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帝王-第1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李从璟非但没有轻松一些,反觉肩上担子愈发沉重。契丹侵扰幽云数十年,永无休止的战争让百姓受尽折磨,冯道一介书生,在眼见边地情景后能决心相助李从璟讨伐契丹,不也是为诸番惨状和其中的耻辱所动?今李从璟忝为幽云防御使,担负起抗敌卫民之责,如何能不深味这其中的分量?
念及此处,李从璟心中有热流在翻涌,说不清是壮志奔腾还是其他。他忽然想起,在原本历史上,耶律德光曾领数十万大军两度侵入中原,第二次更是劫掠长达半年之久方才退去,彼时华夏半壁江山皆沦为边地,其中又蕴含了多少血泪?而现在,作为这个天下、这个时代最直面契丹的人,他也是最有机会改变这一切的人。
细细得到李从璟首肯,激动落泪,又伏地而拜。李从璟将她孱弱的身子扶起,“刘老我会着人接往幽州安置,若是刘老不愿离乡,我也会安排人手照应,不使其再受风吹日晒之苦。你既入我麾下,我便许你进军情处,不过军情处虽看似威风,实则清苦凶险,你若受不了这份苦,届时我再……”
细细儿抹掉小脸上的泪水,坚毅道:“公子放心,为杀蛮贼,细细什么苦都能吃!”
李从璟点点头,不复多言。
让第五将细细儿带下去之后,李从璟对耶律敏道:“敏公主意欲何时启程?”
耶律敏歪着脖子,古灵精怪地笑道:“我不启程去别处,我也要跟着你!”
李从璟失笑,“你跟着我作甚?”他后面尚有半句话未说出口:难不成你要随我杀契丹人?
耶律敏眼珠子转了转,“反正我在幽云就识得你一人,你去何处我便去何处,要不然我就真成天涯孤独浪子了!你可是答应过我哥,要好生照顾我的!”
“……”
最终李从璟也没拗过耶律敏,他总不至于用暴力手段将其驱逐,便索性不再理会,任由她跟在身后充当尾巴。此行李从璟要去攻打平州,在他看来,娇生惯养的耶律敏定然不能消瘦征战之苦,到时不用他相劝,耶律敏自会乖乖离去。
因没随大军行军,众人速度要快上许多,接下来数日间李从璟巡查了沿途多处边军屯驻之地,大到军镇,小至堡子,每每天未亮便动身,往往时至亥时还在举着火把赶路。多日奔波下来,李从璟自然无恙,倒是苦了耶律敏,因为要照顾赶路速度,她不能再坐马车,据说大腿内侧都磨破了皮,但纵使如此她也没提出过要离开,咬牙坚持了下来,这倒是让李从璟不由得高看了她几眼。
平州位于蓟州东、营州西南,东、南两面临海,面积不大,辖地近似菱形,卢水和漆河于其境内相汇,交汇处便是州治平州。李从璟攻打平州并非临时起意之举,而是北上之前就议定的谋划。
幽云十六州虽是大唐疆土,实则营州、平州已落入契丹之手,以蓟州为界,东、北边的土地都在契丹军队控制之中。不同于营州地域辽阔、南北狭长,平州辖下不过五郡而已,攻打较易,且营州州治距离平州较远,营州契丹军若发援军,非是两三日可赶至的。另,平州守将卢文进本就是大唐叛将,其麾下军士主要还是汉人,这是可以利用的条件。
这日,李从璟在蓟州与平州交界处的漆河边,与大军汇合。
当日夜,李从璟召集诸将军议。百战军将领李绍城、孟平、郭威、李正、林英、林雄,以及卢龙军中以李彦超为首的几位将领,先后赶到帅帐。
此番攻打平州的军队由百战军一部和卢龙军一部混合而成,共计万人。起先陈兵边境的三万人,大部都已班师幽州。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是出于三方面考量,一则百战军和卢龙军的协同作战能力需要磨练,二则攻打平州的军功不能给予其中任何单独一方,三则平州守军只数千人而已,且兵力分散,无需太多军士参战。
李彦超是幽云宿将,军议开始后李从璟让他先发言,李彦超当仁不让,在舆图前指着平州道:“平州有坚城五座,依次是昌黎、襄平、乐浪、玄菟、带方,我军要进攻平州城,首先需得拔出阻塞在半道昌黎、襄平,以及距离平州城甚近的带方,此三城兵力不多,数百人到千人不等,卢文进坐镇的平州城,其城内有守军约在三千左右,这便是平州概况。”
李彦超这番敌情分析,言简意赅,虽称不上对敌情了若指掌,但在战事突发而大战还未开始时,就能知道各城兵力分布情况,已是难得。李从璟点了点头,“李将军不妨说说征战之策。”
李彦超收回手,瓮声瓮气道:“依末将看,征战之策也简单,兵分两路分取昌黎、襄平,而后会师平州城,我军万人,而卢文进所部不过三千人耳,又皆叛国之贼,取之易如反掌!”
李绍城与李彦超较为熟悉,闻言问道:“带方位于平州城附近,如何处置?”
“防带方之敌,是防其在我军攻打平州城时救援,这也简单,遣一部围之即可,若军帅嫌围之麻烦,只需在平州城至带方的道中埋伏一支偏师,在带方救援平州城时伏击之,定能叫带方敌军有来无回!”李彦超道。
李从璟仍是点头表示认可,不曾多言,孟平机灵,却已发现其中不妥,他出声道:“李将军方才所言,我大军只取昌黎、襄平、带方三城之地,是因其或横亘道侧或位于平州附近,然则乐浪、玄菟之敌虽在平州南部,但若战事拖延日久,此两城之敌亦能救援,却如何防备?另,营州契丹军也不可不防!”
李彦超见反驳自己的孟平年纪轻轻,冷哼一声,不满道:“平州城旦夕可下,何来战事拖延日久之虑?那乐浪、玄菟的敌军本就不多,便是来援,亦能反手灭之,何须担心?至于营州,相隔平州城数百里,更不必担心!”
孟平听出李彦超话中轻视之意,并不相让,争锋相对道:“未虑胜,先虑败,未虑易,先虑难,兵家之道。乐浪、玄菟之敌虽则不多,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用兵之法变幻莫测,岂可因其人少便轻视之?再者,营州城虽距平州城数百里,但若营州契丹守军尽发精骑救援,亦是不日即到,岂能无视?”
李彦超大恼,言辞变得激烈,“依你之言,是否还得提防阿保机提十万大军从西楼亲至?畏首畏尾,如何打仗!”
孟平见李彦超开始讲歪理,撇了撇嘴,偏过头,不屑再与之争论。他和李从璟、莫离相处日久,脾性相通,既有傲骨,亦不愿做无谓的口舌之争。
“小子,你……”李彦超见孟平如此神色,更加光火。
李从璟拍手打断了李彦超未尽之言,对他道:“李将军所献之征战之法,本帅以为可行。眼下大军隐蔽行军至此,料来卢文进尚不及防备,如此此战取胜关键在速战,速战则能速胜。大军兵分两路,三日内攻下昌黎、襄平,而后会师平州城,再观其战果和情况作后续安排!”
李彦超的意见被采纳,他自己却并未太过高兴,因在他看来此乃必然之举,亦是此番征战的不上之策,李从璟的决定在他意料之中。他抱拳请命道:“军帅,末将愿领卢龙军,攻打昌黎!”
李从璟瞧了李彦超一眼,嘴角微微带笑。李彦超如此请命,是要将百战军与卢龙军分开攻城,无疑存了比拼的心思。百战军虽有善战之名,君子都也踏入草原近月,但百战军真实战力如何,卢龙军并未眼见。如今百战军至幽云,是猛龙过江,卢龙军是幽云地头蛇,谁也未见得服谁,两者之间分出高下,才好处理日后诸多事务。
李彦超话说完,瞟了孟平一眼。
孟平知其意,出列抱拳,向李从璟请命:“军帅,末将愿率本部为先锋,为大军开道!”
李从璟心中早有盘算,此时慷慨应允,“诸将听令:李彦超领三千卢龙军攻昌黎,孟平领本部攻襄平,余部随中军缓行,策应各方。明日寅时造饭,卯时进餐,辰时出发!”
“诺!”诸将领命。
临行时,孟平递给李从璟一个放心的眼神。
李从璟微微一笑。
孟平想要为百战军正名,李彦超想要为卢龙军耀武,他李从璟日后坐镇幽云,要统率诸军,岂能不趁此机会立威于边地?
第225章 十年国辱自今雪,永无休止的战争(七)
翌日,天色方明,大军拔营启程。
李彦超跟孟平为先锋,先行一步去攻打襄平、昌黎,李从璟在营前相送。起初李彦超言大军兵分两路,实则在其自身攻昌黎,孟平攻襄平的情况下,大军已分成三路。此种安排并无不妥,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两军“意气之争”。
李从璟并不担心昌黎、襄平不能克,甚至不担心平州城不能克,他所忧者在于平州城攻克之后,大军能否守得住这块失而复得之土地。
如今莫离已去渤海,卫道尚且身在幽州主持诸事,李从璟身边可为其出谋划策之才便只杜千书一人。然杜千书少涉军旅,其所长不在征战,而在政务。杜千书天才不及莫离,经验不及卫道,年纪尚轻,虽在契丹时有所磨练,心性坚韧,见识和思维皆不差,但要成为李从璟左膀右臂,还有待时日。
虽如此,行军途中,李从璟依旧和杜千书就往后局势详论了一番,在李从璟抛砖引玉后,杜千书说道:“以百战、卢龙两军军力,又添军帅亲自坐镇指挥,此番要攻克平州不难,难在守土御敌。守土、御敌,是两件事也是一件事。平州前些年才为阿保机所占,获利未多,而今番为军帅所夺,其必不甘心,不甘心便会发兵来夺。其若发兵与军帅作战,必用良将,契丹国猛将无数,其中功勋最为卓著、最为阿保机所倚重者,有八人,堪称八虎上将。”
李从璟前后对契丹了解已然不少,契丹八虎上将之称他却不曾耳闻,此时听杜千书说起,便细问之。杜千书道:“八虎上将,耶律德光和耶律倍姑且不言,余者六人,分别是腹心部大将耶律斜涅赤,司近部大将耶律敌鲁古,北院夷离堇耶律敌烈,南院夷离堇耶律欲隐,北府宰相萧痕笃,军政大臣耶律敌刺。此六人皆乃阿保机心腹重臣,是能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他们在阿保机王者未成之际便相随左右,对其忠心耿耿,阿保机每逢亲自征战,必有其中数将相随。”
李从璟前世便知辽国素有南、北二院之制,北院“以国制治契丹”,南院“以汉制待汉人”,以汉奸韩延徽为首的康默记、韩知古等人最先倡导这一体制,只是不知此时这套体制是否已经完善。此时他冷然道:“契丹侵扰幽云日久,这六人既是战功、地位双重显赫之辈,料来手上没少沾染边军和汉人的血!”
杜千书深以为然,此事他是局中人,深有体会,愤然道:“不啖其肉、饮其血,不能消减幽云与此辈深仇大恨!”
然这些都是后话,日后定有战场相见之时,目下李从璟无暇多虑,问杜千书:“这六人可有人驻扎于营州?”
杜千书摇头:“这些人都已是契丹重臣,皆在契丹皇都内,若无重大战事已不会轻易出境。倒是听闻现坐镇营州的契丹将领,似是南院部夷离堇耶律欲隐之子。”
这倒有些可惜。不过如此一来,契丹便纵要救援平州,一时之间也无重量级大将赶到,李从璟就能从容应付。待他安定平州,契丹再发兵,无论领兵前来者何人,他都丝毫不怯。
李从璟道:“若是攻克平州,该如何守土,又如何御敌,司马可有良策?”李从璟已任用杜千书为军府司马,故此称谓。
杜千书思虑片刻,昂扬道:“御敌之道,下官知之甚少,守土之任,军帅但可放心,下官定叫军帅无虞。”
李从璟心知杜千书已有腹稿,只是可能思虑还未成熟,故此不肯深言,也不强求,决定稍后两日,待杜千书谋划妥当再问不迟。
数日无话,待到第四日时,前方有军报传回:孟平、李彦超已克昌黎、襄平两城。
李从璟笑对杜千书道:“两位将军何其急也!昌黎、襄平距离出发之地本有五日路程,今日捷报即至,可见两位将军攻城均不逾一日,神乎其速,不负善战之师威名!”当日说三日破城,是指攻城三日,却不想孟平和李彦超皆是一战而下。
既是捷报,杜千书也高兴,笑问:“捷报虽同至,却不知哪位将军先一步克城?”
李从璟将军报递给他看,“说来也巧,竟是同一时辰。”
杜千书看过之后将军报还给李从璟,“然则昌黎距离稍远,襄平敌军稍多,这高下该如何分?”孟平与李彦超的“意气之争”全军皆知,也非什么坏事,因是杜千书如此笑问。
李彦超攻打的昌黎距离稍远,这是他主动选择,他欲两敌相较取其难者,再速胜之以夸能,不料襄平敌军稍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