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第10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淙黄食鲋冢氯笕缬瘢疵馓诹擦诵萌嗣磺逅烤乖谙胧裁矗幌裉熳诱饷刺孤省
当然,他更听得懂天子的言外之义。既然天子能因为长公主而饶孙策一命,自然不会因为姊姊嫁给了陈群而降罪。这当然是个好事,荀家分属各方,几个叔伯也就罢了,那是父辈的事,对他而言,最挂念的就是嫁给陈群的姊姊。陈群虽然在吴国没有做什么高官,但他毕竟依附了吴王,和朝廷对立。
“陛下胸襟过人,诚为不世英主,中兴可期。”
天子斜睨着荀恽,似笑非笑,却没有君主的高深莫测,只有二三知己间的戏谑。“当真?”
“千真万确。”荀恽也笑了,心头的阴霾也散了些。
“若能中兴,必不负令父子。”天子拍拍荀恽的肩膀。“暂且委屈你做个散骑郎,陪朕读书习武,将来做朕的爪牙。”
“喏。”荀恽大声应喏,随即又意识到失礼,尴尬地看了天子一眼,见天子并无忤意,反有几分喜色,这才松了一口气,改口道:“唯!”
“做爪牙,可不能只是唯唯诺诺,要敢进谏,能进谏。只要言之有物,有益于治,毋须顾忌太多。”
“唯!”荀恽心中快意,第一次觉得来长安是个正确的选择。和天子相比,袁绍、袁谭的确相去甚远。至于风头正劲的吴王,他没见过,但听人说吴王虽然爱民,敢为天下先,却好勇好色,学问德行略有不足,为一方诸侯尚可,为德被天下的圣主就勉强了。
己不正,何以正人?
刘晔拿着几份公文进来,正好看到天子与荀恽谈笑,不免一愣,随即恍然。荀彧负讥,将长子送到天子身边为质的确是个好办法,既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又顺势加强了和天子的联系。天子的书信前天刚刚送出,荀恽今天就到了潼关,中间几乎不曾有任何耽误,这位闻香令君果然是个当机立断的狠人。
“陛下又得英才,可喜可贺。”
天子哈哈一笑,向荀恽介绍刘晔,最后又说道:“刘令君是宗室中的俊杰。正是因为有一批他和令尊这样的贤臣相助,朕方信中兴可期。”
刘晔心里暖洋洋的,躬身再拜。荀恽对这位与父亲齐名的秘书令早有耳闻,只是没想到刘晔这么年轻,不仅比袁谭的智囊沮授年轻很多,甚至比父亲还要年轻几岁。他一直以为刘晔与父亲荀彧年岁相当,甚至更年长一些。
想到当初袁绍不肯重用父亲就是因为他太年轻,荀恽不禁暗自发笑。袁绍败得不冤,被一群昏愦老朽围着吵,头晕脑袋,岂能不出昏招。希望袁谭能比他强一些,不要败得太容易。
宣喧了几句,荀恽出去领官服、印绶。刘晔将手里的公文递给天子。天子一看,是韩斌从河东来的,心情有些复杂。两天前,韩斌奉诏赴河东,礼聘李儒。这么快就有消息来,也不知是顺利还是不顺利。如果不顺利,李儒不肯应征,河东的事就有些麻烦。如果顺利,李儒入朝,以后要经常见到这个鸩杀兄长的逆臣,这心情实在好不起来。
荀彧虽然说唐夫人顾全大局,没有反对,但他能想象得到唐夫人的悲哀。即使迫于无奈,他还是觉得愧对这位像母亲一样照顾他多年的王嫂。
天子收拾起心情,拆开公文,扫了一眼,随即皱起了眉头。韩斌信中说,李儒已经离开河东,不知去向,诏书无处可投。根据打听到的消息说,李儒可能去了南阳,就是几天前的事。
“这可怎么办?”
刘晔倒是很从容。“陛下礼征李儒,并非指望李儒能够为陛下效力,只是顾全大局。李儒来与不来,其实无妨。只是要辛苦韩斌,让他多跑几步路。既然如此,索性让他多去几个地方,到中原、河北都转一圈,尤其是兖州。”
天子心领神会。兖州夹在兖豫之间,形势很关键。曹昂是曹操之子,兖州世家又因为土地的事不愿与孙策合作,正是朝廷可以争取的对象。如果能让兖州配合朝廷的行动,围攻孙策的计划无疑又多三分胜算。
天子与刘晔商议,迁韩斌为太仆,持节徼关东,以天子的名义征辟关东的名士贤才。他们来不来且两说,至少要让他们知道天子并没有歧视关东人的意思。
考虑到李儒去了南阳,贾诩又称病不肯入朝,董越拱手交出河东的可能性不大,冯翊的得失至关重要,天子随即委任皇甫坚寿驻守潼关,自己则率主力移驻临晋,就地屯田积谷,做长期对峙的准备。并拜阎温为冯翊都尉,统兵三千,驻夏阳,以备不测。
……
徐盛途经砥柱时耽搁了一些时间,座舰触礁搁浅,不得不更换战船,又派人将受损的座舰拖回陕县修理。等他返回洛阳,转入洛水,刚进入宜阳县境就收到宜阳长周生的消息:高顺率领一万步骑,刚刚攻取了卢氏,正顺洛水东进,准备进攻宜阳。
徐盛大吃一惊,不敢怠慢,立刻命令部下弃舟登岸,全速前进,同时派人通报驻守洛阳的吕蒙,让他做好接应的准备,并将消息送给都督鲁肃。
一千五百将士携带随身武器,带三日粮,沿着洛河展开急行军,在两个时辰内强行军百里,落日前赶到宜阳城下。周生听说高顺来攻,正急得上火,见徐盛率部赶到,喜出望外,立刻将徐盛迎入城中。
徐盛查看了宜阳的城防后,长出一口气,对周生非常欣赏。周生已经做好了坚守的准备,只是兵力太少,未必能守得住宜阳城。只要有足够的兵力,即使徐盛不来,周生也能守住宜阳,坚持到援兵的到来。
周生是河内人,读过几年书,但出身比较差,原本对仕途没什么指望。前几年逃难到南阳,正好碰到孙策在南阳开设学堂,扩大招生,他入郡学读书,师从胡昭,后来发现自己对古文字没什么天赋,便转入讲武堂学习兵事,三年毕业后转入洛阳战区,在鲁肃麾下做一个曲军侯。不久前,鲁肃进兵弘农,他留守洛阳,听吕蒙指挥,董越不战而走,吕蒙派人进攻洛水打探消息,他主动请缨,来到宜阳,成了宜阳长。
与他一起出战的还有一个军侯邓信,原本是射手营的一等射手,官渡之战立了功,转到鲁肃手下做军侯。他率部去了卢氏,高顺来袭的消息就是他送出来的,不过看这形势,估计凶多吉少。
徐盛很惊讶。他知道吕蒙和蒋钦一样,是孙策亲手带出来的小将,在官渡之战时立过功,见识了蒋钦的能力之后,对吕蒙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不敢有任何轻视,却没想到吕蒙还有这样的胆略,居然自作主张,安排人进入洛水,接收卢氏、宜阳。
徐盛接管了宜阳城,又派斥候出城打探消息。周生自告奋勇,他一直在城内休息,体力充沛,在宜阳待了大半个月,地形也比较熟悉。他和邓信关系不错,如果有可能救出邓信,他也愿意吃点苦,受点累。
徐盛同意了周生的要求。周生带着部下出城,乘着夜色,赶往卢氏。
第二天清晨,徐盛收到了周生传来的消息,他在金门山遇到了邓信。邓信刚从卢氏撤出来,高顺追得很紧。高顺有骑兵,没有接应,他们很难顺利撤到宜阳,估计路程,他们将在白马山被高顺赶上,他们打算立阵阻击,请徐盛派水师接应。
第1974章 对峙
金门溪,高顺勒住坐骑,面色难看。
李肃站在一旁,摸着额头,心有余悸。陷阵营步卒散在四周,警惕地注视着一草一木。十几名骑士坐在地上,正由医匠拔箭包扎,有两人要害中箭,怕是活不成了。
攻破卢氏城并没有费太大功夫,李肃率骑兵入境,城中的江东军见形势不妙,随即放弃了卢氏城,一把火烧了库房,还在城中散布谣言,说匈奴人杀来了,结果城中百姓大乱,纷纷出逃。李肃开始搞不清状况,见是百姓,不敢轻易杀戮,只是派骑兵四处拦截。江东军趁着骑兵分散的机会,突围而去。
李肃发现中计,带着骑兵追击,没曾想这些江东军奸猾得很,打了他一个伏击,弓弩乱发,射伤了十几名骑士,连李肃都中了两箭,如果不是他在精甲里面又衬了一套环甲,说不定就死在这儿了。
即使如此,十余名骑士伤亡,还被对方抢走了几匹马,对士气也是很大的挫伤。他们再也不敢放肆的追击了,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消失在山林中。等高顺率部赶到时,对方连影子都没了。
高顺抑制要骂人的冲动,转头看了李肃一眼。“伤口如何?”
“不碍事。”李肃暗自松了一口气。他虽然是吕布的亲信,却一直对高顺有些畏惧。如今高顺加官晋爵,更得吕布器重,他看到高顺更心虚。况且这一仗也打得窝囊,近千骑兵没能堵住几百步卒,还被打了伏击,连自己都中了两箭,这要是传回去,吕布肯定要骂人。
“中原地形与并州不同,你要多留意。”高顺指指四周。“这一路走来,有多少山,多少水?处处都是可能有伏兵的地方,江东军又擅弓弩,千万不能大意。”
“喏。”李肃连连点头,深有同感。这中原的河谷与并州的河谷的确不同,溪流多,草木丰茂,到处可以藏人。他就是被埋伏在草丛中的江东军伏击的,对方在百步外发箭,连射三枝,两箭命中,其中一箭射中他的胸口,劲道极强,轻而易举的射穿了胸甲,幸亏被里面的环甲挡住了。另一箭从额头掠过,刮掉一层皮,也吓出李肃一身冷汗。
“回卢氏休整吧,留一些骑士保持联络。”
“喏。”李肃再次躬身领命,一句话也不敢多说,转身领着部下走了。高顺没有回头看。他有些不安。这里的地形与并州区别很大,却与关中差不多,尤其是他们所驻的细柳大营。李肃在关中驻扎了那么久,又经常随吕布出猎,对这种地形应该不陌生,却还是中了伏。这么粗疏的人,能统领骑兵单独作战吗?
李肃如此,秦谊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些吕布身边的近侍武艺都不错,也很勇猛,但独立统兵的能力太差。吕布派他们来协助他固然是好事,但帮不上太多忙,反而要他分心去照顾。如果按他的想法,他更希望让薛正、冯成独领一部。
但是他非常清楚,他不能这么做。
高顺叫来冯成,让他做前锋。对方只有一曲,冯成有四曲,又刚刚在弘农战斗了大半个月,经验和士气都不错,冯成为人又谨慎,中伏的可能性不大。即使遇到麻烦,也能及时送出消息,坚持到他增援。从李肃的描述来看,那些江东军虽然训练有素,却算不上精锐,除了有几个射艺高明的射手之外,和他在衡岭遇到的江东军不能比,应该是洛阳附近的屯田兵。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李肃格外失望。
冯成领命去了。高顺又叫来薛正,让他就地扎营,休整一日,打探好地形后再前进。冯成谨慎,薛正聪明。与蒋钦交战近半月,薛正进步很快,很清楚在这样的地形扎营应该注意什么。
卢氏入手,却是一座空城。江东军兵力有限,守不住卢氏,却败而不乱,逃跑时还能反击得手。这让高顺对这次任务的艰巨性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想到一山之隔还有孙策及其百战百胜的中军精锐,他就不敢有丝毫大意。
……
徐盛率部赶到白马山,周生与邓信已经立好了阻击阵地,却没有看到他们担心的并州骑兵。
听了邓信的报告之后,徐盛有一种预感。高顺怕是不会来了,至少不会轻率的追击。他很想和陷阵营较量一下,但双方兵力悬殊,对方又有大量的骑兵,阵而后战,他没有取胜的把握。万一战败,折损过重,还会影响宜阳的防守。宜阳是沿洛水进入河南的门户,一旦失守,河南腹地就危险了,鲁肃会非常被动。
他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不出徐盛所料,第二天中午,斥候陆续送来消息,有千余并州军正在赶来,但是走得不快,很谨慎。在他们的身后二十里左右,还有高顺率领的中军,总兵力在三千人左右。邓信遇到的骑兵不见了,除了一些来回传递消息的信使以外,没看到成建制的骑兵。
徐盛综合了斥候的情报,判断伏击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进攻卢氏更不现实,野战也没什么优势,索性撤回宜阳防守。周生、邓信不是徐盛的部下,但徐盛军职高,接照军法,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动归属徐盛指挥,听徐盛的命令行事,自然没有意见。
徐盛主动撤出白马山,回到宜阳城,将相关的情况写成报告,通报都督鲁肃,并抄送暂时接管洛阳防务的吕蒙。吕蒙靠得近,很快给出回复,要求徐盛固守宜城待命,伊阙关、陆浑关的防务由他负责,徐盛毋须担心后翼。
高顺收到消息,命令秦谊率领千人驻守卢氏,其他人赶到宜阳城下,准备展开对宜阳的进攻。李肃也率领骑兵赶来,负责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