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手札-第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出生于地灵人杰的秦岭,必是吸收了山中宝玉精华,将来是有福之人。
当然,道士说的是不是真的,谁也不知道,但江守玉那些年,跟着道士在外游历四方,学了道士的本领,长了满腹见识,直到后来天下大乱,战争四起,道士病故,江守玉才结束了游历。
他决定返回故乡。
他并不恨自己的父母,因为当时天下的情况就是那样,没有避孕措施,一直生,生下来养不了,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扔了、溺了。
他能活着,能跟道士学一身本领,长一身见识,
过上和祖辈不同的人生,打心眼里,他感激自己的父母,也很想念他们。
黄泉村的故事,便随着江守玉的回乡,而展开了序幕。
第十章 结局(1)
江守玉回到黄泉村时,已经是物是人非,他的父母,早在几年前便双双病逝了,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都已经结了婚。那时候都穷,谁也别嫌弃谁,唯有最小的五哥,家里实在是家徒四壁,没有姑娘愿意跟他过日子。
江守玉回到家乡时,家里就剩下老五,也就是江五狗,三狗和四狗都单过了,两个姐姐大凤和二凤也就在本村,离的很近。
家人重逢,一番欢喜自然不必说,江守玉说起外界军阀割据,战争四起,尸横遍野的事,众人又都唏嘘不已。那会儿外头虽然特别乱,但秦岭这边地处偏僻,军阀暂时还没过来,日子虽然穷,但不至于天天死人,比起外面的动荡环境,也算是个世外桃源了。
黄泉村里的人都是大字儿不识一个的,那时候对于文化人和风水先生是很尊重的。江守玉跟着老道士,学习堪舆玄黄之术,识文断字,回村后,自然是备受尊敬,经常有人找他帮忙,比如看个坟地、断个八字,给小孩起个名儿什么的。
遇上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儿,也喜欢找江守玉帮忙,帮完忙,往往送上一些米面番薯一类的,再大方富裕点,就送肉食。
当时这一带还有很多村落,因此江守玉在这一带的村子里很出名。
有一天,黄泉村魏姓的一户人家,男人叫魏五六,慌慌忙忙找江守玉帮忙
。江守玉问他什么事儿,魏五六说:“江先生啊,我家灶屋里,好像有不干净的东西。”
不干净的东西?
江守玉示意他慢慢说。
魏五六便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乡下老鼠多,家家户户都养猫,不过猫这个东西是不归家的,东家养的猫,并不会天天待在东家,它会四处溜达,哪儿有老鼠,就去哪儿。
魏五六最近几天晚上,总是听见灶屋里的动静很大,好像有很多东西在灶屋乱窜。
他担心是小偷,赶紧爬起来查看,一打开门,却发现是满屋子的猫。许多猫他都认识,都是邻里乡亲的。这些猫此刻,全围在他一个人的灶屋里,有些在地上,有些跳到了灶台上,全都抬着头,似乎灶屋的顶上有什么东西。
魏五六跟着抬头一看,别的没看见,只看见灶屋的房梁之上,赫然有一双血红发亮的眼珠子。
什么东西的眼珠子,竟然会是像血一样的颜色?
山里人从小在山鬼精怪的渲染中长大,当时吓的一个踉跄,而那红眼睛的东西,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立刻也消失了。
从始至终,魏五六就只看见了一双眼睛。
接下来的几天晚上也都是如此,越来越多的猫在晚上聚集到他的灶屋里,搅得人难以安生,但只要魏五六一去,那有着红眼珠子的东西,便会跟着消失。
魏五六找到江守玉这儿,问他自己家是不是闹鬼作怪了,让他去收一收。
江守玉见多识广,听到此处,却是微微一笑,道:“你家的日子过得应该不错吧?”
魏五六一愣,搓着手,尴尬的笑道;“祖先保佑啊,这两年地里收成好,猪牛也肥,比以前好。”
江守玉又道:“房梁上吊着腊肉吧?”
魏五六又是搓着手笑,点头。
江守玉道:“检查过吗?那肉有没有被老鼠一类的偷吃过?”
魏五六立刻说没有。
那时候的人,能在灶屋里存几块肉不容易,一般只有待客才会切肉吃,平时就怕老鼠偷,经常会查看,也会把猫养在灶房里。
江守玉于是摆手,道:“你这是小事,猫聚集在你的灶屋里,说明那灶屋里有老鼠,但是你的肉又没有被偷吃,说明这老鼠它不吃肉。”
魏五六不信,觉得江守玉在忽悠自己,他说:“哪有老鼠不吃肉的。”
江守玉道:“当然有,红眼睛的老鼠,就是不吃肉的。那是成了精,有了灵性的老鼠,这种老鼠吸人间烟火,但已经摒除了偷窃的习惯,所以它不会偷你家
的肉吃,只是躲在你家房梁上,借吸你家的烟火。你不要招惹它,也不要驱赶它,吸够了,它自然就走了。”
成了精的老鼠?魏五六半信半疑的回去了,但晚上还是有大批的猫聚集在他家,一到晚上,猫叫狗吠,吵的人不得安宁。再加上家里正好有坐月子的媳妇、吃奶的孩子,更是受不得惊扰,于是魏五六又找到了江守玉,让他想办法把老鼠精给送走。
江守玉想了想,道:“这样吧,你把你家的肉交给我,我挂在自己的灶屋里,你放心,肉我是不会动的,你要吃自己来取。你家没肉,没有肉的烟火气,它就不会去你家,转而会到我家来。”
如今的江守玉,在村里也是一号人物,魏五六自然是放心的,只是不好意思的说道:“这样,那些猫,不就会来打扰你们吗?”
江守玉说不碍事,于是当天,魏五六家的肉,便挂在了江守玉的房梁上。
江守玉嘱咐家里的五哥,那老鼠出现,就当它不存在。
晚间,老鼠果然来了,江家人进进出出,只当看不见它。老鼠胆子便越来越大,白天做饭的时候,它也趴在房梁上,吸饭菜的烟火。
做饭的江守玉看见了,就对它露出一个笑容。
这老鼠骨架子很大,不知活了多少年了,但非常的瘦,皮包骨似的,每一根骨头都看的清清楚楚。
这是成了精怪的鼠,不肯吃偷窃的东西,只单单靠吸烟火,自然瘦的厉害。
我听到此处,不由得产生了一丝联想,回忆起刚才蛇妖小墨,称呼那白毛老贼为‘鼠爷’的情形,便道:“这只大老鼠,莫非就是刚才的鼠爷?”
刘疯子点了点头,道:“就是它,当时它还没有现在这么厉害,皮毛也还是黑的。”
江守玉见这老鼠不肯偷吃,每日只吸房梁上的饭菜烟火,修行的心非常坚定,不由得心生敬佩,便对老鼠说:“鼠兄,你是有灵之物,修行之心坚定,在下佩服,不如咱们俩做个交易如何?”
老鼠从房梁上探下头来,盯着江守玉,嘴里叽叽叽的发出几声叫,便静候他继续往下讲。
江守玉微微一笑,道:“我平日里给人看病,需要上山采药,有许多好药都长在险峻之地,不如以后你帮我采药,我分你饭食,如何?”
凭劳动换食,不损害修行,老鼠自然求之不得,如人一般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老鼠便时不时为江守玉采来难得一见的草药,江守玉则将自己的饭食拨给它一些,一人一鼠平等相处,互相帮助,各取所需,如此一过便是好几年,情义甚笃。
第十章 结局(2)
几年间,皮包骨的老鼠,变得肥墩墩的,在江家待熟了,它也就不再只蹲在房梁上,有时候会在屋里到处跑。
原本说不到媳妇的老五,由于江守玉回来,给人看病看风水收了食财,家境渐渐不像以往那么困难,也结了婚,找了个媳妇儿。
江守玉虽然跟老道士学了一身本领,但他本身并没有出家,所以也是能成亲的,年纪到了,便也托人说媒,找了个媳妇儿,两兄弟一起住在翻修过的老房子里,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虽然清苦,但也幸福。
后来随着战乱的加剧,偏僻的秦岭一带也受到了波及,军阀的势力蔓延到了这些小村寨里。
军阀为了扩充势力,还会抓壮丁,或者收食粮。
说的好听,是让大家捐助,共同对抗外敌,说的难听些,就是明抢,不上交的,那就得玩完儿。自打军阀势力蔓延到秦岭,好不容易安稳些的日子,又变得捉襟见肘起来,家家户户又过上了吃不饱饭的日子。
家里饭食少了,分给鼠爷的东西也少了,肥墩墩的鼠爷跟着瘦了下去。它嘴馋,便不停的给江守玉叼来药材,江守玉见此,便摸着鼠爷的皮毛叹息:“药再多也没用啊,乡亲们饭都吃不饱,有病也没钱看,真看了病,有些也不忍心收钱,那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啊。”
当时太穷了,有些人气息奄奄的上门求救,江守玉能不救吗?他不忍心。
可救了,对方也没有钱粮。
鼠爷采再多的药,也无法让江家的日子好过起来,当时大大小小的军阀有很多,今天你打我,明天我灭了你,时不时就有新的军阀到村里搜刮一通,弄得民不聊生,饿死了许多人。
而就在这种当口,江守玉和家里老五的媳妇儿,纷纷都生了,一家人急的嘴上冒泡。
江守玉心一横,心想不如出外面去打卦算命,或许还能赚上几个钱补贴家用,但当时外面更乱,能不能弄到钱,还是两说。
便在整个中华大地一片狼藉,黄泉村和周边村落都处于饥饿之时,鼠爷在江守玉打算临行的前一天,忽然
咬着江守玉的裤脚,将他往外带。
它是个灵物,江守玉一见,便知它是要带自己去什么地方,或许是有什么事,于是便跟着鼠爷去了。
鼠爷带着他,一路到了黄泉河边上。
黄泉河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已经不可考证,据说很久以前,那是一条大河,只不过到江守玉那一辈时,河水的水流已经日渐枯竭,黄泉河变成了黄泉沟,水位很浅。
到了黄泉河边,鼠爷也不停下,而是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而上。
周边林木茂密,河边湿滑难行,江守玉跟着走了许久,体力有些不支,叫嚷着:“慢些、慢些,你这是要带我去哪儿。”
老鼠再通灵,当时也还没有到能吐人言的地步,自然不能回答,它只是转头,冲着江守玉吱吱叽叽的叫,一边叫,一边又往前跑。
如此这般,足足走了两个多时辰,旁边的黄泉河水流越来越小,最后尽头处,出现了一个拱月形的山洞,黄泉河水,便是自这个山洞中,缓缓流出的。
老鼠又冲江守玉叫了两声,紧接着一溜烟的跑进了山洞里。
这山洞顶部有很多裂缝,天光自裂缝中透进来,形成了一道道光柱或者光刀,将黑暗的山洞,映照的朦朦胧胧的。
走进山洞没多久,便能看见一个水潭,老鼠便停在这水潭边上叫唤。
江守玉走进一看,嚯!好多鱼!
这水潭也不知有多深,但里面却游动着许多黑鱼,一条条的,也不怕人,每条都有十来公分长,看起来肥美无比。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饿的没办法了,打猎打鱼,都是打牙祭的法子。不过打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动物比人更灵敏,往往人还没有靠近,动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古时候的猎户都是很穷的,因为他们往往好几天才能打到一点猎物。
至于打鱼,黄泉河的水位很低,鱼虾少,打鱼的收效甚微。
此刻看见这么多肥鱼,江守玉大喜,心说都捉了
来,处理处理,晒成干鱼,足够一年贴膘了,家里的产妇也能好好补补。
那时候山里生活的人,刀是不离身的,因为山里野物多,得留刀防身,因而江守玉立刻开始捉鱼。
这鱼又大,挨挨挤挤,捉起来特别容易,没多久便捉了三十来条。
走了两个多时辰,又下潭摸鱼,江守玉折腾的也不行了,便在岸边歇了,心想:今天是捞不完了,捞多了,带回去也太显眼。
那时候的人又饿又穷,也容易眼红别人,你家要出现什么好东西,起贼心想拖你后腿的人可就太多了。
江守玉于是决定收手,既然知道了地方,以后等鱼吃完,再来打就是了。
于是,他在岸边,开始处理这些鱼,开膛破肚,收拾干净,又脱了内衫,当成包裹,将鱼给打包了背在背上。正打算离开时,他却发现老鼠不见了。
他叫了一声:“鼠兄?”
平日里一般很快会回应他的老鼠,这次居然半晌没动静,江守玉有些担心起来,放下鱼在山洞里寻找,呼
唤着老鼠。
片刻后,他发现了老鼠的踪迹。
那老鼠,此刻便趴卧在山洞洞壁之上的一块凸起处,小小的鼻头耸动,鼠脸上一副陶醉的表情,似乎有什么极为享受的东西,但江守玉凑近一看,却并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鼠兄,咱们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