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容华-第1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国公颇觉好笑,略一点头:“也罢,你先上一道奏折,试探皇上和朝臣们的反应。若皇上心意动摇了,我再上奏折不迟。”
郎舅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笑。
贺凇目光闪动,忽地低声道:“直接上奏折斩杀鞑靼太子,说出去也不好听。皇上碍于颜面,也不会首肯。不如将奏折改上一改,就说请鞑靼太子前来边军,在阵前劝降鞑靼骑兵如何?”
同样的意思,换了一个好听的名头,可操作的余地就大多了。
平国公和平西侯先是一愣,旋即面露喜色。
没错,主张休战的鞑靼太子,在鞑靼和大楚交战之际,心中忧急,“主动”到阵前劝降鞑靼骑兵。传出去,简直就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世佳话!
这比直接斩杀元思兰,更能动摇鞑靼骑兵的军心。
战场上刀剑无眼。在“劝降”的时候,鞑靼骑兵中有人义愤填膺,张弓射箭,或是不知从哪儿飞来的冷箭射中了元思兰,然后英年早逝什么的……
也只能说元思兰命该如此了。
平国公用力拍了拍贺凇的肩膀,低声笑道:“二弟这一计出的好!”
贺凇咧咧嘴,无声一笑:“奏折一来一回,总要月余。我们也别闲着。说不定,用不上这一计,鞑靼骑兵就被我们击溃打垮了。”
这倒也是。
平西侯展颜笑道:“这话我爱听!”
平国公也挑眉笑道:“还不快点写奏折去!”
三个年过四旬的武将,一同朗声笑了起来。
……
平西侯和贺凇离去后,贺大郎才进了军帐,恭敬地拱手见礼:“儿子见过父亲。”
平国公今日心情不错,对长子的态度也比平日温和一些:“你刚才去见了二郎。他现在伤势如何了?”
贺大郎如实答道:“伤势颇有好转,也能下榻走动数步。不过,二弟身体还虚弱,少说也得养两个月,才能上马提刀。”
平国公略一点头,不知想到什么,忍不住叹了一声:“你二叔倒是狠得下心肠。这一个月里,一次都没去看过二郎。”
事实上,自贺凇将贺袀扔进斥候营后,就像没这个儿子一般。贺袀九死一生,从草原上逃了一命回来,贺凇也没什么喜色,毫不留情地将贺袀又派进了先锋营里。
贺袀受了重伤,贺凇打发亲兵去请程望为贺袀救治。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贺大郎却道:“二叔这才是真的为二弟好!二弟犯下大错,自怨自艾自苦,唯有历经生死磨炼,才能幡然醒悟,重新做人。”
平国公有些讶然,打量一脸憨厚正直的长子一眼,忽地笑了起来:“大郎,你心思清明,想的通透。看来,为父平日是小看你了。”
贺大郎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父亲这般称赞,我愧不敢当。兄弟几个里,三弟身手最高,也最聪慧果决。二弟是一时糊涂,走上了歪路。论资质论天赋,也远胜过我。就是四郎,也比我聪明的多。”
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贺大郎胸襟坦荡。
平国公目中又闪过一丝笑意,拍了拍长子的肩膀:“不必妄自菲薄,你自有别人不及的长处。”
顿了顿又道:“你得了空闲,多去看看二郎,好好开解他一番。过去的事,也不必再提了。”
贺凇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看在贺凇的颜面上,也得给贺袀一条生路。能将走了歪路的贺袀拉到正途上来,就更好不过了。
贺大郎点点头应下。
……
半个月后,平西侯写的奏折送到了京城。
边关一直在打仗,每隔一两日就要战报送至朝堂。平西侯这份奏折一经宣读,立刻引起了众臣热议。
边关战事紧急,请鞑靼太子前去边关劝降鞑靼骑兵?
以平西侯的脾气,不应该是直接奏请天子,阵前斩杀鞑靼太子祭旗以振军心吗?什么时候,平西侯也有这等急智,竟想出了这么好的法子来?
既不落人话柄,又能将鞑靼太子送到阵前,动摇鞑靼骑兵军心。
这一计,实在是高妙啊!
当然了,元思兰到底能不能活着回来这种事,也没什么人在乎。至少朝中众臣们都不在意。
众臣几乎无人质疑,一个个都张口赞成。
“平西侯这份奏折所言甚是。鞑靼太子性情温厚,为人正直。想来,一定不忍见边关生灵涂炭百姓将士枉死。”
“微臣也以为此事可行。”
“如果鞑靼太子能劝降鞑靼骑兵,止息干戈,可谓大功一件。请皇上准了平西侯的奏折!”
“请皇上立刻下旨!”
就连永安侯,也是一脸慷慨陈词:“请皇上下旨,令鞑靼太子即日启程。”
宣和帝神色莫测,看不出喜怒:“朕要权衡考虑一二。此事容后再议!”
第四百零九章 借势
散朝后,宣和帝立刻摆驾回了保和殿。至少得休息两个时辰,才会再召重臣进保和殿议事。
宣和帝龙体虚弱,众臣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也无人敢私下议论此事。
今日一散朝,臣子们凑到一处,谈论的都是平西侯的这份奏折。
永安侯心情略有些沉重。
元思兰是寿宁公主的未婚夫。原本也是二皇子的一大助力。现在,寿宁公主还在公主府里“养病”,元思兰要是再去边关“劝降”鞑靼骑兵……
对二皇子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奈何朝中一片支持声,宣和帝显然也动了心思。就是他在朝中,也只能张口附和。
到底该如何挽回劣势?
永安侯思来想去,总算有了主意。当日正午,就去了二皇子府。
二皇子的消息颇为灵通,一见永安侯,便急急问道:“舅舅,依你看来,父皇会不会下旨,令元思兰去边关?”
永安侯目光一闪,沉声道:“不出三日,皇上一定会下旨!”
二皇子:“……”
二皇子的脸色,顿时不太美妙。二皇子烦闷不已地来回踱步,在书房里走了两圈,才停下脚步:“舅舅,我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永安侯低声道:“事已至此,殿下只能狠下心肠,壮士断腕了。”
“趁着皇上还没下旨,殿下先进宫面圣,然后去和元思兰说明此事利害。最好能说动元思兰自己主动请缨去边关。这样传出去,更能全皇上的颜面。”
“殿下身为人子,理当为父分忧。”
二皇子目光明暗不定,还有一丝犹豫:“当日是我亲自去保和殿,请父皇赐婚,令寿宁和亲。现在,我再这么做,和劝元思兰主动去送死,也没什么区别……”
先不说元思兰会是什么反应,寿宁公主要是知道此事,怕是会彻底恨上他这个兄长。兄妹之情再无恢复的可能。
永安侯似是看出了二皇子的心思,冷然道:“孰轻孰重,殿下不妨仔细想一想。”
是被元思兰拖累,继续被宣和帝冷落?
还是借着此事一举翻身?
二皇子面色变了又变,终于咬牙下定决心:“好!我待会儿就进宫!”
永安侯面色稍稍缓和:“当机立断,借势而起,殿下能想明白就好。也不必急着立刻进宫,皇上正午照例要歇息两个时辰,下午要召重臣议政。殿下进了宫后,不妨先去椒房殿,给皇后娘娘请个安。”
提起裴皇后,二皇子下意识地轻哼一声:“母后有小六就足够了,哪里还想见我。”
语气里飘出浓浓的嫉恨和毫不遮掩的酸意。
永安侯目中闪过一丝凉意,口中低声安慰道:“亲娘疼幺儿,在哪儿都不稀奇。娘娘心里最器重的,还是殿下。”
二皇子又是一声冷哼:“舅舅不用说这些好听的来哄我。自我少时起,母后就对我不冷不热,从没有寻常母子那般亲热。以前母后对小六冷淡,只怕也是装出来的。现在小六渐渐长大,得了父皇偏爱,母后也就不用再顾虑什么了。”
“现在,母后正大光明地偏袒小六。我这个做儿子的,再不满又能如何?”
身为人子,对亲爹亲娘只有一个孝字。
在天家,这个“孝”之前,还得再加一个“忠”。
这段时日,二皇子心中懊恼窝火,却又无可奈何。进了宫,还得装得若无其事,和六皇子格外亲热,对裴皇后更是分外孝顺亲近。
不管内里如何,至少,在众人眼中,裴皇后稳坐中宫皇后之位,六皇子圣眷正浓,就意味着他这个二皇子并未彻底失宠。
永安侯深深看了二皇子一眼:“殿下放心,现在还不是时候。总有一日,我会为殿下分忧。”
这样意味深长充满暗示的话,二皇子显然不是第一次听了。每听一次,心里总有些不能诉之于口的愉悦。
二皇子舒展眉头,笑了一笑。
……
午后,椒房殿。
宣和帝召了朝中重臣在议事。裴皇后回了椒房殿,程锦容随在裴皇后身侧。顾淑妃领着康宁公主前来。
康宁公主年岁渐长,容貌愈发清秀,举手投足间满是斯文的书卷气。声音温润柔和:“康宁见过母后。”
裴皇后含笑道:“不必多礼,坐下说话吧!”
康宁公主笑着谢恩,坐在顾淑妃的身侧。
顾淑妃代掌宫务后,每隔三日,将后宫诸事禀报裴皇后。和当年郑皇贵妃执掌宫务时的做派相比,顾淑妃可谓谨小慎微。
裴皇后也想重新立一立后宫的规矩,便也默许了。
宣和帝龙体虚弱,这半年就没进过后宫。后宫嫔妃们连天子的面都见不着,更别提伺寝争宠了。再有郑皇贵妃被削了妃位幽禁钟粹宫一事,一个个老实安分。后宫前所未有的平静安宁。
后宫里少了勾心斗角,无非就是些琐碎的宫务。和大户人家的内宅后院也相差无几。
顾淑妃禀报了半个时辰,也就说完了。
裴皇后笑着说道:“你做事仔细,本宫放心的很。对了,四皇子五皇子明年就要大婚。内务府也开始为他们两个建府了吧!”
提起此时,顾淑妃忍不住轻叹一声:“不瞒娘娘,内务府的总管正为此事为难。”
“皇子建府,不是小事。四皇子五皇子同时建府,花销着实不小。可前些日子,皇上下旨,从内务府拨了一百万两银子,充做军饷。内务府账上的银子,顿时少了三成。”
“为两位皇子建府,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皇子建府,自有规制。少说也得花费数十万两银子。两个皇子同时建府,花费确实极多。
裴皇后略一思忖便道:“你代本宫传口谕给内务府总管。眼下正是战事最吃紧的时候,一切从简。四皇子五皇子建府,将规制精简一些,减去三分之一。本宫自会亲自和他们两人分说。”
顾淑妃松口气,柔声应下。
就在此时,一个宫女进来禀报:“启禀皇后娘娘,二皇子殿下前来求见。”
第四百一十章 劝说(一)
这段时日,二皇子时常进宫请安。
顾淑妃柔声笑道:“殿下对娘娘一片孝心,令人艳羡。”
孝心?
裴皇后心中哂然,和一旁的程锦容对视一眼。平西侯的奏折,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也迅速传进了后宫。
二皇子今日特意进宫,怕是为此而来吧!
裴皇后面上半分不露,淡淡道:“让二皇子进来吧!”
片刻后,二皇子迈步进了椒房殿。
“儿臣给母后请安。”二皇子恭敬地躬身行礼。然后,又和顾淑妃和康宁公主见了礼。
裴皇后含笑道:“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如此多礼。快些坐下说话。”
二皇子笑着应下,在裴皇后的身侧坐下。关切地询问裴皇后的凤体情形:“母后今日凤体可好?胃口如何?”
裴皇后笑道:“本宫身体好的很,胃口也不错。今日正午吃了一碗粳米饭。”
“母后胃口好,儿臣听了心里也高兴。”二皇子一脸笑容。
真是一派母慈子孝。
程锦容不动声色地看着“孝顺体贴”的二皇子,心里暗暗揣度二皇子想做什么。
平西侯这道奏折,为宣和帝铺好了台阶,对世人也有了交代得过去的理由。宣和帝根本没有不点头的道理。
那么,二皇子进宫来,是想做什么?是想办法救元思兰,还是要借机撇清顺便为自己捞些好处?
裴皇后温和地问起了二皇子妃:“江氏近来如何?”
二皇子笑答:“江氏没再喝安胎药,依着程太医的嘱咐,每日在府里走动一两个时辰。胃口倒是比之前好了不少。”
说着,很自然地看了程锦容一眼:“说来,还得多谢程太医。”
程锦容微笑着应道:“微臣分内之责,如何敢当殿下这一声谢。”
顾淑妃笑着凑趣:“程太医的神医之名,名震京城。若不是身在宫中,不能随意出宫,不知要接多少出诊的帖子。”
程锦容微微一笑,自谦了几句作罢。
京城名医众多,太医院里的一众太医,不乏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