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宫阙-第1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想帮我的忙。倒是我,一直也忽略了你。都不知道彩月经常出入你院子的事情。”这段时间,拴儿的满月,拴儿的进宫,这些事情都让她分了太多神,的确是忽略了这些。
陶静平腼腆的看了一眼陶君兰,羞涩道:“其实也是我故意的。我若一下就让那丫头死心,也不至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当时就是想着,看最后对方能用出什么手段来,才会一直吊着这件事情,当做不知道。结果没想到,吊出一条大鱼来,大到他自己都有点儿后悔:“却是我帮了倒忙了。”;
第一卷 第235章 安生
搬出去的事情商量好了之后,陶君兰这才有了心思关注别的:“昨儿王妃真看到了最后?最后是个什么结果?”
红蕖昨儿是守在那儿直到行刑完毕后才回来的,想着陶君兰或许会问,便是一直都没去睡。这会子陶君兰问起来,她便是答道:“看了一会儿后,便是回去了。您是没瞧见当时那情形,怕是再呆一会儿,咱们王妃就撑不住了呢。”
陶君兰微微一挑眉,有些不解:“怎么就撑不住了?”
“吓得呗。”红蕖哂然一笑:“当时紫玉还撑着不肯叫唤,可彩月倒是个妙人,叫得跟什么似的。再加上那一板子又一板子打在肉上,皮开肉绽的样子,王妃哪里见过这个?脸都吓白了。最后是让人扶着回去的。失魂落魄的,连紫玉看都不敢再多看一眼了。”
“那紫玉呢?”陶君兰又问。
“五十板子下来,纵手下留情了,也只剩下一口气了。”红蕖叹了一声;“王妃也没让人过问一声,我便是将您的意思说了,紫玉也答应了。不过只怕以后多少会有点儿残疾。可惜她那么忠心为主了。”
“可不是?”陶君兰也哂笑一声,摇摇头叹息道:“我当时还以为王妃总会想法子保她的。可没想到,也不过是求情了一两句。倒是真让人寒心了。”她没想到,刘氏竟然自私漠然到了这个地步。紫玉做了这么大的牺牲,末了竟是连收尸的人也没有。
“远远的送出去,让她再不要回来了吧。不然,若这事儿被人发现,可别怪我真的心狠手辣了。”陶君兰压低声音嘱咐,顿了顿又言道:“王妃那儿,知道该怎么说罢?”
红蕖点了点头,又感叹一声:“要我说,侧妃您也未免太心软了一些。”
“我这算什么心善?纵然肯放她一条生路,也是看天意的。毕竟,五十板子即便是稍微放水了,也不是人人都承受得住的。她命大,也是老天爷想让她活命罢了。再说了,也算是替拴儿积德了。”陶君兰笑着摇摇头,“说不定紫玉压根一点不感激我,心里还十分恨我呢。毕竟,若不是我,她这会还在王妃身边好好的呢。”
红蕖摇摇头,有些不确定道:“我瞧着紫玉那神色,怕是也不大想留在王妃身边的。”
“谁知道呢?”陶君兰感慨了一句。见红蕖眼底下一圈儿淡淡的黑色,便是吩咐道:“好了,你也下去睡吧。一夜没睡,也难为你了。”
其实,她没说的是,之所以最后到底一念之仁想要给紫玉一个机会,也是紫玉自己挣来的——若不是紫玉那般忠心为主的态度,她也不会动了怜惜的心思;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李邺的意思,还是刘氏自己觉得心灰意冷,反正这事儿最终以刘氏开始深居简出而结束了。
接下来,陶君兰倒是过了好几个月的安生日子。也顺带成功的将管家大全彻底的掌控在了手里。
唯独让人有些不大痛快的,就是账本上的窟窿了。如同那会子古玉芝说的,刘氏的确是亏空了不少。
看着满目疮痍的账面,陶君兰沉吟片刻后,就将其放在了一边。待到李邺回来之后,便是悄悄的拿给李邺看了;“你说这个怎么处置?”
要说要回来,她觉得不大可能。要说就这么算了,又让人觉得不甘心。
“你先捏着罢。待到什么时候给太后看看,问问太后这事儿该怎么处置。内宅的事情,我一个男人又如何明了?”李邺似笑非笑的点到即止。
陶君兰顿时就明白了李邺的意思。笑着摇摇头。又觉得有些感慨——也亏得他挣钱不少,不然这么大的窟窿,只怕端王府都要过一段紧巴巴的日子了。
“对了,这个月算算日子,倒是又该进宫去给太后请安了。你与我一同进宫去,还是我自己带着拴儿去?”自从拴儿出生后,她进宫的时候明显的多了起来——太后有时候想见拴儿了,就会命人传话让她进宫。当然,也有时候是皇帝想逗孙子了。不过皇帝显然是有节制的,每一次都是假装偶然在太后宫中遇到了而已。从没有亲自要求拴儿进宫。
皇后也没再有什么出格的反应——倒是每次陶君兰进宫,仍是要带着拴儿去给皇后请安的。
陶君兰觉得,这主要是归功于康王的一个小妾传出了好消息的缘故。听说那个小妾摸出喜脉后,康王妃立刻就将其升为了康王侧妃。于是,康王的一正妃两侧妃,也都齐全了。
这几个月里,不仅仅是康王传出了好消息,还有宫里另外两个成年的皇子也成亲了,被分别封为了庄王和武王。这两个王爷的王府,说起来离端王府也没多远,不过却不论规模还是精美程度,显然都是比不上端王府的。陶君兰在这两个王爷成亲的时候过去了一趟,倒是觉得有些感慨:显然皇帝还是很爱李邺这个二儿子的。
武王是个速度快的,刚成亲一个半月,就传出了喜讯来。说是武王妃怀孕了。
这及二连三的喜讯显然将太后和皇帝都乐坏了——这意味着皇家的血脉更加繁多了,开枝散叶这是喜事。要知道,不管是先帝那一代,还是圣祖皇帝那一代,其实皇家的血脉都有些略显得稀薄了。
太后和皇帝都觉得这是拴儿开了一个好头,带来了祥瑞之气的缘故——不然怎么拴儿刚一出生,这才还不到一年呢,就连续传来了喜讯。
陶君兰瞧着,觉得皇帝只怕以后多少也会有点儿偏爱拴儿。太后自是更不必说了,只从拴儿进宫的频繁程度就能说明一切了。
拴儿也的确是个生龙活虎的小子,自从满了三个月后,他渐渐的便是睡觉的时候少了,醒着的时候多了。对声音和颜色也越来越敏感了——听见哪里有声音,还会转着头找了;。当然,他的劲儿也越来越大了,又一次抓住了皇帝的胡子,疼得皇帝呲牙咧嘴的。还有一次,拽了皇帝帽子上的带子,直接就将皇帝头上的金丝冠都给拽歪了。
可皇帝非但不恼,反而越发乐呵。这样的皇帝,看着便是和一般人家含饴弄孙的老人也没什么不同了。
不过,李邺却告诉她一句话:皇帝这半年来,对朝政越发把持得紧了,对几个儿子也格外的严厉和暴躁起来。也不过是对拴儿这个孙子才会这样和气宽容而已。
当然,对李邺也是宽容的。陶君兰知道这个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皇帝渐渐的开始老了。只有一个人老了,才会觉得年富力强的儿子们是威胁,才会有这样的心态和表现。事实上,皇帝也的确不再年轻了,四十多岁的人了,再加上长年累月的操劳,以至于皇帝虽然注重保养,可到底还是比一般的老人看上去更年迈些。
陶君兰由衷的替皇帝觉得悲哀。也有些隐隐担忧:皇帝年岁上去了,只怕几个成年皇子和王爷之间的斗争就要开始了。
最终,陶君兰还没等到计划的日子,太后就让人传话让她带着拴儿进宫一趟。
陶君兰便是带着账本和拴儿一道进宫了。
因是上午去的,又去得早,所以陶君兰还在太后宫里碰上了好几个来给太后请安的公主们。这两年,公主也出嫁了好几个,当年的九公主,如今也是个大姑娘了。更是如今这一波公主里年岁最长的了。
九公主也很喜欢拴儿,当下便是不肯走了,果断的留下来。另外几个年岁小些的,和陶君兰不大熟悉的,便是各自被自己的乳娘带回去了。
如今拴儿太过重实了,太后已经抱不大动了。便是由陶芯兰抱着,太后逗弄。
九公主凑在一旁看着,或是和陶君兰说话。寿康宫里的气氛,便是一下子热闹起来。
张嬷嬷便是在一旁笑着感叹:“拴儿一进宫啊,咱们这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太后也跟着附和点头:“可不是?就是因为这样,我都舍不得让拴儿走了。”
陶芯兰更是唯恐天下不乱,一劲儿的怂恿太后:“那干脆将拴儿留下住几天。”
陶君兰纵然不是第一次听太后这样说,可心里还是忍不住微微一紧——她还真有点儿怕这样的事情。虽然的确是不大可能。
姜玉莲站在一旁,笑着看着拴儿,口中柔声接了一句:“拴儿真可爱,陶姐姐将他养得好。”
陶君兰心里又是有点儿膈应——她宁愿姜玉莲叫她陶侧妃,哪怕直接叫陶氏呢,也比叫姐姐强。可偏偏她心里在不舒服,也只能笑着应了: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这么多眼睛看着呢。她若是表现出一点不高兴,只怕就被怀疑是不喜欢姜玉莲了,心存嫉妒了。
正说着话,外头的太监高声禀告道:“皇上皇后娘娘驾到——”
陶君兰便是忙起身来准备迎接,心里却是微微纳闷:怎么的今儿皇上和皇后都一并过来了?这个时辰,皇上不是该在上朝?;
第一卷 第236章 立储
其实皇后和皇帝并不是一起过来的。事实上,皇帝刚下朝,而皇后却是正要过来给太后问安。二人是在宫门口碰上的;皇帝看上去心情并不大好,面色阴沉沉的。不过在见了拴儿的时候,却是多少有点儿冰雪融化的意思,唇角也微微有点儿向上的弧度了。
“拴儿今儿进宫了啊。”皇帝给太后问安后,便是这么说了一句,随后顺势就坐在了太后的旁边,随手拿起一个色彩鲜艳的布老虎逗弄拴儿。
拴儿伸出藕节似的小胖手去抓,嘴里也是激动的叫了起来,咿咿呀呀,像是在打招呼,又像是再说:快给我。
既然是逗,自然不可能真给了。你来我往的试探一番后,拴儿怒了,气鼓鼓的往前扑。结果皇帝眼疾手快的一缩,于是拴儿直接趴了下去。也不知道是恼的,还是脑门磕在椅子上,反正拴儿“哇”的一声就哭了。
陶君兰唬了一跳,忙上去看。
陶芯兰已经是忙将拴儿给抱起来了。随后就瞧见拴儿脑门上有一处红了,看来果然是磕到了脑门了。她柔声哄了一下,不怎么管用。只能无措的看向陶君兰。
陶君兰在伸手将拴儿抱过来的时候,顺带悄悄看了一眼皇帝。皇帝的面上有些茫然和愧疚,看上去有些纠结。
陶君兰轻轻哄了两声,见拴儿还是哭,而且眼巴巴的看着皇帝手里的布老虎,便是笑道:“这是惦记布老虎呢。皇上您看——”
皇帝将布老虎递给了拴儿。拴儿果然止住了哭声,嗷呜一口咬住了布老虎的耳朵。
所有人都是哭笑不得。太后摇头笑道:“看来是没碰疼。我就说这小子是个皮实的,怎么会这么容易就哭了。”
皇帝也有些感慨:“果然还是小孩子容易满足。一个布老虎就能哄住。比起拴儿,反倒是那些个大人一个个都是欲壑难填!”
陶君兰总觉得这话意有所指。
皇后的面色也微微一变。
一时之间屋里的气氛有些微妙起来,谁也没敢在这个当口说话。主要是身份高的明哲保身不想惹事儿,身份低的根本就不敢说话了。一屋子里,就皇帝和拴儿最是自然。
拴儿玩了一会儿布老虎,也就腻了。转着头看来看去,最后瞅着门口巴巴的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看到了什么。
皇帝笑起来:“拴儿想出去了,那我们出去看看。”说着,还果真抱着拴儿往外走了。
皇帝当然不可能抱着拴儿走远,况且周奶娘也跟在后头,也不担心出什么事儿。
皇帝前脚出去,太后就若有所思的看向皇后问道:“皇帝这是怎么了?今儿瞧着情绪不高的样子,莫不是出了什么事儿?”太后问这话纯属是关心儿子。至于问皇后,太后一起两人一起来的,皇后肯定会知道的。
皇后叹了一口气,有些忧愁道:“今儿上朝的时候,有几个大臣联名上了折子,请立太子。皇上雷霆震怒,连早朝也提前散了。”
太后了然的点了点头——若不是提前散了,这会子皇帝根本就不可能在这里呢;。当然,皇帝的不高兴也同时找到了根源。只是太后却有点儿不明白:立太子是好事儿,为什么皇帝会不高兴?
陶君兰同样也是有些震惊:大臣们居然请立太子了。
不用想,她也明白大臣们拥立的肯定是康王。作为嫡长子,康王有着压过弟弟们的绝对优势。而且,康王目前也没听说犯过什么错,事实上,康王的口碑一向也是不错的。不过,也算不上多出彩就是了。作为皇子来看,康王的表现绰绰有余,可要以储君的标准来看,却是又远远不足。
康王怎么看,也没有一国储君的魄力和气势。即便是康王将架势摆的足足的。
陶君兰还在想,也不知道李邺是什么反应?
冷不丁的响起了一声冷哼。陶君兰抬头朝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