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唐谋天下 >

第661节

唐谋天下-第661节

小说: 唐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皇兄。”李贤走进书房,冲着李弘再次行礼后,而后便大大方方的走到窗前的沙发处,在下首的一个位置上,坦然的坐了下来。
  “喝红茶还是奶茶?红茶吧,养胃,洛阳不比安西,食物搭配的相对合理一些,并不像你在安西那般,蔬菜太少,牛羊肉太多,不得不喝一些奶茶来消食。”李弘并没有坐在主坐,而是在李贤的对面坐了下来。
  “那就红茶吧,暖暖身子也不错,今日这雪怕是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了。”李贤笑了笑,有些躲避着李弘的目光,把视线挪到了窗外那漫天风雪中说道。
  “是啊,估计这一次会下很久了,但是比起安西那边下雪来,恐怕还是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李弘招来了宫女,开始安静的给他们两兄弟泡茶。
  书房的门被站在外面的花孟轻轻的带上前,只听见花孟小声的跟宫女、太监交代着:“切记,任何人都不得打扰陛下,今日都机灵着点儿,别惹的陛下闹心。”
  兄弟两人听着门关上的最后一刻,花孟叮嘱其他宫女、太监的声音,李贤则是低头含蓄的笑了笑。
  回到久违的中原、大唐腹地,特别是魂牵梦绕的洛阳已经七八天了,除了刚回来时就被召到贞观殿看望父皇以外,李贤在洛阳并没有见过其他人。
  而且即便是有些人亲自登门拜访、递名刺邀请他,都被他一一拒绝了,甚至连见面都没有见,这一段时间,基本上就是皇宫、他在洛阳的临时府邸,而后变成了东宫到贞观殿,简单而单调。
  “怎么样儿,回到长安可还一切都习惯?”李弘舒服的往沙发上一靠,看着李贤问道。
  “挺好,刚回来的几天,没有什么习惯不习惯,但让我想不到的是,如今洛阳还有一些人还记着我,看望完父皇跟母后后,就有人往府里递名刺了。”李贤笑着摇了摇头,看着那红褐色的茶水说道。
  “正常啊,毕竟你是我大唐皇室的亲王,我的亲弟弟,有些人找你也很正常。尝尝这茶如何,比你在安西的可要好。”李弘端起茶杯,嗅了嗅茶香后,对李贤说道。
  “我只是奇怪这些无孔不入的人,按理说,我回洛阳,皇兄你应该不会到处大肆的宣扬吧,但他们是怎么知道具体行程的,甚至在我一进入洛阳后,他们就知道是我回来了。”李贤很坦诚,他相信,如今在大唐,自己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秘密可言。
  李弘已经在做了大唐近六年的皇帝了,这六年来,除了今年冬季五姓七望为首的豪门勋贵,挑起了冒死直谏的事端外,李弘这几年在掌大唐江山、朝堂社稷上,根本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棘手的事情。
  当然,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也就是前两年的天灾了,据说弄的李弘都差些下了罪己诏,但不管如何,从小就没有输过的李弘,最终还是安然无恙的挺了过来。
  “这有什么奇怪的,这些日子里,父皇的龙体每况愈下,贞观殿里每天都有当初的一些老臣子来探望父皇,一些人有幸被父皇召到后殿觐见,或许是从父皇嘴里得知你老六不日会回洛阳的事情吧。”李弘顺着李贤的视线看向窗外,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渐渐的越积越厚。
  李贤望着那窗外不知疲倦的从天而降的雪花,再次叹口气说道:“世间唯有名利二字,可以让人铤而走险,甚至是不惜以命相博,人老了,当了一辈子的官,自然是到最后,希望能够有个善终,能够青史留名,可……这又是多么的艰难啊。”
  “话也不能这么说,如果当初在位的时候,能够对自己不懈怠,能够为朝堂,为百姓做出一些福祉,那么自然而然的也就青史留名了,也就不必这个时候,腆着一张老脸,无所不用其极的希望朝廷能够给他们一个名分了。对了,说说祭陵城如何了。”李弘放下茶杯,开始进入正题。


第930章 银装素裹的贞观殿
  安西疾陵城这几年作为大唐与大食的边界线,同样也作为一个大食两大贵族的后勤补给中心,一直在给大食纷乱的几个诸侯,提供着恰到好处的支持,所以才使得这么多年过去了,大食依然是处在诸侯纷争、割据不断、战火连绵的一种状况下。
  也不得不说,李贤在这其中也是做出了颇多的贡献,卑路斯的儿子纳尔希耶也已经不明不白的死去,整个疾陵城往西、往东,如今已经基本上完全被汉化。
  大唐的文化、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如今已经开始扎根在了人们的心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概念虽然还没有彻底的立体起来,但已经是颇具规模跟雏形。
  而身为桥头堡的疾陵城,必须要在乱世纷争、紧邻战争的大食旁边起到一个显著的作用,跟发挥重要的影响力,让所有人的百姓看到,大唐的安定与繁荣,与大食连年战火的景象,形成的鲜明对比。
  让人们意识到,汉传统文化、华夏文明的精神比起大食的经书,更要能够百姓带来最为需要的安康与温饱。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刀对刀、枪对枪、各自摆出车马炮,而后凭借着热血跟勇气,就能够决定战役胜利走向的战场。
  这是一场综合到了极致的战争,甚至在更多的时候,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不论是你的装备精良还是落后,都不再是决定这样的一场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文化的输出,文明的选择,历史的积淀、朝廷的开明等等因素,反而成了大唐抑制大食强势、破坏大食稳定、吸引大食百姓的主要因素。
  根据李贤在疾陵城的统计,因为不堪大食连年战火的大食百姓,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百姓携家带口,穿过大食各个诸侯、贵族的重重封锁跑到疾陵城以东,或者是进入安西四镇的腹地安家立业。
  随着这几年的人口迁移,随着安西的人口越来越多,安西四镇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商业上的地位越加的重要。
  人种的多元化也成了安西这一片土地上的另一大特色,相较于中原的长安、洛阳,人们往往对高鼻梁、蓝眼睛,只要是不同于唐人外貌特征的一种异族印象,在安西等地是完全不存在的,这里不论是哪个人种,都开始渐渐的在内心的深处,在骨子里接受汉文化的传承与文明,并且因为安西的富裕跟繁荣,而因此感到自豪。
  在安西从来没有哪一个人种不认为自己是唐人,每一个进入安西安家立业的异族,如今都以能够说一口大唐官话而自豪,但安西的区域性语言文明,在当地依然还是主流。
  在李弘看来,李贤忧心的问题根本不用担心,传统文化的开枝散叶,并不是完全的在形式上取缔所有文明的存在,而是在思想上形成对大唐、对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更为重要。
  兄弟两人在书房里足足谈了一上午的话,但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即便是连贞观殿里现在,因为李治病重的缘故,而聚集了多大数十位的史官,也没有人能够亲自记载下,彼此争斗了多年的皇家兄弟两人,到底谈了一些什么。
  但每个人也知道,李贤从书房里出来的时候神色是轻松的,虽然带着一丝丝的惆怅跟若有所失的表情,但总体上李贤走出贞观殿,再次一头钻入漫天风雪中时,他的步伐很轻快,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如释重负感。
  中书、门下、宗正寺三个衙署,在李贤离开后的不到一个时辰里,就联名向陛下上奏了恢复李贤沛王王位的奏章,而陛下也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批准。
  一个皇家宗室的王位,换来了一个稳定、强大的疾陵城,在李弘看来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何况这也是帮父皇了结他生前的最后一个心愿。
  沛王李贤再次恢复其亲王身份,也就意味着,在他呆了长达十几年的安西,将永远不会再出现他的身影,哪怕是这些年跟他在疾陵城一同支持大食诸侯的其他人,也在第一时间被纷纷调回了长安或者是洛阳。
  雪依然在下,丝毫没有要停一停、歇一歇的意思,地面上的雪也越来越厚,整个皇宫乃至整个洛阳城、或者是整片天地,都被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武媚手里拿着中书、门下、宗正寺的奏章,看着那李弘盖的皇帝印章,不由得流出了眼泪,李治终于毫无遗憾的跟病痛做了最后的道别。
  银装素裹的贞观殿、落寞沉寂的洛阳城、寂静无声的京畿道,白雪皑皑的整个大唐江山,仿佛在李治最后欣慰的闭上眼睛的那一刻,都被时间凝固住了一样。
  只有那无声的雪花,依然缓缓的从阴霾密布的天空中纷纷落下,贞观殿前一片悲寂,身着素衣的皇室宗亲、王公大臣跪满了整个贞观殿前的广场,已经与雪花完全融在了一起。
  鼓楼的钟声从皇宫内带着一丝丝的悲痛响起,而后在大雪纷飞的天空中,向整个洛阳城传播开来,一声声仿佛带着沧桑与寂寥的钟声,随着第一声从皇宫响起后,便在短时间内纷纷的从洛阳城的四周响起。
  绵延不绝的钟声久久在天空中回荡,像是敲打着洛阳城百姓的心脏,也像是向贞观殿的寂静注入了一丝生机。
  弘道六年十二月二十七,冥冥之中仿佛被上苍捉弄一样,李治在原有的历史轨迹中,挣脱而出多活了整整十二年,而后在十二年后的同一天,十二月二十七日驾崩。
  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安葬于:乾陵。


第931章 三年
  三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可谓是弹指一瞬间般便划过,但对于一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三年在生命里也占据着绝对的意义。
  李贤自请为李治守孝三年,乾陵于是便每天都有沛王的影子的出现,即便是到了三年之后的冬季,沛王依然上奏皇帝李弘,希望再继续守陵几个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乾陵上的绿色植被开始出现生机,等乾陵不再枯黄一片的时候,再回长安。
  三年来有不少人找过这位复辟的沛王,有些人是敬重李贤的孝心,有些人则是希望拉拢李贤,以此来对抗皇帝李弘,从而让在这三年内,彻底灰飞烟灭的五姓七望,能够保留哪怕是一点点的希望。
  但不论是谁,都没有说动李贤哪怕是离开乾陵一步,哪怕是在李素节、李上金、或者是李旦、李哲也同时守陵的期间,沛王是打定了主意,绝不离开乾陵一步。
  作为五姓七望唯一能够稍稍有指望的救命稻草,李贤甚至连听他们说完话的兴趣都没有,一旦察觉到心怀鬼胎的人,来到乾陵拜访自己的目的不纯后,立刻便会挥袖送客,一点儿情面也不留。
  李旦、李哲二人则是皇子里面,守陵时间最短的,当然,如果比起大唐的皇帝李弘,他们守陵的时间就不算短了,但毕竟皇帝不可能荒废朝政而天天守在乾陵。
  所以这三年来,李哲跟李旦基本上都是乾陵跟长安两地奔波,三年的时间,内燃机车依然还是没有克服瓶颈,那李弘期待的轰隆隆的声音,在睡梦中出现过不下八百次,但在现实中,却是一次也没有发生过。
  当然,某人并不是一根筋的人,不是非得一棵树上吊死的人,就在连武媚都暗自在心里祈祷着,赶紧让那大铁块叫唤出声的同时,他儿子又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地方。
  三年来,李弘每次前往乾陵,基本上都是陪着武媚前去的,但每年的清明,皇帝陛下也会带着皇后与文武百官,带着太上皇一同前往乾陵,守孝三日。
  而武媚如今则是彻底被李弘奉养了起来,甚至把武媚的宫殿挪到了大明宫内,当初武媚所住的蓬莱阁内。
  如此一来,大明宫的后宫之内,皇后裴婉莹在处理后宫一事儿上,原本还以为事事都需要向母后请示,但武媚显然是无心于此,每次也只是笑笑不发表意见,或是跟裴婉莹唠唠家常,或者是跟颜令宾、上官婉儿、温柔、白纯等人说点民间的事情。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武媚便不小心从三五日进宫一次的白纯嘴里知道了,如今皇城内被陛下跟殷王李丹立起了许许多多根,间隔相同的木杆子,而且有的木杆子旁边还配着一个个大盒子,从皇城内一直延续到了城外一处作坊内。
  “他这是又要折腾什么?”武媚这三年倒是过的还不错,最起码精神气质相比较三年前,大概是因为心理上少了李治病痛的压力,这三年来的容貌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说是要取代这宫里的蜡烛,换一种照明方式,其他的奴婢也不知道,但……”白纯面现难色,这么多年来,自己身为陛下的钱袋子,从陛下还是太子时期起,为陛下花钱如流水的大说笔,她白纯从来就没有皱眉过。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这每年太乙城赚的钱还都没有捂热乎,就被陛下匆匆派人提走了,甚至陛下还瞒着自己跟皇太后,从两家银行里借走了不少钱。
  如今……说陛下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