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假千金的红包群 >

第103节

假千金的红包群-第103节

小说: 假千金的红包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接下来怎么用自己所掌握的所有情况,重新布局,他相信只要最后二皇子胜了,他身为二皇子现在最信任的人,前途无忧,到时候跟随太子的薛夷光,一定会沦为阶下囚,下场会更惨。
  另一边,薛夷光游街也快结束了,跟在薛夷光身后基本上被忽视的颜铄和刘芳有些哭笑不得,他们就不明白了,明明他们是男子,应该比永嘉郡主更受欢迎才对,怎么最后那些姑娘们全都是冲着永嘉郡主去的?特别是颜铄,他连个未婚妻都没有,虽然颜铄也收到了几块儿手帕什么的,这比他当初在浙江中解元的时候收到的东西还少!
  薛夷光结束游街后,又去宫门前谢恩,之后才跟着还在等她的安国公还有薛培父子一起离开。只是薛夷光低估了姑娘们的热情,她坐着安国公府的马车回去,依旧被围了个水泄不通,等回到家中的时候,薛夷光已经疲惫不堪了。她庆幸琼林宴是在明天,不然她连琼林宴都去不了。
  泡了个热水澡,薛夷光缓解了不少疲乏,之后去了正厅,和安国公夫妇还有自己叔父薛培一家一起吃了晚饭,回来后,薛夷光连书都不看了,直接躺在了床上。
  比起薛夷光的疲惫,群里的大佬们还十分兴奋,除了同昌公主外,其余的大佬们从来没有见过状元打马游街盛景,就是出生在明朝的秦良玉也没有见过,她是武将,不在京中自然见不得这番盛景,当时又是明朝末年,大明陷入内忧外乱之中,哪有开科取士的心思。
  群中也只有同昌公主见过,同昌公主还是很骄傲的,像众人科普着大唐科举的盛景,大佬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蔡琰还道:“开科取士应当是天下读书人的幸事,开创这开科取士的帝王一定是以为圣贤明君。”
  薛夷光看到这条消息,在下面回道:“史书上的隋炀帝可是一位荒淫无道的帝王。”
  生在隋朝之前的大佬们看到这句话,直接惊了,剩下的只有一连串的问号。
  冯有道:“群主,快给我们讲讲。”
  “隋和秦一样都是二世而亡,被成为历史上的短命王朝。”薛夷光解释道:“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帝王,也是最后一位帝王。”
  “其实,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之后的史书将这些怪罪于隋炀帝荒淫无道,铺张浪费上其实并不对。”薛夷光说道。
  说起史书,作为史官世家出身,又修纂过史书的班昭最有发言权,“史书都是由胜利者编纂,所谓修史,都是后任的王朝为前王朝修史,为了表示取得天下是正义的,历史上多对末位皇帝多加抹黑,以显是其得位之正。”
  “班昭姐姐说得很对。”薛夷光接着道:“隋炀帝一生所做的最大的事情一共有四件,一是修了大运河,二是修东都洛阳,三是下江南,四是北巡塞外,这里的每一件事其实都寓意深远,但是却最终都成了隋炀帝的□□。”
  “先不说运河的意义,只说这东都洛阳,隋炀帝之所以要建东都,是为了加强对东部的管理,当时的隋朝建立是靠着陇西贵族,隋对洛阳以东掌控力度并不强,而当时大部分的人口却来自东部,可以说东都的建立意义重大。”
  “下江南也是有原因的,隋之前华夏分裂了三百多年,隋虽然靠武力征服了南方,但是并不被南方的百姓所承认,下江南是为了安抚南方的百姓。”
  “至于北巡塞外,也是为了瓦解突厥。”薛夷光最后总结道:“但是有利就有弊,运河让百姓承担了大量的劳役,而且工期又短,百姓只感受到了运河带来的苦,从没感受到运河带来的好处。”
  “东都洛阳也是如此,而下江南所用的龙舟本是为了向江南展示大魏的国力,但龙舟的过于奢侈,整个巡游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的塞外北巡,虽然获得了征战的胜利,但也动摇了隋的国本。”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开科取士,触动整个士族的利益,隋炀帝不为世家所容。”
  “这位隋炀帝究竟是暴君还是明君,从古至今,各有说法。”


第146章 琼林宴
  其实真的说起来; 隋和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二世而亡,比如秦始皇和隋炀帝的很多政策都是圣人之举; 却被说成了暴君。
  不过史书上的话也非绝对都是错误; 从秦始皇帝到隋炀帝他们的举动,很大程度上给百姓造成了负担; 比如说修长城,比如说修运河; 这些都是造福整个后世的举动,但是在当时的百姓心里; 却是不堪重负的徭役。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时代太过落后; 经济不发达; 若是在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也很庞大,但是为什么却没有人反对; 反而一些建筑成了百姓心中的骄傲; 这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国家可以支付巨额的建筑费用; 百姓有钱可赚; 自然是好事。
  但是在秦隋两朝却不一样,秦隋负担不起这么多服徭役的百姓; 所以这就造成了百姓的怨声载道,最后百姓受不住这样劳苦的徭役; 所以选择了反抗; 也就是每个王朝灭亡时必然出现的农民起义。
  “于百姓而言; 许是昏君。”冯有作为执政者,最有眼光评判,最后道:“但是于后世而言,却也是真正的明君,有为之君。”作为同样和士族对抗,同样变法的冯有来说,她对隋炀帝很有好感。
  说完这句话后,冯有又道:“但是,他失败了!他亡了国,注定在史书上就是荒淫无道的暴君!”
  冯有这句话可以说是说到了点子上,不仅是薛夷光,懂政治的人都跟着点头。
  班昭接着道:“就像是冯有姐姐,因为冯有姐姐和魏文帝的变法成功了,所以冯有姐姐成了文明太后,但若是冯有姐姐失败了,在史书上冯有姐姐也绝对是和吕后一样的评价。”
  这段话冯有并没有觉得不高兴,反而认同地点了点头道:“当时我推行均田制的时候,朝中阻挠地厉害,甚至有些大臣在朝堂上指着鼻子骂我,可想而知,若是我最后失败了,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
  薛夷光在两人讨论完,又接着道:“其实皇权和世家的争斗一直都存在,隋炀帝是为了遏制世家在朝中的势力,所以选择开科取士,同样,同为陇西贵族的李家在得了天下后,也一样选择对付世家,比如明明唐朝的史书上记载隋炀帝是昏君,却依旧选用昏君所开创的科举制度。”若是隋炀帝真的是昏君,那他的政策应当是不能用的才对,但是唐却沿用了科举制度,这就说隋炀帝绝非史书上的昏君,真正的昏君哪里能开创影响华夏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取士制度。
  “其实,不只是隋,唐在对付世家上也有不少的争斗,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则天皇帝。”薛夷光道。
  同昌公主听到薛夷光提起自己的长辈,心中更为好奇,催促道:“群主快说。”其实大唐对武则天一直讳莫如深,毕竟被女子篡了朝,还成功的王朝就只有唐了,即便是到了唐中后期,李氏一族很多时候也不愿意提起武则天,毕竟当时武则天杀了不少李唐宗室。
  “其实,唐高宗李治的时期,也是一场皇权和世家的争斗,则天皇帝其实就是唐高宗推出来遏制世家之人。”薛夷光说道,抛去李治和武则天的感情不谈,但是武则天之所以能够走上政治舞台,并且造成当时二圣临朝的场面,这和当时的政治斗争不无关系。比如说当时大权在握,身为李治舅父的长孙无忌,若不是长孙无忌,李治也不会让武则天临朝,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李治的身体不好等等。
  总之,武则天这位大佬,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走上朝堂的原因很负责,包括当时李治的废后,王皇后到底是无辜,武则天陷害,这其中的理由是什么样的没人关心,因为王皇后就是李治和世家较量中的牺牲品,李治选择将武则天推向朝堂,替自己和那群大臣争斗,就要给武则天一个合适的身份,而后宫摄政,没有比皇后的身份更符合朝堂了。
  当然,李治会选择将武则天推向前朝,这和武则天本身的能力是分不开的,能被评价“政起开元治宏贞观”的女子又岂会没有能力,相反她是很多女子的骄傲。
  所以说,每一个王朝都不安稳,看似一场后宫的争斗,其实牵扯到了整个朝局,一些史书只会告诉我们事实,其中的缘由和真相还需要后人慢慢解读,要是真的听信了史书上的评价,那真的会造成很多误会。
  同昌公主对自己家族这段历史听得津津有味,冯有听到武则天的事迹,感叹道:“我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在临朝称制上我不如她。”冯有之所以说和武则天有相似之处,其实也不难理解,同样都是女子临朝,同样都和自己的子女针锋相对,刀戎相向,其实冯有觉得还是武则天在这个点上更可怜一些,她是个养子,不是亲子,还不是很伤心,但是武则天面对的却是自己的亲子。
  但是,在临朝称制上,冯有始终都没有迈出这一步,在这点上,她确实不如武则天。
  “她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冯有说道:“她说是任用武家人,李显处境艰难,但是却也始终没有废了李显。”
  薛夷光对这句话还是赞同的,“我认为则天皇帝始终没有想要将皇位传给武家人的想法,总所周知,则天皇帝在入宫前,日子并不好过,和武家之间有很多的恩怨,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有仇。”其实,很多人都猜测,武则天是觉得自己几个孩子有猪队友的嫌疑,而且当时她登基的时候李唐宗室频繁有所动作,所以武则天任用武家人是为了压制李唐宗室,巩固自己的权力。
  “所以你知道秦始皇到隋炀帝,从唐到武则天,这些事情告诉我们什么吗?”冯有感叹完后回归正题,其实冯有在教育人上面还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的,要不然魏文帝也不会被她养的如此孝顺,至于自己的养子,冯有只能说是人都会有失败的。大号废了的她,只能练小号。
  薛夷光这两年受到了很多来自冯有的教育,因此也不介意答道:“胜利者可以书写史书,而失败者注定要背负千古骂名。特别是对于变法者和改革者来说,失败的下场可能直接会导致王朝的灭亡,所以无论变革什么政策,都需要深思远虑,特别是要考虑百姓。”就像有句话叫作,越变法百姓越苦,这句话道出了百姓的苦楚,所以,薛夷光不希望他们的变法,也会让百姓更加痛苦。
  所以想要变法真的对百姓好,不只是要站在百姓的立场上考虑,还应当到多地考察,看看百姓的实际日子究竟如何,不能只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薛夷光本来今日想要给群里的大佬们普及一下科举,却没有想到会被上了一课,还多了很多感悟。之后薛夷光也不再说话了,她今日确实累了,便和群里的大佬们道了晚安,便睡了,她明日还要参加琼林宴呢。
  琼林宴确切地说应该是叫作闻喜宴,自唐代开始闻喜宴出现,只不过到了宋朝的时候,闻喜宴在琼林苑中举行,所以闻喜宴又被叫作琼林宴。一开始的闻喜宴主要是新科进士们一起凑份子钱吃顿饭,但是到了宋朝以后,闻喜宴便成为了皇帝赐宴,新科进士们不再掏钱,大魏沿袭了宋朝的风俗,琼林宴也是由帝王赐下。
  琼林宴,帝王并不亲自参加,但是赏赐却是有的,比如一些诗书,袍靴,笏和冰等等,比如薛夷光在这次的琼林宴上就收到了景祐帝赏赐的四书。当然除了皇帝赐宴赏赐外,大魏还沿袭了琼林宴其他的制度,比如——簪花。
  虽然听起来男子戴花有些维和之感,比如薛夷光就想不出来太子戴花是什么样子。但是这确实是存在的,琼林宴实行九盏制,以歇宴赐花为标志,实行前五盏、后四盏的行酒制度。也就是说,大家饮完前五盏以后,进入到了宴会间歇时刻,这个时候也就是赐花的时间段。“人赐宫花四朵,簪于幞头上,从人下吏皆得赐花。”众人簪花以后,“望阙位立定,谢花再拜”,然后各自归位,再行酒四次,宴会结束。
  这就是琼林宴的整个流程,本来琼林宴对薛夷光来说很轻松,特别是宫人将她酒杯中的酒水全都换成了桃花酿,这是最适合女子饮用的酒水,其实说是酒水,度数非常低,和果汁差不多。
  至于是谁帮她换的酒水,除了太子,不做他想。因为琼林宴是内庭局和礼部操办,除了太子,就是太后皇后都不会将手插进礼部。
  比起鹿鸣宴来说,琼林宴的进士们更为热闹些,而且没有了裴邵,也没有人找她麻烦,作为状元她只需要将原本准备好的赴宴诗念出来就好,一切都很和谐。
  但到了五盏过后,要赐花的时候,却没有想到来的不是景祐帝身边的内监,而是二皇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