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 >

第257节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第257节

小说: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快随我上朝吧!”
  齐泰比黄子澄聪明,因为他有危机感,知道对的路,只是他无力施展罢了。
  上朝?也好。
  许仙没有拒绝,已经掺与进去了,多一点儿,少一点儿又有什么区别。
  朝臣分文武,武官上面还有勋贵,而许仙的身份自然是高所有人一头。不仅知此,他还有座位。虽说站与坐,对许仙并没有差,但是这是身份地位的问题。
  今rì再上朝,往rì的朝臣已经大换了一批。—朝天子,一朝臣,大抵如此。
  许仙没有与他们交流的兴致。交流什么?命运之下,—切纹丝毕现。好的记忆力,使得交流也成了奢望。交流什么?他们yù说的,以及他们的本质,许仙全在命运中看到了。再来一次,还是那些。看他们口是心非就那么有趣吗?许仙还没有这么无聊。
  “王叔公!”
  随着太监—声皇上驾到,朱允文进了大殿后,却先与许仙见了礼。
  本来,如果不知道,朱允文的做法会让许仙很感动,从而走上命运之路,但是现在许仙只想立即超脱命运。这讨厌的命运人生,经历—次,就让人烦闷了,更不用说来上两次了。
  “陛下客气!”
  许仙感动地说,“陛下九五之尊怎可如此!”
  与命运—样的感动。
  没法子啊!在这么点儿小事上暴露自己知晓命运,实在是不值得。这知晓本身,可也是个优势,—个反败为胜的优势。
  这朝堂上见过许仙样子的真心不多。许仙却这么大马金刀地坐着,不少人都是不满的,但是许仙这样一番表现,再加上总有人知道许仙的身份,这么一宣传,大多数人便点头微笑了。
  这就和后世的故宫一样,看老外住在里面,中国人多数是不舒服的,但是—说他们是某某某的代表,这不舒服便一下子消失了。
  不得不说,这身份的重要性。如果这外国友人再夸赞一句“中国好!中国人民好客!”
  那这外国人便真正成了共和国的友人了。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太监在朱允文坐上龙椅。又是尖锐地说道。
  “臣有本奏。”
  言官风闻奏事,立即抢了这头汤。他说,“燕王子高煦恶行恶绩”
  汉王朱高煦。成祖第二子。性情凶悍。洪武年间,太祖将各位王子召往京城学习。朱高煦不肯学,而且言行轻佻,为太祖所厌恶。
  太祖去世后,成祖派仁宗及朱高煦进入京城。朱高煦的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他不听劝告。并偷走徐辉祖的一匹好马,径直渡江返回燕,朱高煦在归途中动不动就杀死官民。到涿州时,又击杀驿丞,于是朝臣以此指责燕。
  言官说的便是这么件事。不同的是,他是先回忆了过去。先夸赞了老朱的识人之明。然后才以老朱的眼光展望未来,控诉这三岁看到老的朱高煦有多么邪恶与狠毒。
  这是宗室的事,除了言官,这满朝文武还真是不好开口。只不过他们所有人都看着许仙,就是这次允许上殿的五王也看着他。
  没办法,许仙实在是太厉害了。可以决定宝位的人,难道不厉害吗?
  大明的律法,与其说是律法。不如说是人法。同—件案子,由不同的人审。便会有无罪与发配充军的不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仙如果说—句剥去朱高煦宗人身份,那绝对是比宗人府还要有用。
  宗人府是中国古代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项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嗣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记录罪责过时之机构。
  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刑部衙门一般无权过问,有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既管人丁户籍,也管祭祀礼仪,还包揽教育后勤,俨然一个dú lì的小zhèng fǔ。然而,它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那就是皇室家族。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即其后事权归于礼部。
  但是大明开国至今,yù剥王室身份,宗人府还没这胆量。信奉多子多孙才是福的朱元璋又怎么会允许?
  反倒是许仙,拥有废立皇帝之权,如果他开口说处罚朱高煦,无论是法理,还是宗室,都将无话可说。王爷的儿子难道还尊贵过皇帝?
  “太放肆了!这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竟敢杀害朝廷命官,朕的子民!”
  这是朱允文的真实流露。
  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
  而随意杀人,怎么说也称不上仁政。
  朱允文怒吼着,本就yù下皇命!如果没有许仙,这绝对会成为他们攻击燕藩的利器。只是现在有了许仙,朱允文自然便要询问。“王叔公,你看这事怎么处置?”
  许仙在这儿一下子便起了宗人府的作用。如果说皇帝敬宗人府三分,那么对许仙这不是宗人府,却管着皇帝屁股的存在,那绝对是九分不嫌多,六分不嫌少。
  按照命运,许仙这时应该义愤填膺,义无反顾地处罚朱高煦。
  毕竟历史上写的很清楚。成祖起兵时,仁宗留守,朱高煦跟随成祖,曾为军中先锋。
  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乎被瞿能赶上时,朱高煦率领数千精锐骑兵,上前决战,将瞿能父子斩于阵前。到成祖东昌兵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逃走时,又是朱高煦率军赶到,击退南军。徐辉祖在浦子口打败燕兵,朱高煦率领番骑奔来。成祖大喜,说:“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当奋勇再战。”
  朱高煦指挥番骑,拼力作战,南军这才退兵。成祖屡次濒临危难而转败为胜,朱高煦功劳很大。成祖认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负,恃功骄纵,经常违法。
  从历史可知,如果许仙动了他。也许这朱棣便很有可能不会成功。但是这只是理论,再强大的理论也比不上命运。
  观看命运,许仙那样做了,不仅那样做了,更是帮着朱允文出谋划策,推荐了—大批厉害的老将上场。历史书在脑,哪个打仗厉害,自然是一抓一个准。
  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或是朱棣的手段太厉害了。
  吃了败仗的朱棣负荆请罪,亲自到老将们面前哭诉。言其本无反心,只是陛下太过,害王叔性命,他这才起兵自保。
  老实说,比起与朱允文的感情来,这些老将自然与朱棣更加深厚。看着自己老主公的儿子死的死,惨的惨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自然是要伸手扶一把,据言藩王之心,王叔堂弟之心。他们希望皇帝温和些,使《推恩令》之策。这本就是他们的本心,推恩之策,他们才是主力的主力,只不过他们的人不如齐黄亲厚,这才没有成功。
  精彩推荐:


第371章 、阴损的阳谋
  这些老将们顾惜着战场之谊,有心保下自己老战友,老上司的儿子们。
  不错,就是儿子们。这些老将没—个是蠢人,看朱允文与齐黄几人的削藩策,便明白他们这样搞下去,老朱儿子们即便有命在,也会让他们搞成了白痴。这—点绝对是真的,后来朱棣坐了那位子,照方抓药,今后大明的王爷们,—个个当猪养,一个个养成了猪。
  然而,这时候老将们只看到朱允文在搞,而且还搞死了一个。自然有心阻止更多的惨剧发生。
  只不过,看历史都知黄子澄、齐泰、方孝儒是什么人了。
  建文帝即位以后,他对这几位儒家师傅言听计从,发起了一些政治上和制度上的改革,看来其意图是大大背离了太祖高皇帝所做的安排。1380年因裁撤中书省而使zhōng yāng一些行政机关被取消,它们在现在已部分地有所恢复;制度被修改,以加强文职行政功能和减轻zhèng fǔ的**作风。
  为了贯彻这些改革,皇帝把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都提升为行政负责官员。1380年裁掉中书省以后,明太祖曾经决定,国家一切事务都必须由他一人作为行政首脑来裁决。因此之故,翰林学士们和六部尚书只有建议权和在zhèng fǔ中执行命令之权。当新皇帝召集这三位士大夫来“参国政”时,这种局面就结束了。如果这些重建活动或多或少地不是虚构的话,这些皇帝的顾问们就不是只领干薪了,而是实际地在管理zhèng fǔ。这样做就大大地离开了第一位皇帝所定下的制度,因为皇帝的顾问们现在被置于在六部之上施政的地位。他们现在又制定政策,又执行政策。极像从前某些王朝中的丞相的所作所为;他们仅仅缺少丞相的头衔。没有这个头衔只是形式上尊重明太祖的《祖训录》因为《祖训录》是严格禁止任命丞相的。
  这是文官改革,与勋贵无关,勋贵们都是武官,但是很快1398年末。新皇帝听了方孝孺的话把六部尚书从二品提到了一品,又在尚书和侍郎之间加了一个侍中之职。这种制度上的改变把六部尚书提到了与都司同级的地位;自从废除丞相之后都司比任何文官的品级都高。因此,在他有意识地把zhèng fǔ牢牢控制在文官手中时,六部尚书的地位和权威提高了,但是建文帝没有其祖父那样的雄才大略,导致无法对抗文官集团。只是对几位大儒言听计从,导致朝堂之上文官独大,武将地位低下。
  武将地位低下,对战争伤害有多大,就不用说了。在加上朱允文根本不听从勋贵门的意见。而且齐黄二人在拒绝了勋贵们的提议,强调必须按朝廷的意见来。忽悠走勋贵们,他们又功手了。
  在zhèng fǔ官署的大小和数目方面以及在一整套官员的设置上,也都有了改变。户部和刑部的所属司从12个减为4个;都察院中的两个都御史合并成了一个;同时,国子监和翰林院的各项职责和人员编制大为提高和扩大。这最后两项改革表明,重点放在儒家教育上和翰林学士在zhèng fǔ中的顾问作用的加强上。在詹事府也设立了某些新职位,使翰林学士在教育和训练太子及诸年幼王子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官此举意图使得以后的帝王更加听从文官的话。
  这一下。可是真的惹恼勋贵们了。
  怎么着?你们影响一代皇帝还不行,这是要打所有大明皇帝的主意了。那么到时候这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天下吗?
  于是乎,燕王说,对建文的顾问们发动的惩罚性战役是忠于王朝的行动。
  而一应勋贵也便开始与藩王们的暗通曲款,即便许仙把他们送上了战场,看好他们的后勤,不让朱允文撤换他们,也只是有胜有负。
  说他们是围剿朱棣,不如说他们是在做运输大队长。只要有机会,他们便会给打的半残的燕军输血。
  打到后来。许仙也看出来了,知道他们实在没有真心剿杀燕王的心愿。但是这能怪他们吗?
  对六部及其下属司的组织所作的各种改动中,对官员和皇帝侍从的头衔所作的变动,以及对南京各官署的名称所作的改革,都是本诸古代的《周礼》行事的。这些变易不单是象征性地恢复古代的模式。也不像朱棣和他的历史学家们所说的那样是任意变更祖制。它们都是有目的的变革,意在搞一套新的建制,使权力归到皇帝信任的顾问的名下,加强文官之治,以削弱将军们和皇子们的权势。为了贯彻他们设计出来的这些政策,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都被擢升,握有空前大权,这就大大地背离了明太祖所定下的制度的模式。他们在国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简直就是皇帝的化身。他们即使不对内战负主要的责任,也要负直接的责任,因为他们对朝廷的控制和他们正在推行的变革,不要说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就是任何人都不会允许有人翻负自己家天下。
  历史上建文改革失败了。随着建文朝廷的消亡,所有这一切政治改变和制度上的革新都付之流水,它们只是作为复古和反动的背离祖制的失败的尝试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书呆子皇帝和他的不通世故而迂疏阔大和抱负不凡的,或心怀野心而又有煽动性的顾问们的一个愚不可及的消遣之作。
  可是许仙的存在,命运的安排,朱允文是做了皇帝,可是这华夏又剩下了什么?
  百万飘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坟场,无处话凄凉。
  在叛乱开始的时期,燕王尚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800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