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陈立夫家事_2 >

第13节

陈立夫家事_2-第13节

小说: 陈立夫家事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边带着钱,经常花得一干二净。但是,孙禄卿在用钱方面比较谨慎,她没有乱花钱的习惯。陈立夫心想,如果孙禄卿和他一样,花钱没有节制,大手大脚的,就谈不上储蓄了。    
    陈立夫认为,夫妇二人相处,要能够互相认识对方的长处,那么双方才能合得来,也才不会    
    发生口角甚至打斗了。    
    孙禄卿喜欢的东西,陈立夫尽量苟同,没有办法苟同的也没有关系。例如,妻子孙禄卿的身体不经常出汗,她不害怕伤风感冒,因此喜欢打开窗户通风透气。但是,陈立夫则恰恰相反,他经常出汗,并且常常因为吹风而感冒着凉,所以他不习惯打开窗户。然而,为了照顾孙禄卿,陈立夫从来不固执己见,去反对妻子打开窗户。有一次,陈立夫夫妇参加亲友邀请的宴会,走之前孙禄卿化妆打扮了一番,陈立夫就在一边做他的事,以便等她。而当孙禄卿梳妆好之后,反过来又催促陈立夫时,陈立夫就轻描淡写地说:“刚才我等了你半小时,我也没有催你,现在你不过才等我几分钟,你就连番几次来催我了。”这样轻轻地一笔带过,双方根本不会伤和气。陈立夫说:“丈夫要求妻子和他一样,这是人间最大的自私。”    
    陈立夫夫妇摄于1948年    
    陈立夫还有一个和他的妻子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孙禄卿是学美术的,对美有一种特殊的    
    敏感,她要求家中的一切都要合乎美的标准,如客厅的沙发、卧室里的家具甚至窗帘的色彩等,她都要布置得很协调,也就是讲求美观第一;而陈立夫是学工程专业的,他讲求经济实用,主张实用第一。这都是因为所学的专业不同所造成的。在这方面,陈立夫也不过于苛求,他对家中的一切陈列摆设根本不管。因此,妻子孙禄卿将她的爱好和所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经济方面,陈立夫也不过问,完全由妻子孙禄卿负责掌管。他们俩人共用一个银行户头,两人都可以随意取款,绝对不怀疑对方取款的用途。陈立夫和妻子孙禄卿结合六七十年,他们在生活中从来没有吵过架,双方都能做到相互容忍、互相信赖。有的亲友家庭出现了矛盾,就请陈立夫讲述他们夫妻相处的经验,陈立夫就把上述他们的夫妻关系经验提出来规劝他们,很能引起共鸣和反响。    
    陈立夫对妻子孙禄卿的娘家人非常好,这也是他们夫妻关系融洽的一个重要原因。陈立夫的岳父孙蓉江在抗战前就去世了,岳母吴氏很有能力,支撑着整个家庭,可惜也去世很早。孙禄卿的继母翁氏生有三个女儿,抗战时随陈立夫全家迁往重庆,和陈立夫一家住在一起。那时候,陈立夫正在教育部长任上,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政治能力。陈立夫照料她们的生活,还供翁氏生的三个女儿(即孙禄卿的三个妹妹)读书,一直到她们大学毕业。岳父孙蓉江生前很喜欢陈立夫,好像他早就已经料到,在他死后陈立夫会照料好他的一家人。    
    和陈果夫一样,陈立夫在私生活方面也相当严谨,陈立夫做国民党政府的高官几十年,从来没有寻花问柳,也没有移情别恋过,这在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中是非常难得的。    
    


第四部分:幸福的婚姻大哥陈果夫的婚姻 1

    陈果夫订婚之后,他的父亲陈其业给他寄了一份定亲茶和几只糕点。陈果夫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订婚的事情,于是只分了一只糕点给一位同学,他把剩下的几只放在柜橱里,偷偷地吃了一个星期。对于这场婚姻,陈果夫开始时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    
    2。1被称为“赤脚财神”的岳父朱五楼    
    陈果夫所娶的女子名叫朱明,是湖州当地的一位财主的女儿。朱明的父亲名叫朱五楼,为浙江省吴兴县和孚镇荻港人,1861年6月出生。祖上原籍在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因为逃避战乱,才迁到湖州来,以后在荻港定居。朱五楼幼年时家里很穷,少年时他只身一人,赤脚手持一把雨伞,进入上海苏州程家钱庄当学徒,因此曾被老板戏称为“赤脚财神”。程家拥有福康、顺康、福源三大钱庄,为北市钱庄业的首领。在程家钱庄中,朱五楼经过刻苦学习和锻炼,在钱庄业方面逐渐变得非常精通,他有双手快速打算盘的技能,当时人们称他为“飞朱”,由于长期受程家经商的熏陶,很快朱五楼便自立门户,开始了他的金融业生涯,并且很快取得了成功。不久,朱五楼当选为会商处总董事长,1917年,上海钱业会商处改组为上海钱业公会,朱五楼又当选为首任会长,并一直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去世时为止辛亥革命后,陈其美担任沪军都督。为了筹集经费,陈其美曾经向朱五楼提出要提用上海道库银存款。但是,上海道台刘襄孙已经把存款的存折、前任移交清单等送交给上海领事团团长、比利时驻沪领事,自己逃入租界。比利时驻沪领事以西方各国没有承认革命政府为由,拒绝将存折等交给陈其美。陈其美和朱五楼洽商,希望能有一个通融办法。朱五楼则坚持上海钱庄章程的规定“认票不认人”,必须凭折付款。两人在闸北湖州会馆谈判多次,不得要领,陈其美便把朱五楼软禁在湖州会馆。陈其美、朱五楼两人同是湖州人,陈其美的侄子陈果夫是朱五楼的女婿,陈的哥哥是朱五楼在湖州的账户,双方关系一向很好,可是现在为了上海道库银而争吵不休。两天后,经过陈果夫在双方之间奔走,终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即由中国银行出具借据,向福康等存有库银的钱庄借款,待存折归还都督府后,由都督府凭存折取回中国银行的借据。这场风波过去之后,上海各报对陈其美的评价很高,认为陈能大公无私,虽是姻亲也不徇私办理。而上海钱庄业更加信任朱五楼,说他在枪口之下,仍能照章办事。一场风波,却提高了双方的地位和信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上海方面支持北京的爱国运动,开始罢工、罢课、罢市,而罢市关键在于钱庄业。当时上海中小型商业来往大部分都通过钱庄,只要钱庄能罢市,上海商业就会随后跟上。朱五楼以上海钱业公会会长的身份签发了钱业罢市的决议,这样有力地支持了五四运动。停止罢市之后,朱五楼还提出停止使用外国银元的协议。    
    2。2曲折的婚姻    
    托尔斯泰先生在《复活》的开头曾对婚姻有精辟的论述:“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陈果夫的家庭生活也如托翁所说的那样,幸福美满。陈果夫为人老成,因此,他的婚姻生活也非常平凡普通,没有令人留恋的花前月下,也没有感人的悲欢离合,两人的相识相处皆是因为父母的包办。不过。他的婚姻虽然平实无华,可却也是一波三折。在十二三岁的时候,陈果夫在湖州当地一位名叫沈若臣先生的私塾里读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深得沈若臣先生的喜欢,再加上他相貌好看,聪明伶俐,沈若臣先生于是有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陈果夫。沈若臣的女儿也很优秀,年龄也是十二三岁的样子,姿色颇佳。但是,陈家却不同意这门婚事。大概是沈若臣老师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乡村私塾先生而已,而陈家则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当然是门不当户不对了。    
    后来,有一家在当地很富裕的赵姓大户来提亲,赵家的姑娘漂亮贤惠,与陈果夫站在一起,可谓是一对璧人,并且从门当户对的角度来讲,也应该没有什么可挑剔之处。但是何太夫人嫌赵家的风气坏,一旦两家结亲之后,可能会有辱陈家的门风,这门婚事最后也烟消云散。过了一段时间,三叔陈其采从湖南省来信说,湖南省有一家贺姓姑娘很不错,贺小姐出身于大家闺秀,很有教养,并在当地是有名的富裕之家,本来,这桩婚姻应该不错,但是,陈家又认为湖南省离吴兴太远了,千里迢迢、路途遥遥,结亲以后双方来往很不方便。于是,陈家也把这门亲事退掉了。后来,又有几家亲戚给陈果夫提亲,条件也都可以,但是,陈家不想亲上加亲,因此最终也不了了之。光阴荏苒,很快,陈果夫已年满18,他的婚姻大事仍然未能确定下来。清末民初,农村以早婚为时尚,特别是殷实之家,18岁还没有定亲属于晚婚,并且会惹来一些流言蜚语。虽然陈果夫没有觉得怎么样,但是,他的父母却很着急,四处张罗着为陈果夫提亲。    
    这时,一位热心人将吴兴县荻港镇朱家的姑娘朱明介绍给了陈果夫的父母,朱明的父亲朱五楼在上海开钱庄,非常富有,是湖州的一大富豪。朱明小姐性格直爽,活泼可爱,深得其父的宠爱。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朱家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朱明小姐长期呆在深闺,终年从事女红,根本没有读过书,因此她一字不识,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女子。由于两家门当户对,两个年轻人也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双方很快答应了这桩婚事。    
    


第四部分:幸福的婚姻大哥陈果夫的婚姻 2

    陈其业夫妇将婚事定下来之后,去信给陈果夫,告诉他婚事已定。陈果夫由于长期在外读书,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对这种旧式的包办婚姻并不满意。但是他又不想让父母生气,只好答应下来。不过,陈果夫写信提出两个条件,要求女方:一是入学读书,二是放足。    
    朱家人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两个条件。事实上,朱家倒也并不是很封建的人家,朱五楼长期在上海做生意,见识多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新思想影响,只不过他担心女孩子读书之后,怕以后男方不容,才没有让女儿朱明读书。现在男方主动提出来要求读书,于是朱五楼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并送朱明到启明女校读书了。朱明在学校读了五年的书,到22岁她出嫁时才辍学不读。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朱明学习努力,如饥似渴,再加上聪明伶俐,成绩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变成了一位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    
    双方按照传统的订婚方式把婚事定了下来。之后,陈其业给陈果夫寄了一份定亲茶和几只糕点。陈果夫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订婚的事情,于是只分了一只糕点给一位同学,把剩下的几只放在柜橱里,偷偷地吃了一个星期。    
    在订婚之后,陈果夫从来没有见过未婚妻朱明的面。因此,在空闲的时间里,他就想像着未来的妻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长期陷于苦苦的相思之中直到结婚。    
    1914年,陈果夫和朱明正式结婚。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华民国已经颁布了新的结婚礼仪,主张婚礼去繁就简,反对铺张浪费,再加上陈果夫长期在外,接受很多先进的思想,于是,他提出来采用民国新定的礼制结婚,朱明也表示答应。民国新的结婚礼制是:奏乐、入席、证婚人宣读证书、新郎新娘交换饰物、相对行鞠躬礼、谢证婚人和介绍人、行见亲族礼、行受贺礼、来宾演说等。由于朱家家庭特别富有,不希望自己嫁女儿少了风光,因此朱明陪嫁的嫁妆非常丰厚,陈果夫的婚礼也算是符合了当时的时代特点。    
    陈果夫和朱明夫妇虽然是父母包办的婚姻,甚至在婚前没有见过一次面,但是他们的夫妻关系非常好,感情深厚。陈果夫一生不近女色,没有寻花问柳的劣迹。朱明也是一位好妻子,她不干涉陈果夫的政事,默默无闻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像国民党其他高官夫人那样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2。3贤惠的伴侣    
    结婚不久,陈果夫便来到了上海,帮助二叔陈其美从事革命工作。这时,在湖州老家,只有他的父亲留在家里,由于收入微薄,加上何太夫人两年前已经去世,经济境况变得非常艰难。整个家里的生活都由陈果夫的继祖母杨太夫人主持。朱明出身富家,来到陈家之后,突然之间,优越的生活环境消失了。但是,她并没有表现出来富家小姐的那种娇气,而是泰然处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朱明的性格磊落豪爽,在孝顺伺候长辈的同时,对陈果夫的小弟妹们也关心疼爱,一大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二次革命”前后,由于当时的革命经费很紧张,朱明曾经典卖自己的首饰戒指,以维持革命党人的生活。1916年,陈果夫的二叔陈其美被刺身亡,而他的两个儿子夫和惠夫都还是小孩子,陈果夫把照顾这两个小堂兄弟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对他们悉心教养,以便成才,继承其父的遗志,朱明非常体会丈夫的心意。夫长大后学习空军时,不幸飞机失事,坠机而亡。朱明和丈夫陈果夫对夫之死非常悲痛,所以以后对惠夫的学业和生活更加关注,虽然他们之间是堂兄弟,但是却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