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彼岸繁花[综红楼] >

第563节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563节

小说: 彼岸繁花[综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彪张张嘴,却说不出来安慰天下的话。
  “朕拜吴侯为大将军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有君臣的名义在,想那吴侯也未必肯做篡汉的逆臣,即便想做也会多一点儿顾忌。”
  “陛下是说事缓则圆?以待天下有可能的万千之机会?”
  杨彪听着天子的肺腑之言,忍不住开口去问。
  “是啊,文先,这十几年我们君臣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嘛。董卓权倾一时,被天下群英征讨,也未能伤他一分。可他就是毙命于王子师和吕奉先的手中。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横行跋扈,李傕和郭汜相争斗,我们才得东归之机。现遣孔北海替朕去拜吴侯为大将军就是此意啊。”
  杨彪被天子说得满脸惭愧,“陛下,是臣想的不够长远周全。孔北海性格刚直不阿,言辞激烈遇事不肯转圆,臣恐其触怒吴侯。犬子修聪明机变,可否遣犬子服侍孔北海同去?”
  天子知道太尉杨彪的儿子杨修。那是个学问渊博、为人守礼、极聪明有智慧之人。自己的皇子就是由杨修启蒙的。太尉评其聪明机变倒也不是夸张。同时他也知道杨彪举荐自己的儿子杨修与孔融同行,是想让儿子替孔融分担孔融可能遭遇到的危险。
  “文先,你这又是何必呢。德祖正是大好时候呢。”
  天子的言外之意是孔融此去可能会遭遇生命危险的,杨修不到而立之年已经是郎中的高位,实在是不适合也没必要去冒险。
  杨彪对天子再拜,“昔年文举不畏曹司空,舍命去见曹孟德使臣免于横祸。如今陛下已经择定文举为天子使节,小儿只是郎中不能替换文举行走,但侍其身周也是应有之义。公私两便罢了。”
  天子刘协见太尉杨彪坚持,也就只好点头应允了。
  那边孔融得了天子的指派以后,因各种旌旗绶带彰表册印等尚须时日。他便归府与妻子先说自己要执节去吴侯军中代天子行拜大将军之事。
  郗氏(杜撰之姓)闻言就忍不住垂泪。她只二十出头,家世不显是孔融后娶之妻。
  孔融曾在青州北海为相八年,自以为是,万般人物都不入其眼。夸夸其谈者得其青睐,能任实事者无华丽文章不得其器重任用,导致北海狡民宵吏,猖獗乱市。若无黄巾军夺去朝野的关注,其治下的北海将成为弹劾的首位。
  适逢袁谭领军攻打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最后守城的将士仅余数百人,城内已经短兵相接,他仍然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不曾安排妻儿避祸。等到晚间整城陷入袁谭手里,他一人仓惶出逃,发妻和未成年的儿女都被袁谭所掳。
  然后他官拜御史大夫后再次娶妻,现幼子刚蹒跚学步。郗氏肚子里还有一个呢。
  这俩便是后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对话的一双儿女。
  孔融见她啼哭就不悦地斥道:“替天子去军中执节,你为何啼哭?”
  郗氏见孔融气恼,便有些胆怯了。勉强收了眼泪,犹豫了片刻才嗫嚅道:“大郎方学步,我这即将临产,家里若有事,可怎么好?”
  “家事岂能在国事之上!”
  郗氏眼泪再度奔泻而出,孔融气得拂袖而起,“无知蠢妇,只知一家一户之事。”
  管家见主人出来,赶紧迎上来说:“羊郎中来了有一会儿。”
  孔融平时不怎么待见羊衜这个大女婿,也不准家人再以女婿相称。原因是孔融的长女在生产后不久就去世,羊衜很快续娶了蔡邕的次女为妻。在孔融的眼里,羊衜不能为妻子守满孝期,实在是不知礼之人。
  他不屑与羊衜往来。
  管家见主人还是要不理会的模样,赶紧说道:“羊郎中是与太尉的公子杨郎中同来。”
  孔融听说杨修一起来了,就只好按耐下不快,去前面见人。
  说起羊衜再娶之事,他也是很无奈。妻子生产后猝死,适逢父亲重病弥留之际,蔡邕来探望父亲,俩惺惺相惜的老友就定下了婚事。
  母亲早逝、父亲重病,妻子遗下嗷嗷待哺尚未满月的儿子,家里没有主妇操持,迎娶新人才是最合适的、解开困境的办法。
  然后羊衜就要面对前岳丈孔融翻脸、还要面对后岳丈蔡邕的、救他与水火为难的感激不尽的恩德。羊衜说不出口的另一个原因是其父亲羊续为官过于清廉(就是那悬鱼的太守)。他自己旧衣残絮破车不说,偏乐善好施,俸禄救济贫者,妻儿却要靠族里养活。若无蔡氏支撑,他自己的日子也要过不下去了。
  可这些哪里是前岳丈孔融能理解的呢。
  羊衜是听说杨修要陪着孔融一起去宣旨,才鼓足了勇气来见前岳丈。因为前妻临终请他照顾耿直到狷介的父亲。他怕孔融去了吴侯那里信口开河,未必有命回来的。这一路他与杨修拜托了几次了。
  杨修从得知父亲提议他陪孔融去见吴侯,他就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如今再加上羊衜的恳求,也不过是两事并一事而已。
  “明途,你我相交多年,我应了你就会小心侍奉孔大夫的。昔年他还曾救过我父亲之命,那也是救了我一家人呢。你真不用再来孔府的。”
  这事说的是袁术称帝,曹操暗中以杨彪与袁术有亲,想把杨彪从太尉的位置上搬倒。
  羊衜摇头,“德祖,我知你为人,最是言而有信之辈。但孔氏临去仍不放心大夫,曾拜托我照顾他,莫任由其耿直任性行事。他去吴侯军中,我若不来提醒大夫谨慎说话,我于心不安。”
  孔融不准羊衜再称其为岳父。杨修也知道他们翁婿俩之间这些旧事。说实在的,杨修是很钦佩孔融的文采,但是对他不能理好家事,则是嗤之以鼻的。
  什么人哪,老婆孩子都对给了袁谭,自己一个人跑了!
  果不出羊衜所料,即便是杨修相陪,前岳丈也没给他好脸。
  杨修陪着他把该说的话说完,就一起告辞离开。
  “明途,你心意到了就好。切莫在意孔大夫的话。”杨修劝闷闷不乐的友人。
  羊衜苦笑,“德祖,今儿亏你在场,不然大夫未必肯见我。我这些年被如此对待已经习惯了。唉,也是从发儿大起来之后,大夫才不再咒骂我与蔡氏的。”
  杨修知道这里面还有羊衜次子一命。那是孔氏所留的羊发、与蔡氏所出的第一子羊承,两个孩子同时生病,蔡氏知道不能两全,就专心照顾羊发,最后羊发痊愈,羊承夭折了。
  也就是从那以后,孔融肯让羊衜进门带羊发上门。
  杨修心里叹息,谁家都有不如意的事儿啊,也就是泛泛的安慰话,开解别人罢了,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的。
  而自己家里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却是心知肚明说不出口。父亲的意思倾向于天子的主张,用大将军的名头、君臣之义框住吴侯。可是自己的看法又与父亲不同。
  孙破虏锐意进取,越境平乱,以长沙太守之职就敢在路过荆州的时候,前杀荆州刺史王睿,后斩南阳太守张咨,败与徐荣、李蒙后,将士被虐杀仍然不见其有任何胆怯,可见其心中是没有多少官位尊卑的顾忌。
  而其子孙策更是能屈能伸的人物。袁术悔婚他都能做若无其事,十年的功夫得到天下的八成了,岂会安于大将军之位?而派孔融为天使去军中,说不得会激得孙策立即进兵洛阳呢。
  可是天子执意如此,父亲既劝不转天子、也没法换职位更高的“合适”之人去颁旨,杨修很忧愁。


第739章 武烈皇后85
  待得朝廷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孔融与杨修带着百名军卒先去最近的颍川郡。孙策带领大军在外; 他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没找到孙策的确定位置。
  颍川现任太守是孙辅,是孙坚长兄孙羌的次子、孙贲之弟; 年龄比孙策大了近十岁。他尚在襁褓中父母就双亡,由长兄孙贲抚养长大。孙贲十几年前就开始跟着孙坚; 孙辅则在孙策起兵后,就离开长兄追随孙策这个堂弟了。
  也算是孔融和杨修找对了询问的对象; 要是他们去南阳郡询问; 南阳郡太守未必会知道孙策的去向。
  孙辅笑嘻嘻地请孔融和杨修饮酒,待知道他们想找堂弟吴侯颁诏、拜堂弟为大将军之后。他面上是一团高兴,心里却不屑地撇嘴。
  还拜大将军呢,远一点儿的何进是大将军; 近一点儿的袁绍也是大将军。可见汉室的大将军难得什么好。
  “孔大夫; 杨郎中,吴侯前些日子已经回去寿春了,你们可以径去寿春。”
  孔融与杨修交换一下视线; 回寿春了?太好了。
  这是说吴侯暂时没有图谋汉室的打算了?!
  孔融很高兴,在孙辅的劝说下饮了不少酒; 醉醺醺地被扶下去休息了。杨修待孔融被扶出门; 回头睁开双眼一扫不胜酒力的迷糊样,又走回到孙辅的面前。
  “孙太守,吴侯确实是回了寿春?”
  “是啊。这事儿我诳你有什么用呢?再说天子拜我堂弟为大将军是给他升官呢,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呵。”
  孙辅与杨修打哈哈。
  杨修见孙辅明着笑哈哈实则拒人千里之外,只好先认怂。
  “若是吴侯有什么打算; 就别接这大将军了。你若是信我所言就立即传信与吴侯。”
  孙辅盯着杨修不错眼珠地看,半晌才笑出声来。
  “杨郎中,都传你聪慧无比,那你来说说吴侯会有什么别的打算?”
  杨修坐回自己的原位,对上孙辅锐利的双眼,丝毫不见胆怯。
  “岂用修多言,天下十州尽服从吴侯号令,这是吴侯率军打出来的,不是董卓那般巧取豪夺的。相比之下,袁绍的大将军就是挹斗扬箕、忝窃虚名了。”
  “那又如何呢?”孙辅玩味地盯着杨修。
  “孙太守是吴侯堂兄,自然可以随着吴侯水涨船高,而修现在是太尉之子,以后就未必能够再列朝堂了。”
  杨修应允父亲陪孔融出来,也是想为自家找出路了。祖父、父亲都是太尉,父亲襄助天子多年,囿于立场、千秋名声他也不会劝天子禅位。而吴侯没有直接进兵洛阳,应该是给朝臣机会,看谁能够挑起劝天子禅位。
  孙辅正色,“杨郎中为何会这么说?”
  “孙太守可称我的字德祖。”
  孙辅很配合地告知杨修自己的字,俩人瞬间拉近了一点儿。
  “国仪,建中六年已经过半了,不知道吴侯是不是有意明年改元?”
  杨修在孙辅绷不住漏出的小小破绽里,知道自己没有猜测。然后才继续说道:“若是吴侯有意,修愿为马前卒。”
  孙辅向杨修倾斜身子问:“你乃弘农杨氏出身,世代沐浴汉室恩泽,你这是,这是……”
  杨修不在意地弹弹衣袖。
  “国仪只记得我出身弘农杨氏,可知我这一支始祖硕公在秦始皇帝的时候就拒不奉诏。不过是记挂苍生百姓,不愿助纣为孽罢了。
  你说我弘农杨氏时代沐浴汉室恩泽,你可知道弘农杨氏喜公斩杀项羽而封赤泉侯?那西楚霸王人品高贵,但□□已经成势。”
  杨修往前探身,似乎在孙辅耳边低语了。
  “今吴侯已经成势,天下可望得几百年的太平,我弘农杨氏自然要助力吴侯,保天下百姓了。”
  杨修把话说完,坐直身子道:“这天下从窦氏弄权、扶幼童汉和帝刘肇登基起,汉室这百多年,多数时候就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当权,也不能说还是刘家江山了,更别提进最近几十年宦官外戚之祸了。”
  孙辅起身对杨修施礼,“德祖,我会将你的话传去寿春的。我先谢谢你。”
  杨修起身回礼,“国仪肯信我,修感激涕零,愿来日能同殿朝觐。”
  孔融与杨修尚未到寿春,孙辅送就把杨修的意见送到了孙策那里。孙策拿着杨修的信,看过以后对张纮、司马徽说道:“你们看看这杨修杨德祖评汉室之见,与我阿娘所言甚是接近呢。”
  孙策把留在在并州、兖州的大军交给张昭,留周瑜率领徐州和青州军队,有吴景相助周瑜,孙策是很放心的。他则与司马徽刚刚回到寿春,要为下一步做准备了。
  孙辅的信在几人手里传看以后,司马徽笑着说:“吴侯得天独厚,简直是缺什么就来什么啊。”
  张纮也笑着说:“若弘农杨氏肯出头劝汉室天子禅位,总是一件美事。”
  秦松对孙策说:“主公,汉室这个大将军,你还是不要接了。依我看就以汉室天子没有抚恤为讨伐曹贼而死的袁公,推拒大将军职位为最好。”
  陈端则言:“来来回回的太麻烦,直接扣了孔北海,让杨郎中回洛阳去办事最妙。”
  孙策想想拍手,“子正说的不错,咱们再好好参详一番,看怎么最合意就怎么来。”
  几人说说笑笑把大事方向定了,就等孔融到寿春了。
  孙策饭后把杨修的意见说给吴国太知道,还笑着道:“阿娘,居然有与你一样想法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