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谋天下-第68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敬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不过他还是有一点儿不明白,既然陛下无意在皇长子游历前,封皇长子李晔为太子,那么到了安西,身边多了几个年轻将领,是不是会引起朝堂臣子们的不满呢?
东宫当初的太子原有兵权六率,随着李弘登基为帝后便被取缔了,如今即便是皇长子李晔被立为太子,也是没有一丝兵权在手的,何况皇长子还不是太子,到了安西之后,是否能够让那些在沙场上游荡惯了的莽汉们,心服口服呢?
像是看穿了陈敬之的心思跟顾忌,李弘微微叹口气说道:“这你不用担心,既然朕允许他出去游历,自然是不可能以皇长子的身份游历,这是我打算给尚书省的任免书。朝堂之重吏部郎中、国之利器兵部郎中、民之社稷户部郎中,从五品上的三郎中给予李晔你觉得可妥当?”
李弘笑了笑,这是他早就已经打算好的,他是怕李晔年少气盛,一旦被立为太子之后,因自己功绩在前,这小子要是一头扎进牛角尖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话,岂不是白白可惜了,所以以三部郎中来代替太子头衔,让他从中知晓吏部、兵部以及户部的运作,打磨少年心比天高的棱角跟傲气,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而且,一旦李晔在三部之中都难有作为,或者是弄的三部乌烟瘴气,上下不安,鸡飞狗跳的,但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从五品上的郎中,自然也不会对三部形成伤筋动骨的动荡。
但如果能够在三部郎中这个位置上,即便是不能混的风生水起,也能够让李弘看清楚,李晔到底在离开皇宫之后,是否适合太子这个位置。
陈敬之显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悟透了李弘的心思,于是坦然一笑道:“陛下英明,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962章 隋唐演义
与陈敬之从便殿出来,在紫宸殿一处由落地玻璃窗构成的茶室内,透过窗户对于紫宸殿前方的景色则是一览无余,即便是连巡卫的中央军身影,都能够看见。
“中央军这几年来可是一直没有闲着,这一次裴仲将前往安西,也有意根据我的提议,为我大唐建立快速反应部队,而这个部队的框架,便是以一部分中央军为主。”李弘示意陈敬之坐下,而后便看见门口,睡眼惺忪的小李眉,一手揉着眼睛,一手牵着虎妞出现在了眼前。
招手示意小李眉过来,还没有睡醒的小家伙,好像还不知道自己身居何处,爬上沙发紧紧挨着李弘坐下后,便打算再睡一个回笼觉。
“陛下这些年一直让中央军在疾陵城外活动,想必已经为未来的快速反应部队,积累了下丰富的经验吧?”陈敬之对于这些他当然还清楚一些的。
大食动乱了几年,中央军就在大食秘密游弋了几年,而且当初中央军秘密进入大食,还是他与裴行俭身为兵部尚书时安排的。
抚摸着旁边李眉有些乱糟糟的头发,示意李眉向陈敬之问好后,便继续笑谈道:“不错,大唐兵强马壮,但如果一旦遇到成规模战事,不是任何一支部队拉过去就能够轻易言胜的,快速反应部队的成立,可以让大唐在面临战争时,有一个被动的缓冲时间段。当然,这也是作为最坏的打算而已,至于未来中央军的功能,除了能征惯战外,便是他的闪电速度与神出鬼没的动态,可以为大唐把任何威胁消除在大唐疆域之外。”
“那……人数比当初老臣在的时候,应该又少了不少吧,也更加的精锐了吧?”陈敬之一边跟李弘说着话,一边看着乖巧的坐在李弘身边,不出声的李眉说道。
“万人足矣,再多的话,那就不是快速反应部队了。拥有我大唐最锋利的刀,最强的火铳与弓弩,以及最好的战马,加上其飘忽不定的动态,虽然只是一个万人部队,但其战斗力,可是不能小觑。”李弘说完后,也不等陈敬之说话。
而是自顾自的对旁边的李眉说道:“去洗脸去,洗完脸父皇带你去颜母妃那里,看看你颜母妃的戏曲编排的怎么样了,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人物。”
“嗯。”渐渐缓过神的李眉,顺从的自己从沙发上下来,把虎妞留在了厅内,而后自己带着门口的宫女梳妆打扮去了。
“陛下跟老臣说起这支部队,难道是因为统领的人选?”陈敬之看着李眉走出去后,神色之间多少犹豫了下,最终还是替李弘说出了心中的纠结。
“不错,这支部队估计裴仲将很快就能组建起来,加上中央军这些年一直轮流换防于疾陵城,或者是秘密游弋在大食境内,如今既然真正的组建起来了,就得有个番号以及统领才行,你的意思呢?”李弘好整以暇的看着陈敬之严肃的神情问道。
陈敬之再一次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李弘的话,而是斟酌了很久,久到李眉洗完脸,迈着轻盈的小腿蹬蹬蹬的跑进来,向李弘露出了如同天使一般的笑容。
“不论是薛仁贵之子,还是黑齿常之之子,虽然都能征善战,但他们怕是担不起陛下寄望的大任,何况他们如今也不在安西,而是已经转战至了西南。如此一来,既能适应这支部队的作风,又能够在危急时刻作出冷静的判断,最重要的是,能够把这支部队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唯有两人了。”陈敬之脑海里把大唐有名的武将,年龄不超过四十岁的,都过滤了一遍,才堪堪找到两名适合李弘组建这支部队风格的将领。
“那你觉得袁恕己跟李敬玄谁更适合?”李弘把心里的头的两个合适人选说了出来,他自信,陈敬之所说的唯有两人,必然也是这两人。
“李敬玄稳准狠,袁恕己快准狠,两人都极具城府,遇事都极为冷静,战场上把握时机的能力,以及对时事格局,甚至是大局的洞察力都不相上下。李敬玄三十七岁,袁恕己三十五岁,俱是以一当十的智勇双全名将,一个为正一个为副,是最好。但……有些可惜其中一人的才华了,两个人共同统领一支部队的话,想必陛下也舍不得。”陈敬之分析到最后,自己也不由自主的哭笑出来,这两人还真不好取舍啊。
“所以呢?”李弘不给陈敬之打太极的机会,自己纠结了快要半个月了,却一直没办法下决心到底用谁。
而裴仲将的奏章,也被自己搁置在御书房内,一直没有动过,因为他实在拿不定主意,让谁来担任这支部队的统领。
两人都无任何身份背景,完全是凭借军功一步一步的升迁上来的,而且还都跟在李弘身边打过仗,大大小小的战争,两人都是有能力,以最小的代价,最少的人数大败敌人的部队。
“所以陛下您自己拿主意吧,老臣实在帮不上忙。对了,陈皇妃刚才跟老臣说起,还有事儿找老臣相商,臣就先行告退了。”陈敬之说完后,也顾不得君臣之礼了,冲着打扮的漂漂亮亮了李眉挥了挥手,而后快步就跑了出去。
“爷爷怎么不行礼就走了呢?他有事儿吗?陈皇妃是不是清菡母妃?”李眉看着有些仓惶出逃似的陈敬之,不解的仰头看着面色抽抽的李弘。
这个老东西,没看出来远离朝堂之后,竟变得狡猾起来了,不为君分忧也就罢了,竟然为了避嫌,扔下难题就跑。
“他是害怕虎妞,所以就先走了。”李弘从沙发上起身,拉着李眉的小手,而后再接过宫女递给他的细绳,一手李眉,一手虎妞,父女两人便往后宫行去。
身为大唐的皇帝,每天的日常基本便是如此,而且今日还算是很轻松的了,但即便是这样,今日只处理了朝会等一些琐事儿后,再次走出紫宸殿,阳光却也已经渐渐西沉了。
本来无法无天是最好的人选,这些年从见不得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也从真正的战场之上磨砺了出来,但让两人来担任快速反应部队,李弘多少还是有些舍不得。
毕竟,除了快速反应部队,一支只为斩首,只为杀人,甚至只为给大唐消除潜在的威胁的部队,也需要一个更加合适的将领,而这样一支部队,除了无法无天外,其他人都不太适合。
一手牵着蹦蹦跳跳,嘴里哼哼着,不知道是不是颜令宾教会的简单歌谣的李眉,一手牵着人小李眉的坐骑虎妞,这样一幅情形出现在后宫里,让大大小小的宫女、太监,看到了之后都是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会心一笑。
公主殿下终于有人陪了,看那漂亮的小脸蛋上绽放的笑容,就知道眉殿下,今日心里一定是高兴坏了。
要不然早该在四声钟声响起后,一个小小的身影跟一头威猛的老虎,出现在后宫前往国子监的路上了。
接近颜令宾的宫殿后,李弘制止了宫女与太监的通报,按理说应该每次来都会响起的丝竹音乐声,在今日却是没有响起,而是显得有些寂静。
拉着小李眉踏入宫殿的入口,顺着石板路欣赏着院子里精心布置的树木花丛,整个宫殿的前院,看起来雅致、宁静,给人一种轻松怡然的感觉。
李弘冲李眉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后,两人一虎便悄悄的向宫殿的门口靠近,而这个时候,在经过一扇窗户时,却听见敞开的窗户处,传来了武媚的声音。
“祖君彦曾用: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来评说炀帝杨广。不过在我看来,哼,这祖君彦啊,是为了讨好高祖皇帝,才不得不往前朝炀帝身上泼脏水啊。虽然炀字也代表了史家对他的不看好,可我倒是觉得,杨广此人虽好大喜功,但也不能是一无是处,任他人贬低污蔑,运河劳民伤财是他杨广过于急功近利,但后来人,我大唐却因杨广之罪,而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如果不是这运河,前几年那一场荒灾,李弘怕罪己诏都得下出好几道了。所以这个人不好把握,想找人来演他,难。”武媚说完后,房间里却是静静悄悄的。
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李弘,不明白怎么母后跑到这里来了,而且还说起了前朝杨广?
不过当听到最后的那句话时,心中便已明了,《隋唐演义》,这是自己本来讲给温柔的故事,后来被温柔在宫内传了个遍,加上这又是对大唐皇室有利的故事,于是颜令宾又动了像《白蛇传》等故事的想法儿,想要把《隋唐演义》也编撰成戏曲。
难怪母后在这里,还不让自己来打扰颜令宾,今日要不是裴婉莹说起,自己还没打算过来呢,想不到一过来,就听到了这一幕。
“那母后您认为呢,这炀帝被冠以恶谥号只是……”
“也谈不上吧,但一个谥号就想定义一个人的一生,却多少是有些可笑了。杨广的皇后萧氏,虽然国破之后颠沛流离、被当年那些枭雄抢来抢去,最终与杨广之孙杨政道相依为命,太宗皇帝把萧氏迎回长安,于贞观二十一年去世,被太宗皇帝下旨与杨广合葬扬州。可当年她在当皇后的时候,杨广对她却是百依百顺,即便是人们所言杨广贪图美色、夜夜笙歌,可萧氏在杨广心中的地位,却是后宫三千佳丽都没办法取代的。所以身为一个女人,从女人的角度而言,你觉得杨广是好是坏呢?在萧后的眼里,她夫君杨广难道真的只是一个有功无德的昏君吗?”
第963章 武媚、李眉
皇帝的称呼往往与年号、谥号或者是庙号联系在一起,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便是以其庙号称呼为多,而杨广隋炀帝,则是谥号,也是人们称呼最多的一种称呼。
而到了明清时期,则是以年号称呼为多,不论是朱元璋的洪武,还是朱由检的崇祯,乾隆、康熙皇帝的乾隆,则都是年号往往被人称呼为多。
而在大唐之前,隋朝便是以谥号为多,到了大唐则是庙号为多。
炀帝自然便是谥号,而且根据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后妃、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行径,给予一个完全主观性的评定性的称呼,来评判一个人。
从开始的周公制谥,再到晋孔晃注《汲冢周书周公谥法解》,从而便开始了让一代代的帝王将相、诸侯大臣,文儒大贤为了生前身后名,前赴后继。
而既然有了谥号,用来评定一个人的生平,或用一字,或是两字,但不论如何,随着人们绞尽脑汁的想方设法,谥号也就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
隋炀帝很不幸的或者说是出乎意料强大的,甚至把炀这个字,因为他的关系,而使得人们一看到这个字,就第一反应的认为乃是一个贬义词。
李弘站在窗外,莫名的想起了上一世一位史学家,胡戟所说的话:“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以及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