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唐-第67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来府里有事禀报。”
王源点头应了,心中估计是试炮之事。本来昨天应该便可以试验,但昨日自己在浣花溪草庐盘桓一日,耽搁了时间。对于新铸造的炮管的试射,王源还是非常期待的。虽然目前还有不少重要的事要做,特别是经过昨日之事后,王源更是准备将另外一件大事提上日程。但炮管试射的事情依旧是王源心中排位靠前的大事,今天是一定要去看看试射的情形的。
在婢女的伺候下换了衣衫,简单的用了早饭,王源出了后宅来到前厅之中。果然,柳熏直正在等候王源,见到王源后上前禀报说炮管试射之事已经准备就绪,昨日下午已经将新铸的钢炮用大车载运到了西山荒野之中,等待今日上午的试射,请大帅莅临观摩云云。
王源微笑应了,答应去了政事堂之后便前往参加试射,要柳熏直准备妥当,自己会及时赶到。柳熏直拱手离去后,王源立刻上马出府,带着十几名亲卫赶往散花楼见驾。虽然玄宗不上朝,但既然身在成都,王源还是要每日去见见玄宗。就算貌合神离,就算各怀鬼胎,起码表面上要保持和谐。
王源抵达散花楼中时,本以为玄宗也许并未起身,但发现玄宗却早已起床。见王源时,玄宗还是一身的绸缎练功服的打扮,好像真的是每天早起励精图治的样子。在玄宗住处的小厅中落座后,王源和玄宗发现,其实二人也没什么好聊的,除了王源禀报了一些关于赈济百姓的措施和想法之外,剩下的都是些不咸不淡毫无营养的对话。
昨日之事后,王源很想从玄宗的表情和言语中得到一些蛛丝马迹,探听玄宗的心思。然而,玄宗表现的亲切自然,似乎对昨日之事毫不知情。但王源可不信他不知情,即便玄宗再作掩饰,王源还是能感觉到玄宗言语之中和神情之中的敬而远之。这不是神经质和先入为主的感觉,而是分析之后的判断。其实,玄宗越是装的若无其事,便越是让人怀疑,越是让人觉得他欲盖弥彰。
这种氛围之下,两个人对面而坐的交谈其实都很不自在。明明相互厌恶甚至痛恨,却偏偏要装的君臣和睦齐心一力一般,说着一些违心之言,这种感觉很是糟糕。王源不知道玄宗感觉如何,但王源自己觉得这般面对面的演戏实在是一种折磨。看着玄宗满脸的笑容和亲切温柔的让人感动的话语,王源不禁感叹于这老狐狸的善于隐忍。该当缩头乌龟的时候玄宗一定会当,而且当的毫无痕迹和心理障碍。越是如此,便越是让王源感觉心中发毛,觉得他暗藏杀机。
王源也很是郁闷,和玄宗这样的人呆久了,迟早自己会变成疑心病极重的人。面对玄宗,王源总是能感觉到巨大的压迫感。这种感觉哪怕是面对战场强敌以及之前面对的李林甫王鉷等人也没有如此强烈。王源也明白,自己的这种心理其实是正常的,在当今情势之下,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身居皇位数十年的老狐狸,所有的担心和紧张都是极为必要的。自己虽不愿意,但正在不可避免的加速滑向与之对抗的深渊。挑战皇权,对抗当今陛下,这是一场比战场厮杀和同僚倾轧难上百倍,危险百倍的事情。任何一种揣度和怀疑甚至神经质般的揣测都是必要的。
终于,小半个时辰后,王源告辞离开了散花楼前往政事堂,结束了这种折磨。出了散花楼,但觉冬阳高照,天高云白,这让王源长吁了口气,感觉到压抑的心情开朗了许多。王源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这般面对玄宗了,在这样下去自己恐怕真的要发疯了。
王源刚刚离开玄宗的住处,小厅侧首的帘幕便掀了开来。李瑁勾着背匆匆的从帘幕旁出来叩见。李瑁一大早便赶来觐见玄宗了,刚才王源通禀觐见,李瑁正在和玄宗说话。王源觐见时,李瑁便躲在侧首的厢房内偷听,王源前脚刚走,李瑁便冒头了。
“父皇,看到没有?王源这厮甚是奸猾。刚才拿话试探父皇呢,故意提及马嵬坡之事,提及先太子失踪之事,便是想从父皇口中得到些口风呢。”李瑁低声道。
玄宗端坐桌案旁捧着茶水喝了一口。放下茶盅后缓缓道:“还用你说?他今日不提昔日之事倒也罢了,他如此一提,便显得他心中有鬼欲盖弥彰。”
“可不是么?越发的证明他心中有鬼。儿臣昨日派去跟踪他处南城的两个手下杳无踪迹,儿臣怀疑是被他发觉了,被他给杀了。他定是知道了些什么,所以才出言试探的。”李瑁道。
玄宗叹了口气看着李瑁道:“你太不小心了,朕早跟你说过,这件事一定要慎之又慎。王源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么?这下可好,你派去的人若是当真被王源发觉,很可能会透露出是你派他们去跟踪盯梢的。那么王源便知道朕和你已经怀疑他了。他刚才话中有话的试探,便是想知道朕是否真的知道他犯下的欺天大罪。你这蠢材,实在太不小心了,你让朕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之中,朕担心王源会因为此事而铤而走险。”
李瑁吓了一条,他完全没考虑到这一节,吓得噗通跪倒在地,连声道:“父皇恕罪,儿臣没有考虑那么多,一心只想找到贵妃活着的证据。那现在可怎么办?这厮要是翻脸,那可如何是好?”
玄宗斥道:“现在知道怕了,却也迟了。朕早告诉你,行事要三思而行。跟踪他可以,但一定要精明可靠之人。即使暴露了行踪,也绝不会吐露内情的死士方可胜任。你派去的人恐怕不是这样的人吧。”
“儿臣该死,儿臣该死。那两个是跟随我多年的卫士,儿臣看他们身有武技,也忠心耿耿,儿臣觉得他们应该不会胡言乱语的。”
“你觉得不会?那么今日王源的试探是为何?朕可以告诉你,王源一定已经得知了内情,你还抱着侥幸心理。”玄宗低喝道。
“父皇,那可如何是好?父皇,莫若咱们赶紧收拾东西,找机会离开成都吧。不然,王源那厮有可能会……”
“住口,走?天下之大还有何处可去?”玄宗喝道。
“咱们可以去南方州府……可以去灵州,郭子仪和李光弼都在那里,咱们还可以……”李瑁连声道。
“住口,真是蠢材。朕怎么会生出你这样愚蠢的儿子。你以为可以一走了之么?这一走岂非逼得他动手?朕悔不该让你去办这件事情,事情被你弄得一塌糊涂。”玄宗怒骂道。
“儿臣该死,儿臣该死。但儿臣是为父皇着想。他既已见疑,恐怕事将不谐。咱们要早做防备才是。”李瑁咚咚磕头道。
玄宗看着李瑁磕头如捣蒜的样子,长叹一声道:“起来吧,事情也不能完全怪你,王源实在太精明,你不是他的对手。他既心中有鬼,便会百般防范,错就错在我们不该这么早去查证此事。不过事情远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你也不必惊慌若此。”
李瑁诧异道:“父皇,儿臣不明白您的话。”
第905章 弱点(二)
玄宗沉声道:“王源这个人,朕是琢磨过他的。如今我大唐绝大部分的兵力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他若有异心早就动手了,朕也无反抗之力。然而此人之所以没动手,朕认为他是有所顾忌的。他和安禄山不同,安禄山这贼子本就是胡人性格粗鄙鲁莽,他想要造反便造反,却不会去考虑后果。而王源不是那样的人,他心中即使有谋逆之心,但却也要考虑名声和后果。房琯的一句话道破了他的内心,他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未必有夺朕之位取而代之之心。他积极平叛,一副为朕忠心耿耿的样子,不就是要让天下人都认为,他是我大唐的救星,挽救了朕的江山么?将来,他手握兵权,不用谋逆篡位也能让群臣俯首,让朕对他言听计从。说白了,这个人内心奸邪,但表面上还是要装作尽忠报国的。”
“他是既要权势又要名声,将来青史留名,不至于落个谋逆篡位遗臭万年的下场是么?”李瑁道。
“正是。”玄宗沉声道:“只要不逼急了他,他绝不会干出真正的谋逆篡位之事。他是个什么都想要,都想两全其美的伪君子,这便是他的弱点所在。”
李瑁道:“可是,咱们这件事岂非已经逼急了他了么?”
玄宗沉思片刻道:“未必。现在大伙儿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知道他干的事被我们识破,我们也知道他暗地里的勾当。今日他来见朕,只是出言试探而已,并没有撕破脸皮,这便说明,他其实也不想讲这件事挑明。我们不挑明是因为我们没有证据,他不挑明是因为他也不想这件事传的天下皆知。他是我大唐臣子,他犯的是欺天之罪,这件事一旦挑明,他所有的伪装都被撕破,会名声扫地,受天下人的唾骂。所以他绝不会主动挑明此事。朕认为,今日他的试探也许是故意为之,只是隐晦的向朕警告,告诉朕不要逼的他铤而走险。否则以他的精明,怎会露了口风?”
李瑁额头上冷汗直冒,越是听玄宗分析里边的关窍,李瑁便越觉得胆寒。自己惹上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亏自己还以为王源并没什么好怕的,现在看来,此人心机如海,深不可测。
“现在要做的便是不要去逼他,这件事就此不提,咱们和他都心照不宣。我们要做的便是另想办法牵制他,扭转此人独大的局面。他不是要当大唐的救星么?朕便利用他替朕平息叛乱。同时,让李光弼和郭子仪大力招募兵马,对他进行牵制。朕不介意在平息安禄山叛乱之后,再进行一场讨伐逆臣之战。”玄宗沉声道。
“父皇圣明,眼下要阳奉阴违不要惹恼他,大力扶持李光弼这郭子仪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牵制王源不敢轻举妄动的力量。”李瑁叫道。
玄宗点头道:“你明白就好,从今日起,此事需谨慎处理。朕认为你不要再去查贵妃的下落了,否则再失手一次,恐怕便是灭顶之灾了。”
李瑁犹豫了片刻还是问出了声:“父皇难道不想和贵妃团聚么?”
玄宗恶狠狠的看着李瑁半晌,终于面色变的柔和,叹道:“瑁儿,你真以为父皇会为了一个女子便情难自己么?朕确实想见贵妃,但贵妃若当真还活在世上,她却躲着不见朕,说明她对朕已经绝情绝义。朕难道还会去牵挂一个绝情绝义的女子么?朕不妨告诉你,如果有一天,此事水落石出,贵妃出现在朕的面前的话,朕会再次下令杀了她。因为她和王源合伙欺骗了朕,她早已不是那个朕的爱妃了。”
李瑁张张口,不知说什么才好。不过父皇既做如此表态,那么自己的担心便是多余。自己担心的贵妃回到父皇身边后会造成自己登上太子之位的障碍,现在看来不必有此担心了。
“听父皇一席话,儿臣胜读百年圣贤之书。多谢父皇悉心教诲。若无事的话,儿臣告退了。”李瑁跪下磕头道。
玄宗摆摆手道:“你去吧。”
李瑁起身来退下,忽听玄宗叫道:“且慢,有件事你去办一下。”
李瑁忙道:“请父皇吩咐。”
玄宗想了想道:“这件事非同小可,你万万不能再出差错。”
李瑁忙道:“儿臣必竭尽全力,若有差错,儿臣以死谢罪。”
玄宗点头道:“李光弼派人送来密奏,说叛军疑似生乱,有消息说安禄山好像已经死了,现在是他的二儿子安庆绪主持大局。只是安庆绪并没有将安禄山已经死了的消息发布,恐是担心会引发动荡。李光弼和郭子仪两人都认为是安庆绪篡位夺权或有弑杀安禄山之嫌。他们认为这正是进攻叛军的好机会。”
李瑁愕然道:“竟有此事?给父皇道喜了。安禄山这贼子终于死了。”
玄宗皱眉道:“何喜之有?安禄山死了还有安庆绪,还有史思明,你以为叛军便会凭空消失么?”
“不是,儿臣是说,这叛贼是叛乱贼首,若是死了总是件大好事。而且还是死在他儿子的手里,这更是大快人心。安禄山一死,于叛军士气必是一个巨大打击,这正是一举攻击叛军的大好机会呢。”李瑁道。
玄宗微微点头道:“确实对叛军是一个大打击。李光弼他们认为该趁机进攻长安收复京城,可是他们的兵力太少,恐难以奏效。”
“不是有王源的十多万兵马在长安左近么?父皇为何不下旨命王源立刻进攻长安?”
“蠢材,叛军内乱这件事王源一个字也没提,按理说他应该知道这个消息的,可是他却并没有提及。他已经表明态度要明年春天攻长安,朕也答应了他。不管他的理由是什么,若是他刻意隐瞒此事的话,便说明他并不想趁着叛军内乱的时候拿下长安。朕若是逼他,他又要说朕说话不算话,不给他军务自专之权了。李光弼和郭子仪募兵之事,乃至昨日这件棘手之事后,朕觉得不能再去刺激他,所以朕不想逼他攻长安。”玄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