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316节

升官发财在宋朝-第316节

小说: 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被留了下来。
  陆辞被留下来这点,柳七丝毫不觉意外,但连身为副使的晏殊也被‘遣’走,却把他给一道留下这点,就让他疑惑不已了。
  待众人都去了偏殿,殿门被重新关上时,刚还一脸笑眯眯的小皇帝就瞬间翻了脸,顶着一张还未彻底褪去青涩、带着些许之前包子脸的痕迹的面孔,故作凶恶地冲柳七‘要挟’道:“好你个柳鸳鸳,怎么,以为你离京前出的新话本,我便寻不了你算账了?”
  柳七被骤然翻脸的小皇帝给整得一懵。
  不过,赵祯虽因当皇帝多年,蕴养出了不怒而威的气势,这会儿针对柳七时,却明摆着是玩笑居多,并非是真正恫吓他。
  于是在陆辞眼里,就跟小奶猫凶巴巴地挥爪似的,根本没把柳七真正吓到,只是那翻脸速度太快,才把人给惹呆滞了。
  柳七脑子空白片刻,嘴上未能反应过来,下意识地反问道:“陛下所言为何……”
  “休装糊涂!”见他还敢嘴硬,赵祯眉头一拧,把臂一报,恶声恶色道:“柳鸳鸳这一笔名,当初虽是你胡拈来的,到底有了不小名气,怎能为一时痛快,就让剧情不按常理发展,自砸了招牌?”
  柳七傻乎乎地“啊?”了一声。
  见他还是一副不甚明白的模样,赵祯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说破道:“你与摅羽吵嘴归吵嘴,怎能公泄私愤,非让柳娘子同陆三元和离了呢!”
  当时他第一时间派内侍去抢到最新刊印出来的话本,又与郭圣人一道偷偷合读,当猝不及防地读到这对分分合合的欢喜冤家、因些许误会产生口角,竟当真闹到了和离这步时……
  一直对他们命运牵肠挂肚的忠实读者赵某与郭某,简直恨不得把远赴吐蕃出使的罪魁祸首柳某连夜逮回,让侍卫们饱以一顿老拳。


第三百六十二章 
  当时跟皇后一起被气了个半死的小皇帝,却因始作俑者不在眼前的缘故,竟被迫憋了小半年之久。
  这会儿终于得以释放,但看着柳七盯着一副既无辜、又茫然的表情时,他也没觉得有多痛快。
  柳七好半天才跟上官家的节奏,明白这场怒火的源头后,他面上那几分在赵祯眼里看来极欠揍的疑惑不解虽没了,却换上了再明显不过的哭笑不得:“下官……明白了。”
  他原以为官家少年心性,平日过得又古板枯燥,才偶尔读些相对较为有趣的话本,但在瘾头过去后,应也就放置一边了。
  殊不知官家对《鸳鸳传》的热情会持续如此之久,且素来温和好脾气的人,还会因他心血来潮下的情节转折‘勃然大怒’。
  真说起来,柳七也很是无奈:多年下来,他诗词歌赋都有作品无数,也不乏受士林欣赏的得意之作。
  结果其中经人传颂最广、热度经久不衰、也是带来最高稿酬的,偏偏是他纯为逗弄好装模作样的小饕餮、才胡言乱编的话本!
  唉,这都算什么事!
  当真成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不论心情复杂的柳七到底明白了什么,赵祯一时半会都不想再见他,当场摆了摆手,就把人无情地撵走了。
  等他转过身来,刚对柳七还冷若含霜的面庞,瞬间就被春风融化一般,挂上了纯然和煦的笑:“小夫子。”
  对这位前弟子驾轻就熟的变脸技已颇有认知的陆辞,津津有味地欣赏完了全场,这会儿也配合地将唇角弯出一抹如出一辙的弧度,抚掌,真心实意道:“陛下骂得漂亮。”
  柳七捉弄了他这一路,还得意洋洋、逍遥自在。
  但到了年纪小小的官家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陆辞真心夸奖,赵祯却难辨这语气真假,听了这话,方才还气势汹汹的他气势一下就矮了几截,讪讪道:“概因一时气狠了,方会如此,小夫子莫再取笑我了。”
  “实话实话罢了,怎是取笑?”
  陆辞摇了摇头,简单否认过后,便不再与小皇帝纠结这一问题,径直说起了在吐蕃的见闻。
  尽管已从小夫子先派人送回的书信里得知了大致经过,但向来就最喜欢听对方讲述的赵祯,自是赶紧坐在对方身边,乐得认真听着。
  除了偶尔给小夫子亲自斟茶,以免他说的口干舌燥外,他全然听入迷了,完全不舍得打断,更不可能再去想柳七的事了。
  跟从前只是单纯地听故事,再品道理不同的是,在位也有数年的赵祯,已彻底有了分析细节的能力。
  陆辞故意不挑明李氏所出那两位赤赞与唃厮啰间的微妙敌意,赵祯因似曾相识的处境,却不难品味出来。
  听着听着,与其说情节周转曲折令他入神,倒不如说宗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局势,令他敏锐地嗅到了几分有隙可乘的气息,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沉思。
  陆辞一边讲着,一边不着痕迹地观察着赵祯的神色。
  见前弟子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一边放缓了语速,开始补充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来拖延时间,一边将温度晾得刚刚好的茶盏端起,趁着越拉越长的讲述间隙,徐徐品起茶来。
  待赵祯目光又恢复清明,注意力回归他这处时,他便不动声色地放下茶盏,继续对重点的阐述。
  唃厮啰为假意拉拢他,邀他往历精城去时,为炫耀吐蕃军队的实力,也曾带他去兵营一趟。
  除了唃厮啰有意展示的、以老将所领的精锐战力外,陆辞更注意的,则是岁数与狄青相仿的年轻将领的资质。
  毕竟在老将之中,曹玮的威名已然赫赫,令人不敢轻犯;唯有年轻一辈,才是未来十数年的边防保障。
  在暗中观察一阵、看哪位究竟会小恋人日后的真正对手后,陆辞还当看中了这会儿不过是扎露头角的、一名叫‘鬼章’的青年将领……
  时间就在赵祯偶尔发问、陆辞一直讲述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过去。
  内臣们看得心急如焚,最后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声提醒这对浑然忘了时辰的君臣,道已过了晚膳的时候了。
  赵祯才猛然意识道,自己竟叫小夫子饿着肚子,累着陪了他这小半天!
  “赶紧将晚膳呈上。”
  换作平日,赵祯不乏心思还在处理政务中,将用膳时间往后推迟的情况,但饿着为他奔波了这么久的小夫子,却绝非他愿作的。
  于是,他即可遂了内臣们的心愿,宣人上膳了。
  陆辞从善如流地接受了官家的厚爱,微微笑着由赵祯殷勤领着,换在圆桌边重新落了座,便见六道菜品被内臣们迅速端上。
  莫说他好美食,被人戏称做‘饕餮’了,哪怕是寻常人家,也能一眼看出,这六道菜虽摆盘精致,食材却是再寻常不过的,做法也很是普通,蔬菜的色泽更因先前一直在炉上慢火温着、而褪去颜色,卖相由普通变得有些难看了。
  对吃食方面素来不甚讲究,更从不好奢侈讲排场的赵祯,这会儿也沉默了。
  他刚是心思沉浸在宗珂那边的局势上,全然忘了,以这些连一般富贵人家都远比不上的寒酸菜式招待小夫子,显然……太朴素、太不妥当了。
  寇相一场生日宴便能用几十颗羊头的脸肉来做签子,他这却别说羊脸肉了,连肉沫都没多少。
  陆辞早对官家的节俭自持颇为了解,除了感叹,便是佩服,哪里会挑剔?
  他笑眯眯地举起筷箸,准备等官家先落筷,就跟着下筷。
  然而赵祯举了半天,还是没能动下去。
  最后他灵机一动,忽然想起什么,微赧地轻咳一声,先将筷子放下,镇定地转身吩咐:“前些时日不是有人提过,现蛤蜊正当季么?陆节度刚从吐蕃回来,一路奔波劳苦,定然不曾尝过,快让膳房买些做来。”
  其实早在回来途中尝过好几回各地不同的蛤蜊菜式的陆辞,这会儿极配合地做出感动模样:“下官能有此口福,实在当谢陛下。”
  内侍赶紧应声,得命去了膳房。
  其实蛤蜊在膳房里还有剩不少,御厨正不知如何处理呢——早在三天前,掌管内物料库的监官便有心买了二十八枚,为让皇帝尝鲜。
  赵祯随意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错,便问了几句。
  但他在得知每枚价格高达千钱后,顿觉奢靡太过,哪里还觉得美味,只觉食不下咽,再不愿见蛤蜊出现在桌上,立马叫人端下去了。
  被官家认为太过奢侈,不愿食用的剩余蛤蜊,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烫手山芋。
  虽说在京中多的是好食蛤蜊的富贵人家……可难不成官家都不舍得用的海鲜,他们身为厨子,却敢私昧了么?
  若将蛤蜊退回,又惧官家会认为此举扰民。
  正当他们进退两难时,得知官家忽然改口,暗示让他们将剩下的所有蛤蜊全给烹饪了端上时,对无形中解了这一困局的那位陆节度,最被架在火上烤的那位办错事的监官,几乎快感激涕零了。
  当蛤蜊被端上后,一直颇感窘迫的小皇帝总算认为有稍微上得了牌面的菜式,才小小地松了口气。
  他记得清楚,从前爹爹人还清醒,也最宠小夫子的那阵子,不仅调侃了对方的‘饕餮’之名,还频频赐下御膳,一赐便是一席,其中不乏山珍海味。
  与爹爹的赏赐相比,他的……实在过于寒酸了。
  他一边招呼小夫子多用蛤蜊,一边也动了筷,却自始至终都不愿碰那道被他认定过于奢侈的海鲜。
  陆辞叹了一声,非但没去碰那道菜,反倒将筷箸搁下了。
  赵祯愣了愣,不禁有些心虚,低声询道:“是菜式太不合小夫子喜好么?”
  陆辞摇了摇头,低落道:“思及亡母往事,一时悲难自制,还请陛下恕罪。”
  赵祯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听得兴起,竟是全然忘了之前准备多安慰丧母未久的打算。
  他不由感到些许歉疚,正要开口,陆辞已黯然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见桌上蛤蜊……”
  他接下来所讲述的,正是他年少家贫时,逢年过节,明明家中艰苦的娘亲仍坚持要为他缝制新衣,拿自己节衣缩食的钱来备上一桌好吃食,不令他窘迫难过的情形。
  见赵祯听得面上满是隐忍的伤怀,陆辞忽将话锋一转:“尤其是后来日子好过了,娘亲也始终不忘节俭,就为多攒些银钱,以免我哪日没落了吃苦挨饿,这份好意,着实令我心如刀割……为人子女,见娘亲如此节俭艰难,口中纵有山珍海味,又如何品尝得出好滋味来?”
  “那又何必呢?”
  赵祯感慨了句,还未回过神来,就见小夫子微微一笑,极自然地夹了两枚蛤蜊,放入了他的碗中:“天下黎庶,皆为陛下子民,就如子女待父母一般。哪怕只为了让下官不再战战兢兢,用这蛤蜊多几分心安,也请陛下兢兢业业之余,待自己略微好些。”
  未及冠的少年郎,正是意气风发,肆意妄为之时,赵祯却因一早身居高位,始终谦抑包容,唯一的小小奢侈,不过是读一读柳七的话本。
  看着碗里的蛤蜊,赵祯才恍然明白过来,小夫子拐弯抹角地讲了这么一件往事,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小夫子在心疼他。
  他眼眶微烫,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低下头来,将蛤蜊夹起放入口中,细嚼慢咽间,只觉蛤蜊比上回所尝到的还要来得美味百倍。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关于蛤蜊和仁宗…《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宋仁宗宽容对待谣言’一章,摘抄如下:
  “电视剧《苏东坡》中有个情节,说苏轼、苏辙进士及第后,参加制科考试(一种为选拔人才而特设的考试),苏轼提交的策论将矛头直指宋仁宗:“陛下近岁以来,宫中贵妃已至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坐朝不闻谘议,便殿无所顾问。”苏辙认为兄长说得太过火了,恐怕会惹来祸端。果然,宋仁宗看了策论后,龙颜大怒,欲治罪苏轼。
  这个情节确有所本,但首先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其实是弟弟苏辙(而不是哥哥苏轼)在策论中抨击皇帝“歌舞饮酒欢乐失节”、生活奢侈糜烂。苏辙中进士时十九岁,四年后参加的制科,也才二十三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大概他又在坊间听到了一些人对宋仁宗的议论,“闻之道路”,觉得应该告诫一下皇帝。
  苏辙的言论,在朝中引发了一场小小风波,有大臣提出,“陛下恭俭,未尝若是。辙言狂诞,恐累盛德,乞行黜落。”建议仁宗罢了苏辙的功名。大臣说宋仁宗“恭俭”,倒不是溢美,因为仁宗对自己的私生活确实是比较克制的,曾有一年秋天,京师的市场刚刚出现海鲜蛤蜊,内廷尚食局也买了二十八枚给皇上尝尝鲜,仁宗问:“其价几何?”答“每枚千钱”。仁宗很不高兴,说道:“我常诫尔辈不可侈靡,今一下箸便花费二十八千,吾不堪也。”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