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626节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626节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
  一旁伺候的长随,十分有眼色,已经到附近茶寮铺子里,花钱买了一壶滚水,从马车上搬下来一套茶具,给在座的都倒了一杯茶。
  此刻正是暮春初夏时分,杨柳依依,满目苍翠,微风吹来,都是青草的气味。
  不说张婆子和王永珠,难得出城,就是几个大男人,也难得出来,喝着茶,看着这满目碧绿,倒也心情阔朗起来。
  也没等一盏茶喝完,就看到官道那边,又急匆匆赶来了几匹马和一架马车。
  不是杜仲景和杜秀岩是谁?
  两人上前,互相见礼完毕,果不其然,两人都皆有书信和礼物让王永珠他们捎带回去。
  尤其是杜仲景,还冲着王永珠拱拱手:“我还有一物,还要拜托小师妹,一路细心护送至荆县,交到父亲手中。”
  王永珠没当回事,还当就是普通物事,点点头:“没问题,我一并顺路带回去,不妨事。”
  杜仲景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师兄就放心了,这一路就要辛苦麻烦小师妹了!”
  王永珠还以为杜仲景是客套,正要说话,看到杜秀岩同情的眼神,突然就警惕起来。
  “大师兄到底要我护送的是何物?”
  杜仲景一笑,拍拍手,从后面马车里钻出一个人来。
  王永珠当场就傻了!
  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这一路叨扰了
  这不是杜仲景的长子杜使君吗?这是物?这是人好吗?
  王永珠扭头看向杜仲景:“大师兄,你家儿子都是物?”
  杜仲景打个呵呵一笑而过,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招手示意杜使君过来:“你这次回荆县,替为父在祖父和祖母面前尽孝,一路要听你小师姑的话,不可调皮,听到没有?还有,路上功课也不能放松,要是有不懂得,就问你小姑父!”
  安排得明明白白。
  杜使君老老实实的都点头答应了,还特别老气横秋的看向王永珠:“小师姑,这一路叨扰了。”
  王永珠瞪了杜仲景一眼,看着杜使君这个唇红齿白的小少年,满肚子的疑问只得压下,十分和气的道:“跟你小师姑客套什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就当自家一样,有什么需要只管开口,别听你爹的,什么都瞒着,知道吗?”
  杜使君看看杜仲景,点点头,规规矩矩的退到一边去了。
  张婆子这还是第一次见杜使君,一看这孩子眉清目秀,又斯文懂礼貌,就喜欢。
  见他站在一旁,忙招手示意他过去,“你是杜老爷子的大孙子吧?长得可真俊!是个齐整孩子,来,吃点心!”
  说着就抓了点心塞给杜使君。
  一面又给杜使君介绍金壶:“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孙子,叫王金壶,你们年纪差不多大,一路正好做个伴,也有个说话的人。”
  杜使君看向金壶。
  金壶今儿个穿的是顾家给他准备的衣裳,是金壶从未穿过的,看着就贵重,若是平日里,这种衣裳料子,哪里敢上身,只怕得供起来。
  可张婆子眼睛一瞪,金壶忙给换上了。
  只是他穿着不习惯,这料子太金贵了,他这手一碰上去,恨不得就能刮起毛来。
  搞得他束手束脚,手脚都扎着,就怕不小心蹭刮破了衣裳。
  见杜使君看过来,只能挤出一个僵硬的微笑来。
  金壶不傻,一看眼前这秀气的公子哥,就跟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因此也不上前献殷勤,只守在张婆子旁边。
  那边,王永珠低声问:“怎么回事?我只说给你捎带信件和礼物,没说替你们捎带这么宝贵一人啊!这可是你的长子,你就这么随随便便的丢给我带回去?万一要是出个什么事可咋办?再说了,这大师嫂能同意?”
  就言氏那性子,能舍得让杜使君去荆县?
  杜仲景脸都黑了。
  杜秀岩在一旁偷笑,谁让大哥当初娶了言氏呢?如今尝到苦头了吧?
  那天王永珠上门后,等杜仲景回家,杜秀岩一五一十的就都告诉了他。
  杜仲景当时没发作,只是转头就传话下去,说要将大儿子杜使君给送到荆县,老太爷和老太太身边尽孝去。
  世情如此,这当儿子女儿的没在爹娘身边尽孝,送大孙子去,合情合理。
  言氏就是想反驳,也不敢啊。
  只哭诉说,荆县艰苦,杜使君哪里受得了那些苦?
  杜仲景却道,既然荆县艰苦,那就更应该去尽孝了。若是言氏舍不得杜使君去,那她这个大儿媳就亲自回去侍奉公婆去也行。
  言氏一听,哪里还敢唧唧歪歪。
  只得一边哭着给杜使君打点行李,一边拉着杜使君哭诉,说杜仲景这个当爹的太狠心了,又哭诉自己如何心疼之类的话,又担心杜使君的功课学问。
  杜使君看着言氏这样子,心中直叹气。
  杜仲景已经找他谈过了,让他跟着小师姑一起去荆县侍奉祖父和祖母,一是因为的确祖父和祖母年岁已高,身边没个亲人照看不放心。
  若不是先前祖父收了小师姑这个关门弟子,去年就该安排去祖父身边了。
  如今小师姑要和小姑父外放到赤城,祖父身边无人,自然不能耽搁了。
  再者,荆县那边的长青书院,春闱过后,声名鹊起,状元、探花还有二甲传胪,都曾经是长青书院的学生。
  慕名而去的学子,如今多如过江之鲫,让杜使君去,也是为了他将来的功课学问着想。
  更不用说,这一路上,有什么问题,还能直接请教宋重锦这个新科传胪,多好的机会啊?
  当然,也有借着这个事情,警告一下言氏的意思,不过这都不重要,只是附带的。
  杜使君也明白,他是杜家的嫡长孙,又天生不爱学医,打算走科举的路子。
  这已经是家里给他安排得极为好的一条道路了。
  在荆县,不仅功课不会落下,常年侍奉祖父母,对名声也有好处,杜仲景这个做父亲的,的确是良苦用心了。
  因此他一点都没迟疑的就同意了。
  只是言氏到底是他亲娘,虽然有些眼界低,可做人家儿子的,还能如何?
  只求杜仲景,以后若是言氏还有什么言行不对的地方,让他多多教导就是,又担心他走了,弟弟杜天南该怎么办?
  杜仲景却道,等他一走,杜天南也会立刻搬到前院去,平日里和杜秀岩的儿子杜远志一起学习,轻易不会放他们去后院。
  杜使君心中有了数,才安心下来。
  这不,一早他们收拾了行李要走,言氏又哭着喊着不放,耽误了这许多时间。
  口口声声说舍不得,恨不得以身相替。
  实在不耐烦的杜秀岩没忍住,直接道,不如就让大嫂去?先把人送走,行李什么的后面再派人赶着送过去?
  一句话,言氏就不敢做声了,也不拉着杜使君哭了。
  杜使君再懂事,看到亲娘这般作态,心也有些凉,这一路都有些郁郁寡欢。
  只是杜仲景和杜秀岩都不打算开解,这事,得杜使君自己消化才行。
  将来,去了荆县,离开父母身边,到书院读书,或者以后的路上,会遇到更多这样的事情,他总得习惯才是。
  交代完毕,杜仲景和杜秀岩都不是拖泥带水之人,也就很干脆的催人快启程。
  王永珠还能说啥,只得起身,和杨宗保他们又再度辞别,才依依不舍得上了马车。
  宋五冲着来送行的人,拱拱手,然后一声吩咐,车队缓缓启程。
  走出老远,掀开帘子看去,看着京城和杨宗保他们越来越远,身影越来越小,直到看不见……
  第一千两百八十九章 多出来的东西
  宋五一路将人护送到了直隶,天色就已经晚了。
  还好先前护送行李的人,已经提前安排好了客栈。
  等到宋五将人送到,客栈那边早就准备妥当了,一个干净的大院子,住得满满当当的。
  人一住进去,热水,热茶热饭就都流水一样的送了上来。
  早上出门,到了天黑才到客栈,在路上颠簸了这大半日的,王永珠和金壶还好。
  张婆子和杜使君却有几分疲惫,张婆子是毕竟年岁大了些,加上早上送别辞行耽误了时间,晚上要赶到直隶,后半程就有些赶。
  连午饭都只是在半路随便打尖吃了点,一时就有些扛不住。
  而杜使君在京城,也是娇养长大的,出门那都是五六个人围随,这次出远门,杜仲景就让他只带了一个书童,也没经历过这种赶路,就有些力不从心。
  还好他跟金壶是坐一个马车,金壶毕竟跟着商队在外跑过,能坐马车,对他来说,简直太舒服了。
  看着杜使君的书童丢三落四,忙了这个忘了那个,一时没忍住搭了把手,倒是让杜使君主仆对金壶的印象好了许多。
  张婆子随便吃了点,就进屋歇着去了。
  杜使君毕竟年轻,下了马车,洗漱一番,精神就恢复了。
  因为人多,房间不够,他和金壶一个房间。
  长这么大,杜使君还从来没有跟外人一起住过,很是有些不习惯。
  又初初离开父母,身边除了书童,一个亲近的人都没有,即使他再少年老成,也忍不住有些委屈。
  还是金壶看了出来,这样的大家公子,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离开父母,肯定害怕。
  不说这杜使君,就是他,刚离开家的时候,还不是有好几个晚上,躲在被子里偷偷抹眼泪?
  虽然不知道,这样的大家公子为何要被他爹给送到荆县去,不过不妨碍金壶同情他。
  也就东扯西拉的,说些跟着商队在外面的经历,来分散杜使君的注意力。
  杜使君在京城家中,除了读书,就是家中,偶尔跟着家人或者朋友出去逛逛游玩,哪里听过这些?
  一时就听忘了神,什么委屈,什么难过都抛之脑后了。
  王永珠安顿好了张婆子,想起杜使君第一次离开父母,恐怕有些不惯,也就过来看看。
  走到门外,就听到金壶的声音,再往里面一看,杜使君和他的书童都听呆了。
  也就一笑,吩咐立夏,一会子来提醒他们早点睡,别闹得太晚了。
  也就回屋去了。
  宋重锦也没闲着,去看了一下宋五和其他亲兵的安排,见他们也都吃饱了饭,安排了屋子住下,门口晚上守夜的也都安排好了,这才放心回来。
  一夜无话。
  第二日用了早饭,就往码头而来。
  码头早就被亲兵们清理了一番,在他们要上的官船前,清空了一大块地方。
  行李都被送到了船上,杜使君和金壶,还有张婆子和王永珠都先上了船。
  宋重锦拱手谢过了宋五的护送之情,又寒暄了几句,就头也不回的上了船。
  船长一声吆喝,船夫们收起缆绳,船慢慢的驶离码头。
  宋五和一干亲兵静静的伫立在码头,看着船慢慢的远去成一个小黑点,心中感慨,世子这一离去,再回来的时候,不知道京城又是何番天地了。
  船上的时间无聊又平静。
  杜使君开始还有些晕船,不过他也带了杜仲景配置的晕船的药,也就无甚大埃…
  张婆子上了船,歇息了两天,也就缓了过来。
  出了京城,似乎大家的精神都好了些,也放开了些。
  别的不说,杨宗保留下的两个人,确实老成能干,和船长还有船夫打得火热。
  船上的事宜,还有沿途码头停靠后的采买,两人一气都包圆了。
  没让王永珠和宋重锦操半分的心。
  每到一地,还能采买些当地新鲜的菜蔬或者本地的特产上来。
  又有丁婆子的好手艺,这一路,因为不能下船运动,船上的人都被投喂得胖了一圈。
  那二十个亲兵,说实话,以往跟着宋弘出门办差,不管是私事还是公事,都没这一趟这么舒坦。
  他们只管在船上护卫安全,采买的东西检查有没有异常就行了。
  每日里,吃喝不愁,花样翻新,除了在船上有些闷,日子简直比在家还舒坦。
  再加上到底都在一条船上,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不仅跟王永珠和宋重锦熟悉了,那两个负责采买的,一个叫姚大,一个叫石头,也跟他们混得熟了,有了几分香火情。
  上次从荆县到京城是北上逆流,这次是顺流而下,行程几乎快了一半。
  又因为是官船,加上看着二十个亲兵,一个个那气势,就特能唬人。
  一路上就有不少的商船附庸而来,一是为了跟着官船自然安全些,那些水匪什么的,就算贼胆包天,也不敢打劫官船,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灭顶之灾。
  他们跟着官船,自然安全也能得到保证。
  二来,这些商人,也想趁机看能不能跟官船上的主人,搭上点关系。
  这些都有姚大和石头接洽安排,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跟人谈的,这一路,浩浩荡荡的,后面跟了不少的商船,几乎成了一支船队。
  不说是官船,就是普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