属山阳,不是他的势力范围,免不了用些强制手段,流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与此同时,孙策让顾徽写了一封劝降书,派人送进城里。
……
吕虔二十出头,中等身材,壮实精悍。
他话不多,看完孙策的劝降书,他沉默了很久。劝降书用很多笔墨描写了孙策不久前在戚县大破文丑、在方与大破袁谭主力的故事,然后又说,你不用担心家人,因为我很拿下湖陆之后,会继续进兵攻打任城。你现在投降,家人会受到优待。你不投降,等城破了再降,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文笔很好,气势很强,可是在自信的同时总让人有一种骄狂的感觉。
吕虔很客气,他回复使者说,我奉袁使君之命镇守湖陆,不能轻易投降。孙将军还是攻城吧,我会尽力防守,如果你能攻破湖陆,到时候生死付于将军之死,我也对得起袁使君,无愧于心。
送走使者后,吕虔将孙策的劝降书封了起来,派亲信出城,赶去面见袁谭,向袁谭求援。他之前就派人向袁谭求援过,但袁谭没有回应,不知道是袁谭觉得没有必要增兵湖陆,还是因为被孙策突袭,没顾得上安排。从时间上来看,两种可能性都有。
……
亢父城南,邿亭。
袁谭和衣靠在榻上,歪着头,鼾声大作。
他原本只是想小寐一下,缓缓精神,可是这些天太累了,连续几天没能好好休息,又在最有希望成功的时候被孙策突击,形势陡然逆转,精神压力猛增,他精疲力尽,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