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第2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坚觉得有理,这才打消了增援的计划。
三日后,三百多只船赶到陈县,与陈王、袁敏会合,进入陈留郡。张邈早就收到孙策的知会,知道这些人都是去增援的,不是攻击他。收到消息后,他非常“震惊”,立刻率部阻击,双方发生战斗。在陈王刘宠神乎其技的射艺面前,率先出战的一千余人还没能赶到水边就被射倒了几个,吓得纷纷驻足,不敢进入射程之内。
张邈派人敲锣打鼓的喊了一阵就放弃了进攻,一边率部尾随,一边派人通知袁谭。
……
袁谭手一抖,琥珀色的酒液险些泼出来。他不动声色的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吐出来,与辛毗交换了一个眼神,眼神中既有欣喜,又有不安。
孙策来了援兵,是真是假?如果只是张邈不想参战的借口,那也就罢了,反正也没指望他出力。如果是真的,那可有些麻烦。眼下双方实力相当,他还有取胜的机会。如果孙策再增兵,主动权就不在他手里了,胜负要由孙策说了算。
辛毗拿起张邈的书信,纸是上好的南阳纸,看来张邈是一点也不遮掩他和孙策的关系啊。这倒也是好事,可以证明他没必要说谎。他将张邈的信看了一遍,又问送信来的人。
“敢问足下姓名乡里,在太守府任何职?”
“小吏卫恂,无字,陈留人,出自行伍,在太守府任兵曹吏。”
“兵曹吏?”辛毗很惊讶。通常来说,做使者的都是擅长辞令的读书人。“那你是怎么成为使者的?”
卫恂犹豫了片刻。“是……高文惠向府君推荐的。”
辛毗很茫然,他不认识这个人。袁谭想了想。“是陈留圉县高家的高柔吗?”
“正是。”
袁谭点点头,对辛毗解释了一下高柔和高干的关系,特地点明了他的法家学问。辛毗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眉宇间却有些鄙视的意思,张邈真是急了,居然让一个文法吏推荐的行伍贱人担任使者,可见没什么人才可用。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张邈藏拙,不想让真正的人才出现在袁谭面前。和袁谭相比,他的号召力不够,人才很容易被袁谭抢走。
“既能为使,想必张府君对你很是信任。你可曾亲眼看到豫州来的援军?”
“随张府君出征,亲眼所见。”
“有多少船?”
“三百五十一只,前后二十余里。”
“如此长的队伍,又是沿水而行,如一字长蛇,防守必然首尾难以兼顾,张府君居然无法截住?”
卫恂早有准备,拱手施礼。“请使君赐以纸笔。”
袁谭不解,却还是让人拿来纸笔。卫恂拿起笔,画了一个示意图。袁谭和辛毗一看就明白了。袁谭苦笑一声:“久闻这位陈王刘宠善战,果然名不虚传。朱太尉调他参战,这是要占着浚仪不走吗?”
第483章 慷慨
辛毗没吭声,但眼中的忧虑却浓得化不开。
浚仪四通八达,水陆纵横,水路尤其发达,沿阴沟水、鸿沟水可入大河,沿浪荡水南下经陈国、汝南可入淮,沿汳水东下经梁沛入徐州,直抵东海。陈留郡的重要地位有一大半落在浚仪,如果朱儁想控制东南,浚仪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战略要地。
如果考虑到孙策在豫州的部署,结果已经呼之欲出。
袁谭见辛毗脸色难看,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不幸而言中,也吓出一身冷汗,觉得形势严峻。张邈和父亲袁绍离心离德,和自己恐怕也没什么信任可言,只是心照不宣罢了。围城这么久,他一直游离于战场之外,不听调遣,现在又看着陈王刘宠轻松进入陈留,自然是和孙策达成了什么协议。
陈留已经不是兖州的,而是豫州的。
袁谭强作镇静,让人带卫恂下去吃饭,他和辛毗四目相对,连讨论的兴趣都没有。根本没什么必要讨论啊,朱儁的意图太明显了。
刘表突然闯了进来,急急说道:“使君,陶谦出兵攻取了费县、南武阳,南城可能也丢了。”
袁谭腾的站了起来,愣了片刻,转身找出地图,铺在案上,找到费县、南武阳的位置,一拍案几,震得案上的笔砚跳了起来。
“半个泰山丢了!这个老贼,下手真是狠啊。”
泰山郡十二城,费县、南武阳和南城仅占四分之一,人口甚至还不足四分之一,但三城深入徐州境内,原本就是为了牵制徐州,现在被陶谦突然夺走,兖州再想攻击徐州就难了,中间还隔了个鲁国,而鲁国属豫州,孙策肯定不能让他越过鲁国去攻击陶谦,况且那里还是一处山地,很难通行。
陶谦这个时机选得真好,让他有苦说不出。三个县是小事,让他挨了打还无法还手更难受。
袁谭很沮丧。出镇兖州果然不是什么好差事,三面受敌,能自保就不错了,谈什么发展壮大。
见袁谭脸色不好,甚至忘了请他入座,刘表讪讪地站在一旁。辛毗看在眼中,离席而起,请刘表入座,笑道:“景升兄,你曾经和孙策对阵过,依你之见,这会不会是孙策的主意?”
刘表想了想,点头道:“的确有这个可能。他欲解浚仪之围而不得,让陶谦发起攻击,诱使君东进,他才有机可趁嘛。上次刘备欲取豫州时,他就曾和陶谦联手,再来一次也没什么奇怪的。”
袁谭也慢慢恢复了平静,看看辛毗,又看看刘表。“依二位之见,我应该怎么办?”
辛毗看向刘表,请他先说。刘表拱手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还是佐治你说吧。”
辛毗谦虚了两句,说道:“不管陶谦攻取三城是不是策应朱儁,这其实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泰山深入徐州,费县南下二百余里就是徐州州治所在的郯县,若不拿下三城,陶谦如何能心安?以我看来,这其实正是陶谦心虚,担心使君对徐州不利,所以才会趁机出手。”
袁谭勉强笑了笑。他知道辛毗在替他掩饰。不过辛毗说得有理,那三个县深入徐州,对徐州威胁极大,陶谦为自保计,也有足够的理由抢占三城。
“陶谦得此三城,不过自保而已,却很难威胁兖州。只要成县、梁甫还在我们手中,他就很难前进一步,使君大可坐视不理,将计就计,在浚仪布一个陷阱,先击溃朱儁、孙策。”
刘表连连点头。“佐治此计甚妙。”
袁谭也高兴起来,连声催促道:“佐治兄,你仔细说说,我们怎么布这个陷阱。”
辛毗凑了过来,拿起笔,饱蘸朱砂,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又画了一个血淋淋的叉。
……
孙策担心陈王会遇到危险,率领亲卫营迎出三十里,才知道张邈真的够朋友,已经帮他完成了任务,一路护送陈王至此,看到他来了才率部离开。
再次相见,陈王很感动。不用孙策说,他也知道这次有机会率部出征是孙策的建议。身为陈王,他这么做肯定不合制度,将来也难免会被人非议,可是有太尉府的命令,有勤王的大义,没人能把他怎么样。天下大乱,朝廷衰弱,正是需要他这个宗室襄助的时候,想必天子也不会太拘泥于成法。
孙策与陈王畅谈一番,说明了请他来的用意。朱儁虽然没有明说,但他选择送粮食进浚仪而不是接应黑山军脱围,已经有据浚仪为已有的打算。可是要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浚仪的位置太重要了,就算袁谭答应,张邈也不可能答应。
至于孙策本人,他也不愿意。朱儁占据了浚仪,以后向豫州开口要东西就方便了,等于打通了一根血管,豫州的血将源源不断的流向洛阳这个无底洞。只是这样的话他不会对朱儁说,更不会对陈王刘宠说,他甚至根本不需要说什么,他只要不作为,朱儁就很难达成目标,就算暂时夺取了浚仪也很难守住。
孙策又和袁敏谈了一会。这次陈王不仅带来了三千强弩手,还有五百刀盾手。这五百人是袁敏亲手训练的,左手持钩镶,右手持长刀,结阵而斗,战斗力不弱,是难得的步卒。看到这些步卒,孙策就明白了袁敏的意思,他对没当成教头很遗憾,所以自己训练了一些人,展示自己的武技和练兵能力。
“有了你和这五百人,大王的安全就有保障了。”孙策拉着袁敏的手臂,亲热地说道:“我非常感谢,无以为报,拨五百套新甲、六百口新刀给你,助你一臂之力。”
陈王和袁敏又惊又喜,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出声来。
“多谢将军慷慨,孤感激不尽。”陈王拱手施礼,越看孙策越欢喜。这可是一笔厚礼,南阳的甲胄、长刀都是眼下最好的装备,有钱都未必买得到。孙策一开口就是五百人的装备,太给他面子了。由此可见,当初接受孙策邀请,教他的弟弟妹妹习射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陈王只是欣慰,袁敏却是感激涕零,一揖到底。“多谢将军厚赐,敏誓死捍卫大王,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第484章 这事不怨我
东汉虽然对宗室控制很严,但宗室毕竟是宗室,更何况陈王是王爵,在礼仪上比三公更尊贵,朱儁不敢怠慢,率诸将出营三十里相迎。
看着朱儁在陈王面前毕恭毕敬,孙策欣慰地笑了,终于有一个人能让这倔老头俯首了,这辛酸憋屈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朱儁施完礼,抬起身,一眼看到孙策站在陈王身后眉开眼笑,心里咯噔一下,这才觉得有点不对劲,不禁暗自懊悔。陈王与孙策关系极近,如果我和孙策有什么分岐,陈王肯定要支持孙策啊。这哪是我的援兵,这是孙策的援兵啊。
这小竖子,一点也不像孙坚,太狡猾了。
朱儁很想揪住孙策问个明白,却脱不开身。他还要向陈王介绍麾下诸将,再介绍眼前的形势。陈王生性温和,未必有兴趣和他争夺指挥权,但他的身份高贵,必要的礼节不能少。孙策也许可以不在乎,朱儁做了一辈子官,又身为武官之首,一心想为后辈做个榜样,教他们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大臣,却不肯落人话柄,一板一眼,不肯有丝毫疏忽。
回到大营,朱儁设宴为陈王接风,在席间试探地向陈王提出与袁谭决战的计划,正式表明了想据浚仪的想法。仔细地询问了双方的形势后,陈王放下筷子,端起酒杯,浅浅的呷了一口酒,半天没说话,仿佛在品味酒香。朱儁见了,暗叫不好,陈王这分明是不赞成他的计划。他转头看好一眼孙策,孙策举杯向朱儁示意的同时耸了耸肩,瘪瘪嘴,摆出一副很无辜的表情。朱儁很生气,却不好当着陈王的面发作。
陈王好半天才将酒喝下去,不急不徐地开了口。
“朱公,浚仪四通八达,如果能占据此地,的确能起到拱卫洛阳的作用。不过,浚仪终究属兖州,这么做,不会惹起非议吗?”
“大王,事急从权。山东州郡如果能拥护朝廷,自然没有这必要。现在山东混战,袁氏四世三公,本是国家栋梁,却只顾自相兼并,迟迟不肯接受朝廷诏书西进勤王。掌握浚仪不仅可以联接豫州,拱卫洛阳,还能威慑山东。”
陈王点点头,赞道:“朱公老成谋国,不畏人言,可敬可佩。难怪讨逆将军父子对你如此推崇。”
朱儁看看孙策,谦虚了两句。“还要请大王鼎力相助才行。”
“孤可以助你接应于毒、苦酋出城,或是送一些粮食进去,可是要击退袁谭,守住浚仪,恐怕有些困难。”陈王一脸歉意,似乎不能帮朱儁达成心愿是他的责任。“朱公,正因为浚仪很重要,就算暂时攻克,恐怕也无法长期占据。战贵胜,不贵久,到时候攻战不休,你还有余力勤王吗?依孤之愚见,还是据成皋、守敖仓来得稳妥。”
朱儁恨恨地瞪了孙策一眼。“大王所言自然有理,只是如此一来,在中牟、开封一带屯田的计划就难以实施了。”
陈王点头说道:“的确有些遗憾。不过洛阳空虚,八关之内抛荒的良田甚多,短时间内应该足够屯田了。等形势稳定,再图后计也为时不晚。”他拍拍朱儁的手。“朱公,孤能理解你的心情,可是有些事真的不能急啊。朱公久经沙场,这些事应该比孤清楚,孤妄言,有不当之处,还请朱公见谅。”
朱儁无奈,只得拱手道:“大王金玉良言,儁受益匪浅。”
……
宴会结束,朱儁将陈王送出大营,回到大帐,越想越郁闷,扼腕长叹。
“上这小竖子的当了。”
文云和王敞知道他说的是谁,相视苦笑。文云说道:“朱公,既然如此,这浚仪不占也罢,省下钱粮西去勤王。真要大战一场,将士损失在所难免,抚恤和赏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抢收的这点粮食都未必够呢。”
王敞也说道:“仲流所言甚是。朱公,眼下兵力近十万,如果钱粮不缺,勤王有望。迎回天子,在洛阳周边屯田数年,兵精粮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